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妹妹們並不念她拉拔大的好,就和後媽一樣,指使她幹這幹那兒,她上學比大弟、二弟晚,待到小學一畢業,明明成績很好,可後媽以家裏孩子多為由,硬不讓她再上學,而是留在家裏為弟弟妹妹服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幹活,所有人都睡下了,她才能回去睡覺。
許氏都是後娘,都受過後娘的苦。
李紅梅與原主萬文文的關係一直處得不錯。
溫婉將原主記憶裏的事全都過了一遍,喊了聲:“紅梅姐。”
李紅梅應了一聲:“文文,別太難過,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會有法子。大隊長、支書都是好人,你看現在知道知青們報名參加高考,還讓大家不比上工,準了半個多月的假讓大家複習呢。”
所有知青都聚在一起複習,可萬文文因為戶籍檔案出了問題,無法報名參加高考。李紅梅嫁在本村,丈夫是退伍軍人,家裏有一個婆婆、兩個大姑姐,結婚之後,將婆家的日子過得不錯。因她隻有小學畢業,她沒想過回城,她隻想帶著丈夫孩子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萬文文下鄉後,李紅梅拿她當妹子疼。
“紅梅姐,兩年前……溫大媽娘家侄女……”
李紅梅沒了睡意,“小晚太重情,未婚夫變心想不通跳河。唉……她若不尋短,現在……”
“紅梅姐,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你問問溫家的舅舅、舅媽,願不願意把溫晚的戶籍檔案借給我,我不白用,我給錢。如果他們不要錢,認我當幹女兒也行。”
李紅梅眼睛一亮,“文文,如果真能成,這倒是個辦法。小晚已經沒了,如果你不覺得……”誰願意用死人的名字、戶籍,實在有些晦氣。
溫婉不願得什麽好不好?
如果是原主,她考三次高考,次次都被冒名頂替。
其實第三次是有跡象的,因為她用的不是“萬文文”也不是“萬雙雙”,而是叫“李彩雲”,她就是去考場幫別人考試的。
“紅梅姐,還有三天就停止報名,你可一定要幫我這個忙。”
“文文,這些年我知道你一直沒放下書本,我明天就和媽去一趟陽光大隊,我盡量把這事兒給辦下來。”
第二日一早,李紅梅離開知青點回了婆家。
近晌午時,有人來叫溫婉,“萬文文,李紅梅讓我來遞話,讓你去陽光大隊溫鐵牛家吃中午飯。這是李紅梅讓我帶你的信。”
來喊話的是騎自行車郵遞員,還遞了一個沒貼郵票的信。
溫婉謝了郵遞員,拆開信,信是李紅梅寫的,說這事辦成了,溫鐵牛家兩子一女,大兒子在家務農,已經娶妻生子,二兒子在部隊,小女兒就是溫小晚。
十七歲就與同村青梅竹馬兼同學的蕭建明訂婚。訂婚時,蕭建明說一定要在部隊混出個人樣,可結果去了一年,就被部隊一個團長妹妹的衛生員看上了,那衛生員比蕭建明大了五歲。
蕭建明寫信回來要解除婚約。
溫小晚想不通,拿著信發了幾天呆,一天夜裏,等家裏人睡著時,跳下村頭的大河,等第二天早上,有老漢澆菜園看到河上漂了一個人,村裏才知道溫小晚尋短了。
蕭建明就是大隊長的二兒子,因為這件事,大隊長一家在溫家一直抬不起頭,畢竟因為兒子變心,害得人家溫小晚丟了命。
溫婉看完信,借了知青點的自行車,騎車去公社供銷社買了一斤白糖、稱了兩斤水果糖、扯了兩塊衣料子,買了四十個雞蛋、割了兩斤豬肉、兩瓶高梁酒,帶著禮物,騎著車去了陽光村。
溫家不要錢,也知道萬文文的情況,加上李紅梅從中說項,溫鐵牛兩夫妻在星光村的陸誌平家見過原主幾回,也覺得很是投緣,主要說來也怪,原主的五官眉眼與溫小晚生得有些像似,與溫家舅媽也像,還真像溫家人。
溫婉帶著禮物上門,溫鐵牛請了溫家兩個老輩的叔公來吃酒,認了溫婉當幹女兒。
當天下午,幹媽就帶著溫婉去了大隊部辦開證明辦理手續,早前的名字不要了。
大隊長看到幹媽有些不好意思。
支書也懂得,蕭建明做的事太不地道,鄉親們都在罵,大隊長在溫家人麵前抬不起頭做人。
“我記得當年,你們家生的是一對雙胞胎,一個叫溫晚,一個叫溫小晚。別說這閨女與你家小晚長得還真像,不愧是姐妹……”
溫婉:萬文文,有沒有覺得奇怪,溫家當年生了一對孿生姐妹,但大家都知道溫小晚,另一個女兒去哪兒了?
