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不征之國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瞻基儼然已經遏製不住躁動的心:“先生,那一百萬兩的金山銀山,到底在哪裏?”
也不怪他如此急不可耐,這可是一年一百萬…不,是兩百萬兩白銀,一萬兩黃金的巨礦,把整個大明的官營金銀礦加起來,都不夠塞人家牙縫的。
就是永樂大帝到了,也得犯迷糊了。
林煜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不用著急,說起來這兩塊地方,還真就是老洪你說的金山銀山。年產能達到一百萬兩白銀的超級銀礦,它的名字叫石見銀山。而另外一個遍布金銀礦多達五十五座的礦島,名叫佐渡島,也叫佐渡金山。”
石見銀山?佐渡金山?
這兩個地方,朱瞻基完全沒有聽說過,也對此沒什麽印象。
於謙這時問道:“先生,這兩座金山銀山,此前聞所未聞,就連我大明的輿圖也找不到相關,莫不是都出自海外?”
總算問到點子上了。
林煜神秘一笑,說道:“嗬嗬,這兩座金山銀山的確不在大明境內,而在海外,而且距離大明也很近,隻要出海向東就能找到。”
“很近?出海向東就能找到……等等,先生說的難道是日本?”朱瞻基略一沉吟,皺眉問道。
日本與中國的關係,自唐而始,曆經唐宋元三朝,關係一直顯得若即若離。
到了元朝時期一度陷入僵局,日本人看不起占據了神州的蒙古人,蒙古人同樣也拿小小日本沒有辦法,兩次的海軍征討都遭遇台風,船毀人亡。
還給日本留下了“神風”的傳說,蒙元至此才開始轉變外交策略,與日本建立和平的貿易關係。
隻不過,在冊封日本國王的問題上,蒙古人弄了個大烏龍,他們認為日本的大覺係才是日本正統,但實際上大覺係隻是日本南朝後醍醐天皇第三子惠良親王的割據政權。
偏偏這個惠良親王所屬的割據政權也不打算解釋,他們想要托庇中國的羽翼來發展,還一度打算借勢推翻北方的室町幕府。
這個稀裏糊塗的關係,就這麽維持到了明朝開國,朱元璋也一度以為“良懷(惠良親王)”才是日本國王,直到大覺係覆滅很久以後才東窗事發。
因為日本方麵,遞送了“征夷大將軍源義滿”名義的朝貢文書,而不是“良懷”國王。
再加上沿海倭寇日益猖獗,兩國關係一度降至冰點。
一直等到永樂帝時期,日本實在扛不住了,就主動遣使帶上貢品國書前來朝貢,永樂帝也迫切需要萬國來朝的功業,就順勢賜予日本幕府龜鈕金印及勘合百道(朝貢憑證)。
從此兩國關係,才開始逐步恢複至常態化,但邊境的倭寇問題卻始終難以解決。
林煜點頭道:“就是日本,石見銀山正坐落在日本的石見國,具體位置不是很清楚,但應該很好找,反正他們的什麽藩國都還不如我大明的行省大。至於另一個佐渡島就更好找了,就是日本東部沿海的一座海島,上麵的金銀銅礦十分豐富。”
朱瞻基聽罷頓時握緊了拳頭,頗為咬牙切齒:“竟然真的是日本,這幫子該死的倭寇……他們何德何能,竟坐擁如此巨富!”
邊境沿海的倭患問題,從頭到尾都在困擾著大明王朝的地方統治。
而且明初倭寇不比明末,這時的倭寇都是真倭寇,全是日本那邊跑過來的流浪武士和混不下去的亡命之徒。
凶狠殘暴,且嗜殺成性,時常劫掠商船,有時還會上岸攻擊沿海村鎮。
明太祖朱元璋為此,甚至幹脆在沿海大肆設置備倭衛,用於防備倭寇上岸。
永樂十七年的時候,遼東大將劉榮還用計設伏,將2000多名倭寇伏殺,一戰震懾倭寇,致使百年不敢進犯遼東。
“放心,倭寇就是倭寇,這些巨富他們還沒發現,起碼還得再過一百多年,才會有人發掘這些金銀巨礦。”
林煜輕搖頭,開口勸住了有些義憤填膺的朱瞻基。
“那就好……”
“可是先生,這金山銀山既在日本,那對我大明怕是些許麻煩。畢竟,這日本可是昔年太祖高皇帝,所立的‘不征之國’。”
於謙冷不丁開口插話道。
這話瞬間點醒了還沒來得及高興兩秒鍾的朱瞻基。
對啊!
