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千裏送人頭,就問你驚不驚喜?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七月,
瓦剌太師也先率軍,兵分四路侵擾明朝邊境。
年輕的皇帝朱祁鎮憤怒不已,決意出兵反擊。
此時,太監王振敏銳洞悉了朱祁鎮內心的渴望,於是建議他禦駕親征。
朱祁鎮少年登基,心懷壯誌,
他一直仰慕大明太祖、太宗(朱棣的廟號這時候還沒被改為成祖)北征草原的壯舉,
因此一聽到王振的建議後,
他便心生向往,
毅然決定禦駕親征。”
“朱祁鎮下旨禦駕親征,並在兩天後便即刻出發。
朝堂大臣們說皇帝要在兩天內禦駕親征,頓時驚愕不已。
以吏部尚書王直為首的大臣們跪在台階下苦苦相勸,希望皇帝能三思而後行。
然而,朱祁鎮對王直等人的勸諫充耳不聞,堅持要親自出征,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決心。
他擔心王直在軍中礙事,索性讓其留在京城。
當時已75歲高齡的四朝名將、英國公張輔聞訊後,
出於對國家的忠誠和擔憂,主動請纓代替皇帝北征。
然而,朱祁鎮決心已定,
他不願錯過這個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堅持禦駕親征。”
“為了安撫並說服孫太後,
他還特別立下了太子朱見深,並任命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為監國。
自以為安排妥當以後,
朱祁鎮便率領著倉促組織起來的二十萬大軍,
詐稱五十萬人,
浩浩蕩蕩的開赴邊境。”
朱高熾見此,眉頭微皺,帶著些許疑惑地自言自語道:
“既然有英國公在軍中坐鎮,大明為何還會敗給瓦剌?”
“哼!”朱高煦聞言不由得冷哼一聲,說道:“自然是王振那死太監在暗中搗鬼!”
朱高熾不是沒想到王振會從中作梗,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王振會如此肆無忌憚,而那朱祁鎮偏偏還對他信任無比。
視頻繼續播放,蘇治解說道,
“盡管大明朝在麓川之役後國力有所削弱,但名將勳貴們猶在。
隻要朱祁鎮穩健行事,大明軍隊完全有能力與瓦剌相抗衡。
然而,由於王振獨攬大權,
導致張輔等經驗豐富的老將,被排斥在決策層之外。
最終大明二十萬大軍,
竟然完全掌控在一個缺乏軍事經驗的年輕皇帝,和一個善於諂媚的宦官手中。”
“二十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開赴邊疆,
哪知天公不作美,連日來大雨如注,給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當大軍好不容易抵達大同時,
眼前屍橫遍野、血腥恐怖的景象,又令人觸目驚心。
這支倉促組建的隊伍,本就與百戰精銳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士兵們麵對如此慘烈的戰場,
心中自然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再加上朱祁鎮急於出征,
大軍的糧草供應並未得到妥善安排,
軍心開始逐漸動搖,士兵們的鬥誌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麵對如此困境,朱祁鎮不免產生了撤兵的念頭。
但他手握二十萬大軍卻一仗未打就撤退,無疑會嚴重損害自己的顏麵。
因此,他陷入了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
“這時候,王振又看出了朱祁鎮的心思。
出於維護皇帝顏麵以及滿足個人私欲的考慮,
他提議大軍改道前往蔚州。
為什麽去蔚州?
原來那裏是王振的老家!
若能帶領皇帝親臨其地,那不比什麽‘衣錦還鄉’來得更有麵子?”
“可蔚州這地方緊鄰大同,而也先大軍進攻的目標就是大同!
明軍軍心不穩、糧草缺乏,群臣自然竭力反對。
可王振不管,朱祁鎮也不管。
這倆在軍中最有權勢,但也是最白癡的貨,
竟然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進軍路線,
去蔚州送人頭…哦不,是去駐軍!”
“……”朱棣已經無力吐槽。
朱瞻基咬牙切齒,恨不能把這個未來的兒子掐死在娘胎裏。
與此同時,其它朝代的百姓們也都開始熱切地議論起來。
“這朱祁鎮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放著那麽多有經驗的將領不用,偏偏要聽一個太監的話?”
“就是啊,那王振除了獻媚迎奉,他懂什麽軍事?”
“這不是明擺著讓瓦剌人撿便宜嗎?二十萬大軍啊,就這麽白白葬送了?”
“唉,這大明朝的皇帝真是一個比一個會作死,這大明朝還能撐多久?”
