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蒸汽鑄幣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工業革命不是救國良藥!
但沒有工業革命肯定不行。
大航海、工業革命、思想解放,三者缺一不可。
大明對比英國人的優勢,就在於大明的土地麵積比工業革命的英國要多出幾十倍,人口也有上百倍優勢。
所以工業革命帶來的陣痛,也可以被均勻稀釋緩解。
而且,還有著大航海與對外殖民,本土也有化肥提供糧食增產,再加上已經提上日程的白銀寶鈔貨幣戰略。
如此環環緊扣,就能把工業革命帶來的負麵危機,盡可能的減輕延緩,對百姓的影響也不會像英國那般劇烈。
於謙很聰明,跟著林煜聽課了這麽久,他很快便想到了以往每節課之間的關聯性。
難怪……
難怪林先生會先講藩王,再講開海,而後又是貨幣、化肥、工業、海外殖民這一係列的課程,果然都是有著連貫性的。
再加上貫穿始終的思想問題,這都是在為工業革命做鋪墊啊!
實際上,按照林煜前麵那一套推行下來,哪怕他不把蒸汽機圖紙弄出來,隻要開啟了化學、物理這兩門自然科學。
那用不了百年,就會有人自發的去琢磨蒸汽機和紡紗機的製造。
因為海外殖民與白銀寶鈔,都涉及到了對外的商品傾銷。
有了商品需求,國內市場就會索求更多的商品產值,那現有的棉布產能很明顯會跟不上。
商人逐利,他們自己就會琢磨如何增加產值,從而對外持續傾銷壟斷商品。
“林先生深謀遠慮,居然這麽早就考慮到了工業革命,學生受教!”於謙起身對著林煜拱手一禮。
雖然他到現在也沒完全弄清,工業革命到底有多麽深重的意義,但能夠解放生產力,讓大明變得真正強盛,那這就是必行之事。
過程中或許會對百姓帶來一些陣痛……
但有著對外殖民和白銀寶鈔雙管齊下,這股陣痛會被均勻稀釋給殖民地和被白銀寶鈔貨幣影響的屬國。
對本土可能還是會有些影響,但也不會影響太大了。
而且,工業革命後的快速工業化,也會為解放了勞動力後的百姓,提供新的工作崗位。
林煜說道:“也不能說是深謀遠慮,隻是這幾項本就是環環相扣的,大明的優勢就在於人口和土地足夠大,而且現在剛剛開國,土地兼並也不嚴重,正好可以這麽來。”
“而蒸汽機也不止采礦抽水,以及帶動棉紡紗機,提高棉布生產效率,這麽幾個用途……”
聽到林煜的話,於謙有些疑惑問道。
“還有什麽用途?”
“鑄幣啊!”林煜淡淡說道:“應該說,這才是蒸汽機對工業革命最大的意義。”
鑄幣?
於謙一臉茫然,蒸汽機還能用於鑄幣?
等等……
蒸汽機連織布都可以,那鑄幣肯定也行了,要不然林先生也不會拿出來亂說。
林煜攤開蒸汽機的幾份圖紙,說道:“還記得我之前跟你們講過的白銀寶鈔嗎?它的起始階段,以及中期開始采用寶鈔,很長一段時間,朝廷必須發行大量的銀幣充實市場的貨幣需求。”
“但古往今來,對於貨幣的管控卻往往麵臨兩大問題:第一,民間私鑄假錢劣幣;第二,劣幣驅逐良幣。”
民間私鑄銅錢、劣幣驅逐良幣,這其實可以看做是一件事。
因為明朝的中央朝廷非常缺銅銀,所以導致實體貨幣數量並不能夠充分滿足市場的貨幣需求,這才有了大明寶鈔的出現。
為了推行寶鈔在民間市場流通,洪武年間幹脆做出規定,凡商人攜帶貨物經過陸路稅關,必須以寶鈔支付稅項。
所以,大明的稅關,也被叫做“鈔關”。
嚴格來說,實際上大明的合法貨幣,應該隻有大明寶鈔,而銅錢(包括官鑄銅錢)則完全屬於非法貨幣。
因為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時候,朱元璋聞聽兩浙地區的百姓對一貫寶鈔,隻給折價160文銅錢,便立即下達了銅錢禁令。
隻不過,這條禁令壓根沒人遵守,到了永樂年間,北京城中的交易貨幣依舊以銅錢為主,偶爾也摻一些白銀。
至於寶鈔?
