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世襲軍戶,總有一些人會將榮耀一代代傳承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亮了。
可戚繼光的心,涼了。
自從張居正病重,
他就失去了靠山,
又因功高震主,故此被“勒令退休,頤養天年”。
可戚繼光“退休”,
不等於遼東等地的女真族就會消停。
而且隨著女真族的崛起,明朝將迎來一個遠超倭寇、韃靼的心腹大患!
可他能做什麽呢?
他已經沒了職權,隻能待在老家蓬萊,盼望著朝廷能重新啟用自己。
“唉……”
戚繼光枯坐一晚,
望著光禿禿的家裏,忍不住長歎一聲。
戚繼光是張居正的得力助手,
所以在張居正病重並“去世”後,
戚繼光遭到了朝廷的打壓和汙蔑。
加上家庭妻子卷走了所有財產“休夫”離去,弟弟去世等一係列變故,
晚年的戚繼光孤苦一人,經濟十分困難,晚景十分淒涼。
“熬不下去了啊……”
感受著身體裏彌漫的死氣,
戚繼光知道自己恐怕大限已至。
但他心裏很不甘心,
大明朝在張居正和自己的努力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可張居正一死,自己再死,
大明的前景將再次變得渺茫起來。
那些他們辛辛苦苦推行的改革,
可能會因為失去了堅定的推行者而停滯不前,甚至被廢除。
那些他們試圖鏟除的貪腐與不公,可能會再次如野草般瘋狂生長。
那些他拚盡全力去保護的大明百姓,可能會再次受到異族的侵擾……
戚繼光緊緊地握住拳頭,眼中閃爍著倔強。
他不不想放棄,他想為大明的未來,為了那些無辜的百姓,再拚一次!
“將軍馬上死”才是他最好的結局,
窩囊的死在家中,
“老夫心有不甘啊!”
戚繼光掙紮著站起身來,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
“不能就這樣倒下!老夫要為了大明,戰鬥到最後一刻!”
可他的身體,已經完全腐朽了。
眼前一黑,戚繼光感覺天旋地轉,
緊接著就是“噗通”一聲,
栽倒在地。
就在他即將死去的這一刻,
一道金色光柱,陡然從天而降,籠罩在了他的身上!
與此同時,
朝堂派來的使者,
準確的說,應該是“死而複生”後的張居正派來的使者,
快馬加鞭之下,也恰好在此時抵達了戚繼光的居所!
使者正要敲門,卻不想正好看到了一道光柱降下!
作為自京城而來,已經見識過“萬界直播”的使者,自然知道這道光柱意味著什麽。
“先有張相,再有戚將軍……”
“此乃天佑我大明啊!”
使者激動地連聲音都顫抖了起來。
……
大標題隱去,蘇治的聲音從光幕裏傳出來,
“明朝建立時,
明太祖朱元璋創立了兩種製度:
一是衛所製度,即仿照隋唐的府兵製藏兵於民,屯守結合,平時屯田,戰時出兵。
為此,朱元璋還曾得意的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二是軍戶製度,就是政府指定世代從軍或服兵役的家庭。
明朝軍戶的來源,主要是從元末留下的軍戶和現役軍人中指定。
戚繼光就是出生在這樣的世襲衛所軍戶家庭,而且還是世襲軍官家庭。
戚繼光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親兵。
他跟隨朱元璋多年,最後在隨傅友德、藍玉遠征雲南時陣亡。
戚祥的犧牲,也換來了他的子孫可以世襲明威將軍。”
老朱看到這兒,頓時得意洋洋的對馬皇後說道:“看看!咱親兵的後代,成了大明軍神!”
馬皇後自然不會在這種事上老朱的掃興,
她笑著附和道:“你身邊都是能人,他們的後代自然也不會差。”
“嘿嘿……”老朱笑了兩聲,心中突然思索到:“戚繼光和張居正是同一時期的人物,被盤點到的他們,會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時空裏?”
