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推廣拚音法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原吉率先表態支持漢字拚音法的推行。
不管是跟皇帝提前通過氣,還是自己主動攬下來了這“麻煩事”。
漢字拚音法取代原來的反切法,已經成定局了。
因為皇帝能看到拚音法的利處,而他們這些臣僚卻說不出拚音法的弊病。
不對……
金幼孜就看出了拚音法的弊症,可他意識到自己不能亂講。
至少現在的小朝會不能亂講,隻能私下裏遞個奏疏暗示一下。
拚音法可不僅是能讓新稅卒快速建立,讓不識字的百姓快速識字,讓皇權能夠越過士紳下鄉,加強朝廷的集權,同樣也能讓百姓知道得更多。
所謂《馭民五術》,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愚民”。
沒了“愚民”,那王朝的統治根基就會遭到動搖。
“……”
見到殿下眾臣麵上都是不動聲色,朱高熾心裏自然明白這些人都在想些什麽。
天下為公,不是口頭說說。
涉及到了階級利益,再怎麽“聖人”,也得稍微掂量掂量。
但也就是掂量掂量。
因為一掂量,這幾位大明王朝權力頂點的重臣,就能很快明白拚音法的推行已然是板上釘釘。
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夠阻止拚音法的改革。
封建王朝“腐朽”歸“腐朽”,但在高度集權化的統治體製下,皇帝但凡沒有被架空,那就是說一不二。
比如宋神宗的熙寧變法,若是強行推廣,並非完全不能成功,隻是宋神宗不敢承擔改革過後,可能出現的過錯與反噬。
朱高熾環顧殿下一周,鄭重說道:“夏愛卿說的不錯,朕決定優先將這漢字拚音法,於新稅卒的培訓中試行,讓新稅卒先行掃盲認字。”
“……”
殿下眾人鴉雀無聲。
陛下要先在新稅卒裏試行,這是在給他們“士大夫”麵子,讓他們有個緩衝的時間。
但也隻是緩衝一下,如果有人想“從中作梗”,那必然是雷霆處之。
要不然,陛下不可能會繞過禮部,自己私下印製這麽一箱子的詞典副本。
“陛下聖明!”
金幼孜心中輕歎,旋即跟著表態:“有此漢字拚音法,新稅卒必可快速建成,屆時便可以順天府為中心,逐步對外進行推廣,令天下士紳百姓都可學字讀書。”
金幼孜這番話說的很有水平,先是表態肯定了拚音法取代反切法的大勢,也肯定了皇帝的決策,而後才是旁敲側擊的“勸諫”皇帝不能操之過急,就算拚音法見到了成效,後麵也應該緩著來。
正如溫水煮青蛙,慢慢割士紳們的肉,而不是一刀下去,人頭落地。
要不然,士紳再是軟弱,也得稍微鬧出點動靜來。
如此,與國無益。
“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萬歲!”
蹇義見到兩位“熟人”都表態了,也明白自己這位“天官”應該幹什麽了。
“陛下聖明!”
“……”
殿下眾臣很快就齊齊跪下,口中高呼著“聖明天子”。
這就算是全員表態了。
對此,朱高熾大體還算滿意,自登極以來,他的理想就是“朝無闕政,民無失所”。
殿下這些追隨洪熙新皇的臣僚,差不多也都是在踐行這個目標(就算是某些爭權奪利的“小人”事實上也在這麽幹)。
拚音法對民有利,對紳有害。
……那就推行下去。
朱高熾又說:“夏愛卿,朕記得之前林先生給了你那阿拉伯數字(林煜懶得改名,念順口了)以及數學符號,戶部當盡快將其編纂成冊,新稅卒掃盲的同時可一起學習算術。”
“微臣遵旨。”
夏原吉忙拱手應下。
說完了拚音法與新稅卒,後麵基本也無什麽大事,又簡單拎了幾件六部無法決議的政務,由皇帝親自拍板。
今日的小朝會便算是結束了。
“眾愛卿若無本奏,便各自回去辦公吧!”
“嗯,戶部尚書夏原吉、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金幼孜,還有內閣留一留,朕有話要說。”
“臣等告退!”
