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打蛇打七寸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驥作為使節的話術技巧,算不上多麽高明。
但他具備當初鄭和出使日本,所沒有的優勢,那便是熟知日本的政治國情。
想及此處,蔣驥便忍不住心中驚歎,皇帝對日本了若指掌,居然連日本幕府與天皇之間的特殊關係,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也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做到的,總不可能是錦衣衛查探出來的吧。
錦衣衛還沒這麽大的本事,能搞到這麽多東西。
蔣驥收斂思緒,看了眼明顯變得緊張,亂了節奏的足利義持,方才開口說道:“你剛剛說錯了,不是日本國的天皇,而是日本國王。這才是我天朝大明皇帝陛下,與日本冊封的正式封號。”
“而且,日本既為我大明之藩屬,豈能隨意自稱皇帝?這是於宗主大明皇帝陛下的不敬!”
這話表麵是在說“日本天皇”與“日本國王”兩個封號的問題,但足利義持還是很快從中琢磨出了隱藏意味。
似乎,這位大明天使並非真的是想見天皇。
略一沉吟思索,足利義持心中稍定,隨即說道:“天使大人,日本下國小邦,久不沐王化,這才誤會怠慢了天朝。天朝大明皇帝陛下,有任何國書指示,還請天使盡管示下。”
蔣驥原本緊繃的心神,這下終於放鬆下來,還是與聰明人說話比較方便。
既然如此,那就沒必要繼續繞彎子,蔣驥沒再多言,直接將手裏的皇帝聖旨,遞交給了翹首期盼的足利義持。
足利義持打開國書,迅速的看完。
裏麵攏共就兩句話:
一道對日本國王書:“蠢爾東夷,君臣非道,四擾鄰邦……渺居滄溟,罔知帝賜奇甸,傲慢不恭,縱民為非,將必殃乎!”
一道對日本將軍書:“今彼國邇年以來自誇強盛,縱民為盜,賊害鄰邦,必欲較勝負見是非者歟?辨強弱者歟?”
說人話就是,你們這些東海外的蠢貨夷人,作為臣子不遵守君臣之道,四處襲擾鄰居。君王賜給你們這塊土地,你們卻這般態度傲慢,縱容倭寇為非作歹,勢必要遭其殃及。
而後半句,則是質問日本幕府,日本這些年是不是覺得自己變的強大了,居然如此不自量力敢以卵擊石,是想看看花兒為什麽這麽紅嗎?
兩句話雖然是在舊事重提,但表述的意思卻無比的明確。
大明對日本的倭寇肆虐問題,還有日本單方麵斷絕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以鬼神為借口,拒絕承認日本為大明的屬國之舉。
大明皇帝現在表示十分的不滿!
足利義持看完國書沉默片刻,再次試探性問道:“天使大人,天朝的皇帝陛下到底需要什麽?”
蔣驥眉頭輕挑,淡淡說道:“重開海貿,打開國門,向我大明皇帝陛下致國書請罪!”
前半句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再度放開大明與日本的貿易往來。
後半句的國書請罪,蔣驥專門做了著重解釋,必須得是日本國王和幕府一同遞交國書。
幕府不能單方麵,否則大明不會認可。
本來聽到蔣驥要求,下意識就要拒絕的足利義持,又聽見後麵的補充,瞬間就什麽也不敢說了。
對著國書反複細看了半刻,足利義持才將蔣驥一行使節恭恭敬敬地禮送安排去了別館暫時休息。
等到送走了天使,足利義持拿出聖旨,再度召集了幾位重臣議事。
幕府管領畠山滿家率先說道:“大禦所閣下,天朝明國此番顯然來者不善啊!”
重臣細川滿元也點點頭,說道:“距離天朝明國上次來使幕府,雖然已過二十年,但天朝明國實力不容小覷。僅從朝鮮那得來的消息,連昔日的元朝也被天朝明國的軍隊,給驅逐到了北方蠻夷苦寒之地。”
這裏,細川滿元指的並非是朱元璋遣使日本那一次。
而是永樂二年,朱棣派遣鄭和出使日本。
嗯,與其說是出使,不如說是去興師問罪。
誰家出使,是帶著10萬大軍和艦隊去的?
