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口音與拚音的發展,從明清到近現代,先後曆經數個階段。


    明朝建立,南京話成了官方雅言。


    明清交替,南京話又被北京話所取代,俗稱京片子。


    而後,晚清到民國的過渡期,有個叫威妥瑪的英國外交官,這家夥成功按照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編纂了一套《語言自邇集》。


    雖然這套《語言自邇集》沒能真正成為官方主流,卻成功啟發了後麵的民國與新中國。


    直至今天,許多英文中的中文音譯,也還是沿用的威妥瑪式拚音法,比如功夫(kungfu)、太極(taichi)、易經(i ching)、清明節(chingming festival)、宮保雞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林煜現在把拉丁字母整出來,雖然時間線上有些太早了,但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


    唯一要注意的,便是幾百年後完全成型的漢字拚音法去除了入聲調,隻在部分方言保留,而林煜現在麵對的卻是大明全國,大部分人口都在說入聲。


    就連北方大平原地區,也多為南方移民人口,會說入聲的人很多,連北京話都與幾百年後有著很大的不同。


    那原來的漢字拚音法就不能直接套用了,必須進行適應性修改。


    好在林煜已經有了規劃,加個入聲調而已,改的不是太多,隻是稍微有些麻煩。


    新的漢字拚音法,肯定也不像原來的那樣,有63個字母組合了。


    字母的數量或許會有不同程度的增減變種,但難易程度不變,依舊適合初學者和蒙學孩童識字。


    對麵的夏原吉和於謙兩人,看著地上林煜簡單書寫出來的韻母、聲母以及不算複雜的整體認讀音節,不由得心悅誠服。


    這二人一個戶部尚書,一個進士出身,自然明白這套新的拚音法要是問世,將會對現有的教育體係,形成多麽巨大的衝擊。


    屆時怕是全大明的讀書人,對這漢字拚音法的口誅筆伐,絕對是少不了的。


    雖然林煜給出的隻有冰山一角,不是全部的拚音法,但他們也依舊從中敏銳察覺到,用這套拚音法去識字,確實比原來的切音法要簡便太多了。


    因為新的拚音法,不要求你認識字,隻要求你能開口。


    然後照著發音去讀,而不是像切音法那樣,要先認字,再讀音。


    二者主次關係的顛倒,就是天然的識字門檻降低。


    於謙忍不住感歎:“隻要這新的拚音法問世,那往後的天下百姓就都能讀得起書,認得起字了……”


    說的是認得起,這意味著識字成本的降低。


    夏原吉深以為然,旋即又麵帶唏噓:“新的漢字拚音一旦問世,那各地的讀書音與地方方言,怕是也要跟隨一起……煙消雲散了!”


    林煜並不打算強推普通話,因為普通話沒有入聲,對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個奇怪繞口的偏僻口音。


    但他不推普通話,隨著拚音法的問世,同樣也會無形間磨滅各地的讀書音與方言體係。


    方言根深蒂固,應該還能保留久一些,但地方的讀書音必然會迅速土崩瓦解。


    因為地方讀書音本來的存在意義,就是朝廷的雅言規則難以適用所有地方,這才先學雅言,再把雅言轉為地方讀書音。


    而拚音法沒有這些限製,不僅更好學,也更好說,還能互相靈活通用。


    林煜理解夏原吉的感觸,但卻是幹脆說道:“我把拚音法拿出來,本來也不隻是為了教這些‘新稅吏’讀書識字的,或者說教他們隻是順帶,我就是要磨滅大明各地分割的讀書音與方言體係……”


    於謙愣了一瞬,有些不能理解道:“林先生莫不是在開玩笑?”


    “我知道你們很難理解。”


    林煜平靜說道:“那我換種說法,現在的大明,漢語口音實際是分為三級結構,也就是雅言規則—各地讀書音—方言。”


    “你們覺得,哪一部分是幾乎不需要,又嚴重阻礙了朝廷對地方控製力的深入?”


    夏原吉皺著眉頭,一語道破:“是各地的讀書音,林先生的意思我應該明白了。所謂讀書音,既帶上了‘讀書’二字,就意味著它的主要使用者,都來自於地方的士紳階級。而士紳才是朝廷治天下的最大阻礙,因為朝廷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與百姓共治天下!”


    對於夏原吉如此直言不諱,林煜微挑了下眉,也不點破,接著說道:“所以,讀書音不論是對朝廷,還是對百姓,都是完全不需要的,與之相對還有現在這極為繁瑣的切音法。”


    “切音法雖然是目前識字的主流方法,但其本身過於繁瑣,而且還會極大拔高識字的成本,讓百姓就算能夠通過切音法識字,也會因為沉重的耗費,而早早輟學,不會有更多餘力參與科舉。”


    “這就是作為國家最大食利階層的士大夫,為了壟斷隔絕朝廷中央與百姓的聯係,所構建的一層天然繭房。”


    “繭房……以繭絲構築,與世隔絕,這般形容果然貼切!”夏原吉微微點頭。


    林煜繼續說:“有了這層繭房在,朝廷的影響最多隻能下到地方,再往鄉鎮滲透,就會變得異常困難。”


    “因為朝廷的政令、語言、文字都難以深入到鄉鎮,這些鄉鎮圍繞著士紳轉,就如同一座座諸侯藩鎮,所以士紳才能叫士大夫。”


    “在春秋,能叫士大夫的,可是都有著自己的封地,能夠建國的封地!”


    這話說得有些誅心了!


    但夏原吉和於謙都未有反駁。


    因為經不起推敲啊!


    早在漢代,這種以鄉紳構築“繭房”,如同列土封疆一般的天下統治模式,就已經在華夏大地逐漸形成了。


    各地的豪族吸納隱匿百姓,修建塢堡,招募部曲私兵,宛如大漢境內的一個個國中之國。


    偏生朝廷對此還沒什麽辦法,漢武帝曾嚐試利用退伍軍卒和法家酷吏,來對抗這些鄉鎮土豪,是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也隻是一些效果。


    漢武帝過後,一切恢複從前,朝廷與地方豪族繼續共治天下。


    百姓還是承擔所有苦難。


    因為漢武帝的辦法,要耗費太多成本,別看漢武帝北驅匈奴,過癮滴很,但後麵幾代皇帝都在為漢武帝還債。


    國庫被打空,國內被打爛,連漢武帝這般如此強硬的帝王,也被迫下了個輪台詔(是不是罪己詔,有爭議),反省一下自己做得太過了。


    漢武帝的失敗經驗,也讓後世的王朝愈發保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