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匈奴人的大爸出場,龍城飛將,衛青!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命運的齒輪,卻從此時開始轉動,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
漢武帝劉徹去灞上掃墓歸來,路過平陽侯家。
平陽侯夫婦熱情招待,獻歌獻舞。
在獻舞的過程中,劉徹被婀娜多姿的衛子夫所吸引,於是當晚就寵幸了衛子夫。
衛子夫被漢武帝選入宮中,
在衛子夫和平陽公主的幫助下,
衛青也被召到建章宮當差。”
“建元三年,
入宮後被冷落了一年多的衛子夫,
突然再次獲幸,並有了身孕。
但這引起了漢武帝的正宮陳皇後的嫉妒。
陳皇後是漢武帝姑姑館陶公主的女兒,
在與漢武帝成親後,被立為皇後,
但卻一直未能給漢武帝生下一兒半女。
陳皇後擔心衛子夫一旦生下男孩,很可能就會被立為太子。
而衛子夫也可能會因為兒子的關係,青雲直上,取代她成為皇後。
所以懷孕的衛子夫對陳阿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但眼下衛子夫正得漢武帝的寵幸,
陳皇後不敢對她加害,
就找母親大長公主訴屈。
大長公主為了給女兒出氣,
於是找了一個借口,把衛青抓了起來,並準備處死。
好在衛青當騎奴時結識的好友公孫敖,及時得到消息,
並召集了幾名壯士,前往搶救,
成功把衛青從死亡的邊緣奪了回來。
這裏不得不佩服一下公孫敖的勇氣,
他敢為宮中一小兵去得罪長公主和皇後,
可以想像其勇氣之大、眼光之準,實乃是世所罕見。”
“在救人的同時,
公孫敖又派人給漢武帝送去了信。
漢武帝得到衛青差點被害的消息後,大為憤怒。
不過他又不能直接懲罰陳皇後,
於是便索性召見衛青,
並任命衛青為建章宮監、侍中。
且連續數日不斷的賞賜衛青,多達千金。
漢武帝還不解氣,
於是又封衛子夫為夫人,衛長君為侍中。
救了衛青的公孫敖,自然也因此入了漢武帝的眼,從此顯貴。
衛青後又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俸祿千石,掌管朝政議論。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
正是這一次危機,徹底改變衛青的命運。”
“早在先秦時期,
匈奴就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且還頻繁侵擾華夏邊境地區。
在統一之前,
他們主要的掠奪範圍為趙、燕、秦三個居於北方的諸侯國。
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匈奴已經突破了趙國的長城防線,對新興的秦朝造成了極大威脅。
為了應對強大的匈奴人,
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上驅逐匈奴,又征發徭役修築長城。
這些舉措,成功逼迫匈奴退出了河套地區,
形成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局麵,
有效地遏製了匈奴的侵略勢頭。”
“但遺憾的是,這種和平局麵並未持續太久。
秦始皇去世後不久,蒙恬也相繼離世。
與此同時,
匈奴卻出了一位梟雄——冒頓。
他弑父上位,
於西域驅逐他國,
並趁秦末之亂,
意圖向南進一步擴展其勢力範圍。
及至公元前二世紀左右,
曾被逐出陰山的匈奴再次卷土重來,
再次在河套地區肆意耀武揚威。”
“眾所周知,
漢朝是承秦而立的國家,
其政治製度多取自於秦朝,
在敵人方麵,自然也是如此。
西漢建國之初,匈奴便頻繁南下侵擾邊境。
漢高祖劉邦曾親自率兵出征匈奴,卻不幸在平城遭遇圍困。
若非陳平的智謀化解了危機,劉邦恐怕難逃一劫。
西漢建國初期,
國家內部尚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
民生凋敝,財政捉襟見肘,顯然並非與匈奴硬碰硬的最佳時機。
反觀匈奴,在冒頓單於的領導下,其勢力達到了鼎盛時期。
漢朝選擇主戰,但實則力不從心。
為了換取和平,
漢高祖劉邦采取了‘和親’政策,與匈奴結為兄弟之國,此後文景亦延續此政策。
但匈奴卻並未因漢朝的退讓而收斂,
反而變本加厲、肆無忌憚,
甚至屢屢撕毀條約進行擄掠。
這也為日後武帝從和親政策到強硬討伐的政策轉變,埋下了伏筆。”
“在漢武帝建元三年至元光六年的近十年間,
衛青一直伴隨在漢武帝左右,
默默學習著國家大事與朝廷政務,
從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政治智慧。
隨著漢武帝成功擊敗外戚並穩固掌權,大漢的國力與日飛升。
為了洗刷過去的恥辱,
武帝決定對匈奴采取強硬立場,
