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馬懿的偷雞,以失敗結束,
經過短暫的交手後,
漢魏雙方又回到了先前的對峙態勢。
諸葛亮依舊試圖調動魏軍出來決戰,
但對方已經打定了主意,就是死守不出。
至此,司馬懿雖然可以自保,
但漢軍占據五丈原、武功水以東,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司馬懿連背水的孤軍的孟琰都無法吃掉,就更不用說去吃掉諸葛亮本部了。”
“雙方隔著渭水大眼兒瞪小眼兒,
互相奈何不得,
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沉寂。
在意識到無法快速取勝後,
諸葛亮開始了新的動作,
也就是咱們之前提到過的騷操作——屯田!
沒錯,就是在司馬懿眼皮子底下屯田。
因為此時的諸葛亮已經認識到,
他想短時間內迫使曹軍渡河決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他決定在五丈原附近屯田,以補充給養。
同時,這樣做還具有羞辱對方的意思,希望魏軍可以忍不住殺出來。”
“漢軍軍紀極為嚴明,
他們在屯田的同時,又不擾亂當地居民的勞作,
所以諸葛亮可以安心屯田,繼續靜待時機。
一旦屯田的糧食成熟,
漢軍即可當地獲得補給,
這便更增加了與魏軍打持久戰的資本。
不過諸葛亮當然不願意安於現狀,
他最大的願望還是把魏軍激出來,跟自己正麵硬剛。
為此,諸葛亮又想了一個損招,
就是給贈司馬懿寄過去了一套女裝,試圖激怒對方。”
“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還送婦人衣服給自己。
但凡換一個‘忍術’差點的人,
恐怕早就紅著眼睛殺出去,
要把諸葛亮大卸八塊了。
魏軍真要殺出去找諸葛亮拚命,
諸葛亮不但不會害怕,恐怕還會狂喜的大喊著:‘來吧,互相傷害吧!’
奈何司馬懿不是一般人,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忍,特別能忍!
用現代人的話來講,司馬懿的‘忍術’,恐怕已經修煉到了‘忍者神龜’的地步。
司馬懿能忍到曹操、曹丕去世,
忍到諸葛亮病逝,
再忍到曹睿去世,那可這不是一般的能忍!
所以咱們才說,能笑到最後的,往往都是最能忍的人。
那些急吼吼,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人,
在這群老銀幣麵前,被賣了還要嚷嚷著給對方數錢。”
看到這兒,有人忍不住感慨道,
“司馬懿果然是諸葛亮的最大的克星啊!”
“諸葛亮就是被司馬懿生生拖死的,不得不說,司馬懿是真的厲害。”
“要不然曹魏最後怎麽改姓了司馬?”
“蜀漢其實也能改姓諸葛的,但諸葛一家至始至終都在為劉氏效忠,這也是為何後人多尊崇諸葛,而貶低司馬的緣故。”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故事,很好的詮釋了什麽叫‘不以成敗論英雄’。”
視頻繼續播放,
“收到諸葛亮送來的女裝後,
即便是司馬懿,一開始也表現得極為憤怒。
但司馬懿畢竟是頂級的政治家、軍事家,
在短暫的憤怒後,
他很快開始了自己新的表演,那就是——上表請戰!
畢竟堅守不出,是曹叡製定的方針。
曹叡也深知,司馬懿上表請戰不過是在演戲給魏軍普通士卒看而已。
所以,他依舊嚴令魏軍堅守不出。”
“諸葛亮送去女裝後,於是又開始在魏軍麵前挑釁。
司馬懿表麵準備率軍出擊,
然後使者辛毗就持令禁止,魏軍隻能繼續堅守。
很明顯,這就是司馬懿為了壓製眾軍,與曹叡演的一出雙簧。
因為此時的魏軍士卒,已經開始逐漸無法忍受諸葛亮占據國土,己方卻隻能放任不管的現實。
司馬懿搬出曹叡的旨意,
暗示自己也無法單方麵解釋為何對漢軍的侵略行為置之不理,
隻能借助皇權來平息軍隊的憤怒。
演完這場雙簧後,
麵對弟弟司馬孚對戰況的詢問,
司馬懿胸有成竹地表示一切都在他的控製之中。
他認為諸葛亮‘誌大而不見機’‘破之必矣’,仿佛自己須臾之間就能搞定對方。
可他不敢或者說不願意說的是:
諸葛亮不僅再次侵入了曹魏的領土,
還占領了五丈原,甚至擺出了長期駐紮的態勢。
所謂‘破之必矣’的吹噓背後,
是他隻能靠渭水自保、突擊孟琰失敗、又放任漢軍占據五丈原的現實。”
“魏軍的日子過得如鯁在喉,
漢軍那邊的日子,過得同樣也不開心。
盡管諸葛亮已成功在五丈原站穩腳跟,但他麵臨的困境卻並未減少。
西、北、東三麵環境險惡,
而且曹魏的臉皮,也要比他想象中厚得多得多。
似乎隻要耗走諸葛亮這位瘟神,
哪怕是放任敵軍占領自己的心腹之地,
哪怕是對方在自己麵前種田,
哪怕是對方給自己的統帥送女人衣服也無所吊謂了。”
“戰前,諸葛亮已經竭盡所能地儲備糧食,
但前線的消耗速度,還是超過了他的預期。
即便能從當地獲取一些補給,也難以保證大軍長期作戰的需要。
同時,盟友孫權的撤軍,
更是讓此次北伐的前景變得黯淡無光。
就這樣,雙方開始了新一輪的較量,
這次不再是軍事上的正麵衝突,而是一場意誌的較量。
雙方都堅決不願撤退,不願將寶貴的土地輕易放棄。
隨著雙方大軍持續消耗著巨量的物資,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贏家。
在對峙期間,
司馬懿也曾試圖通過奇襲諸葛亮後方來改變戰局。
雖然取得了一些小成果,
但卻並未能改變諸葛亮占據五丈原的現狀,自然也無法扭轉全局。”
“正當雙方誰都不願意後退一步的時候,突變發生了!
