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皇帝才是萬惡之源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才是萬惡之源!
隻要皇帝還存在,土地兼並就永不消失。
再度聽到這番話,無論朱瞻基還是於謙,腦子裏都嗡嗡作響。
朱瞻基下意識想要反駁,可話到嘴邊,又沒來由的止住,隻怔怔的看著林煜。
“我知道,你們可能覺得我說的不對,畢竟在你們眼裏,皇帝就是天子,是天下的主人。”
林煜沒再吃菜,而是將手中筷子放下,眼神似乎已經飄到九霄雲外,緩緩說道:“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天下為何需要皇帝?皇帝對天下百姓,到底有何作用可言?”
於謙拱手回答:“聖人代天牧民,聖人之德,能致太平,而賢者之化,不能太平。”
這用的是《論衡·宣漢》中的原話,意思大致就是皇帝對天下施以德政,三十年就可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而要隻是一般的賢者,即便用上百年時間,也隻能讓天下免於殺戮,無法真正恢複到太平盛世。
言簡意賅的強調了皇帝對王朝的作用,甚至一度將皇帝強化成了上天派下的“聖王”,注定要統治天下。
“標準答案,引經據典。”
林煜繼續說道:“隻是,你依舊沒告訴我,皇帝的具體作用……你也不用細想了,因為對天下而言,皇帝最大的作用,就是維係這個龐大而又臃腫的中央集權製王朝。”
“而在這個中央集權製王朝的羽翼下,又托庇著無數地主、權貴、官僚階級組成的既得利益群體。他們也同樣維持著這個龐大王朝的基層運轉,並從中不斷攫取利益和養分,猶如一條條共生的寄生蟲。”
“古往今來,為何王朝從來活不過三百年的大限,根本原因便在這裏,因為組成王朝的根基就是這群隻會蛀空國家的寄生蟲。”
“在王朝的初期階段,由於戰爭帶來的破壞,導致人口銳減,大量舊地主以及權貴階級在戰爭中被消滅。新興的既得利益群體,依托著王朝和皇帝而生,他們的確會支持皇帝,讓國家迅速走向繁榮,即所謂的盛世。”
“因為這時候的土地很多,足夠新興地主權貴們瓜分兼並,可隻要極盛的繁榮,也會帶來土地的迅速兼並,從中誕生更多新地主。然而,土地兼並的過程中,總量的土地並不會變多,反而會迅速銳減。”
“再然後,盛世和繁榮結束,土地開始捉襟見肘,土地兼並開始加劇,百姓開始變得困苦。”
“於是,第一波動亂來臨,國家變得破敗,財政也開始逐漸崩潰,從中帶來無數表象和前兆,譬如吏治腐敗、橫征暴斂……甚至農民起義。”
“隻不過,通常這時期的王朝雖然開始腐爛,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以隻要換個稍微正常些的皇帝,再來一兩個不希望王朝滅亡得那麽快的‘有識之士’,那麽還有機會重新恢複回來。”
“這也就是所謂的‘中興’了,或許中興之主還會被冠個世宗、小太宗之類的賢名,但這不過是飲鴆止渴而已。”
“伴隨著開國盛世的終結,王朝其實就已經沒救了,因為帶來毀滅的土地兼並已經開始,並且正在迅速走向失控,即便經過一係列各種各樣徒有其表的中興,也隻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直到三百年的時間,人口激增與土地兼並達到臨界點,再怎麽補救也沒有辦法,而王朝也到達了極限,那改朝換代也就來了……”
林煜一番長篇大論,簡單概述了一遍封建王朝的運行模式和規律,直接把於謙和朱瞻基都給幹懵了。
如此通俗易懂的解讀,幾乎一瞬間便顛覆了朱瞻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而一旁的於謙在震驚過後,卻是瞬間領悟到更多。
因為林煜的話,不僅是在闡述曆代王朝的運行規律,同樣也點破了大明未來二百年的國運。
明初的開國戰爭,導致人口銳減,淮西勳貴與宗藩諸王順勢而生,這些全都能對的上。
隨後從開國至今,已有五十七年,姑且算是度過了初期人口銳減階段。
今上雖新登大寶,又仁厚賢名在外,太子亦是“好聖孫”。
不出意外,大明起碼可旺三代。
屆時“文景之治”,不必多說!
但是,衛所軍戶因為土地兼並之弊,已經初顯端倪。
等過了三代皇帝,那土地兼並又會達到什麽程度?
尤其王朝極盛狀態下,土地兼並的問題隻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到了那時,大明是不是就該走向衰弱?
衰弱之下,民怨沸騰。
按照曆史規律,這時就會有一位“好皇帝”出來力挽狂瀾,來一波中興之治。
中興之後,國力短暫恢複,隨後繼續衰弱,又再度中興,如此循環往複。
直至無可挽回,改朝換代。
隻是一刹那,於謙就勘透大明王朝三百年的國運沉浮。
朱瞻基沉默半晌,忍不住問道:“就沒有例外嗎?古往今來,改朝換代這麽多次,就沒有一位皇帝想過要改變?”