屬於衛青的時代也就此開啟了。”
“元光六年,衛青首次踏上戰場。
彼時,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穀。
麵對匈奴大軍的逼近,
漢武帝在朝堂上尋求退敵之策,但眾臣卻都默不作聲。
關鍵時刻,漢武帝展現了一代大帝的果決與勇毅,
他竟然直接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
率領一萬騎兵,迎擊匈奴。
要知道,在那之前,衛青甚至都沒怎麽上過戰場。”
“當然,漢武帝也沒把寶全壓在衛青身上,
他其實一共派出了四路大軍:
車騎將軍衛青出上穀,
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
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
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
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
“衛青雖是首次出征,
但他冷靜幹練,
並沒有直接出兵上穀,
而是先派人去打探匈奴的消息。
回來的士兵報告說,
匈奴已經把大部分的兵力集中到雁門去對付李廣了,
連不久前進犯上穀的匈奴先鋒也趕去增援。
發現破綻的衛青果斷下令長途奔襲,
他們越過長城,進軍沙漠,直接來到了匈奴人的聖地龍城!”
“匈奴人是做夢也想不到,漢軍竟然會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龍城!
麵對大漢王朝新銳騎兵,
匈奴人毫無抵抗意誌,四散潰逃。
衛青趁機率領大軍掩殺,
斬首匈奴騎兵七百,
取得漢朝對匈奴主動進攻的首次勝利。”
“反觀另外另外三路,
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了七千名騎兵,衛尉李廣被敵人俘獲,逃脫回來,都被判死刑。
兩人出錢贖罪,被廢為庶人。
公孫賀最終無功而返。
反而是初出茅廬的衛青直搗龍城,
不但取得了唯一的勝利,而且還俘虜了七百人。
漢武帝看到衛青勝利凱旋,十分長臉,萬分高興,大手一揮封衛青為關內侯。
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
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
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
漢武帝劉徹去灞上掃墓歸來,路過平陽侯家。
平陽侯夫婦熱情招待,獻歌獻舞。
在獻舞的過程中,劉徹被婀娜多姿的衛子夫所吸引,於是當晚就寵幸了衛子夫。
衛子夫被漢武帝選入宮中,
在衛子夫和平陽公主的幫助下,
衛青也被召到建章宮當差。”
“建元三年,
入宮後被冷落了一年多的衛子夫,
突然再次獲幸,並有了身孕。
但這引起了漢武帝的正宮陳皇後的嫉妒。
陳皇後是漢武帝姑姑館陶公主的女兒,
在與漢武帝成親後,被立為皇後,
但卻一直未能給漢武帝生下一兒半女。
陳皇後擔心衛子夫一旦生下男孩,很可能就會被立為太子。
而衛子夫也可能會因為兒子的關係,青雲直上,取代她成為皇後。
所以懷孕的衛子夫對陳阿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但眼下衛子夫正得漢武帝的寵幸,
陳皇後不敢對她加害,
就找母親大長公主訴屈。
大長公主為了給女兒出氣,
於是找了一個借口,把衛青抓了起來,並準備處死。
好在衛青當騎奴時結識的好友公孫敖,及時得到消息,
並召集了幾名壯士,前往搶救,
成功把衛青從死亡的邊緣奪了回來。
這裏不得不佩服一下公孫敖的勇氣,
他敢為宮中一小兵去得罪長公主和皇後,
可以想像其勇氣之大、眼光之準,實乃是世所罕見。”
“在救人的同時,
公孫敖又派人給漢武帝送去了信。
漢武帝得到衛青差點被害的消息後,大為憤怒。
不過他又不能直接懲罰陳皇後,
於是便索性召見衛青,
並任命衛青為建章宮監、侍中。
且連續數日不斷的賞賜衛青,多達千金。
漢武帝還不解氣,
於是又封衛子夫為夫人,衛長君為侍中。
救了衛青的公孫敖,自然也因此入了漢武帝的眼,從此顯貴。
衛青後又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俸祿千石,掌管朝政議論。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
正是這一次危機,徹底改變衛青的命運。”
“早在先秦時期,
匈奴就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且還頻繁侵擾華夏邊境地區。
在統一之前,
他們主要的掠奪範圍為趙、燕、秦三個居於北方的諸侯國。
