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海外布局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明是要學認字,結果還得先掌握更多的字。
雞生蛋,蛋生雞……
屬於是無限循環了。
抽象是真的抽象,有用也是真的有用。
靠著這套複雜的認字方法,士大夫階級大大降低了老百姓學習知識,跨越階級的可能。
老百姓不識字,就沒法與朝廷真正溝通。
那士大夫作為朝廷、百姓的中間人,就能自由從中謀取利益。
朝廷為了征稅,對百姓下達政令,必須依賴士大夫來治天下。
而百姓“愚昧無知”,為了生存活下去,同樣也要托庇於士大夫的羽翼之下。
林煜現在要推的《漢字拚音詞典》,真拿出來其實就是反切法的變種,但拚音法拋棄了漢字注音的循環怪圈,直接改用拉丁字母作為符號來注音。
如此,隻要是會說話的,都能依靠符號拚音對漢字實現注音。
而不用像反切法那麽麻煩,想學會一個字,得先學會兩個字,想學會那兩個字,又得先學會四個字……
要論注音的精確程度,反切法傳承兩千多年,肯定是有點東西的,但它跟拚音法的區別,就好比頂級豪車與五菱宏光。
不是誰都開得起頂級豪車的,但五菱宏光的話,普通家庭咬咬牙也不是買不起。
拚音法普及性強,學習難度低,用於全民快速掃盲的話完全足夠了。
林煜心中慢慢構思敲定下來,抓起自製的筷子筆,就通宵奮筆疾書起來。
……
昏暗的夜色下。
天牢中的林煜睡不著,開始通宵碼字編寫大明版《漢字拚音詞典》。
而與此同時的皇宮裏,朱高熾同樣也在徹夜批閱奏章。
新朝改元,國家不說百廢待興,那也是諸多事務繁雜忙碌。
每天沉積在案上的奏章,幾乎都不帶減少的。
畢竟,內閣雖然建立了,但還遠沒有後世的那麽誇張。
內閣頂多算是皇帝的私人秘書,隻有提建議獻計策的職責,如何決定還是要看皇帝。
朱高熾手頭上快速翻閱,不時用著朱批,下筆既高效又迅速。
能不快嘛!
都監國監了二十多年了,堪稱大明朱標2.0,能熬到登極是真的不容易!
二十二年下來,都是以太子身份,行皇帝之權。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永樂帝怕是從來都沒有過要更換儲君的想法。
漢王朱高煦是真的被坑壞掉了……
朱高熾隨機抽出一封奏章,正好是禮部尚書呂震遞上來的。
“大琉球中山國王子巴誌去年遣使,跪求我大明天朝冊封,該如何回應?”
大琉球的巴誌?
不說這個人,朱高熾都差點忘記了。
有關大琉球國,在先前確定了大明對海外殖民的戰略後,內閣便已經商議敲定,要想安穩地對海外殖民擴張,小琉球、大琉球都缺一不可。
因為大琉球、小琉球本為一體,隻取小琉球,不取大琉球,那沿海防線就會破個窟窿。
而且,大琉球又是海上的萬國津梁,將其收複了對大明來說有利無害。
小琉球的收複已經確定章程,無非是恢複洪武年間撤銷的澎湖巡檢司,並且派兵駐紮小琉球,再移民置縣,逐步把那裏變成領土。
大琉球就比較麻煩了。
論文明開化程度,這時的大琉球對比小琉球,漢化程度是要更高的,連大琉球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都是用的漢字來書寫。
就在大琉球的久米島上,還有一個閩中漢人村落,被稱作“久米三十六姓”,已經繁衍了兩三代。
久米三十六姓來自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方便與大琉球的朝貢往來,專門賜予了三十六姓閩中移民百姓過去。
這三十六姓在大琉球的曆史發展當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到後來琉球統一建國,其國政模仿中國搞了一相三司。
一相就是國相,為王室擔任。
三司就是六部,全是久米漢人來擔任。
久米漢人盤踞久米島,既作為保護琉球王室的力量,也作為大明在琉球國的眼線細作,且長期參與朝貢貿易。
日本後期侵占琉球,久米漢人激烈反抗,但奈何寡不敵眾,又被琉球人背刺。
