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血酬的成本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已經在開始就講過了,血酬定律的三個要點:
第一、血酬就是以生命為代價從事暴力掠奪的收益;
第二、當血酬大於成本時,暴力掠奪發生;
第三、暴力掠奪不創造財富。”
林煜又對幾人回顧了一遍,方才接著說道:“所以,血酬它是有成本的,在暴力掠奪發生時,人必定要權衡成本和收益。”
“你現在是這個縣令,雖然依靠給百姓加稅的方式,獲得了足夠與反賊對抗的暴力,但暴力之間的對抗存在風險。無論是暴力鎮壓、暴力反抗,還是暴力掠奪者之間的競爭,都要麵臨一定的傷亡風險。”
“而通過血酬定律的三要點,我們可以推導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打仗是會死人的,也就是傷亡。”
“第二,打仗隻有在獲得的收益,足夠抵消傷亡、損耗帶來的成本,並且還有一定的收益盈餘,這場仗才值得打。”
“第三,打仗本身不會創造財富。”
聽到這裏,朱高熾好像也聽明白了,他好歹也算是帶兵打過仗的,稍微一點也就透了。
鄭和更是幹脆充當起了林煜的嘴替,接過話茬解釋道:“因此,如果我是這個縣令,我雖然有著足夠與反賊對抗的暴力,但也隻是足夠對抗,真打起來的話,我這邊兵力可能更多,卻戰力不精,不一定能戰勝窮凶極惡的反賊。”
“而且,就算我打贏了,戰死傷亡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這裏麵光是傷亡撫恤和損耗的錢糧,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再加上,打仗也不能創造財富,我要想抵消打仗帶來的損失,就隻能從反賊那裏繳獲戰利進行折抵,可先不說這些繳獲戰利夠不夠折抵,真正繳獲的戰利還要入庫,要不然朝廷那一關也不好過。”
“這就等同於,我要平定反賊,不僅戰略上不包贏,而且贏了的話,我也大概率會損失慘重,且得不到太多好處,甚至可能還要吃朝廷那邊的掛落。”
林煜認真聽完鄭和的解釋,當下便是鼓掌誇讚道。
“不錯不錯,你終於聽懂我的意思了。”
鄭和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但很快又是一愣,他沒事有什麽不好意思的。
不過,也不等他再開口,林煜又接著說道:“而且,你其實還沒說完,因為你隻說到了出兵平賊的風險,還有不平賊的收益呢。”
“養寇自重聽說過嗎?隻要我一直不滅掉反賊,那就可以一直以此為理由,跟百姓征收額外的‘剿賊稅’,這不就是平日難得的生財之道嗎?”
“就算朝廷查下來,那本縣令也是在為朝廷剿賊,非常時期有著便宜之權,再不濟也可以往上報備一下,給上麵的大人們也分一杯羹,要是能借此升官調離這反賊窩,豈不是更好?”
我嘞個去,還特麽能這樣!
不剿賊也就算了,還繼續以此作為名義,跟百姓收錢加稅,壓榨百姓。
好一個養寇自重,好一個“剿賊餉”啊!
於謙能夠理解,但更多的還是憤然,他忍不住問道:“林先生,若縣令如此去做,那百姓難道就不會不滿而反抗嗎?要是百姓都抗拒不繳,或者前往告禦狀,那這縣令就不怕因此而被朝廷問罪懲罰嗎?”
“很簡單啊!”
林煜淡淡說道:“我們可以分四步來做:第一步,我們宣稱什麽事都沒有;第二步,我們說也許有事發生,但不應該采取行動;第三步,也許我們應該采取行動,但什麽都做不了;第四步,也許我們當初能做點什麽,但現在已經太遲了。”
聽到林煜給出的簡單“方法”,於謙仿佛是被林煜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此前的他作為禦史言官,雖然也有對百官糾察彈劾之職,但一般能被明著糾察到的也就官員的個人作風問題,或者語言有失等等,真正藏汙納垢的暗處是很難被查出來的。
查出來就必是大案!
於謙作為新人,自然能看到的也很有限。
今天林煜這一番話,簡簡單單的“四步法”直接告訴了於謙,為官到底可以有多無恥,多黑暗,多麽的喪心病狂。
於謙有些不信邪:“那要是百姓依舊不滿呢?”
