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給了鎮國大將軍府大管家與公孫旦二人五百萬兩銀票。
“你們看著辦,可以接濟鎮北軍將士,也可用來撫恤陣亡勇士的家眷,順手截留了一下,最近皇上可是得了六萬萬餘兩財寶,他不缺錢。”
自大周以來,國庫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富有。
連續幾晚,一入夜就有禦林軍去賢王府搬箱子,朝中失竊的大臣覺得怪異,他們都不知道盜聖的事,可賢王知道,弄不好賢王還認識這位盜聖。
謝丞相府的夫人、太太、小姐們聚在一處將盜聖罵了一頓。
然後,當天夜裏謝丞相府的夫人、太太、小姐都被畫成了烏龜臉,還留下了紙條:“再罵老子,下次就盜你們的命。”
命與錢財相比,還是命更值錢。
謝丞相府的女眷嚇得不輕,這哪敢再罵,萬一夜裏過來割了人頭,她們不是白死了,這盜聖哪裏來的,神出鬼沒,連個人影都沒瞧見,他們臉上就被畫了烏龜。
謝丞相病了一場,雖然錢財重要,可已經丟了,且最大可能就是這些東西現在都被皇帝拿走了。
莫不是大周皇族掌握了什麽秘密,請了世外高人的盜聖下山。
前幾次還聽新君哭窮,太後說天下之主不好當,一轉頭就是禦林軍天天去賢王搬箱子,就連吏部那些官員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國庫突然就堆滿了錢財。
謝丞相不敢說那些錢財有一半是自家的。
王丞相也不敢承認,畢竟這錢財來路不正。
一個個重臣快被嘔死了。
*
溫婉在院子裏練字。
杏子來報:“小姐,寧王殿下帶著崔三爺來了。”
溫婉望向梅子,“梅子姐,我瞧出你對崔三爺有意,現在他成普通平民了,你可以和他離開,你若離開,我贈你一筆銀錢。”
“小姐……”
梅子確實對崔三爺有情,崔三爺雖是庶出,但在崔家兄弟三人裏頭,性子最好,也有才華,隻是因他是庶出,一直被嫡母、嫡嫂打壓,年過雙十年華都無人問津,去歲好不容易訂親,又因家裏犯事,那商賈之女的未婚妻已經嫁到一個五品官員當繼室。
溫婉悠悠道:“梅子姐,你答應我娘的,你已經做到了,我現在能照顧自己,也有一身的本事。你跟崔三爺走吧,尋一個你們喜歡的地方,結成夫妻,快樂平靜地過一生。”
蓮嬤嬤也勸梅子,說她若不成婚,將來如何對得住賀家父祖,好歹多生幾個孩子,挑一個孩子姓賀,將血脈傳承下去,以便她的父祖有後來拜祭香火之人。
崔三爺見了溫婉與梅子。
蓮嬤嬤又從中說和,梅子想說一生不嫁的話,可蓮嬤嬤就指責她犯傻。
兩個人本就有意,崔三爺知梅子本是官家嫡女,隻是家裏人都遇了難,又答應恩人照顧韓清婉,這才一直以侍女的身份留在韓清婉身邊。
雖是侍女,但她是良家女身份。
崔三爺找了梅子談過一次話,不知二人是怎麽說的,梅子回來就願意跟崔三爺一起離京回家鄉。
溫婉給韓清婉準備三萬兩白銀,備了一匣子名貴首飾釵環。
因崔家獲罪,崔三爺在大將軍府住了幾日,帶著梅子離京去了梅子的家鄉定居。
麥子、豆子、杏子三個揮淚看著梅子、崔三爺跟著鏢局、商行走遠。
蓮嬤嬤道:“梅子已經二十五,總算嫁出去,她與崔三一定能把日子過好。”
“崔三答應將來無論有多少個孩子,全都隨梅子姐姓賀,他給自己易名叫賀三錘,嘖嘖,真沒想到,一個讀書人取了這麽個難聽的名字。”
溫婉道:“大俗即大雅,錘,崔,賀三錘,崔三賀,又有什麽關係,日子是過給自己的。”
*
盜聖入世之後,京城的文武百官老實多了,就怕做得太過,被盜聖給盯上。
重臣有屢屢失竊的,可京城一時間之間連乞丐都沒有,據說所有的乞丐都被集中到一個小鎮上,而那鎮上建了濟幼院,還建了一些田莊,有老人教他們耕種手藝,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