“說實話,我現在都開始同情瓦剌人了。
他們本來隻是想搶點東西,現在倒好,二十萬大軍和皇帝都直接送上門來了!”
“朱祁鎮和王振真是絕配啊!
一個敢想,一個敢做。
隻是可惜了那些無辜的將士和百姓們,要為他們兩人的愚蠢付出生命的代價。”
“……”
視頻還在繼續播放,而朱祁鎮離譜的行徑,才剛剛開始。
“大軍走到一半時,王振卻又開始鬧幺蛾子了。
他因為擔心大軍會踩踏家鄉的莊稼,於是勸朱祁鎮返回大同,再走東路。
經過幾番折騰,大軍終於抵達了懷來附近。
此時,士卒們已經疲憊不堪,心中充滿了怨氣。
由於王振的反複無常,導致大軍的後勤輜重沒有跟上。
無奈之下,大軍隻能原地駐紮等候輜重。
而這裏,則有個在後世無比響亮的名字——土木堡!”
“也就是在土木堡,也先率軍追上了明軍!
沒想到吧?
輜重沒等來,倒是等來了瓦剌老六。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說起這群老六,他們還真挺‘客氣’。
先是貼心的幫明軍掐斷了水源,然後又攔截了明軍輜重。
這下明軍徹底麻了,
他們一無水源,二無糧食,城外又是瓦剌大軍熱情圍觀。”
“二十萬明軍心裏那叫一個苦啊!
可能是聽到了明軍的心聲,也先居然派人進城來議和了。
但議和就議和吧,你們拿著刀來幹嘛?
隻能說也先不愧是老銀幣,
他竟然趁明軍不備,直接發動了總攻!”
“結果可想而知,明軍一敗塗地,皇帝都成了俘虜。
那些平日裏威風凜凜的文武大臣,
像張輔、鄺埜、樊忠等人,也都悉數戰死沙場。
這一仗下來,明朝的武將勳貴集團幾乎被團滅了大半,為之後一百多年的文臣專權埋下了禍根。”
“至於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王振,他自然也沒能逃脫應有的懲罰。”
“樊忠臨死前,
手持木槌,
滿腔怒火地吼道:‘吾為天下誅此賊!’
然後一槌下去,
就這樣把王振給活活錘死了。
王振終於死了,
但大明,也差不多去了大半條命了……”
瓦剌太師也先率軍,兵分四路侵擾明朝邊境。
年輕的皇帝朱祁鎮憤怒不已,決意出兵反擊。
此時,太監王振敏銳洞悉了朱祁鎮內心的渴望,於是建議他禦駕親征。
朱祁鎮少年登基,心懷壯誌,
他一直仰慕大明太祖、太宗(朱棣的廟號這時候還沒被改為成祖)北征草原的壯舉,
因此一聽到王振的建議後,
他便心生向往,
毅然決定禦駕親征。”
“朱祁鎮下旨禦駕親征,並在兩天後便即刻出發。
朝堂大臣們說皇帝要在兩天內禦駕親征,頓時驚愕不已。
以吏部尚書王直為首的大臣們跪在台階下苦苦相勸,希望皇帝能三思而後行。
然而,朱祁鎮對王直等人的勸諫充耳不聞,堅持要親自出征,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決心。
他擔心王直在軍中礙事,索性讓其留在京城。
當時已75歲高齡的四朝名將、英國公張輔聞訊後,
出於對國家的忠誠和擔憂,主動請纓代替皇帝北征。
然而,朱祁鎮決心已定,
他不願錯過這個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堅持禦駕親征。”
“為了安撫並說服孫太後,
他還特別立下了太子朱見深,並任命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為監國。
自以為安排妥當以後,
朱祁鎮便率領著倉促組織起來的二十萬大軍,
詐稱五十萬人,
浩浩蕩蕩的開赴邊境。”
朱高熾見此,眉頭微皺,帶著些許疑惑地自言自語道:
“既然有英國公在軍中坐鎮,大明為何還會敗給瓦剌?”
“哼!”朱高煦聞言不由得冷哼一聲,說道:“自然是王振那死太監在暗中搗鬼!”
