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靈打馬向前,三尖兩刃刀一揮,霸氣的回道:“某家正是紀靈。”
“啪”,張遼一揚手,一個圓溜溜的東西落在紀靈馬前,“貴軍先鋒橋蕤頭顱在此,還請紀靈將軍一觀。”
隻瞄了一眼,紀靈就確定那是橋蕤的腦袋無疑,隻因為橋蕤的五官太有特色,一張不遜於驢子的長臉上,一字眉,三角眼,顴骨聳立的比鼻子還要高一些,“既便先鋒全軍盡墨,我大軍尚有三萬餘人,奮力一戰,未必勝不過文遠將軍。”
“哈哈....,”張遼猜不透紀靈哪裏來的自信,如今已經做了甕中之鱉,還如此嘴硬,大喝一聲:“擂鼓!”
鼓聲響起,在山穀內回蕩不已,震得所有士卒耳朵嗡嗡作響。
隨著滾雷般的鼓聲,紀靈大軍周圍的山頂上傳來陣陣呐喊。紀靈仰頭看去,隻見高山之巔旌旗密布,旌旗下站立著無數兵卒,一個個或彎弓搭箭,或端著硬弩瞄向己方。
“紀靈將軍,”張遼看著麵色蒼白的紀靈,沉聲喝道:“雖說兩軍對壘各為其主,但如今四麵合圍,何必徒傷士卒的性命?”
三萬人馬擠在一處不算寬大的穀地內,敵軍哪裏還用的上箭矢,隻推下無數的石頭來,就能要了大半士卒的性命。紀靈看到橫馬立刀的張遼,心生一計,如能領軍迅速殺入,兩軍混戰,山頂上的敵軍投鼠忌器,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這個念頭剛剛冒起,就被紀靈給否決了,山道狹窄,既便混戰,又能有多少士卒加入?
“在下有一事不明,”紀靈絞盡腦汁的拖延時間,“不知張將軍如何奪了大穀關?”
“紀靈將軍也是老於軍伍的名將,”張遼不介意送給紀靈一頂高帽,“伊闕關在我軍手中,怎可不早做防備?”
“某怎可能不預作防備?”紀靈說道:“關城之上,留下了五千士卒。”
“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張遼哂笑一聲,“隻可惜那曲蒙乃一庸將。”
紀靈雖聽著張遼說話,心思卻不在這上麵,見張遼住口不說,隨口問道:“為何有此一說?”
“我軍隻出動了五百健兒,便順利打開了關城,”張遼早已瞧出紀靈在打著小算盤,“可笑曲蒙那廝卻是醉酒高臥。”口中說著,手中的長刀卻舉起來搖動了三下。
紀靈問道:“那又如何?”話出口就知道自己這下糗大了,不由得老臉一紅。就在這時,隻聽得頭頂上“轟隆隆”響個不停,急忙抬頭看去,卻是山巔上的敵軍拋下了無數個以樹枝為幹,幹草充填的大圓球來。
山坡上雖然樹木遍布,但用樹枝、藤條編織的圓球彈性很好,卻有一多半滾落山穀。
“紀靈將軍,”張遼依舊笑吟吟看著紀靈,“我若再揮一揮這把長刀,山巔再下來的就不是草團,而是火箭了。何去何從?還望將軍休要再猶疑不決。”
樂就小臉早沒有血色,驅馬走到紀靈身前,“將軍,是戰是降,請早下決斷。”
紀靈轉身望向自家兵馬,隻見一個個麵帶驚慌,那還有士氣可言,知道今日若是自己下令殊死一搏,能聽從軍令的恐怕不到一成,罷罷罷,都是娘生父養的血肉之軀,何必做困獸之鬥?想到這兒,“歘”的抽出腰間寶劍橫在脖子上,慘笑一聲,“樂就將軍,袁家與我有大恩,紀靈判之不詳。三萬兒郎,就拜托將軍了。”
樂就大驚,在戰馬上傾斜身子急忙阻攔,怎奈紀靈動作極快,樂就的手還沒伸出一半,鮮血已從紀靈的脖子上噴濺而出。
樂就滾鞍下馬,抱住紀靈歪倒的身體,慢慢放在地上,隨即以頭搶地,哀哀痛呼,“將——軍!”
