“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打響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槍。


    早已被秦二世禍害的快活不下去的六國遺民們,


    紛紛揭竿而起,


    響應陳勝吳廣的起義。


    一時間,秦國境內反抗勢力蜂擁而起,秦國的統治頃刻間土崩瓦解。


    隱居了十年的張良意識到,他等待的時機終於來臨。


    陳勝起義之後,張良其實也聚集起了數百人。


    可陳勝舉事不到半年便身死,


    於是,張良聽說景駒代替陳勝成為了新楚王,便準備去追隨。


    但在前往投靠景駒的途中,張良卻意外地遇到了“劫道”的劉邦。


    漢高祖劉邦的識人和馭人之術,


    那是古往今來公認的第一人,


    他一眼便看出了張良的非凡才能,於是就把張良納入了麾下。


    沛公劉邦拜張良為廄將,張良遂為劉邦講述其所學兵法 。”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為他人者,皆不省。


    良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至此之後, 張良便就一直跟著劉邦,屢立奇功。”


    “後來,劉邦參與項羽組織的滅秦聯軍,


    項羽為了激勵眾人,


    許下‘先入鹹陽者為王’的承諾。


    可讓項羽萬萬沒想到的是,


    竟然還真有不懂事的人比自己先入了鹹陽!


    要知道,


    這個時期的項羽,可是聯軍頭領,號稱‘戰力天花板’。


    而劉邦卻隻是一群‘烏合之眾’,甚至一打就輸,一碰就碎。


    可他為何能先入鹹陽?


    這背後,便正是得益於謀聖張良的謀劃!


    麵對‘封王’這般絕大的誘惑,


    當時隻有兩萬人馬的劉邦,竟然就想與地理優勢明顯的秦軍正麵對剛。


    張良一看,心道你這不是去找死的嗎?


    於是,他建議劉邦攻心為上,以重金賄賂秦軍將領動搖其軍心。


    待他們軍心浮動,士氣下降之時,再趁機出擊。


    劉邦采納了張良的建議,


    結果大獲全勝,


    成功先一步進入了鹹陽,


    並迫使秦王子嬰投降。”


    “當隻知道以武力服人的項羽,


    哼哧哼哧打到函穀關下想要再次威震華夏時,


    他卻驚愕地發現,


    劉邦竟然已經先他一步進入了鹹陽城!


    一貫以霸主自居的項羽,對劉邦自然深感不滿。


    而更令項羽惱怒的是,


    當他來到鹹陽城外時,


    劉邦竟然緊鎖城門,拒絕他入城。


    一怒之下,


    項羽下令全軍集結,準備發起猛攻!


    劉邦與項羽的軍力對比極其懸殊。


    項羽統領著四十萬精銳之師,


    而劉邦雖有號稱十萬大軍,


    但其中多為新收編的秦軍降卒,戰鬥力堪憂。


    倘若劉邦此時與項羽真的打起來了,


    往後的大漢王朝,可能也就不複存在了。”


    “當時,


    項羽率四十萬大軍屯駐新豐鴻門,


    而劉邦則帶領十萬兵馬駐紮在霸上。


    這時,曾被張良庇護過的項伯,為了報恩連夜趕往霸上,向張良發出警告:


    ‘趕快跑吧,我那天下無雙的侄兒項羽,要打算對劉邦發起進攻了!’


    張良本來是可以獨自逃命去的,


    但是他卻選擇了把這個消息告訴劉邦。


    正因如此,


    曆史上才有了那場名垂千古的‘鴻門宴’。”


    “鴻門宴之後,便是楚漢爭霸。


    但這時候的劉邦,已經被項羽扔到了西川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雖然西川地區物質條件優越,


    但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


    整個西川盆地就是一個難以翻出去的‘坑’,一個大型的牢籠。


    顯然,範增是有意將項羽的‘死對頭’劉邦給困死在西川。


    可是,這樣的小伎倆,有如何能逃過張良的眼睛?


    劉邦曾為了表彰張良,


    賜予他百溢黃金和二鬥珍珠,


    而張良卻把這些都送給了項伯。


    借此機會,


    漢王又讓張良重禮賄賂項伯,請他幫忙爭取漢中地。


    項羽最終同意了這一請求,劉邦因此得以占據漢中。


    可以說,


    若沒有張良的從中斡旋,


    劉邦想要奪取三秦之地,幾乎是癡人說夢。”


    “後來,張良又向劉邦建議,讓他在軍事上與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結盟,並重用自己人韓信。


    由此,漢初三大名將齊聚劉邦麾下。


    對於這三人的功績,太史公曾如此評價: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可以看出,


    劉邦最終能夠戰勝項羽,


    完全是因為他采納了張良的正確戰略。


    占據巴蜀與關中這座物產豐富的糧倉,再與各路諸侯聯合,


    這使得劉邦盡管屢戰屢敗,但卻始終可以東山再起。


    反觀項羽,


    雖百戰百勝,卻因戰略上的失誤,缺乏一個穩定的大本營。


    最終在垓下一戰敗北,身死名裂。


    對於張良的功績,劉邦心裏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他對張良的評價是: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裏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張良也被後人譽為‘漢初三傑’之一。”


    “劉邦封張良萬戶侯,


    但張良最終卻婉拒了劉邦的封賞,


    僅接受了留地(泗水郡留縣)作為封地,因而得名‘留侯’。


    不久之後,


    張良就選擇了隱居生活,遠離世俗紛擾。


    有傳說說他跟隨赤鬆子修煉仙術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後世的‘張天師’一脈,其實就是張良的後代。


    後人說,


    張良之所以這麽做,


    是因為他知道‘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以此作為他急流勇退的原因。


    但對於這樣的觀點,老夫卻認為這並非全部。


    張良對於自己的選擇,曾經說過這麽一句話:''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強秦,天下振動。


    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


    原棄人間事,欲從赤鬆子遊耳。''


    張良的這句話,可以這麽理解:


    ‘一開始,我之所以會去刺殺始皇帝,不遺餘力地的想要推翻大秦,純粹就隻是為了複興故國。


    然而,


    當我目睹曾經統一的華夏大地,再次陷入分裂,重現戰國時期的紛爭,


    當我所寄予厚望的韓王後裔表現平庸,


    當我看到楚霸王殘忍無度時,


    我才意識到,我終究還是太過狹隘了。’


    因此,張良選擇了輔佐高祖劉邦。


    盡管劉邦有一些痞氣,但總歸還算是一位仁愛之君。


    最終,在張良的輔佐下,劉邦成就了大業!


    正所謂''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張良最後選擇了隱退,不問世事。


    對於張良這樣的傳奇人物來說,


    如此結局,


    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權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權照並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