這就是廢紙,擦屁股都嫌磕磣。
再過二十年,大明寶鈔在北京的兌換折價,就隻值一貫兩文了。
價值直接縮水500倍,其本身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其中除了寶鈔自身存在的問題,還有便是民間私鑄銅錢的行為,導致貨幣市場充斥著劣幣驅逐良幣。
作為大明首都的北京城,更是因此成為了私錢鑄造和流通的重災區,北京百姓在進行交易的時候,往往會更加小心甄別挑選銅錢。
到了成化八年,連朝廷都難以忍受此等現象,時常有監察禦史奏報,北京米價上漲實為民間“銅錢貿易揀擇太過”所致,而後戶部立馬宣布嚴禁百姓挑揀銅錢。
但沒有用,因為古代鑄錢壓根沒有標準,也很難做到標準化,所以私人鑄錢的利潤高得離譜。
按當時的記載:“每銅一斤,止值銀伍六分,可鑄錢一百五六十文,一日之間,一倍兩倍利息,此蓋盜鑄所由與也。”
成化時期幹脆頒布詔令,凡是敢私鑄銅錢的,查到一律斬監候;使用這些私鑄錢的,則充軍流放;鄰裏知情不報的,同樣也要充軍流放。
然後呢?
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輦轂之下,公然行使”。
翻譯一下,就是皇帝的車架就在街上巡遊,旁邊的商販公然用著私鑄錢進行買賣。
如此,到了成化十六年,銅錢的價值就因為市場充斥太多私鑄劣錢而暴跌了 62.5%。
被搞得完全沒辦法的大明朝廷,幹脆在次年下令:“務要仰遵律令,凡遇買賣交易,止許將曆代舊錢及我朝洪武永樂宣德舊錢相兼行使,每錢八文,算白銀一分;每錢八十文,作銀一錢,不許再將私造新錢攙和,阻壞錢法。”
這意思就是,不論私鑄、官鑄,還是前朝舊錢,一律八百文銅錢折一兩白銀,違反的就是在阻礙朝廷錢法。
這麽一刀切,不能說完全沒用,隻能說屁都不如。
到了大名鼎鼎的弘治中興,朝廷正式啟用白銀,用於取代日益糜爛的鈔法、錢法。
在弘治初年,甚至有偏激的官員奏請:“謂國初鈔法,或征商稅,或收戶口,或贖罪折杖,與銅錢兼行。近來各處有司,廢格不用,一切征銀。”
這意思就是,銅錢寶鈔幹脆都廢除不用,今後都用白銀算了!
但沒有工業革命肯定不行。
大航海、工業革命、思想解放,三者缺一不可。
大明對比英國人的優勢,就在於大明的土地麵積比工業革命的英國要多出幾十倍,人口也有上百倍優勢。
所以工業革命帶來的陣痛,也可以被均勻稀釋緩解。
而且,還有著大航海與對外殖民,本土也有化肥提供糧食增產,再加上已經提上日程的白銀寶鈔貨幣戰略。
如此環環緊扣,就能把工業革命帶來的負麵危機,盡可能的減輕延緩,對百姓的影響也不會像英國那般劇烈。
於謙很聰明,跟著林煜聽課了這麽久,他很快便想到了以往每節課之間的關聯性。
難怪……
難怪林先生會先講藩王,再講開海,而後又是貨幣、化肥、工業、海外殖民這一係列的課程,果然都是有著連貫性的。
再加上貫穿始終的思想問題,這都是在為工業革命做鋪墊啊!
實際上,按照林煜前麵那一套推行下來,哪怕他不把蒸汽機圖紙弄出來,隻要開啟了化學、物理這兩門自然科學。
那用不了百年,就會有人自發的去琢磨蒸汽機和紡紗機的製造。
因為海外殖民與白銀寶鈔,都涉及到了對外的商品傾銷。
有了商品需求,國內市場就會索求更多的商品產值,那現有的棉布產能很明顯會跟不上。
商人逐利,他們自己就會琢磨如何增加產值,從而對外持續傾銷壟斷商品。
“林先生深謀遠慮,居然這麽早就考慮到了工業革命,學生受教!”於謙起身對著林煜拱手一禮。
雖然他到現在也沒完全弄清,工業革命到底有多麽深重的意義,但能夠解放生產力,讓大明變得真正強盛,那這就是必行之事。
過程中或許會對百姓帶來一些陣痛……
但有著對外殖民和白銀寶鈔雙管齊下,這股陣痛會被均勻稀釋給殖民地和被白銀寶鈔貨幣影響的屬國。
對本土可能還是會有些影響,但也不會影響太大了。
而且,工業革命後的快速工業化,也會為解放了勞動力後的百姓,提供新的工作崗位。
林煜說道:“也不能說是深謀遠慮,隻是這幾項本就是環環相扣的,大明的優勢就在於人口和土地足夠大,而且現在剛剛開國,土地兼並也不嚴重,正好可以這麽來。”
“而蒸汽機也不止采礦抽水,以及帶動棉紡紗機,提高棉布生產效率,這麽幾個用途……”
聽到林煜的話,於謙有些疑惑問道。
“還有什麽用途?”