朱棣此時,也冒出了同樣的想法,
“如果他倆出現在同一個時空,俺倒是想去看看那時候的大明了……”
視頻繼續直播,
“然而,到明朝中期時,這樣的衛所軍戶,已經不是什麽高貴的象征了。
許多軍戶因不堪重負而選擇逃離,導致衛所嚴重缺員。
即便是像戚家這樣的世襲軍官家庭,也已不複往日的富裕。
《明史·戚繼光列傳》中就記載,戚繼光少年時期家境貧寒。
但盡管如此,戚家並未像其他軍戶那樣選擇逃避軍役。
據史書記載,戚繼光的父親和弟弟都曾在明軍中服役,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戚繼光,
自然而然的也走上了從軍之路。”
“嘉靖七年(1528年),戚繼光出生。
父親戚景通,
為兒子取名為‘戚繼光’,希望他能繼承並發揚自己家族的榮光。”
“戚景通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年邁後告別疆場。
戚景通為人正直清廉,視錢財如糞土,與那些中飽私囊的武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因此,戚景通家裏十分貧寒,從裏到外根本找不出什麽值錢的東西。
雖然過得比較辛苦,
但戚景通還是一直告誡家人要節儉度日,切勿奢侈浪費。
小的時候戚繼光不懂,
每當他流露出對奢侈生活的向往時,
戚景通總會耐心地教導他,讓他明白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戚家家風嚴謹,數代人都備受人們的尊敬。
戚景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戚繼光身上,
並對他進行了全麵的培養,
期望他能繼承家族的光榮傳統,並將之發揚光大。”
“戚繼光自幼便熱愛讀書與習武,
對軍事方麵的知識特別感興趣,而且他的膽識也遠超同齡人。
在父親戚景通73歲那年,也就是戚繼光17歲的時候,
他按照慣例子承父業,被升任為登州衛指揮。
當他收到指令要即刻前往京城辦理相關手續時,父親內心充滿了喜悅。
然而,欣喜之餘,戚景通緊接著又愁眉苦臉起來。
因為家裏實在是太窮,連去京城的路費都拿不出來。
最後還是賣了一套祖宅,才籌齊路費。
這一切都被戚繼光看在眼裏,
他在心中默默發誓,
一定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
“然而,就在這一年,父親戚景通卻突然病重。
收到消息的戚繼光,連忙趕回老家,可還是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麵。
在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後,戚繼光也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然而,仕途生活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充滿挑戰和激情。
相反,一開始的日子顯得有些枯燥,這讓他感到有些背離了自己的夢想。
沿海的倭寇日益猖獗,而他卻不能親自上戰場去保衛國家。
這種無奈和挫敗感讓他深感焦慮,空有一腔熱血和誌向卻無法施展。”
“憤憤不平中,
戚繼光讀罷兵書,
便在兵書的空白處,寫下這樣一首詩: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可戚繼光的心,涼了。
自從張居正病重,
他就失去了靠山,
又因功高震主,故此被“勒令退休,頤養天年”。
可戚繼光“退休”,
不等於遼東等地的女真族就會消停。
而且隨著女真族的崛起,明朝將迎來一個遠超倭寇、韃靼的心腹大患!
可他能做什麽呢?
他已經沒了職權,隻能待在老家蓬萊,盼望著朝廷能重新啟用自己。
“唉……”
戚繼光枯坐一晚,
望著光禿禿的家裏,忍不住長歎一聲。
戚繼光是張居正的得力助手,
所以在張居正病重並“去世”後,
戚繼光遭到了朝廷的打壓和汙蔑。
加上家庭妻子卷走了所有財產“休夫”離去,弟弟去世等一係列變故,
晚年的戚繼光孤苦一人,經濟十分困難,晚景十分淒涼。
“熬不下去了啊……”
感受著身體裏彌漫的死氣,
戚繼光知道自己恐怕大限已至。
但他心裏很不甘心,
大明朝在張居正和自己的努力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可張居正一死,自己再死,
大明的前景將再次變得渺茫起來。
那些他們辛辛苦苦推行的改革,
可能會因為失去了堅定的推行者而停滯不前,甚至被廢除。
那些他們試圖鏟除的貪腐與不公,可能會再次如野草般瘋狂生長。
那些他拚盡全力去保護的大明百姓,可能會再次受到異族的侵擾……
戚繼光緊緊地握住拳頭,眼中閃爍著倔強。
他不不想放棄,他想為大明的未來,為了那些無辜的百姓,再拚一次!
“將軍馬上死”才是他最好的結局,
窩囊的死在家中,
“老夫心有不甘啊!”
戚繼光掙紮著站起身來,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
“不能就這樣倒下!老夫要為了大明,戰鬥到最後一刻!”
可他的身體,已經完全腐朽了。
眼前一黑,戚繼光感覺天旋地轉,
緊接著就是“噗通”一聲,
栽倒在地。
就在他即將死去的這一刻,
一道金色光柱,陡然從天而降,籠罩在了他的身上!