聽到旨意,餘下的刑部尚書金純、兵部尚書李慶、工部尚書吳中,三人各自對視了一眼,連忙行禮告退。
一直到出了大殿,三人也一句話沒有閑談,都是徑直回了各部的府衙。
金純、李慶不知怎麽想,但吳中卻是真的著急。
皇帝讓他搜集能工巧匠,他之前不能說是消極怠工,但也真沒那麽上心,隻以為陛下是一時心血來潮。
今日卻是在朝會上叮囑,那就必然是大事了。
工部要開始忙起來了,他也是有得忙了。
……
殿中。
“諸卿都看看吧,這是楊學士送來的獄中課堂筆記。”
朱高熾虛手一抬,又到了慣例分享林先生講課筆記的時間。
夏原吉接過筆記,一目十行過了一遍,接著傳閱給下一人。
約莫用了小半個時辰……
這幾人有的看得很快,也有的看得很慢,很認真,生怕錯漏一個細節。
金幼孜最後一個看完,也是看得最久的,比楊士奇看得都要認真得多。
一直到看完,他臉上的神色也從原本的疑惑,變為了深深的凝重。
朱高熾顯然注意到了金幼孜的神色變化,他沒有立刻去問,而是先過了一遍:“諸位愛卿都看完了?可有何看法?”
夏原吉立馬開口說道:“林先生的這些課程理論,簡直堪稱經典,發人深思,尤其個中提到的蒸汽鐵馬與鐵路,可極大節省運力成本,若是能夠實現,那我大明也就不必再將過多的精力耗費於漕運,每年可為國家起碼節省上千萬石糧(《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大明稅收3297萬石)。”
作為戶部尚書,他關注的第一重心,始終都是國家的糧賦財政。
蒸汽火車與鐵路能夠節省運力,降低運輸糧食的成本,提高效率,明顯對國家財政來說是件大好事。
至於海運……
夏原吉雖然思想已經逐漸開闊,但海運終究還是太過凶險,要為北京都城提供糧食,大頭肯定不能都是海運。
最多就是先試點,作為漕運的補充手段。
刻板觀念大於天啊!
就算到了後世工業發達的年代,海運在運輸主體上雖然有著極大的比重,但陸運、內河運輸依舊是不可取代的重要運輸方式。
朱高熾點頭說道:“的確,林先生所言的蒸汽鐵馬與鐵路,若能實現,那不論運糧,還是今後對外用兵,都可更為方便。”
“對我大明日後控扼西南、交趾等地,也能更加便利……”
不管是跟皇帝提前通過氣,還是自己主動攬下來了這“麻煩事”。
漢字拚音法取代原來的反切法,已經成定局了。
因為皇帝能看到拚音法的利處,而他們這些臣僚卻說不出拚音法的弊病。
不對……
金幼孜就看出了拚音法的弊症,可他意識到自己不能亂講。
至少現在的小朝會不能亂講,隻能私下裏遞個奏疏暗示一下。
拚音法可不僅是能讓新稅卒快速建立,讓不識字的百姓快速識字,讓皇權能夠越過士紳下鄉,加強朝廷的集權,同樣也能讓百姓知道得更多。
所謂《馭民五術》,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愚民”。
沒了“愚民”,那王朝的統治根基就會遭到動搖。
“……”
見到殿下眾臣麵上都是不動聲色,朱高熾心裏自然明白這些人都在想些什麽。
天下為公,不是口頭說說。
涉及到了階級利益,再怎麽“聖人”,也得稍微掂量掂量。
但也就是掂量掂量。
因為一掂量,這幾位大明王朝權力頂點的重臣,就能很快明白拚音法的推行已然是板上釘釘。
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夠阻止拚音法的改革。
封建王朝“腐朽”歸“腐朽”,但在高度集權化的統治體製下,皇帝但凡沒有被架空,那就是說一不二。
比如宋神宗的熙寧變法,若是強行推廣,並非完全不能成功,隻是宋神宗不敢承擔改革過後,可能出現的過錯與反噬。
朱高熾環顧殿下一周,鄭重說道:“夏愛卿說的不錯,朕決定優先將這漢字拚音法,於新稅卒的培訓中試行,讓新稅卒先行掃盲認字。”
“……”
殿下眾人鴉雀無聲。
陛下要先在新稅卒裏試行,這是在給他們“士大夫”麵子,讓他們有個緩衝的時間。
但也隻是緩衝一下,如果有人想“從中作梗”,那必然是雷霆處之。
要不然,陛下不可能會繞過禮部,自己私下印製這麽一箱子的詞典副本。
“陛下聖明!”