剛問出口,朱瞻基就想給自己一耳刮子。
這不是廢話嘛,要是真有例外的話,不說史書必定大書特書,就說如今的大明也不可能存在了。
林煜笑道:“當然有,而且還不在少數。比如,開創了帝製之始的始皇帝。”
“《過秦論》?”於謙出聲道。
林煜點頭:“差不多吧!而且《過秦論》也隻是表象,始皇帝的改革可遠不止這麽點東西。可即便如始皇帝那般,功蓋三皇、德配五帝,大秦的結局依舊隻是一曲《阿房宮賦》……”
朱瞻基下意識問道:“為什麽?”
林煜悠悠說道:“因為屠龍少年終成惡龍啊!”
“就算真的有某位皇帝能夠狠下心來,由內到外進行改革,去想辦法抑製土地兼並,那依舊還是在做無用功而已。”
“因為隻要皇帝還在,那麽以皇權為核心的封建帝製體係就始終存在,而那些遭到打擊的士族地主,便隨時能夠依附皇權再卷土重來。”
“因為皇權需要他們,而他們也需要皇權作為生存土壤,兩者缺一不可。就算真的有皇帝消滅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舊士族地主,那也會很快有新來的填補他們的空缺。”
“就好比本朝太祖高皇帝,一生殺了何止幾十萬貪官汙吏,可是有什麽用呢?”
“地方官僚該爛還是爛,官府士紳相互勾結,橫征暴斂,欺壓百姓……就連作為朝廷軍隊的衛所軍戶,都不能獨善其身。”
“淮西勳貴、太祖爺的兒孫宗藩……哪個不是坐擁良田千頃,甚至萬頃?”
“皇帝說白了,與士族沒有任何兩樣。皇權也就是士族的頂點,名義上坐擁全天下的土地。”
“隻要皇帝一句話,頃刻間就是無數新士族、地主冒頭崛起,亦或是隨手一筆,百萬良田劃歸皇莊,無數農民就得淪為天家佃戶。”
“所以,無論衛所還是府兵,從建立之初,就注定崩潰。”
“隻要土地兼並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是這樣,而皇權又是帝製的核心,更是土地兼並的源頭。”
“不要怪我說的話難聽,因為這就是現實!”
朱瞻基滿臉驚駭的起身,腳步已然踉蹌到站不穩。
就連一旁蹲坐的於謙,此刻也是低眉沉默無言,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林煜也不在意,就這麽自顧的吃著菜,喝著酒,也不理會被自己說懵的兩人。
隻要皇帝還存在,土地兼並就永不消失。
再度聽到這番話,無論朱瞻基還是於謙,腦子裏都嗡嗡作響。
朱瞻基下意識想要反駁,可話到嘴邊,又沒來由的止住,隻怔怔的看著林煜。
“我知道,你們可能覺得我說的不對,畢竟在你們眼裏,皇帝就是天子,是天下的主人。”
林煜沒再吃菜,而是將手中筷子放下,眼神似乎已經飄到九霄雲外,緩緩說道:“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天下為何需要皇帝?皇帝對天下百姓,到底有何作用可言?”
於謙拱手回答:“聖人代天牧民,聖人之德,能致太平,而賢者之化,不能太平。”
這用的是《論衡·宣漢》中的原話,意思大致就是皇帝對天下施以德政,三十年就可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而要隻是一般的賢者,即便用上百年時間,也隻能讓天下免於殺戮,無法真正恢複到太平盛世。
言簡意賅的強調了皇帝對王朝的作用,甚至一度將皇帝強化成了上天派下的“聖王”,注定要統治天下。
“標準答案,引經據典。”
林煜繼續說道:“隻是,你依舊沒告訴我,皇帝的具體作用……你也不用細想了,因為對天下而言,皇帝最大的作用,就是維係這個龐大而又臃腫的中央集權製王朝。”
“而在這個中央集權製王朝的羽翼下,又托庇著無數地主、權貴、官僚階級組成的既得利益群體。他們也同樣維持著這個龐大王朝的基層運轉,並從中不斷攫取利益和養分,猶如一條條共生的寄生蟲。”
“古往今來,為何王朝從來活不過三百年的大限,根本原因便在這裏,因為組成王朝的根基就是這群隻會蛀空國家的寄生蟲。”
“在王朝的初期階段,由於戰爭帶來的破壞,導致人口銳減,大量舊地主以及權貴階級在戰爭中被消滅。新興的既得利益群體,依托著王朝和皇帝而生,他們的確會支持皇帝,讓國家迅速走向繁榮,即所謂的盛世。”
“因為這時候的土地很多,足夠新興地主權貴們瓜分兼並,可隻要極盛的繁榮,也會帶來土地的迅速兼並,從中誕生更多新地主。然而,土地兼並的過程中,總量的土地並不會變多,反而會迅速銳減。”
“再然後,盛世和繁榮結束,土地開始捉襟見肘,土地兼並開始加劇,百姓開始變得困苦。”
“於是,第一波動亂來臨,國家變得破敗,財政也開始逐漸崩潰,從中帶來無數表象和前兆,譬如吏治腐敗、橫征暴斂……甚至農民起義。”
