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朔元年(661年)六月,


    吐火羅道置州縣使王名遠向朝廷進獻了西域圖記。


    唐朝於是在原屬西突厥勢力範圍的蔥嶺以西的諸國,


    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劃建製。


    ‘自於闐以西,波斯以東,凡十六國,以其王都為都督府,以其屬部為州縣。凡州八十八,縣百一十,軍、府百二十六’全部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的管轄。


    為紀念此次盛舉,特在吐火羅立碑銘記。


    至此,大唐帝國的西部疆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為華夏曆史之最!”


    “開疆拓土,知人善任!李治倒是還有些明君的風範。”李世民點頭嘉許,目光中流露出些許滿意。


    李承乾、李泰、李恪等人站在一旁沉默不語。


    李治的表現得到了李世民的稱讚,


    他們此刻心裏在想些什麽,或許隻有他們自己才能知道了。


    “平定突厥之亂後,


    唐高宗和蘇定方終於可以放心騰出手來,


    去收拾東邊那群跳梁小醜了。


    顯慶五年(660年)二月十日,


    唐高宗巡幸太原,蘇定方隨行。


    一個月後,蘇定方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


    統領左驍衛劉伯英等水陸大軍共計十萬人,揮師征討百濟。


    同時,唐高宗又任命新羅國王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


    率領新羅兵協同唐朝大軍作戰,攻打百濟國!”


    “唐軍從城山啟航,橫渡黃海,直逼熊津江口。


    麵對沿江屯守的百濟軍,


    蘇定方從東岸出兵,依山擺開陣勢,與百濟軍交戰。


    唐朝海軍戰船揚帆並進,


    浩渺的海麵上船隊連綿不絕,氣勢如虹。


    隨著唐軍水師的陸續抵達,


    百濟軍隊的防線逐漸被突破,最終敗下陣來。


    留下數千具屍體後,殘餘兵力四散而逃。


    而唐軍隨著戰船的接踵而至,兵力愈發強大。


    大軍乘潮而上,戰船首尾相連,順江而進。


    槳聲震天,戰鼓隆隆,


    蘇定方率領步、騎兵沿江兩岸並進,


    勢如破竹地直逼真都城。


    在距離真都城僅二十裏之遙時,


    百濟竟然傾全國之兵迎戰唐軍。


    不得不說,這份膽量確實令人欽佩。


    但,很傻很天真。”


    “百濟主動出擊,蘇定方自然也不會客氣。


    一場大戰下來,


    唐軍在蘇定方的率領下,


    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百濟軍,


    共斬殺一萬餘人,並順利攻占了外城。


    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及其太子扶餘隆見勢不妙,匆匆逃往北境。


    蘇定方則乘勝追擊,包圍了百濟都城泗沘城。


    此時,義慈的次子扶餘泰自立為百濟王,試圖堅守城池。


    但義慈的孫子扶餘文思卻另有想法。


    他知道國王和太子尚在人世,


    扶餘泰擅自稱王的行為,無疑會為他們的將來帶來巨大的隱患。


    思索再三後,


    他幹脆率領手下從城牆上緣索而下,投降唐軍。


    很多人追隨他而去,扶餘泰根本無法製止。”


    “蘇定方趁勢命士卒登上城樓,樹起唐朝旗幟。


    城中的百濟軍民,看到自家城牆上竟然插上了唐軍的旗幟,


    頓時人心惶惶,士氣大跌。


    扶餘泰見大勢已去,再無抵抗之力,最終隻得開門投降。


    不久後,


    百濟大將禰植也帶著扶餘義慈前來歸降,


    太子隆及各城主也紛紛表達歸順之誠。


    這場戰爭最終以唐朝的全麵勝利告終。”


    “百濟平定之後,其國被分為五部。


    唐朝以其地置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都督府,並置帶方州。


    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納入唐朝版圖。


    左驍衛郎將劉仁願受命率領萬名唐軍,


    並聯合新羅王子金仁泰所率的七千新羅軍,


    共同守衛百濟府城。


    顯慶五年(660年)十一月,


    百濟國第三十一代國王扶餘義慈及太子隆、泰等五十八人,


    被蘇定方獻俘於東都洛陽則天門。


    至此,


    他已經消滅了三個國家,


    還都活捉了他們的國王,


    這樣的功勳可謂震古爍今。


    唐廷‘賜天下大酺三日’,以示普天同慶。


    並加授蘇定方其子蘇慶節為尚輦奉禦。”


    “值得一提的是,


    大唐此次攻滅百濟國的戰爭,


    是一場非常罕見的跨海兩棲作戰.


    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曆朝曆代前所未有。


    它不僅展現了唐朝初年強大的水軍實力,


    更凸顯了當時先進的航海和造船技術。


    而此戰更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於,


    高句麗失去了盟國百濟,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此消彼長之下,


    唐朝可以將百濟故土作為戰略據點,


    對高句麗形成南北夾攻的有利態勢,


    並為後續高句麗的滅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唐朝的百姓們看到這一幕,無不歡欣鼓舞,議論紛紛。


    “哈哈哈!高句麗的末日就要到了,看你們這群家夥還能囂張多久!”


    “蘇定方,確實很厲害啊!”


    “獻俘獻了三次,而且還都是國王級別的俘虜,簡直太殘暴了!”


    “蘇定方滅的國家好像都不太強吧?”


    “確實,突厥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強大的突厥了。


    而且他還有強大的唐朝作為後盾,


    要是換成大慫的話,


    恐怕蘇定方獻俘的時候,就是被拉下去砍頭的時候吧?”


    “不可能!蘇定方根本等不到滅國,就會被撤職查辦了。”


    “唉……可憐的嶽飛……”


    視頻繼續直播,


    “當年(貞觀十九年),


    唐太宗李世民禦駕親征,


    率領李積、李道宗等多位名將領討高句麗。


    可在圍攻安市城時,他們一直打到了九月,卻依然未能將其攻克。


    隨著冬季的到來,


    草枯水凍,環境變得極為惡劣。


    唐軍難以為繼,


    李世民隻得撤軍,錯失了消滅高句麗的良機。”


    “而這一次,唐高宗誓要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


    在蘇定方回國獻俘後不久,


    他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策劃其,第二次征伐高句麗的行動。


    顯慶五年(660年)十二月,


    朝廷正式發布詔令,


    以契苾何力為浿江道行軍大總管,


    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


    程名振為鏤方道總管,


    各自率領大軍,


    分多路進擊高句麗。


    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龍朔元年(661年)一月,


    朝廷又以蕭嗣業為夫餘道行軍總管,率回紇等諸部兵進軍平壤。


    四月底,李治欲效仿父親率軍親征,卻被武後諫阻,未能成行。


    五月初,唐軍作戰部署發生重大變化。


    朝廷重新任命左驍衛大將軍、涼國公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大總管,


    左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為平壤道大總管,


    以及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樂安縣公任雅相為浿江道大總管,


    統率大軍及諸胡兵水陸分道並進,共伐高句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權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權照並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