金幼孜心中輕歎,旋即跟著表態:“有此漢字拚音法,新稅卒必可快速建成,屆時便可以順天府為中心,逐步對外進行推廣,令天下士紳百姓都可學字讀書。”
金幼孜這番話說的很有水平,先是表態肯定了拚音法取代反切法的大勢,也肯定了皇帝的決策,而後才是旁敲側擊的“勸諫”皇帝不能操之過急,就算拚音法見到了成效,後麵也應該緩著來。
正如溫水煮青蛙,慢慢割士紳們的肉,而不是一刀下去,人頭落地。
要不然,士紳再是軟弱,也得稍微鬧出點動靜來。
如此,與國無益。
“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萬歲!”
蹇義見到兩位“熟人”都表態了,也明白自己這位“天官”應該幹什麽了。
“陛下聖明!”
“……”
殿下眾臣很快就齊齊跪下,口中高呼著“聖明天子”。
這就算是全員表態了。
對此,朱高熾大體還算滿意,自登極以來,他的理想就是“朝無闕政,民無失所”。
殿下這些追隨洪熙新皇的臣僚,差不多也都是在踐行這個目標(就算是某些爭權奪利的“小人”事實上也在這麽幹)。
拚音法對民有利,對紳有害。
……那就推行下去。
朱高熾又說:“夏愛卿,朕記得之前林先生給了你那阿拉伯數字(林煜懶得改名,念順口了)以及數學符號,戶部當盡快將其編纂成冊,新稅卒掃盲的同時可一起學習算術。”
“微臣遵旨。”
夏原吉忙拱手應下。
說完了拚音法與新稅卒,後麵基本也無什麽大事,又簡單拎了幾件六部無法決議的政務,由皇帝親自拍板。
今日的小朝會便算是結束了。
“眾愛卿若無本奏,便各自回去辦公吧!”
“嗯,戶部尚書夏原吉、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金幼孜,還有內閣留一留,朕有話要說。”
“臣等告退!”
聽到旨意,餘下的刑部尚書金純、兵部尚書李慶、工部尚書吳中,三人各自對視了一眼,連忙行禮告退。
一直到出了大殿,三人也一句話沒有閑談,都是徑直回了各部的府衙。
金純、李慶不知怎麽想,但吳中卻是真的著急。
皇帝讓他搜集能工巧匠,他之前不能說是消極怠工,但也真沒那麽上心,隻以為陛下是一時心血來潮。
今日卻是在朝會上叮囑,那就必然是大事了。
工部要開始忙起來了,他也是有得忙了。
……
殿中。
“諸卿都看看吧,這是楊學士送來的獄中課堂筆記。”
朱高熾虛手一抬,又到了慣例分享林先生講課筆記的時間。
夏原吉接過筆記,一目十行過了一遍,接著傳閱給下一人。
約莫用了小半個時辰……
這幾人有的看得很快,也有的看得很慢,很認真,生怕錯漏一個細節。
金幼孜最後一個看完,也是看得最久的,比楊士奇看得都要認真得多。
一直到看完,他臉上的神色也從原本的疑惑,變為了深深的凝重。
朱高熾顯然注意到了金幼孜的神色變化,他沒有立刻去問,而是先過了一遍:“諸位愛卿都看完了?可有何看法?”
夏原吉立馬開口說道:“林先生的這些課程理論,簡直堪稱經典,發人深思,尤其個中提到的蒸汽鐵馬與鐵路,可極大節省運力成本,若是能夠實現,那我大明也就不必再將過多的精力耗費於漕運,每年可為國家起碼節省上千萬石糧(《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大明稅收3297萬石)。”
作為戶部尚書,他關注的第一重心,始終都是國家的糧賦財政。
蒸汽火車與鐵路能夠節省運力,降低運輸糧食的成本,提高效率,明顯對國家財政來說是件大好事。
至於海運……
夏原吉雖然思想已經逐漸開闊,但海運終究還是太過凶險,要為北京都城提供糧食,大頭肯定不能都是海運。
最多就是先試點,作為漕運的補充手段。
刻板觀念大於天啊!
就算到了後世工業發達的年代,海運在運輸主體上雖然有著極大的比重,但陸運、內河運輸依舊是不可取代的重要運輸方式。
朱高熾點頭說道:“的確,林先生所言的蒸汽鐵馬與鐵路,若能實現,那不論運糧,還是今後對外用兵,都可更為方便。”
“對我大明日後控扼西南、交趾等地,也能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