嗯,比較有意思的是,新垣結衣便出自久米三十六姓中的林氏,而山口百惠則出自楊氏……
朱高熾反複思量,提筆朱批:“可。冊大琉球中山王子巴誌,繼承中山王位,著禮部選派使節,前往大琉球國冊封中山郡王國印。”
這裏,朱高熾耍了個小心眼。
大明承認了巴誌對琉球島中山國的控製,但隻冊封其為郡王國,而不是親王國。
這是標準待遇,因為朝鮮王也是郡王,隻是權力比大明郡王更大,而且對內怎麽稱呼,大明也管不著。
但……
大明隻冊封了中山郡王,而不是琉球國王。
要是巴誌亂來,進攻琉球島內的南山郡王他魯每,那就是公然挑釁大明這個宗主國。
因為他魯每可是永樂大帝冊封的琉球南山郡王,還派了正式的冊封使節陳季若前去,又賜了誥命冠服及大明寶鈔一萬五千錠。
若真如此,大明屆時出兵琉球,那就是師出有名了。
批完了琉球事務的奏章,朱高熾想了想,又在末尾朱批加了一句:“朕自繼位以來,至今改元已有二月,太宗文皇帝廟號、諡號皆定,當著手編修《太宗實錄》。”
“正監修官:禮部尚書呂震。副監修官:翰林院學士楊溥。”
“總裁官待定。”
寫完以後,朱高熾放下手中朱筆,稍微喝了口茶。
讓呂震和楊溥去編《太宗實錄》,是朱高熾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呂震雖然人品一直讓人詬病,但才學上確實沒得說,還有著過目不忘的才幹。
而楊溥作為“三楊”的“南楊”,同樣也是熟讀經史,還人品貴重。
有這二人主持監修《太宗實錄》,那確實是最為合適不過。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朱高熾準備找個合適的由頭,讓呂震、楊溥這兩人“安穩”歸養退休了。
沒辦法,楊溥雖然人品貴重,才學出眾,但能力過於平庸了。
這裏的平庸,說的是對政務的把控。
朱高熾也給過一次機會,但楊溥的回答全是在和稀泥,要麽就是一問三不知。
這樣的人,如何能在未來大明的劇烈變革之中,接上這個重擔呢?
曆史上,堡宗一意孤行,除了王振的蠱惑和堡宗自己太菜之外,也有“三楊”中的楊士奇、楊榮相繼去世辭官,僅剩的楊溥連支撐朝堂都夠嗆。
而呂震的歸養,純粹是自找的。
先前在耤田禮上就是明確的警告了。
實際上,這次禮部呈遞的冊封琉球王奏章,也是呂震在抱著僥幸,來試探皇帝的態度。
小呂很想知道,皇帝說的到底是氣話,還是已成定局了……
雞生蛋,蛋生雞……
屬於是無限循環了。
抽象是真的抽象,有用也是真的有用。
靠著這套複雜的認字方法,士大夫階級大大降低了老百姓學習知識,跨越階級的可能。
老百姓不識字,就沒法與朝廷真正溝通。
那士大夫作為朝廷、百姓的中間人,就能自由從中謀取利益。
朝廷為了征稅,對百姓下達政令,必須依賴士大夫來治天下。
而百姓“愚昧無知”,為了生存活下去,同樣也要托庇於士大夫的羽翼之下。
林煜現在要推的《漢字拚音詞典》,真拿出來其實就是反切法的變種,但拚音法拋棄了漢字注音的循環怪圈,直接改用拉丁字母作為符號來注音。
如此,隻要是會說話的,都能依靠符號拚音對漢字實現注音。
而不用像反切法那麽麻煩,想學會一個字,得先學會兩個字,想學會那兩個字,又得先學會四個字……
要論注音的精確程度,反切法傳承兩千多年,肯定是有點東西的,但它跟拚音法的區別,就好比頂級豪車與五菱宏光。
不是誰都開得起頂級豪車的,但五菱宏光的話,普通家庭咬咬牙也不是買不起。
拚音法普及性強,學習難度低,用於全民快速掃盲的話完全足夠了。
林煜心中慢慢構思敲定下來,抓起自製的筷子筆,就通宵奮筆疾書起來。
……
昏暗的夜色下。
天牢中的林煜睡不著,開始通宵碼字編寫大明版《漢字拚音詞典》。
而與此同時的皇宮裏,朱高熾同樣也在徹夜批閱奏章。
新朝改元,國家不說百廢待興,那也是諸多事務繁雜忙碌。
每天沉積在案上的奏章,幾乎都不帶減少的。
畢竟,內閣雖然建立了,但還遠沒有後世的那麽誇張。
內閣頂多算是皇帝的私人秘書,隻有提建議獻計策的職責,如何決定還是要看皇帝。
朱高熾手頭上快速翻閱,不時用著朱批,下筆既高效又迅速。
能不快嘛!
都監國監了二十多年了,堪稱大明朱標2.0,能熬到登極是真的不容易!