日本是太祖高皇帝設下的不征之國,就與朝鮮一般,若是隨便進攻,那可就是在違背祖宗法度,影響很不好。
“什麽‘不征之國’?”
林煜一臉好笑道:“且先不說《皇明祖訓》立下的‘不征之國’有足足十五個,就說曾經也隸屬‘不征之國’的安南,這還用我來說嗎?”
安南國作為“不征之國”,早在永樂年間就寄了。
現在的那裏叫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雖然經過幾次叛亂,統治已經變得岌岌可危,但至少目前為止,那裏依舊還是大明的一個省。
而不是所謂的“國家”,更不是什麽“不征之國”。
林煜接著說道:“太祖高皇帝定下‘不征之國’,本質上也是為了戰略考量,明初全國百廢待興,自然得盡可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戰爭,減少對外的軍事損耗。”
“你們難道就沒有發現,所謂的十五個‘不征之國’,基本上不是窮得叮當響,就是戰略價值太低,亦或是距離大明太遠,地形氣候狀況複雜,不利於征伐。”
“也就是說,隻要條件允許,就算‘不征之國’也不是免死金牌。現在的交趾布政司就是最好的例子,又有哪個文官會公然用《皇明祖訓》來壓永樂帝的?”
朱瞻基頓時恍然明悟,原來《皇明祖訓》還能這麽用。
他遲疑著問道:“這麽說的話,日本……也可以打?”
“當然可以,為什麽不可以?太祖高皇帝不打,是因為距離太遠,劃不來,又有元朝的前車之鑒,明初水師力量也不強。”
林煜一臉理所當然:“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日本有金山銀山,收益肯定賺翻。大明的水師力量可是經過永樂下西洋的,放眼東亞都是無敵的存在。還能順道借著這個名義,把朝鮮的濟州島也一並收回了。”
朝鮮的濟州島都要?
哇,這也太貪了!
也不怪他如此急不可耐,這可是一年一百萬…不,是兩百萬兩白銀,一萬兩黃金的巨礦,把整個大明的官營金銀礦加起來,都不夠塞人家牙縫的。
就是永樂大帝到了,也得犯迷糊了。
林煜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不用著急,說起來這兩塊地方,還真就是老洪你說的金山銀山。年產能達到一百萬兩白銀的超級銀礦,它的名字叫石見銀山。而另外一個遍布金銀礦多達五十五座的礦島,名叫佐渡島,也叫佐渡金山。”
石見銀山?佐渡金山?
這兩個地方,朱瞻基完全沒有聽說過,也對此沒什麽印象。
於謙這時問道:“先生,這兩座金山銀山,此前聞所未聞,就連我大明的輿圖也找不到相關,莫不是都出自海外?”
總算問到點子上了。
林煜神秘一笑,說道:“嗬嗬,這兩座金山銀山的確不在大明境內,而在海外,而且距離大明也很近,隻要出海向東就能找到。”
“很近?出海向東就能找到……等等,先生說的難道是日本?”朱瞻基略一沉吟,皺眉問道。
日本與中國的關係,自唐而始,曆經唐宋元三朝,關係一直顯得若即若離。
到了元朝時期一度陷入僵局,日本人看不起占據了神州的蒙古人,蒙古人同樣也拿小小日本沒有辦法,兩次的海軍征討都遭遇台風,船毀人亡。
還給日本留下了“神風”的傳說,蒙元至此才開始轉變外交策略,與日本建立和平的貿易關係。
隻不過,在冊封日本國王的問題上,蒙古人弄了個大烏龍,他們認為日本的大覺係才是日本正統,但實際上大覺係隻是日本南朝後醍醐天皇第三子惠良親王的割據政權。
偏偏這個惠良親王所屬的割據政權也不打算解釋,他們想要托庇中國的羽翼來發展,還一度打算借勢推翻北方的室町幕府。
這個稀裏糊塗的關係,就這麽維持到了明朝開國,朱元璋也一度以為“良懷(惠良親王)”才是日本國王,直到大覺係覆滅很久以後才東窗事發。
因為日本方麵,遞送了“征夷大將軍源義滿”名義的朝貢文書,而不是“良懷”國王。
再加上沿海倭寇日益猖獗,兩國關係一度降至冰點。
一直等到永樂帝時期,日本實在扛不住了,就主動遣使帶上貢品國書前來朝貢,永樂帝也迫切需要萬國來朝的功業,就順勢賜予日本幕府龜鈕金印及勘合百道(朝貢憑證)。
從此兩國關係,才開始逐步恢複至常態化,但邊境的倭寇問題卻始終難以解決。
林煜點頭道:“就是日本,石見銀山正坐落在日本的石見國,具體位置不是很清楚,但應該很好找,反正他們的什麽藩國都還不如我大明的行省大。至於另一個佐渡島就更好找了,就是日本東部沿海的一座海島,上麵的金銀銅礦十分豐富。”
朱瞻基聽罷頓時握緊了拳頭,頗為咬牙切齒:“竟然真的是日本,這幫子該死的倭寇……他們何德何能,竟坐擁如此巨富!”