蜀漢帝國的實際領導者,
漢軍兵團的靈魂人物諸葛亮,
在前線突然病逝!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諸葛亮的去世堪稱天塌地陷,
這意味著蜀漢朝廷的內部,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地震。
同時,如何讓漢軍安然撤退,也成了當務之急。
而此時的局麵無疑是極為複雜的,
甚至可以說是諸葛亮北伐以來,漢軍遇到的最大危機。
第一,軍隊的靈魂人物諸葛亮已經死了,漢軍士氣已經跌入低穀,根本無法再作戰。
第二,諸葛亮不僅是軍事統帥,還是政治領袖。
在他去世後,如何實現權力的交接,是蜀漢朝堂目前最重要的問題,
所以漢軍必須撤。
第三,司馬懿依然在渭北虎視眈眈,
蜀軍要是貿然撤走,
漢軍勢必將會麵臨魏軍騎兵的猛烈追擊。
針對這種現實,諸葛亮的遺言可以說是安排的簡單明了了。
首先肯定是:秘不發喪,以穩定軍心。
其次,前後軍調換角色,前軍(魏延)斷後;若魏延不從,則直接不管他,先行撤退。
這套安排基本上沒什麽問題,也體現了諸葛亮的想法:迅速、隱秘地撤出五丈原。
對此:《三國誌·蜀書十》記載如下: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薑維次之;
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經過短暫的交手後,
漢魏雙方又回到了先前的對峙態勢。
諸葛亮依舊試圖調動魏軍出來決戰,
但對方已經打定了主意,就是死守不出。
至此,司馬懿雖然可以自保,
但漢軍占據五丈原、武功水以東,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司馬懿連背水的孤軍的孟琰都無法吃掉,就更不用說去吃掉諸葛亮本部了。”
“雙方隔著渭水大眼兒瞪小眼兒,
互相奈何不得,
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沉寂。
在意識到無法快速取勝後,
諸葛亮開始了新的動作,
也就是咱們之前提到過的騷操作——屯田!
沒錯,就是在司馬懿眼皮子底下屯田。
因為此時的諸葛亮已經認識到,
他想短時間內迫使曹軍渡河決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他決定在五丈原附近屯田,以補充給養。
同時,這樣做還具有羞辱對方的意思,希望魏軍可以忍不住殺出來。”
“漢軍軍紀極為嚴明,
他們在屯田的同時,又不擾亂當地居民的勞作,
所以諸葛亮可以安心屯田,繼續靜待時機。
一旦屯田的糧食成熟,
漢軍即可當地獲得補給,
這便更增加了與魏軍打持久戰的資本。
不過諸葛亮當然不願意安於現狀,
他最大的願望還是把魏軍激出來,跟自己正麵硬剛。
為此,諸葛亮又想了一個損招,
就是給贈司馬懿寄過去了一套女裝,試圖激怒對方。”
“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還送婦人衣服給自己。
但凡換一個‘忍術’差點的人,
恐怕早就紅著眼睛殺出去,
要把諸葛亮大卸八塊了。
魏軍真要殺出去找諸葛亮拚命,
諸葛亮不但不會害怕,恐怕還會狂喜的大喊著:‘來吧,互相傷害吧!’
奈何司馬懿不是一般人,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忍,特別能忍!
用現代人的話來講,司馬懿的‘忍術’,恐怕已經修煉到了‘忍者神龜’的地步。
司馬懿能忍到曹操、曹丕去世,
忍到諸葛亮病逝,
再忍到曹睿去世,那可這不是一般的能忍!
所以咱們才說,能笑到最後的,往往都是最能忍的人。
那些急吼吼,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人,
在這群老銀幣麵前,被賣了還要嚷嚷著給對方數錢。”
看到這兒,有人忍不住感慨道,
“司馬懿果然是諸葛亮的最大的克星啊!”