二十二年下來,都是以太子身份,行皇帝之權。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永樂帝怕是從來都沒有過要更換儲君的想法。
漢王朱高煦是真的被坑壞掉了……
朱高熾隨機抽出一封奏章,正好是禮部尚書呂震遞上來的。
“大琉球中山國王子巴誌去年遣使,跪求我大明天朝冊封,該如何回應?”
大琉球的巴誌?
不說這個人,朱高熾都差點忘記了。
有關大琉球國,在先前確定了大明對海外殖民的戰略後,內閣便已經商議敲定,要想安穩地對海外殖民擴張,小琉球、大琉球都缺一不可。
因為大琉球、小琉球本為一體,隻取小琉球,不取大琉球,那沿海防線就會破個窟窿。
而且,大琉球又是海上的萬國津梁,將其收複了對大明來說有利無害。
小琉球的收複已經確定章程,無非是恢複洪武年間撤銷的澎湖巡檢司,並且派兵駐紮小琉球,再移民置縣,逐步把那裏變成領土。
大琉球就比較麻煩了。
論文明開化程度,這時的大琉球對比小琉球,漢化程度是要更高的,連大琉球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都是用的漢字來書寫。
就在大琉球的久米島上,還有一個閩中漢人村落,被稱作“久米三十六姓”,已經繁衍了兩三代。
久米三十六姓來自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方便與大琉球的朝貢往來,專門賜予了三十六姓閩中移民百姓過去。
這三十六姓在大琉球的曆史發展當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到後來琉球統一建國,其國政模仿中國搞了一相三司。
一相就是國相,為王室擔任。
三司就是六部,全是久米漢人來擔任。
久米漢人盤踞久米島,既作為保護琉球王室的力量,也作為大明在琉球國的眼線細作,且長期參與朝貢貿易。
日本後期侵占琉球,久米漢人激烈反抗,但奈何寡不敵眾,又被琉球人背刺。
嗯,比較有意思的是,新垣結衣便出自久米三十六姓中的林氏,而山口百惠則出自楊氏……
朱高熾反複思量,提筆朱批:“可。冊大琉球中山王子巴誌,繼承中山王位,著禮部選派使節,前往大琉球國冊封中山郡王國印。”
這裏,朱高熾耍了個小心眼。
大明承認了巴誌對琉球島中山國的控製,但隻冊封其為郡王國,而不是親王國。
這是標準待遇,因為朝鮮王也是郡王,隻是權力比大明郡王更大,而且對內怎麽稱呼,大明也管不著。
但……
大明隻冊封了中山郡王,而不是琉球國王。
要是巴誌亂來,進攻琉球島內的南山郡王他魯每,那就是公然挑釁大明這個宗主國。
因為他魯每可是永樂大帝冊封的琉球南山郡王,還派了正式的冊封使節陳季若前去,又賜了誥命冠服及大明寶鈔一萬五千錠。
若真如此,大明屆時出兵琉球,那就是師出有名了。
批完了琉球事務的奏章,朱高熾想了想,又在末尾朱批加了一句:“朕自繼位以來,至今改元已有二月,太宗文皇帝廟號、諡號皆定,當著手編修《太宗實錄》。”
“正監修官:禮部尚書呂震。副監修官:翰林院學士楊溥。”
“總裁官待定。”
寫完以後,朱高熾放下手中朱筆,稍微喝了口茶。
讓呂震和楊溥去編《太宗實錄》,是朱高熾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呂震雖然人品一直讓人詬病,但才學上確實沒得說,還有著過目不忘的才幹。
而楊溥作為“三楊”的“南楊”,同樣也是熟讀經史,還人品貴重。
有這二人主持監修《太宗實錄》,那確實是最為合適不過。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朱高熾準備找個合適的由頭,讓呂震、楊溥這兩人“安穩”歸養退休了。
沒辦法,楊溥雖然人品貴重,才學出眾,但能力過於平庸了。
這裏的平庸,說的是對政務的把控。
朱高熾也給過一次機會,但楊溥的回答全是在和稀泥,要麽就是一問三不知。
這樣的人,如何能在未來大明的劇烈變革之中,接上這個重擔呢?
曆史上,堡宗一意孤行,除了王振的蠱惑和堡宗自己太菜之外,也有“三楊”中的楊士奇、楊榮相繼去世辭官,僅剩的楊溥連支撐朝堂都夠嗆。
而呂震的歸養,純粹是自找的。
先前在耤田禮上就是明確的警告了。
實際上,這次禮部呈遞的冊封琉球王奏章,也是呂震在抱著僥幸,來試探皇帝的態度。
小呂很想知道,皇帝說的到底是氣話,還是已成定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