萬文文:別人家的事,許是有隱情。我擔心的是到時候你考上大學,會不會名額被搶了?溫家在陽光村可是大族,姓溫的人家就占了七成多,溫鐵牛的侄女、幹媽娘家的侄女得多少啊?
這姑娘是因為被人冒名頂替的次數太多,已經有了心理陰影。
溫婉:考不上不下的名次容易被頂替,如果考到省前幾名呢,這樣總被人替代不了吧。
萬文文:你看著辦吧,如果到時候溫家人真心待我,我也會報答他們,當他們是真正的爹媽家人。
溫婉說:“媽,我就叫溫晚,一聽就是兩姐妹。”
溫母此刻麵露難色,“支書……”
支書回答不了,意味深長地看著溫母,“女兒找回來不高興?”
溫鐵牛笑得很難看。
溫婉眼珠轉了一下,“支書伯伯,你把溫晚的名字先留著,若是將來找回來……”
支書說:“是保留還是將名字給這孩子,你們拿個主意。”
溫鐵牛咬咬牙齒,“溫晚,將這名字給她,你幫忙開證明,我們去辦手續。”
“支書,麻煩你了。”
像這種事,這時候還管得不嚴,溫家人願意,姑娘本人也樂意,是成人之美的好事,大隊長、支書更是舉雙手讚成,若是陽光村考上一個大學生,這可是全村的光榮。
支書還在備注裏寫著“曾用名:文文”,溫家人還依舊喊她“文文”,因為認了幹親,溫婉報名後,又在溫家住了幾天,幫著溫家做做飯、看看孩子、抽時間看書,待這陣子農忙結束,她又回了知青點。
許氏都是後娘,都受過後娘的苦。
李紅梅與原主萬文文的關係一直處得不錯。
溫婉將原主記憶裏的事全都過了一遍,喊了聲:“紅梅姐。”
李紅梅應了一聲:“文文,別太難過,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會有法子。大隊長、支書都是好人,你看現在知道知青們報名參加高考,還讓大家不比上工,準了半個多月的假讓大家複習呢。”
所有知青都聚在一起複習,可萬文文因為戶籍檔案出了問題,無法報名參加高考。李紅梅嫁在本村,丈夫是退伍軍人,家裏有一個婆婆、兩個大姑姐,結婚之後,將婆家的日子過得不錯。因她隻有小學畢業,她沒想過回城,她隻想帶著丈夫孩子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萬文文下鄉後,李紅梅拿她當妹子疼。
“紅梅姐,兩年前……溫大媽娘家侄女……”
李紅梅沒了睡意,“小晚太重情,未婚夫變心想不通跳河。唉……她若不尋短,現在……”
“紅梅姐,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你問問溫家的舅舅、舅媽,願不願意把溫晚的戶籍檔案借給我,我不白用,我給錢。如果他們不要錢,認我當幹女兒也行。”
李紅梅眼睛一亮,“文文,如果真能成,這倒是個辦法。小晚已經沒了,如果你不覺得……”誰願意用死人的名字、戶籍,實在有些晦氣。
溫婉不願得什麽好不好?
