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狄仁傑不顧個人安危,
上表為那些被卷入叛亂的百姓求情。
武則天看到奏表後,內心十分複雜,
同時也難免對狄仁傑產生了猜忌。
但她自己其實也清楚,
這麽多人裏,不可能全部都是李貞的黨羽,
甚至其中大多數,是因為脅迫而參與的謀反。
思考再三後,
武則天最終還是決定免除這些人的死罪,改判流放到豐州。
這些流放者在到達豐州後,
為了感激狄仁傑的救命之恩,
於是在當地立碑,歌頌狄仁傑的仁心和品德。”
“在豫州期間,
狄仁傑雖然深受百姓愛戴,救了數千人,
但他的舉動,也引起了武則天的猜疑。
恰好當時宰相張光輔率領的平叛大軍,還停留在豫州,
而那些士兵們橫行霸道,為非作歹,不僅禍害當地百姓,還向當地官府要錢要糧。
豫州剛剛經過戰亂,
百姓疾苦不堪,官府府庫也是空空如也,
哪有多餘的錢糧,去供養這樣一群兵大爺?
所以,狄仁傑斷然拒絕了張光輔的無理要求,還當麵斥責了他。
張光輔因此懷恨在心,
回朝後便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
武則天便借此機會,
直接將狄仁傑貶為複州刺史,以進一步考察和鍛煉他。”
“狄仁傑在複州刺史任期滿後,
於永昌元年(689年)八月被調任至洛州司馬。
此後正值武則天奪取帝位期間,朝堂之上可謂是血雨腥風,
許多重臣如張光輔、魏玄同、範履冰等都因各種原因被殺。
但是大量重臣被殺,
導致朝中都是一些善於獻媚而無才幹的小人。
為了彌補朝中的人才空缺,
武則天便提拔狄仁傑為地官侍郎,
並讓他代理尚書事務,同時加授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使他正式成為宰相。”
“這是狄仁傑首次拜相。
但在經曆過官場的風風雨雨之後,他已經變得更加沉穩和謹慎。
當武則天問及他在汝南任官時,是否知道惡意中傷他的人時,
狄仁傑卻巧妙地回答:‘陛下以臣為過,臣請改之;知臣無過,臣之幸也,不願知譖者名。’
這番話不僅表明了他對被貶黜一事已經徹底放下,
還表示了他會繼續好好輔佐武則天。
已經六十歲的狄仁傑,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如果他說自己想知道誣陷自己的人是誰,
那就表明他對被貶黜一事仍舊耿耿於懷,
反而會更加引起武則天的猜忌。”
“可即使狄仁傑已經處處小心,
但官場的風雲變幻,還是令人猝不及防。
從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到次年一月被捕,
短短半年內,
狄仁傑便由宰相淪為階下囚。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武則天統治初期的政治敏感性。
武則天初登帝位,
自知李氏宗親及前朝官員心中多有不滿,
因此她采取了高壓政策,任用酷吏鏟除異己。
並鼓勵官員之間相互揭發,
通過大規模的誅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在這種環境下,許多無辜之人都受到了牽連。
反而像酷吏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因心狠手辣、手段殘忍,
迎合了武則天的不安心理,
而深得她的重用。”
“長壽元年(692年)一月,
狄仁傑因來俊臣的誣告謀反之罪,
在入相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被捕入獄。
盡管武則天賞識狄仁傑的才能,
卻僅僅因為一場誣告,
就立馬將其從宰相之位逮進大牢,
可見她也並非絕對的信任狄仁傑。
在狄仁傑被捕後,
來俊臣本打算施展酷刑逼其招認謀反,
卻未料到狄仁傑會爽快地承認謀反。
狄仁傑說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看到這兒,
站在朱元璋身旁不遠處的燕王朱棣,忍不住歎息道:“看來在武則天手下為官,也不比在俺爹手下好多少啊!”
朱元璋:“?”
“可狄仁傑為何要痛快地承認謀反呢?