“鑄幣啊!”林煜淡淡說道:“應該說,這才是蒸汽機對工業革命最大的意義。”
鑄幣?
於謙一臉茫然,蒸汽機還能用於鑄幣?
等等……
蒸汽機連織布都可以,那鑄幣肯定也行了,要不然林先生也不會拿出來亂說。
林煜攤開蒸汽機的幾份圖紙,說道:“還記得我之前跟你們講過的白銀寶鈔嗎?它的起始階段,以及中期開始采用寶鈔,很長一段時間,朝廷必須發行大量的銀幣充實市場的貨幣需求。”
“但古往今來,對於貨幣的管控卻往往麵臨兩大問題:第一,民間私鑄假錢劣幣;第二,劣幣驅逐良幣。”
民間私鑄銅錢、劣幣驅逐良幣,這其實可以看做是一件事。
因為明朝的中央朝廷非常缺銅銀,所以導致實體貨幣數量並不能夠充分滿足市場的貨幣需求,這才有了大明寶鈔的出現。
為了推行寶鈔在民間市場流通,洪武年間幹脆做出規定,凡商人攜帶貨物經過陸路稅關,必須以寶鈔支付稅項。
所以,大明的稅關,也被叫做“鈔關”。
嚴格來說,實際上大明的合法貨幣,應該隻有大明寶鈔,而銅錢(包括官鑄銅錢)則完全屬於非法貨幣。
因為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時候,朱元璋聞聽兩浙地區的百姓對一貫寶鈔,隻給折價160文銅錢,便立即下達了銅錢禁令。
隻不過,這條禁令壓根沒人遵守,到了永樂年間,北京城中的交易貨幣依舊以銅錢為主,偶爾也摻一些白銀。
至於寶鈔?
這就是廢紙,擦屁股都嫌磕磣。
再過二十年,大明寶鈔在北京的兌換折價,就隻值一貫兩文了。
價值直接縮水500倍,其本身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其中除了寶鈔自身存在的問題,還有便是民間私鑄銅錢的行為,導致貨幣市場充斥著劣幣驅逐良幣。
作為大明首都的北京城,更是因此成為了私錢鑄造和流通的重災區,北京百姓在進行交易的時候,往往會更加小心甄別挑選銅錢。
到了成化八年,連朝廷都難以忍受此等現象,時常有監察禦史奏報,北京米價上漲實為民間“銅錢貿易揀擇太過”所致,而後戶部立馬宣布嚴禁百姓挑揀銅錢。
但沒有用,因為古代鑄錢壓根沒有標準,也很難做到標準化,所以私人鑄錢的利潤高得離譜。
按當時的記載:“每銅一斤,止值銀伍六分,可鑄錢一百五六十文,一日之間,一倍兩倍利息,此蓋盜鑄所由與也。”
成化時期幹脆頒布詔令,凡是敢私鑄銅錢的,查到一律斬監候;使用這些私鑄錢的,則充軍流放;鄰裏知情不報的,同樣也要充軍流放。
然後呢?
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輦轂之下,公然行使”。
翻譯一下,就是皇帝的車架就在街上巡遊,旁邊的商販公然用著私鑄錢進行買賣。
如此,到了成化十六年,銅錢的價值就因為市場充斥太多私鑄劣錢而暴跌了 62.5%。
被搞得完全沒辦法的大明朝廷,幹脆在次年下令:“務要仰遵律令,凡遇買賣交易,止許將曆代舊錢及我朝洪武永樂宣德舊錢相兼行使,每錢八文,算白銀一分;每錢八十文,作銀一錢,不許再將私造新錢攙和,阻壞錢法。”
這意思就是,不論私鑄、官鑄,還是前朝舊錢,一律八百文銅錢折一兩白銀,違反的就是在阻礙朝廷錢法。
這麽一刀切,不能說完全沒用,隻能說屁都不如。
到了大名鼎鼎的弘治中興,朝廷正式啟用白銀,用於取代日益糜爛的鈔法、錢法。
在弘治初年,甚至有偏激的官員奏請:“謂國初鈔法,或征商稅,或收戶口,或贖罪折杖,與銅錢兼行。近來各處有司,廢格不用,一切征銀。”
這意思就是,銅錢寶鈔幹脆都廢除不用,今後都用白銀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