若有錢,能辦的事就很多。
溫婉去了洛城,一晚盜了洛城六個世家大族,分出一部分撒給了洛城的貧苦百姓,從洛城到京城沿路的百姓都得到了銀子。
將得來的銀錢送入賢王府奉義院,又是滿滿一院子的金銀珠寶。
她換了身大紅色的衣裙出來時,聽到一陣悠揚的琴音,駐腳聽了一會兒,她尋著琴音而近,賢王府後花園中的涼亭裏,一個少年拿著一本殘缺的琴譜,正在反複彈曲。
溫婉道:“是《高山流水》琴譜。”
少年很是珍愛這殘缺的琴譜,“好不容易得來的,可隻得上半部曲子,卻未能尋得下半部曲子。”
溫婉笑了一下,“偶然之中,我曾聽人彈過此曲,我……彈給你聽。”
少年起身。
溫婉坐下後,看到琴的一側刻有“綠綺”兩字,三千世界叫綠綺的琴有很多,這隻是其間的一張,但這琴確實帶著靈氣,靈韻十足。她調了一下音,將鬆動的琴弦緊了一分,有的太緊的又鬆了一分。纖指一落,琴音溢出,她仿佛置身在儒修的世界之中,琴音延綿不絕,從她的指尖流泄,如詩如畫,如歌如泣。
少年驚訝地看著投入彈琴的溫婉,他在府裏這麽久,從未見過這位少女,他不知是誰,可能彈這麽好,肯定不是尋常人,少年聽得如癡如醉。
他其實不喜太過張揚的人,可這位大紅衣裙的少女給了她不一樣的感覺,她就像巍峨的高山,又似那綿綿的江河,可以撐起一片天空,也能溫柔堅韌。
溫婉一曲彈完,抬步而行,“這才是完整的《高山流水》,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千人彈高山流水,會有一千種不同的解說,那曲譜是錯的……”
聲音縹緲,人已不見。
少年能感覺出對方的琴藝極高,是他從未見過的好,比他的父王、母後琴藝都要高超得多,可那少女瞧著年歲不大。
他喝了一聲“來人。”
“世子爺。”
“看到剛才那位紅衣姑娘了?”
“嗯。”書僮答。
“你們看著辦,可以接濟鎮北軍將士,也可用來撫恤陣亡勇士的家眷,順手截留了一下,最近皇上可是得了六萬萬餘兩財寶,他不缺錢。”
自大周以來,國庫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富有。
連續幾晚,一入夜就有禦林軍去賢王府搬箱子,朝中失竊的大臣覺得怪異,他們都不知道盜聖的事,可賢王知道,弄不好賢王還認識這位盜聖。
謝丞相府的夫人、太太、小姐們聚在一處將盜聖罵了一頓。
然後,當天夜裏謝丞相府的夫人、太太、小姐都被畫成了烏龜臉,還留下了紙條:“再罵老子,下次就盜你們的命。”
命與錢財相比,還是命更值錢。
謝丞相府的女眷嚇得不輕,這哪敢再罵,萬一夜裏過來割了人頭,她們不是白死了,這盜聖哪裏來的,神出鬼沒,連個人影都沒瞧見,他們臉上就被畫了烏龜。
謝丞相病了一場,雖然錢財重要,可已經丟了,且最大可能就是這些東西現在都被皇帝拿走了。
莫不是大周皇族掌握了什麽秘密,請了世外高人的盜聖下山。
前幾次還聽新君哭窮,太後說天下之主不好當,一轉頭就是禦林軍天天去賢王搬箱子,就連吏部那些官員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國庫突然就堆滿了錢財。
謝丞相不敢說那些錢財有一半是自家的。
王丞相也不敢承認,畢竟這錢財來路不正。
一個個重臣快被嘔死了。
*
溫婉在院子裏練字。
杏子來報:“小姐,寧王殿下帶著崔三爺來了。”
溫婉望向梅子,“梅子姐,我瞧出你對崔三爺有意,現在他成普通平民了,你可以和他離開,你若離開,我贈你一筆銀錢。”
“小姐……”
梅子確實對崔三爺有情,崔三爺雖是庶出,但在崔家兄弟三人裏頭,性子最好,也有才華,隻是因他是庶出,一直被嫡母、嫡嫂打壓,年過雙十年華都無人問津,去歲好不容易訂親,又因家裏犯事,那商賈之女的未婚妻已經嫁到一個五品官員當繼室。