與此同時,
朝堂派來的使者,
準確的說,應該是“死而複生”後的張居正派來的使者,
快馬加鞭之下,也恰好在此時抵達了戚繼光的居所!
使者正要敲門,卻不想正好看到了一道光柱降下!
作為自京城而來,已經見識過“萬界直播”的使者,自然知道這道光柱意味著什麽。
“先有張相,再有戚將軍……”
“此乃天佑我大明啊!”
使者激動地連聲音都顫抖了起來。
……
大標題隱去,蘇治的聲音從光幕裏傳出來,
“明朝建立時,
明太祖朱元璋創立了兩種製度:
一是衛所製度,即仿照隋唐的府兵製藏兵於民,屯守結合,平時屯田,戰時出兵。
為此,朱元璋還曾得意的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二是軍戶製度,就是政府指定世代從軍或服兵役的家庭。
明朝軍戶的來源,主要是從元末留下的軍戶和現役軍人中指定。
戚繼光就是出生在這樣的世襲衛所軍戶家庭,而且還是世襲軍官家庭。
戚繼光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親兵。
他跟隨朱元璋多年,最後在隨傅友德、藍玉遠征雲南時陣亡。
戚祥的犧牲,也換來了他的子孫可以世襲明威將軍。”
老朱看到這兒,頓時得意洋洋的對馬皇後說道:“看看!咱親兵的後代,成了大明軍神!”
馬皇後自然不會在這種事上老朱的掃興,
她笑著附和道:“你身邊都是能人,他們的後代自然也不會差。”
“嘿嘿……”老朱笑了兩聲,心中突然思索到:“戚繼光和張居正是同一時期的人物,被盤點到的他們,會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時空裏?”
朱棣此時,也冒出了同樣的想法,
“如果他倆出現在同一個時空,俺倒是想去看看那時候的大明了……”
視頻繼續直播,
“然而,到明朝中期時,這樣的衛所軍戶,已經不是什麽高貴的象征了。
許多軍戶因不堪重負而選擇逃離,導致衛所嚴重缺員。
即便是像戚家這樣的世襲軍官家庭,也已不複往日的富裕。
《明史·戚繼光列傳》中就記載,戚繼光少年時期家境貧寒。
但盡管如此,戚家並未像其他軍戶那樣選擇逃避軍役。
據史書記載,戚繼光的父親和弟弟都曾在明軍中服役,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戚繼光,
自然而然的也走上了從軍之路。”
“嘉靖七年(1528年),戚繼光出生。
父親戚景通,
為兒子取名為‘戚繼光’,希望他能繼承並發揚自己家族的榮光。”
“戚景通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年邁後告別疆場。
戚景通為人正直清廉,視錢財如糞土,與那些中飽私囊的武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因此,戚景通家裏十分貧寒,從裏到外根本找不出什麽值錢的東西。
雖然過得比較辛苦,
但戚景通還是一直告誡家人要節儉度日,切勿奢侈浪費。
小的時候戚繼光不懂,
每當他流露出對奢侈生活的向往時,
戚景通總會耐心地教導他,讓他明白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戚家家風嚴謹,數代人都備受人們的尊敬。
戚景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戚繼光身上,
並對他進行了全麵的培養,
期望他能繼承家族的光榮傳統,並將之發揚光大。”
“戚繼光自幼便熱愛讀書與習武,
對軍事方麵的知識特別感興趣,而且他的膽識也遠超同齡人。
在父親戚景通73歲那年,也就是戚繼光17歲的時候,
他按照慣例子承父業,被升任為登州衛指揮。
當他收到指令要即刻前往京城辦理相關手續時,父親內心充滿了喜悅。
然而,欣喜之餘,戚景通緊接著又愁眉苦臉起來。
因為家裏實在是太窮,連去京城的路費都拿不出來。
最後還是賣了一套祖宅,才籌齊路費。
這一切都被戚繼光看在眼裏,
他在心中默默發誓,
一定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
“然而,就在這一年,父親戚景通卻突然病重。
收到消息的戚繼光,連忙趕回老家,可還是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麵。
在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後,戚繼光也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然而,仕途生活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充滿挑戰和激情。
相反,一開始的日子顯得有些枯燥,這讓他感到有些背離了自己的夢想。
沿海的倭寇日益猖獗,而他卻不能親自上戰場去保衛國家。
這種無奈和挫敗感讓他深感焦慮,空有一腔熱血和誌向卻無法施展。”
“憤憤不平中,
戚繼光讀罷兵書,
便在兵書的空白處,寫下這樣一首詩: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