這場出使帶來的最終結果,便是足利義滿乖乖接受了大明冊封,並派遣使節獻上抓獲的倭寇,與明朝正式建立朝貢關係。
大明、日本簽訂正式的《勘合貿易條約》,日本以屬國名義對大明進行朝貢貿易。
大明則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足利義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足利氏出身源氏)”。
《明書·戎**》對此還有明確記載:“永樂二年,寇浙直,乃命太監鄭和諭其國王源道義,源道義乃執其渠魁,以獻複金,十年一貢……”
足利義持沉吟片刻,忽然對著眾人問道:“若是幕府與天朝開戰,能有幾成勝算?”
斯波義淳回答:“天朝強大,不可力敵。”
山名時熙低頭說道:“唯有奮力死戰。”
細川滿元、畠山滿則沉默無言。
畠山滿家直言道:“大禦所閣下,先不提我國這些年來天災頻繁,而且與天朝的無端開戰,諸藩守護怕是很難有所響應,甚至可能爆發一揆。”
一揆就是造反的意思,在室町幕府的統治中後期相當普遍。
再加上步入了十五世紀,大明這邊在往小冰河期緩緩邁步,日本同樣也不能幸免。
從足利義滿開始,日本的降溫少雨和幹旱饑荒,就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再加上守護大名這種全新體製的出現。
本來這是足利幕府為了進一步從天皇與朝廷手中,攫取最高權力的一種模式,利用守護大名去蠶食天皇和朝廷在地方的政治權力機構。
這種辦法實行之下,天皇和朝廷的確漸漸失權了。
可守護大名卻在不斷壯大,為了追求更高的獨立性,守護大名開始頻繁與幕府發生挑釁衝突。
比如迎接蔣驥等人的赤鬆滿佑,這家夥的父親便是兼任播磨、備前、美作三國守護大名的赤鬆義則。
如此強大的守護大名,簡直是讓足利義持和幕府如鯁在喉。
赤鬆義則才剛死那會兒,赤鬆滿佑就遭到陷害打壓,差點當場掀桌子叛亂。
雖然最後勉強平息下去,但等到足利義教的時代,赤鬆滿佑在種種不利因素的逼迫下,還是選擇了叛亂,並最終被幕府軍討平……
但他具備當初鄭和出使日本,所沒有的優勢,那便是熟知日本的政治國情。
想及此處,蔣驥便忍不住心中驚歎,皇帝對日本了若指掌,居然連日本幕府與天皇之間的特殊關係,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也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做到的,總不可能是錦衣衛查探出來的吧。
錦衣衛還沒這麽大的本事,能搞到這麽多東西。
蔣驥收斂思緒,看了眼明顯變得緊張,亂了節奏的足利義持,方才開口說道:“你剛剛說錯了,不是日本國的天皇,而是日本國王。這才是我天朝大明皇帝陛下,與日本冊封的正式封號。”
“而且,日本既為我大明之藩屬,豈能隨意自稱皇帝?這是於宗主大明皇帝陛下的不敬!”
這話表麵是在說“日本天皇”與“日本國王”兩個封號的問題,但足利義持還是很快從中琢磨出了隱藏意味。
似乎,這位大明天使並非真的是想見天皇。
略一沉吟思索,足利義持心中稍定,隨即說道:“天使大人,日本下國小邦,久不沐王化,這才誤會怠慢了天朝。天朝大明皇帝陛下,有任何國書指示,還請天使盡管示下。”
蔣驥原本緊繃的心神,這下終於放鬆下來,還是與聰明人說話比較方便。
既然如此,那就沒必要繼續繞彎子,蔣驥沒再多言,直接將手裏的皇帝聖旨,遞交給了翹首期盼的足利義持。
足利義持打開國書,迅速的看完。
裏麵攏共就兩句話:
一道對日本國王書:“蠢爾東夷,君臣非道,四擾鄰邦……渺居滄溟,罔知帝賜奇甸,傲慢不恭,縱民為非,將必殃乎!”
一道對日本將軍書:“今彼國邇年以來自誇強盛,縱民為盜,賊害鄰邦,必欲較勝負見是非者歟?辨強弱者歟?”