林煜平靜說道:“那就養寇自重唄!”
“何為養寇自重?不僅僅是你不出兵剿賊,你還可以更進一步,通過與反賊達成協議,先跟反賊展示你的武力,再與反賊談條件,隻要反賊時不時出來蹦躂幾下,給百姓製造壓力,讓官府能繼續加稅收錢,屆時錢到手了大家可以三七分成。”
“如此,你還愁不能繼續賺錢,百姓會心生不滿嗎?”
“……”
這下,於謙徹底木然了。
說起來,這也是為何後世總有人說“明實亡於萬曆”,因為努爾哈赤就是被大明將領李如鬆一家,通過養寇自重的形式給一步一步,慢慢養大的。
一直到李如鬆去世,李成梁老朽,努爾哈赤羽翼漸豐,便再也一發不可收拾。
而且,養寇自重也不隻是李如鬆一家的把戲,後來的左大帥、遼東軍將、地方武將等等,通通都在玩著這一套既定的養寇自重把戲。
就連地方的文官,同樣也可以這麽玩。
明末“三大征”嘛!
反正,朝廷要好看的戰績他們給了,那朝廷自然也得給足夠的錢糧。
這養寇自重也是要花錢的,做官要講究可持續性長遠發展,就算偶有不喜養寇自重者,也會在一波波的反賊作亂下,被“劣幣驅逐良幣”的給淘汰掉。
比如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
傳庭死則大明亡!
這不是在說孫傳庭有多麽厲害,而是孫傳庭已是大明最後一位不養寇自重,能為大明朝廷征戰的將領了。
當他死後,大明就徹底陷入了萬劫不複之境地。
林煜現在拎出養寇自重,也是在給大明帝國高層提個醒,繼續按照現在的這套製度進行下去,大明不會再出現什麽靖難之禍、軍閥割據,但是養寇自重肯定會有。
尤其是到了王朝末年,國勢衰落,那麽武將為了獲取利益,獲取高於成本的血酬,必定會玩養寇自重的把戲。
養著養著,流寇就變成了大順永昌皇帝,後金就變成了蟎清……
第一、血酬就是以生命為代價從事暴力掠奪的收益;
第二、當血酬大於成本時,暴力掠奪發生;
第三、暴力掠奪不創造財富。”
林煜又對幾人回顧了一遍,方才接著說道:“所以,血酬它是有成本的,在暴力掠奪發生時,人必定要權衡成本和收益。”
“你現在是這個縣令,雖然依靠給百姓加稅的方式,獲得了足夠與反賊對抗的暴力,但暴力之間的對抗存在風險。無論是暴力鎮壓、暴力反抗,還是暴力掠奪者之間的競爭,都要麵臨一定的傷亡風險。”
“而通過血酬定律的三要點,我們可以推導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打仗是會死人的,也就是傷亡。”
“第二,打仗隻有在獲得的收益,足夠抵消傷亡、損耗帶來的成本,並且還有一定的收益盈餘,這場仗才值得打。”
“第三,打仗本身不會創造財富。”
聽到這裏,朱高熾好像也聽明白了,他好歹也算是帶兵打過仗的,稍微一點也就透了。
鄭和更是幹脆充當起了林煜的嘴替,接過話茬解釋道:“因此,如果我是這個縣令,我雖然有著足夠與反賊對抗的暴力,但也隻是足夠對抗,真打起來的話,我這邊兵力可能更多,卻戰力不精,不一定能戰勝窮凶極惡的反賊。”
“而且,就算我打贏了,戰死傷亡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這裏麵光是傷亡撫恤和損耗的錢糧,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再加上,打仗也不能創造財富,我要想抵消打仗帶來的損失,就隻能從反賊那裏繳獲戰利進行折抵,可先不說這些繳獲戰利夠不夠折抵,真正繳獲的戰利還要入庫,要不然朝廷那一關也不好過。”
“這就等同於,我要平定反賊,不僅戰略上不包贏,而且贏了的話,我也大概率會損失慘重,且得不到太多好處,甚至可能還要吃朝廷那邊的掛落。”
林煜認真聽完鄭和的解釋,當下便是鼓掌誇讚道。
“不錯不錯,你終於聽懂我的意思了。”
鄭和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但很快又是一愣,他沒事有什麽不好意思的。
不過,也不等他再開口,林煜又接著說道:“而且,你其實還沒說完,因為你隻說到了出兵平賊的風險,還有不平賊的收益呢。”
“養寇自重聽說過嗎?隻要我一直不滅掉反賊,那就可以一直以此為理由,跟百姓征收額外的‘剿賊稅’,這不就是平日難得的生財之道嗎?”