“諸葛亮就是被司馬懿生生拖死的,不得不說,司馬懿是真的厲害。”
“要不然曹魏最後怎麽改姓了司馬?”
“蜀漢其實也能改姓諸葛的,但諸葛一家至始至終都在為劉氏效忠,這也是為何後人多尊崇諸葛,而貶低司馬的緣故。”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故事,很好的詮釋了什麽叫‘不以成敗論英雄’。”
視頻繼續播放,
“收到諸葛亮送來的女裝後,
即便是司馬懿,一開始也表現得極為憤怒。
但司馬懿畢竟是頂級的政治家、軍事家,
在短暫的憤怒後,
他很快開始了自己新的表演,那就是——上表請戰!
畢竟堅守不出,是曹叡製定的方針。
曹叡也深知,司馬懿上表請戰不過是在演戲給魏軍普通士卒看而已。
所以,他依舊嚴令魏軍堅守不出。”
“諸葛亮送去女裝後,於是又開始在魏軍麵前挑釁。
司馬懿表麵準備率軍出擊,
然後使者辛毗就持令禁止,魏軍隻能繼續堅守。
很明顯,這就是司馬懿為了壓製眾軍,與曹叡演的一出雙簧。
因為此時的魏軍士卒,已經開始逐漸無法忍受諸葛亮占據國土,己方卻隻能放任不管的現實。
司馬懿搬出曹叡的旨意,
暗示自己也無法單方麵解釋為何對漢軍的侵略行為置之不理,
隻能借助皇權來平息軍隊的憤怒。
演完這場雙簧後,
麵對弟弟司馬孚對戰況的詢問,
司馬懿胸有成竹地表示一切都在他的控製之中。
他認為諸葛亮‘誌大而不見機’‘破之必矣’,仿佛自己須臾之間就能搞定對方。
可他不敢或者說不願意說的是:
諸葛亮不僅再次侵入了曹魏的領土,
還占領了五丈原,甚至擺出了長期駐紮的態勢。
所謂‘破之必矣’的吹噓背後,
是他隻能靠渭水自保、突擊孟琰失敗、又放任漢軍占據五丈原的現實。”
“魏軍的日子過得如鯁在喉,
漢軍那邊的日子,過得同樣也不開心。
盡管諸葛亮已成功在五丈原站穩腳跟,但他麵臨的困境卻並未減少。
西、北、東三麵環境險惡,
而且曹魏的臉皮,也要比他想象中厚得多得多。
似乎隻要耗走諸葛亮這位瘟神,
哪怕是放任敵軍占領自己的心腹之地,
哪怕是對方在自己麵前種田,
哪怕是對方給自己的統帥送女人衣服也無所吊謂了。”
“戰前,諸葛亮已經竭盡所能地儲備糧食,
但前線的消耗速度,還是超過了他的預期。
即便能從當地獲取一些補給,也難以保證大軍長期作戰的需要。
同時,盟友孫權的撤軍,
更是讓此次北伐的前景變得黯淡無光。
就這樣,雙方開始了新一輪的較量,
這次不再是軍事上的正麵衝突,而是一場意誌的較量。
雙方都堅決不願撤退,不願將寶貴的土地輕易放棄。
隨著雙方大軍持續消耗著巨量的物資,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贏家。
在對峙期間,
司馬懿也曾試圖通過奇襲諸葛亮後方來改變戰局。
雖然取得了一些小成果,
但卻並未能改變諸葛亮占據五丈原的現狀,自然也無法扭轉全局。”
“正當雙方誰都不願意後退一步的時候,突變發生了!
蜀漢帝國的實際領導者,
漢軍兵團的靈魂人物諸葛亮,
在前線突然病逝!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諸葛亮的去世堪稱天塌地陷,
這意味著蜀漢朝廷的內部,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地震。
同時,如何讓漢軍安然撤退,也成了當務之急。
而此時的局麵無疑是極為複雜的,
甚至可以說是諸葛亮北伐以來,漢軍遇到的最大危機。
第一,軍隊的靈魂人物諸葛亮已經死了,漢軍士氣已經跌入低穀,根本無法再作戰。
第二,諸葛亮不僅是軍事統帥,還是政治領袖。
在他去世後,如何實現權力的交接,是蜀漢朝堂目前最重要的問題,
所以漢軍必須撤。
第三,司馬懿依然在渭北虎視眈眈,
蜀軍要是貿然撤走,
漢軍勢必將會麵臨魏軍騎兵的猛烈追擊。
針對這種現實,諸葛亮的遺言可以說是安排的簡單明了了。
首先肯定是:秘不發喪,以穩定軍心。
其次,前後軍調換角色,前軍(魏延)斷後;若魏延不從,則直接不管他,先行撤退。
這套安排基本上沒什麽問題,也體現了諸葛亮的想法:迅速、隱秘地撤出五丈原。
對此:《三國誌·蜀書十》記載如下: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薑維次之;
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