其實,這是狄仁傑的一種策略。
要知道,
來俊臣是朝中出了名的酷吏,
手段殘忍,朝野皆知。
與其遭受嚴刑拷打,
不如先順著他的意思,麻痹對方並降低戒備,
如此才能有機會想法子從中脫身。”
“狄仁傑雖然已經承認罪行,
但執行死刑,卻仍需武則天的親自批準。
正是在這期間,
狄仁傑趁著來俊臣等人戒備不嚴的時候,
扯下被單一角,向獄卒要來筆硯,悄悄寫下了自己的冤情。
然後,他又拆開身上的棉衣,
把帛書藏在棉衣的棉絮內,
交給獄吏,請求他幫忙將棉衣轉交給他的家人。
獄吏並未察覺異樣,便將棉衣交給了狄仁傑的次子狄光遠。
狄光遠拿到棉衣之後,
揣測其中可能暗藏玄機,於是仔細檢查,果然發現藏在其中的冤狀。
隨即,狄光遠立刻入宮,將冤狀呈獻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之所以任用酷吏,是為了通過高壓政策鎮壓反對勢力,穩固自己的政權。
其實她自己也明白,
這些酷吏並無真正的治國才能,
指望他們輔佐自己治國理政,還不如帶條柯基來的更有效果。
而且,隨著政權日漸穩固,武則天已無需再依賴酷吏實施恐怖統治。
況且此次下獄的除了狄仁傑外,還有其他兩位宰相,外加四位高官。
他們都是朝廷的骨幹重臣,
所以這些案件引得朝野震動,人人自危,影響惡劣。
百官們紛紛上奏反對來俊臣等人的奸佞行徑,阻止他們殘害忠良。
一時間,朝野上下掀起了反對酷吏的大潮。
這也讓武則天逐漸動搖了自己的高壓政策,開始重視狄仁傑等人入獄一案。
最終,武則天親自審理此案,
證實狄仁傑等人確屬冤枉,於是下令將他們無罪釋放。”
“狄仁傑雖然被無罪釋放了,
可他卻並未能官複原職,
而是被調任為彭澤縣令。
這一年,
雖然接連遭受牢獄的摧殘和貶黜的打擊,但狄仁傑卻並未因此陷入消沉。
在彭澤任職期間,
他始終心係百姓疾苦,積極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並大力革新吏治、勤政愛民,深受當地百姓擁戴。
時至今日,
彭澤縣內仍保留著狄公祠,
當地百姓,也時時香火不斷,
以此表達對他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武則天看到這兒,忍不住向身旁的狄仁傑調侃道:
“狄國老,想不到你比朕還受百姓愛戴呢!”
狄仁傑躬身回應道:
“陛下過譽了,
臣隻是盡了一個臣子應盡的本分。
百姓的擁戴,實是陛下仁政所致,臣豈敢居功。”
武則天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心道這狄仁傑一直都是個聰明人,
不僅能力出眾,
更難得的是懂得謙遜退讓,不驕不躁。
這樣的臣子,實在是難能可貴。
從今往後,一定給予狄仁傑更多的信任和重用才行。
上表為那些被卷入叛亂的百姓求情。
武則天看到奏表後,內心十分複雜,
同時也難免對狄仁傑產生了猜忌。
但她自己其實也清楚,
這麽多人裏,不可能全部都是李貞的黨羽,
甚至其中大多數,是因為脅迫而參與的謀反。
思考再三後,
武則天最終還是決定免除這些人的死罪,改判流放到豐州。
這些流放者在到達豐州後,
為了感激狄仁傑的救命之恩,
於是在當地立碑,歌頌狄仁傑的仁心和品德。”
“在豫州期間,
狄仁傑雖然深受百姓愛戴,救了數千人,
但他的舉動,也引起了武則天的猜疑。
恰好當時宰相張光輔率領的平叛大軍,還停留在豫州,
而那些士兵們橫行霸道,為非作歹,不僅禍害當地百姓,還向當地官府要錢要糧。
豫州剛剛經過戰亂,
百姓疾苦不堪,官府府庫也是空空如也,
哪有多餘的錢糧,去供養這樣一群兵大爺?