溫婉悠悠道:“梅子姐,你答應我娘的,你已經做到了,我現在能照顧自己,也有一身的本事。你跟崔三爺走吧,尋一個你們喜歡的地方,結成夫妻,快樂平靜地過一生。”
蓮嬤嬤也勸梅子,說她若不成婚,將來如何對得住賀家父祖,好歹多生幾個孩子,挑一個孩子姓賀,將血脈傳承下去,以便她的父祖有後來拜祭香火之人。
崔三爺見了溫婉與梅子。
蓮嬤嬤又從中說和,梅子想說一生不嫁的話,可蓮嬤嬤就指責她犯傻。
兩個人本就有意,崔三爺知梅子本是官家嫡女,隻是家裏人都遇了難,又答應恩人照顧韓清婉,這才一直以侍女的身份留在韓清婉身邊。
雖是侍女,但她是良家女身份。
崔三爺找了梅子談過一次話,不知二人是怎麽說的,梅子回來就願意跟崔三爺一起離京回家鄉。
溫婉給韓清婉準備三萬兩白銀,備了一匣子名貴首飾釵環。
因崔家獲罪,崔三爺在大將軍府住了幾日,帶著梅子離京去了梅子的家鄉定居。
麥子、豆子、杏子三個揮淚看著梅子、崔三爺跟著鏢局、商行走遠。
蓮嬤嬤道:“梅子已經二十五,總算嫁出去,她與崔三一定能把日子過好。”
“崔三答應將來無論有多少個孩子,全都隨梅子姐姓賀,他給自己易名叫賀三錘,嘖嘖,真沒想到,一個讀書人取了這麽個難聽的名字。”
溫婉道:“大俗即大雅,錘,崔,賀三錘,崔三賀,又有什麽關係,日子是過給自己的。”
*
盜聖入世之後,京城的文武百官老實多了,就怕做得太過,被盜聖給盯上。
重臣有屢屢失竊的,可京城一時間之間連乞丐都沒有,據說所有的乞丐都被集中到一個小鎮上,而那鎮上建了濟幼院,還建了一些田莊,有老人教他們耕種手藝,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
若有錢,能辦的事就很多。
溫婉去了洛城,一晚盜了洛城六個世家大族,分出一部分撒給了洛城的貧苦百姓,從洛城到京城沿路的百姓都得到了銀子。
將得來的銀錢送入賢王府奉義院,又是滿滿一院子的金銀珠寶。
她換了身大紅色的衣裙出來時,聽到一陣悠揚的琴音,駐腳聽了一會兒,她尋著琴音而近,賢王府後花園中的涼亭裏,一個少年拿著一本殘缺的琴譜,正在反複彈曲。
溫婉道:“是《高山流水》琴譜。”
少年很是珍愛這殘缺的琴譜,“好不容易得來的,可隻得上半部曲子,卻未能尋得下半部曲子。”
溫婉笑了一下,“偶然之中,我曾聽人彈過此曲,我……彈給你聽。”
少年起身。
溫婉坐下後,看到琴的一側刻有“綠綺”兩字,三千世界叫綠綺的琴有很多,這隻是其間的一張,但這琴確實帶著靈氣,靈韻十足。她調了一下音,將鬆動的琴弦緊了一分,有的太緊的又鬆了一分。纖指一落,琴音溢出,她仿佛置身在儒修的世界之中,琴音延綿不絕,從她的指尖流泄,如詩如畫,如歌如泣。
少年驚訝地看著投入彈琴的溫婉,他在府裏這麽久,從未見過這位少女,他不知是誰,可能彈這麽好,肯定不是尋常人,少年聽得如癡如醉。
他其實不喜太過張揚的人,可這位大紅衣裙的少女給了她不一樣的感覺,她就像巍峨的高山,又似那綿綿的江河,可以撐起一片天空,也能溫柔堅韌。
溫婉一曲彈完,抬步而行,“這才是完整的《高山流水》,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千人彈高山流水,會有一千種不同的解說,那曲譜是錯的……”
聲音縹緲,人已不見。
少年能感覺出對方的琴藝極高,是他從未見過的好,比他的父王、母後琴藝都要高超得多,可那少女瞧著年歲不大。
他喝了一聲“來人。”
“世子爺。”
“看到剛才那位紅衣姑娘了?”
“嗯。”書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