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匈奴已經突破了趙國的長城防線,對新興的秦朝造成了極大威脅。
為了應對強大的匈奴人,
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上驅逐匈奴,又征發徭役修築長城。
這些舉措,成功逼迫匈奴退出了河套地區,
形成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局麵,
有效地遏製了匈奴的侵略勢頭。”
“但遺憾的是,這種和平局麵並未持續太久。
秦始皇去世後不久,蒙恬也相繼離世。
與此同時,
匈奴卻出了一位梟雄——冒頓。
他弑父上位,
於西域驅逐他國,
並趁秦末之亂,
意圖向南進一步擴展其勢力範圍。
及至公元前二世紀左右,
曾被逐出陰山的匈奴再次卷土重來,
再次在河套地區肆意耀武揚威。”
“眾所周知,
漢朝是承秦而立的國家,
其政治製度多取自於秦朝,
在敵人方麵,自然也是如此。
西漢建國之初,匈奴便頻繁南下侵擾邊境。
漢高祖劉邦曾親自率兵出征匈奴,卻不幸在平城遭遇圍困。
若非陳平的智謀化解了危機,劉邦恐怕難逃一劫。
西漢建國初期,
國家內部尚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
民生凋敝,財政捉襟見肘,顯然並非與匈奴硬碰硬的最佳時機。
反觀匈奴,在冒頓單於的領導下,其勢力達到了鼎盛時期。
漢朝選擇主戰,但實則力不從心。
為了換取和平,
漢高祖劉邦采取了‘和親’政策,與匈奴結為兄弟之國,此後文景亦延續此政策。
但匈奴卻並未因漢朝的退讓而收斂,
反而變本加厲、肆無忌憚,
甚至屢屢撕毀條約進行擄掠。
這也為日後武帝從和親政策到強硬討伐的政策轉變,埋下了伏筆。”
“在漢武帝建元三年至元光六年的近十年間,
衛青一直伴隨在漢武帝左右,
默默學習著國家大事與朝廷政務,
從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政治智慧。
隨著漢武帝成功擊敗外戚並穩固掌權,大漢的國力與日飛升。
為了洗刷過去的恥辱,
武帝決定對匈奴采取強硬立場,
屬於衛青的時代也就此開啟了。”
“元光六年,衛青首次踏上戰場。
彼時,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穀。
麵對匈奴大軍的逼近,
漢武帝在朝堂上尋求退敵之策,但眾臣卻都默不作聲。
關鍵時刻,漢武帝展現了一代大帝的果決與勇毅,
他竟然直接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
率領一萬騎兵,迎擊匈奴。
要知道,在那之前,衛青甚至都沒怎麽上過戰場。”
“當然,漢武帝也沒把寶全壓在衛青身上,
他其實一共派出了四路大軍:
車騎將軍衛青出上穀,
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
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
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
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
“衛青雖是首次出征,
但他冷靜幹練,
並沒有直接出兵上穀,
而是先派人去打探匈奴的消息。
回來的士兵報告說,
匈奴已經把大部分的兵力集中到雁門去對付李廣了,
連不久前進犯上穀的匈奴先鋒也趕去增援。
發現破綻的衛青果斷下令長途奔襲,
他們越過長城,進軍沙漠,直接來到了匈奴人的聖地龍城!”
“匈奴人是做夢也想不到,漢軍竟然會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龍城!
麵對大漢王朝新銳騎兵,
匈奴人毫無抵抗意誌,四散潰逃。
衛青趁機率領大軍掩殺,
斬首匈奴騎兵七百,
取得漢朝對匈奴主動進攻的首次勝利。”
“反觀另外另外三路,
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了七千名騎兵,衛尉李廣被敵人俘獲,逃脫回來,都被判死刑。
兩人出錢贖罪,被廢為庶人。
公孫賀最終無功而返。
反而是初出茅廬的衛青直搗龍城,
不但取得了唯一的勝利,而且還俘虜了七百人。
漢武帝看到衛青勝利凱旋,十分長臉,萬分高興,大手一揮封衛青為關內侯。
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
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
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