“隻不過,通常這時期的王朝雖然開始腐爛,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以隻要換個稍微正常些的皇帝,再來一兩個不希望王朝滅亡得那麽快的‘有識之士’,那麽還有機會重新恢複回來。”
“這也就是所謂的‘中興’了,或許中興之主還會被冠個世宗、小太宗之類的賢名,但這不過是飲鴆止渴而已。”
“伴隨著開國盛世的終結,王朝其實就已經沒救了,因為帶來毀滅的土地兼並已經開始,並且正在迅速走向失控,即便經過一係列各種各樣徒有其表的中興,也隻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直到三百年的時間,人口激增與土地兼並達到臨界點,再怎麽補救也沒有辦法,而王朝也到達了極限,那改朝換代也就來了……”
林煜一番長篇大論,簡單概述了一遍封建王朝的運行模式和規律,直接把於謙和朱瞻基都給幹懵了。
如此通俗易懂的解讀,幾乎一瞬間便顛覆了朱瞻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而一旁的於謙在震驚過後,卻是瞬間領悟到更多。
因為林煜的話,不僅是在闡述曆代王朝的運行規律,同樣也點破了大明未來二百年的國運。
明初的開國戰爭,導致人口銳減,淮西勳貴與宗藩諸王順勢而生,這些全都能對的上。
隨後從開國至今,已有五十七年,姑且算是度過了初期人口銳減階段。
今上雖新登大寶,又仁厚賢名在外,太子亦是“好聖孫”。
不出意外,大明起碼可旺三代。
屆時“文景之治”,不必多說!
但是,衛所軍戶因為土地兼並之弊,已經初顯端倪。
等過了三代皇帝,那土地兼並又會達到什麽程度?
尤其王朝極盛狀態下,土地兼並的問題隻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到了那時,大明是不是就該走向衰弱?
衰弱之下,民怨沸騰。
按照曆史規律,這時就會有一位“好皇帝”出來力挽狂瀾,來一波中興之治。
中興之後,國力短暫恢複,隨後繼續衰弱,又再度中興,如此循環往複。
直至無可挽回,改朝換代。
隻是一刹那,於謙就勘透大明王朝三百年的國運沉浮。
朱瞻基沉默半晌,忍不住問道:“就沒有例外嗎?古往今來,改朝換代這麽多次,就沒有一位皇帝想過要改變?”
剛問出口,朱瞻基就想給自己一耳刮子。
這不是廢話嘛,要是真有例外的話,不說史書必定大書特書,就說如今的大明也不可能存在了。
林煜笑道:“當然有,而且還不在少數。比如,開創了帝製之始的始皇帝。”
“《過秦論》?”於謙出聲道。
林煜點頭:“差不多吧!而且《過秦論》也隻是表象,始皇帝的改革可遠不止這麽點東西。可即便如始皇帝那般,功蓋三皇、德配五帝,大秦的結局依舊隻是一曲《阿房宮賦》……”
朱瞻基下意識問道:“為什麽?”
林煜悠悠說道:“因為屠龍少年終成惡龍啊!”
“就算真的有某位皇帝能夠狠下心來,由內到外進行改革,去想辦法抑製土地兼並,那依舊還是在做無用功而已。”
“因為隻要皇帝還在,那麽以皇權為核心的封建帝製體係就始終存在,而那些遭到打擊的士族地主,便隨時能夠依附皇權再卷土重來。”
“因為皇權需要他們,而他們也需要皇權作為生存土壤,兩者缺一不可。就算真的有皇帝消滅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舊士族地主,那也會很快有新來的填補他們的空缺。”
“就好比本朝太祖高皇帝,一生殺了何止幾十萬貪官汙吏,可是有什麽用呢?”
“地方官僚該爛還是爛,官府士紳相互勾結,橫征暴斂,欺壓百姓……就連作為朝廷軍隊的衛所軍戶,都不能獨善其身。”
“淮西勳貴、太祖爺的兒孫宗藩……哪個不是坐擁良田千頃,甚至萬頃?”
“皇帝說白了,與士族沒有任何兩樣。皇權也就是士族的頂點,名義上坐擁全天下的土地。”
“隻要皇帝一句話,頃刻間就是無數新士族、地主冒頭崛起,亦或是隨手一筆,百萬良田劃歸皇莊,無數農民就得淪為天家佃戶。”
“所以,無論衛所還是府兵,從建立之初,就注定崩潰。”
“隻要土地兼並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是這樣,而皇權又是帝製的核心,更是土地兼並的源頭。”
“不要怪我說的話難聽,因為這就是現實!”
朱瞻基滿臉驚駭的起身,腳步已然踉蹌到站不穩。
就連一旁蹲坐的於謙,此刻也是低眉沉默無言,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林煜也不在意,就這麽自顧的吃著菜,喝著酒,也不理會被自己說懵的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