如果是原主,她考三次高考,次次都被冒名頂替。
其實第三次是有跡象的,因為她用的不是“萬文文”也不是“萬雙雙”,而是叫“李彩雲”,她就是去考場幫別人考試的。
“紅梅姐,還有三天就停止報名,你可一定要幫我這個忙。”
“文文,這些年我知道你一直沒放下書本,我明天就和媽去一趟陽光大隊,我盡量把這事兒給辦下來。”
第二日一早,李紅梅離開知青點回了婆家。
近晌午時,有人來叫溫婉,“萬文文,李紅梅讓我來遞話,讓你去陽光大隊溫鐵牛家吃中午飯。這是李紅梅讓我帶你的信。”
來喊話的是騎自行車郵遞員,還遞了一個沒貼郵票的信。
溫婉謝了郵遞員,拆開信,信是李紅梅寫的,說這事辦成了,溫鐵牛家兩子一女,大兒子在家務農,已經娶妻生子,二兒子在部隊,小女兒就是溫小晚。
十七歲就與同村青梅竹馬兼同學的蕭建明訂婚。訂婚時,蕭建明說一定要在部隊混出個人樣,可結果去了一年,就被部隊一個團長妹妹的衛生員看上了,那衛生員比蕭建明大了五歲。
蕭建明寫信回來要解除婚約。
溫小晚想不通,拿著信發了幾天呆,一天夜裏,等家裏人睡著時,跳下村頭的大河,等第二天早上,有老漢澆菜園看到河上漂了一個人,村裏才知道溫小晚尋短了。
蕭建明就是大隊長的二兒子,因為這件事,大隊長一家在溫家一直抬不起頭,畢竟因為兒子變心,害得人家溫小晚丟了命。
溫婉看完信,借了知青點的自行車,騎車去公社供銷社買了一斤白糖、稱了兩斤水果糖、扯了兩塊衣料子,買了四十個雞蛋、割了兩斤豬肉、兩瓶高梁酒,帶著禮物,騎著車去了陽光村。
溫家不要錢,也知道萬文文的情況,加上李紅梅從中說項,溫鐵牛兩夫妻在星光村的陸誌平家見過原主幾回,也覺得很是投緣,主要說來也怪,原主的五官眉眼與溫小晚生得有些像似,與溫家舅媽也像,還真像溫家人。
溫婉帶著禮物上門,溫鐵牛請了溫家兩個老輩的叔公來吃酒,認了溫婉當幹女兒。
當天下午,幹媽就帶著溫婉去了大隊部辦開證明辦理手續,早前的名字不要了。
大隊長看到幹媽有些不好意思。
支書也懂得,蕭建明做的事太不地道,鄉親們都在罵,大隊長在溫家人麵前抬不起頭做人。
“我記得當年,你們家生的是一對雙胞胎,一個叫溫晚,一個叫溫小晚。別說這閨女與你家小晚長得還真像,不愧是姐妹……”
溫婉:萬文文,有沒有覺得奇怪,溫家當年生了一對孿生姐妹,但大家都知道溫小晚,另一個女兒去哪兒了?
萬文文:別人家的事,許是有隱情。我擔心的是到時候你考上大學,會不會名額被搶了?溫家在陽光村可是大族,姓溫的人家就占了七成多,溫鐵牛的侄女、幹媽娘家的侄女得多少啊?
這姑娘是因為被人冒名頂替的次數太多,已經有了心理陰影。
溫婉:考不上不下的名次容易被頂替,如果考到省前幾名呢,這樣總被人替代不了吧。
萬文文:你看著辦吧,如果到時候溫家人真心待我,我也會報答他們,當他們是真正的爹媽家人。
溫婉說:“媽,我就叫溫晚,一聽就是兩姐妹。”
溫母此刻麵露難色,“支書……”
支書回答不了,意味深長地看著溫母,“女兒找回來不高興?”
溫鐵牛笑得很難看。
溫婉眼珠轉了一下,“支書伯伯,你把溫晚的名字先留著,若是將來找回來……”
支書說:“是保留還是將名字給這孩子,你們拿個主意。”
溫鐵牛咬咬牙齒,“溫晚,將這名字給她,你幫忙開證明,我們去辦手續。”
“支書,麻煩你了。”
像這種事,這時候還管得不嚴,溫家人願意,姑娘本人也樂意,是成人之美的好事,大隊長、支書更是舉雙手讚成,若是陽光村考上一個大學生,這可是全村的光榮。
支書還在備注裏寫著“曾用名:文文”,溫家人還依舊喊她“文文”,因為認了幹親,溫婉報名後,又在溫家住了幾天,幫著溫家做做飯、看看孩子、抽時間看書,待這陣子農忙結束,她又回了知青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