說人話就是,你們這些東海外的蠢貨夷人,作為臣子不遵守君臣之道,四處襲擾鄰居。君王賜給你們這塊土地,你們卻這般態度傲慢,縱容倭寇為非作歹,勢必要遭其殃及。
而後半句,則是質問日本幕府,日本這些年是不是覺得自己變的強大了,居然如此不自量力敢以卵擊石,是想看看花兒為什麽這麽紅嗎?
兩句話雖然是在舊事重提,但表述的意思卻無比的明確。
大明對日本的倭寇肆虐問題,還有日本單方麵斷絕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以鬼神為借口,拒絕承認日本為大明的屬國之舉。
大明皇帝現在表示十分的不滿!
足利義持看完國書沉默片刻,再次試探性問道:“天使大人,天朝的皇帝陛下到底需要什麽?”
蔣驥眉頭輕挑,淡淡說道:“重開海貿,打開國門,向我大明皇帝陛下致國書請罪!”
前半句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再度放開大明與日本的貿易往來。
後半句的國書請罪,蔣驥專門做了著重解釋,必須得是日本國王和幕府一同遞交國書。
幕府不能單方麵,否則大明不會認可。
本來聽到蔣驥要求,下意識就要拒絕的足利義持,又聽見後麵的補充,瞬間就什麽也不敢說了。
對著國書反複細看了半刻,足利義持才將蔣驥一行使節恭恭敬敬地禮送安排去了別館暫時休息。
等到送走了天使,足利義持拿出聖旨,再度召集了幾位重臣議事。
幕府管領畠山滿家率先說道:“大禦所閣下,天朝明國此番顯然來者不善啊!”
重臣細川滿元也點點頭,說道:“距離天朝明國上次來使幕府,雖然已過二十年,但天朝明國實力不容小覷。僅從朝鮮那得來的消息,連昔日的元朝也被天朝明國的軍隊,給驅逐到了北方蠻夷苦寒之地。”
這裏,細川滿元指的並非是朱元璋遣使日本那一次。
而是永樂二年,朱棣派遣鄭和出使日本。
嗯,與其說是出使,不如說是去興師問罪。
誰家出使,是帶著10萬大軍和艦隊去的?
這場出使帶來的最終結果,便是足利義滿乖乖接受了大明冊封,並派遣使節獻上抓獲的倭寇,與明朝正式建立朝貢關係。
大明、日本簽訂正式的《勘合貿易條約》,日本以屬國名義對大明進行朝貢貿易。
大明則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足利義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足利氏出身源氏)”。
《明書·戎**》對此還有明確記載:“永樂二年,寇浙直,乃命太監鄭和諭其國王源道義,源道義乃執其渠魁,以獻複金,十年一貢……”
足利義持沉吟片刻,忽然對著眾人問道:“若是幕府與天朝開戰,能有幾成勝算?”
斯波義淳回答:“天朝強大,不可力敵。”
山名時熙低頭說道:“唯有奮力死戰。”
細川滿元、畠山滿則沉默無言。
畠山滿家直言道:“大禦所閣下,先不提我國這些年來天災頻繁,而且與天朝的無端開戰,諸藩守護怕是很難有所響應,甚至可能爆發一揆。”
一揆就是造反的意思,在室町幕府的統治中後期相當普遍。
再加上步入了十五世紀,大明這邊在往小冰河期緩緩邁步,日本同樣也不能幸免。
從足利義滿開始,日本的降溫少雨和幹旱饑荒,就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再加上守護大名這種全新體製的出現。
本來這是足利幕府為了進一步從天皇與朝廷手中,攫取最高權力的一種模式,利用守護大名去蠶食天皇和朝廷在地方的政治權力機構。
這種辦法實行之下,天皇和朝廷的確漸漸失權了。
可守護大名卻在不斷壯大,為了追求更高的獨立性,守護大名開始頻繁與幕府發生挑釁衝突。
比如迎接蔣驥等人的赤鬆滿佑,這家夥的父親便是兼任播磨、備前、美作三國守護大名的赤鬆義則。
如此強大的守護大名,簡直是讓足利義持和幕府如鯁在喉。
赤鬆義則才剛死那會兒,赤鬆滿佑就遭到陷害打壓,差點當場掀桌子叛亂。
雖然最後勉強平息下去,但等到足利義教的時代,赤鬆滿佑在種種不利因素的逼迫下,還是選擇了叛亂,並最終被幕府軍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