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聊了半個多時辰後,張老大一家帶著張老三一家一起回了客棧。


    張氏吩咐四丫燒水洗漱,四丫聽說要去府城激動的不行,這一晚除了四丫其他幾人都睡得很好。


    一夜好眠後,第二日一大早縣衙果然派人過來下帖子,今日申時縣太爺在縣衙設宴款待今年的新晉秀才。


    張老二和徐氏都很激動,徐氏連早飯都沒顧得吃,趕早去布莊買了幾尺緞子,拉上四丫一起趕工了一上午才把衣裳做出來,“兒子,快來試試合不合身,好在這是夏衣,趕一趕來得及,要是冬衣那可真來不及了。”


    看著兒子越來越俊秀的眉眼,徐氏感歎道:“看你生的多俊呀,你剛生下來時接生婆就說你以後長大了鐵定俊,還真沒說錯。”


    見縣令馬虎不得,張平安上午重新洗了頭,漱了口,還嚼了幾片薄荷,換上自家老娘做的這身玉色的緞麵長袍配藍色腰帶,戴上黑色方巾,許是心理作用,確實感覺比平時氣派不少。


    連張老二也在一旁憨憨笑著讚道:“我兒俊的很!”


    時間一晃就快到申時,張老二親自趕了騾車送兒子去縣衙。


    張平安出示請帖後,就有人領著往縣衙後堂去,進入花廳後環視一圈發現縣令不在,隻有一個師爺在幫忙待客,江耀祖並兩名不認識的秀才已經到了,張平安自然而然的走到江耀祖身邊坐下。


    江耀祖用眼神打了個招呼,幾人都沒說話,師爺笑著招呼眾人喝茶吃點心。


    一直又等了大半個時辰,林俊輝和譚耀麒才一道過來,兩人坐下片刻後,朱縣令才姍姍來遲,眾人一道移步飯廳。


    朱縣令是一個圓滾滾的胖子,頭大臉大身子圓,也不知道是天生的胖,還是當官以後吃成這樣的。


    見眾人依次落座後,朱縣令才淡淡笑道:“各位久等了,想必各位也知道前兩日地龍翻身,縣裏房屋塌毀不少,本官實在是官務纏身。”


    林俊輝拱手笑道:“朱縣令,您身擔重任,心係百姓,憂民之憂,實是本縣百姓之福!”


    兩位不認識的秀才也很有眼力勁兒,跟著讚道:“朱縣令,您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著實體恤百姓,乃百姓之福啊!”


    這種情況從眾是最好的,張平安也跟著讚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朱縣令心憂百姓,忙於政事,真乃百姓們的父母官。”


    江耀祖說的磕磕巴巴,道:“朱縣令,您勤政為民,蓀獨宜兮為民正,乃百姓之福。”


    譚耀麒一直沒說話,眼裏卻流露出一絲不屑,等所有人都說完後,才簡短地讚道:“朱縣令為民分憂乃地方之福!”


    車軲轆話都說完了,朱縣令才繼續道:“你們都是本縣的人才,年紀也不大,乃青年才俊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大夏江山以後還得靠你們,都別拘著。”


    說完吩咐師爺道:“敬德,讓下人上菜吧,邊吃邊聊。”


    雖然隻有七個人吃飯,但是宴席卻很講究,先上了八個冷盤,幾人夾了幾筷子以後就被撤下換成八道主菜,有魚有肉有雞有鴨,基本都是葷菜,每人還被斟了一杯酒,等杯中酒喝完,主菜也被撤下,換成八道熱炒,眾人都是知分寸的人,沒有逮著一個勁兒猛吃,都是淺淺嚐幾口就放下筷子,熱炒被撤下之後是湯和點心。


    一句話總結就是菜品繁多,但都沒吃幾口,基本就是走個形式。


    吃完以後,眾人又重新移步到花廳喝茶,朱縣令對林俊輝和譚耀麒算是比較了解,都是縣城裏的大家子弟,平時偶爾也見過,倒是沒想到今年上榜的其餘幾人年紀也都不大,最小的虛歲才十四,最大也沒有超過二十五,以後潛力無限,這都是政績啊!


    遂也起了興致想考教一番:“本次地動官府的邸報還沒有傳過來,但是料想北方地區應當也是受災嚴重,如果你們是本官的話,覺得接下來怎麽做比較好?”


    幾人連忙躬身行禮,連道惶恐。


    朱縣令不在意的擺擺手,淡淡道:“無需多禮,說不定日後我們還會成為同僚,現下隻當做策論而已,不用當真。”


    看沒有人先開口,朱縣令點名道:“譚耀麒,聽你叔父時常讚你才華橫溢,你先來說說看。”


    譚耀麒拱手行禮後自信道:“回朱縣令,在下認為接下來應當組織人手幫本縣百姓修繕倒塌的房舍,盡快將秋糧稅和人丁稅收起來,北方既然受災嚴重,聖上很有可能會赦免當地的賦稅和徭役賑災,那麽自然就會盯緊其他幾省的稅收情況,湖廣地區乃天下稅收之重,到時候帶頭上稅自然能幫聖上分憂,也是一大政績。”


    朱縣令捋捋胡須淡淡道:“想的挺長遠,不錯!”接著又道:“林俊輝,你來說說看”!


    林俊輝行禮後沉聲道:“回朱縣令,在下認為應當首先將災情向上級衙門匯報,並詳細記錄受災人口數量、房屋毀壞程度以及百姓財產損失,然後召集人手賑災,城裏百姓可幫助修繕房屋,農人則給予種子,確保耕種,最後今年的秋糧稅盡早完成,當然不是為了政績,隻是北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聖上心憂百姓,到時候可能會從湖廣地區調糧賑災,提前做好準備也能為聖上分憂。”


    “不錯不錯,”朱縣令臉上的笑意真實了許多。


    接下來是那兩名不認識的秀才和江耀祖一一作答,回複得大同小異,朱縣令隻淡淡勉勵了一句:“尚可。”


    張平安年齡最小,排在最後,該說的前麵都說了,最後隻行禮後沉聲回道:“回朱縣令,前麵幾位同年作答都很出眾,在下隻想到補充一條需注意疾病防治,前人著有《金陵塔碑文》曾說過‘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湖廣地區人口密集,一旦瘟疫爆發後果不堪設想,可請這方麵經驗豐富的大夫提前防治”。


    朱縣令對林俊輝的回答最滿意,後麵三人答的大同小異,平平無奇,基本能說的也都說完了,本沒對張平安的答案抱希望,沒想到竟然還真能說出一條自己沒想到的。


    不由笑道:“怪道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如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如白並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