朱高熾不是沒想到王振會從中作梗,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王振會如此肆無忌憚,而那朱祁鎮偏偏還對他信任無比。
視頻繼續播放,蘇治解說道,
“盡管大明朝在麓川之役後國力有所削弱,但名將勳貴們猶在。
隻要朱祁鎮穩健行事,大明軍隊完全有能力與瓦剌相抗衡。
然而,由於王振獨攬大權,
導致張輔等經驗豐富的老將,被排斥在決策層之外。
最終大明二十萬大軍,
竟然完全掌控在一個缺乏軍事經驗的年輕皇帝,和一個善於諂媚的宦官手中。”
“二十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開赴邊疆,
哪知天公不作美,連日來大雨如注,給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當大軍好不容易抵達大同時,
眼前屍橫遍野、血腥恐怖的景象,又令人觸目驚心。
這支倉促組建的隊伍,本就與百戰精銳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士兵們麵對如此慘烈的戰場,
心中自然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再加上朱祁鎮急於出征,
大軍的糧草供應並未得到妥善安排,
軍心開始逐漸動搖,士兵們的鬥誌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麵對如此困境,朱祁鎮不免產生了撤兵的念頭。
但他手握二十萬大軍卻一仗未打就撤退,無疑會嚴重損害自己的顏麵。
因此,他陷入了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
“這時候,王振又看出了朱祁鎮的心思。
出於維護皇帝顏麵以及滿足個人私欲的考慮,
他提議大軍改道前往蔚州。
為什麽去蔚州?
原來那裏是王振的老家!
若能帶領皇帝親臨其地,那不比什麽‘衣錦還鄉’來得更有麵子?”
“可蔚州這地方緊鄰大同,而也先大軍進攻的目標就是大同!
明軍軍心不穩、糧草缺乏,群臣自然竭力反對。
可王振不管,朱祁鎮也不管。
這倆在軍中最有權勢,但也是最白癡的貨,
竟然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進軍路線,
去蔚州送人頭…哦不,是去駐軍!”
“……”朱棣已經無力吐槽。
朱瞻基咬牙切齒,恨不能把這個未來的兒子掐死在娘胎裏。
與此同時,其它朝代的百姓們也都開始熱切地議論起來。
“這朱祁鎮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放著那麽多有經驗的將領不用,偏偏要聽一個太監的話?”
“就是啊,那王振除了獻媚迎奉,他懂什麽軍事?”
“這不是明擺著讓瓦剌人撿便宜嗎?二十萬大軍啊,就這麽白白葬送了?”
“唉,這大明朝的皇帝真是一個比一個會作死,這大明朝還能撐多久?”
“說實話,我現在都開始同情瓦剌人了。
他們本來隻是想搶點東西,現在倒好,二十萬大軍和皇帝都直接送上門來了!”
“朱祁鎮和王振真是絕配啊!
一個敢想,一個敢做。
隻是可惜了那些無辜的將士和百姓們,要為他們兩人的愚蠢付出生命的代價。”
“……”
視頻還在繼續播放,而朱祁鎮離譜的行徑,才剛剛開始。
“大軍走到一半時,王振卻又開始鬧幺蛾子了。
他因為擔心大軍會踩踏家鄉的莊稼,於是勸朱祁鎮返回大同,再走東路。
經過幾番折騰,大軍終於抵達了懷來附近。
此時,士卒們已經疲憊不堪,心中充滿了怨氣。
由於王振的反複無常,導致大軍的後勤輜重沒有跟上。
無奈之下,大軍隻能原地駐紮等候輜重。
而這裏,則有個在後世無比響亮的名字——土木堡!”
“也就是在土木堡,也先率軍追上了明軍!
沒想到吧?
輜重沒等來,倒是等來了瓦剌老六。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說起這群老六,他們還真挺‘客氣’。
先是貼心的幫明軍掐斷了水源,然後又攔截了明軍輜重。
這下明軍徹底麻了,
他們一無水源,二無糧食,城外又是瓦剌大軍熱情圍觀。”
“二十萬明軍心裏那叫一個苦啊!
可能是聽到了明軍的心聲,也先居然派人進城來議和了。
但議和就議和吧,你們拿著刀來幹嘛?
隻能說也先不愧是老銀幣,
他竟然趁明軍不備,直接發動了總攻!”
“結果可想而知,明軍一敗塗地,皇帝都成了俘虜。
那些平日裏威風凜凜的文武大臣,
像張輔、鄺埜、樊忠等人,也都悉數戰死沙場。
這一仗下來,明朝的武將勳貴集團幾乎被團滅了大半,為之後一百多年的文臣專權埋下了禍根。”
“至於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王振,他自然也沒能逃脫應有的懲罰。”
“樊忠臨死前,
手持木槌,
滿腔怒火地吼道:‘吾為天下誅此賊!’
然後一槌下去,
就這樣把王振給活活錘死了。
王振終於死了,
但大明,也差不多去了大半條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