“就算朝廷查下來,那本縣令也是在為朝廷剿賊,非常時期有著便宜之權,再不濟也可以往上報備一下,給上麵的大人們也分一杯羹,要是能借此升官調離這反賊窩,豈不是更好?”
我嘞個去,還特麽能這樣!
不剿賊也就算了,還繼續以此作為名義,跟百姓收錢加稅,壓榨百姓。
好一個養寇自重,好一個“剿賊餉”啊!
於謙能夠理解,但更多的還是憤然,他忍不住問道:“林先生,若縣令如此去做,那百姓難道就不會不滿而反抗嗎?要是百姓都抗拒不繳,或者前往告禦狀,那這縣令就不怕因此而被朝廷問罪懲罰嗎?”
“很簡單啊!”
林煜淡淡說道:“我們可以分四步來做:第一步,我們宣稱什麽事都沒有;第二步,我們說也許有事發生,但不應該采取行動;第三步,也許我們應該采取行動,但什麽都做不了;第四步,也許我們當初能做點什麽,但現在已經太遲了。”
聽到林煜給出的簡單“方法”,於謙仿佛是被林煜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此前的他作為禦史言官,雖然也有對百官糾察彈劾之職,但一般能被明著糾察到的也就官員的個人作風問題,或者語言有失等等,真正藏汙納垢的暗處是很難被查出來的。
查出來就必是大案!
於謙作為新人,自然能看到的也很有限。
今天林煜這一番話,簡簡單單的“四步法”直接告訴了於謙,為官到底可以有多無恥,多黑暗,多麽的喪心病狂。
於謙有些不信邪:“那要是百姓依舊不滿呢?”
林煜平靜說道:“那就養寇自重唄!”
“何為養寇自重?不僅僅是你不出兵剿賊,你還可以更進一步,通過與反賊達成協議,先跟反賊展示你的武力,再與反賊談條件,隻要反賊時不時出來蹦躂幾下,給百姓製造壓力,讓官府能繼續加稅收錢,屆時錢到手了大家可以三七分成。”
“如此,你還愁不能繼續賺錢,百姓會心生不滿嗎?”
“……”
這下,於謙徹底木然了。
說起來,這也是為何後世總有人說“明實亡於萬曆”,因為努爾哈赤就是被大明將領李如鬆一家,通過養寇自重的形式給一步一步,慢慢養大的。
一直到李如鬆去世,李成梁老朽,努爾哈赤羽翼漸豐,便再也一發不可收拾。
而且,養寇自重也不隻是李如鬆一家的把戲,後來的左大帥、遼東軍將、地方武將等等,通通都在玩著這一套既定的養寇自重把戲。
就連地方的文官,同樣也可以這麽玩。
明末“三大征”嘛!
反正,朝廷要好看的戰績他們給了,那朝廷自然也得給足夠的錢糧。
這養寇自重也是要花錢的,做官要講究可持續性長遠發展,就算偶有不喜養寇自重者,也會在一波波的反賊作亂下,被“劣幣驅逐良幣”的給淘汰掉。
比如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
傳庭死則大明亡!
這不是在說孫傳庭有多麽厲害,而是孫傳庭已是大明最後一位不養寇自重,能為大明朝廷征戰的將領了。
當他死後,大明就徹底陷入了萬劫不複之境地。
林煜現在拎出養寇自重,也是在給大明帝國高層提個醒,繼續按照現在的這套製度進行下去,大明不會再出現什麽靖難之禍、軍閥割據,但是養寇自重肯定會有。
尤其是到了王朝末年,國勢衰落,那麽武將為了獲取利益,獲取高於成本的血酬,必定會玩養寇自重的把戲。
養著養著,流寇就變成了大順永昌皇帝,後金就變成了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