所以,狄仁傑斷然拒絕了張光輔的無理要求,還當麵斥責了他。
張光輔因此懷恨在心,
回朝後便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
武則天便借此機會,
直接將狄仁傑貶為複州刺史,以進一步考察和鍛煉他。”
“狄仁傑在複州刺史任期滿後,
於永昌元年(689年)八月被調任至洛州司馬。
此後正值武則天奪取帝位期間,朝堂之上可謂是血雨腥風,
許多重臣如張光輔、魏玄同、範履冰等都因各種原因被殺。
但是大量重臣被殺,
導致朝中都是一些善於獻媚而無才幹的小人。
為了彌補朝中的人才空缺,
武則天便提拔狄仁傑為地官侍郎,
並讓他代理尚書事務,同時加授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使他正式成為宰相。”
“這是狄仁傑首次拜相。
但在經曆過官場的風風雨雨之後,他已經變得更加沉穩和謹慎。
當武則天問及他在汝南任官時,是否知道惡意中傷他的人時,
狄仁傑卻巧妙地回答:‘陛下以臣為過,臣請改之;知臣無過,臣之幸也,不願知譖者名。’
這番話不僅表明了他對被貶黜一事已經徹底放下,
還表示了他會繼續好好輔佐武則天。
已經六十歲的狄仁傑,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如果他說自己想知道誣陷自己的人是誰,
那就表明他對被貶黜一事仍舊耿耿於懷,
反而會更加引起武則天的猜忌。”
“可即使狄仁傑已經處處小心,
但官場的風雲變幻,還是令人猝不及防。
從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到次年一月被捕,
短短半年內,
狄仁傑便由宰相淪為階下囚。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武則天統治初期的政治敏感性。
武則天初登帝位,
自知李氏宗親及前朝官員心中多有不滿,
因此她采取了高壓政策,任用酷吏鏟除異己。
並鼓勵官員之間相互揭發,
通過大規模的誅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在這種環境下,許多無辜之人都受到了牽連。
反而像酷吏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因心狠手辣、手段殘忍,
迎合了武則天的不安心理,
而深得她的重用。”
“長壽元年(692年)一月,
狄仁傑因來俊臣的誣告謀反之罪,
在入相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被捕入獄。
盡管武則天賞識狄仁傑的才能,
卻僅僅因為一場誣告,
就立馬將其從宰相之位逮進大牢,
可見她也並非絕對的信任狄仁傑。
在狄仁傑被捕後,
來俊臣本打算施展酷刑逼其招認謀反,
卻未料到狄仁傑會爽快地承認謀反。
狄仁傑說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看到這兒,
站在朱元璋身旁不遠處的燕王朱棣,忍不住歎息道:“看來在武則天手下為官,也不比在俺爹手下好多少啊!”
朱元璋:“?”
“可狄仁傑為何要痛快地承認謀反呢?
其實,這是狄仁傑的一種策略。
要知道,
來俊臣是朝中出了名的酷吏,
手段殘忍,朝野皆知。
與其遭受嚴刑拷打,
不如先順著他的意思,麻痹對方並降低戒備,
如此才能有機會想法子從中脫身。”
“狄仁傑雖然已經承認罪行,
但執行死刑,卻仍需武則天的親自批準。
正是在這期間,
狄仁傑趁著來俊臣等人戒備不嚴的時候,
扯下被單一角,向獄卒要來筆硯,悄悄寫下了自己的冤情。
然後,他又拆開身上的棉衣,
把帛書藏在棉衣的棉絮內,
交給獄吏,請求他幫忙將棉衣轉交給他的家人。
獄吏並未察覺異樣,便將棉衣交給了狄仁傑的次子狄光遠。
狄光遠拿到棉衣之後,
揣測其中可能暗藏玄機,於是仔細檢查,果然發現藏在其中的冤狀。
隨即,狄光遠立刻入宮,將冤狀呈獻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之所以任用酷吏,是為了通過高壓政策鎮壓反對勢力,穩固自己的政權。
其實她自己也明白,
這些酷吏並無真正的治國才能,
指望他們輔佐自己治國理政,還不如帶條柯基來的更有效果。
而且,隨著政權日漸穩固,武則天已無需再依賴酷吏實施恐怖統治。
況且此次下獄的除了狄仁傑外,還有其他兩位宰相,外加四位高官。
他們都是朝廷的骨幹重臣,
所以這些案件引得朝野震動,人人自危,影響惡劣。
百官們紛紛上奏反對來俊臣等人的奸佞行徑,阻止他們殘害忠良。
一時間,朝野上下掀起了反對酷吏的大潮。
這也讓武則天逐漸動搖了自己的高壓政策,開始重視狄仁傑等人入獄一案。
最終,武則天親自審理此案,
證實狄仁傑等人確屬冤枉,於是下令將他們無罪釋放。”
“狄仁傑雖然被無罪釋放了,
可他卻並未能官複原職,
而是被調任為彭澤縣令。
這一年,
雖然接連遭受牢獄的摧殘和貶黜的打擊,但狄仁傑卻並未因此陷入消沉。
在彭澤任職期間,
他始終心係百姓疾苦,積極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並大力革新吏治、勤政愛民,深受當地百姓擁戴。
時至今日,
彭澤縣內仍保留著狄公祠,
當地百姓,也時時香火不斷,
以此表達對他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武則天看到這兒,忍不住向身旁的狄仁傑調侃道:
“狄國老,想不到你比朕還受百姓愛戴呢!”
狄仁傑躬身回應道:
“陛下過譽了,
臣隻是盡了一個臣子應盡的本分。
百姓的擁戴,實是陛下仁政所致,臣豈敢居功。”
武則天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心道這狄仁傑一直都是個聰明人,
不僅能力出眾,
更難得的是懂得謙遜退讓,不驕不躁。
這樣的臣子,實在是難能可貴。
從今往後,一定給予狄仁傑更多的信任和重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