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主政時期,


    除了清洗異己,收攏皇權外,


    也做出了不少實質性的貢獻。


    首先,她在繼承唐太宗時期科舉製政策的基礎之上,


    進一步推動並完善了科舉製度,


    選拔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唐朝前期,科舉製度主要分為常科和製舉兩類。


    武則天掌權後,每年舉行科舉考試,同時對科目設置進行了優化。


    常科,即常規科目考試,


    包括: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眾多科目。


    她降低了明經科的地位,


    提升了進士科的重視程度,


    這一舉措改變了以往世家子弟在科舉中的壟斷地位,


    為寒門子弟開辟了晉升之路,


    使得科舉製度真正發揮了選拔人才的作用。


    進士科的重視也極大地推動了唐代詩歌、散文的繁榮,


    諸如王勃、陳子昂、王維、岑參等唐代著名詩人,都是進士出身。


    據統計,在高宗和武則天的五十五年統治期間,


    進士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秦始皇嬴政連忙對身邊的李斯說道:“終於有科舉的詳細說明了,快記下來!”


    李斯連忙回答道:“臣已牢牢記在腦中!”


    竇太後對剛回來的陳阿嬌,以命令的口吻說道:“你若一字不差,把科舉製度全部寫下來,老身可以免去對你的責罰。”


    陳阿嬌連忙點頭應道:“知道了,我一定全部抄下來。”


    “其次,武則天,開創殿試製度。


    殿試又稱禦試、親試、廷試,


    是由皇帝親自在大殿上開科取士、監考選拔人才的考試形式。


    其考察的內容十分廣泛,


    涵蓋了對經書的理解、對國家政策的看法、個人品行以及外貌儀態等各個方麵。


    唐高宗在顯慶四年曾親自主持過考試,但並未形成定製。


    而武則天則將殿試製度化,親身參與科舉取士的考核過程,以此方式發掘並重用了大批賢能之士。


    載初元年(689年)殿試中,年僅二十二歲的張說,憑借出色的表現被武則天親自點為第一名。


    張說也無愧武則天的看重,


    他文武雙全,出將入相,


    先後擔任三任宰相,


    直到唐玄宗時期,他依然還活躍在政治舞台上。”


    “在武則天執政之前,


    科舉考試僅限於文人學士參與,武人無法通過此途徑晉升。


    為了打破這一限製,並改變魏晉南北朝以來武將崇尚門第的‘內舉’製度,


    武則天在長安二年(702年)推出了‘武舉’製度。


    她首次將武科提升至與進士、明經兩科同等的地位,


    使其成為科舉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開創了‘廣收俊傑瑰偉英異之士’的新局麵。


    自此以後,


    武舉考試為大多數封建王朝所承襲,


    成為封建政權選拔軍事人才的重要人事製度。”


    “武舉!!!”看到這兒,萬界空間的百姓開始騷動起來了。


    “如果咱們朝廷也能實施武舉,那我們武人便有機會通過公平的考試來展示自己的實力了!”


    “是啊!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不再受到門第和出身的限製,實乃我等武人的福音啊!”


    “咱們皇帝可是十大傑出帝王,應該會效仿這些好製度吧?”


    “俺覺得有搞頭!”


    “拭目以待吧!!”


    “……”


    視頻繼續播放,蘇治講解道,


    “武則天在用人方麵秉持唯才是舉的原則,


    除了科舉,


    她還通過薦舉和自舉等多種方式來發掘人才。


    她曾頒布詔令,


    鼓勵從內外九品官員到普通百姓都可以自我推薦,


    隻要具備才能,就有機會得到進用。


    為了更方便地接納這些自薦或被薦的賢能,


    她在洛陽特設四個銅匭,


    其中名為‘延恩’的一個,


    便是專為接收以賦頌表達求仕之心的才俊所設。


    隻要詩賦文章出眾,就可以根據專長和才能被錄用。


    被舉薦的人才還有機會通過考試獲得更高的官職,


    從而衍生出了‘試官’製度。”


    “說到這兒,不得不多提兩句。


    詩賦文章在選拔人才時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但它們對於實際的治國理政而言,其幫助確實有限。


    官員的職責更多地涉及到實踐操作、地方治理,以及應對複雜多變的社會政治環境等能力。


    因此,在選拔和任用官員時,


    除了考察其文學才華外,


    更應注重其實踐經驗、治理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評估。


    隻有這樣,才能確保選拔出的人才能夠真正勝任其職位,


    為國家的繁榮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


    “言之有理。”武則天微微點頭,隨即轉向身旁的上官婉兒,說道:“婉兒,將方才所言悉數記下,不得有誤。”


    “回陛下,正在記!”上官婉兒應聲而答,筆尖飛舞,將蘇治的話一一記錄在案。


    稍作沉默,


    武則天又將目光投向了狄仁傑,問道:“狄國老,依你之見,朕是否應立即著手改革人才選拔之策?”


    狄仁傑略作思索,而後鄭重地回答道:


    “陛下,時機至關重要。


    既要改革,


    便應趁著‘天榜神跡’而行,阻力會小上很多。”


    “善!”武則天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神色,而後吩咐道:“此事便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辦妥。”


    “臣領旨!”狄仁傑躬身一禮。


    蘇治繼續講解道,


    “武則天用人不拘一格、知人善任,


    她的麾下,自然便匯聚了大量的人才。


    在她執政的二十二年裏,


    共有七十八位宰相在她的手下效力過。


    其中包括了魏元忠、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等名垂青史的人物。


    同時,她也提拔了許多優秀的邊將,如婁師德、郭元振等人。


    這些宰相和將領的出身背景各異,


    既有名門之後,


    也有來自庶族和平民家庭的人才,


    甚至還有一些是出身卑微的下等戶。


    正是得益於這些人的努力,


    唐朝和武周才能政治穩定,經濟、文化蓬勃發展。


    因此,後人讚譽武則天具有知人之明,


    她的時代也因人才輩出,


    而被譽為‘多士之用’的黃金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


    她晚年所提拔的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


    在後來的唐玄宗時代,


    均成為了功勳卓著、名揚後世的賢相。”


    武則天現在所處的年份,是萬歲通天元年(696年)。


    按照曆史,


    這一年姚崇因處理契丹李盡忠、孫萬榮作亂事件,


    展現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


    從而受到武則天的賞識,被提拔為夏官侍郎。


    至於張九齡和宋璟,現在還不知道在那兒打醬油。


    看到這三人都是後世的賢相,


    武則天毫不客氣的對上官婉兒吩咐道:


    “傳朕旨意,即刻招姚崇、宋璟、張九齡三人覲見!朕要親自考察他們的才能與品性!”


    上官婉兒一邊奮筆疾書,一邊回答道:“臣領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權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權照並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