邊境沿海的倭患問題,從頭到尾都在困擾著大明王朝的地方統治。
而且明初倭寇不比明末,這時的倭寇都是真倭寇,全是日本那邊跑過來的流浪武士和混不下去的亡命之徒。
凶狠殘暴,且嗜殺成性,時常劫掠商船,有時還會上岸攻擊沿海村鎮。
明太祖朱元璋為此,甚至幹脆在沿海大肆設置備倭衛,用於防備倭寇上岸。
永樂十七年的時候,遼東大將劉榮還用計設伏,將2000多名倭寇伏殺,一戰震懾倭寇,致使百年不敢進犯遼東。
“放心,倭寇就是倭寇,這些巨富他們還沒發現,起碼還得再過一百多年,才會有人發掘這些金銀巨礦。”
林煜輕搖頭,開口勸住了有些義憤填膺的朱瞻基。
“那就好……”
“可是先生,這金山銀山既在日本,那對我大明怕是些許麻煩。畢竟,這日本可是昔年太祖高皇帝,所立的‘不征之國’。”
於謙冷不丁開口插話道。
這話瞬間點醒了還沒來得及高興兩秒鍾的朱瞻基。
對啊!
日本是太祖高皇帝設下的不征之國,就與朝鮮一般,若是隨便進攻,那可就是在違背祖宗法度,影響很不好。
“什麽‘不征之國’?”
林煜一臉好笑道:“且先不說《皇明祖訓》立下的‘不征之國’有足足十五個,就說曾經也隸屬‘不征之國’的安南,這還用我來說嗎?”
安南國作為“不征之國”,早在永樂年間就寄了。
現在的那裏叫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雖然經過幾次叛亂,統治已經變得岌岌可危,但至少目前為止,那裏依舊還是大明的一個省。
而不是所謂的“國家”,更不是什麽“不征之國”。
林煜接著說道:“太祖高皇帝定下‘不征之國’,本質上也是為了戰略考量,明初全國百廢待興,自然得盡可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戰爭,減少對外的軍事損耗。”
“你們難道就沒有發現,所謂的十五個‘不征之國’,基本上不是窮得叮當響,就是戰略價值太低,亦或是距離大明太遠,地形氣候狀況複雜,不利於征伐。”
“也就是說,隻要條件允許,就算‘不征之國’也不是免死金牌。現在的交趾布政司就是最好的例子,又有哪個文官會公然用《皇明祖訓》來壓永樂帝的?”
朱瞻基頓時恍然明悟,原來《皇明祖訓》還能這麽用。
他遲疑著問道:“這麽說的話,日本……也可以打?”
“當然可以,為什麽不可以?太祖高皇帝不打,是因為距離太遠,劃不來,又有元朝的前車之鑒,明初水師力量也不強。”
林煜一臉理所當然:“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日本有金山銀山,收益肯定賺翻。大明的水師力量可是經過永樂下西洋的,放眼東亞都是無敵的存在。還能順道借著這個名義,把朝鮮的濟州島也一並收回了。”
朝鮮的濟州島都要?
哇,這也太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