三萬袁軍無不動容,一起跪地流淚。
張遼也張大了嘴巴,片刻後下馬走到紀靈的屍體前,右膝跪地,左手撫胸,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網上沒有搜到這種對對手表示尊重的軍禮,勿噴、海涵。),禮罷起身,慨然長歎,“真壯士也!”
三萬袁軍放下武器,順著關道慢慢前行。
樂就主動投降,張遼讓他仍騎了戰馬,與自己並轡而行。
“張將軍,”樂就遲疑再三,還是開了口。
不待樂就說完,張遼問道:“樂將軍是想問張勳那路人馬之事?”
樂就點了點頭,張遼指著轘轅關方向說道:“想必此時,顧元歎已帶領數十萬丁壯圍住了他。”
“數十萬?”樂就嘴巴大張。
“不錯,”張遼點了點頭,“樂就將軍有所不知,洛陽周邊從事墾殖的丁壯,秋收後按例操練,故而集結極快。張勳大軍遲疑不前,想必在等待紀靈將軍這邊的消息,顧元歎趁機指揮丁壯,在張勳大軍前方十裏外紮起了數十座軍寨,將其團團圍住。”
好大的手筆!樂進心情複雜至極,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張勳前路被堵,不知道轘轅關是不是也已經易手?
好像猜到了樂就的內心想法,張遼接著說道:“轘轅地勢複雜,我軍尚無餘力可長途奔襲,是故,轘轅關仍在張勳將軍的掌控中。隻是,”說到這兒張遼看了看樂就的表情,“過轘轅關後,關道狹窄曲折,又在我軍掌控範圍,張勳將軍想要退回轘轅,恐怕不太容易。”
“啊!”樂就的嘴巴變成了‘o’形,疑惑的看著張遼。
“我家主公開辦墨子、公輸兩學院之事,樂將軍可知曉?”
作為一方主將,這樣的消息肯定知道,樂就十分肯定的點了點頭。
“相傳鋸子乃是公輸班發明,”張遼語速緩慢,語氣自豪,“在我家主公引導下,公輸學院的學子改進了鋸子,使其更為鋒利快捷,因此嘛,顧元歎隻需選出三千矯健之士,攜帶斧頭、利鋸,深入關道,不需三日,就可將關道堵一個嚴嚴實實。而張勳大軍想要清理關道,一旬之內卻也做不到。”
“前進無望,後退不得,坐吃山空,”樂就不禁感慨起來,“一旦乏糧,士氣低落,兵無一戰之心,隻有一條路可走了。”
“不錯,”張遼點了點頭,“到時候隻看張勳將軍的選擇了。”
此時的張勳正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軍營內團團亂轉。自從顧雍立起了數十個軍寨,張勳數次派兵攻打,怎奈各個軍寨之間排列的頗為奧妙,攻其一點,其他軍寨卻不出兵,隻是躲在牆後隻管射箭,這一招讓張勳的人馬折損極多。一招不靈,張勳又想了一招,派兵夜間偷襲,預備放火焚毀寨牆,隻是,顧雍在寨牆上多豎火把,又在中軍大寨內立了一根十餘丈高的木杆,上懸燈籠,袁軍攻擊任意一處,燈籠總能及時指出攻擊方位,迎接袁軍的,還是如飛蝗一般的箭雨。
這幾日,斥候回報說敵軍有三支人馬來援。張勳更是不敢隨意出兵了。眼看著軍營中糧草不足,派人回去催糧,結果,更悲催了,後方的道路被大樹、巨石填塞。張勳無奈,隻好偷偷派出人手去清理道路,哪知剛開始幾日還算順利,隻是,等那些士卒累的像狗一樣的時候,卻遭到了無情的打擊。隨後,道路依舊被堵死。
這種近乎無賴的戰術,令張勳大感頭痛,說好的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呢?
張遼安頓好降兵後,帶著樂就與顧雍匯合。與呂曠、李整、李典相見,自然是喜上眉梢,說了些見麵話,一起到顧雍的大帳內落座。
呂曠雖說不上與劉駒相識最早,但也是跟隨比較久的老人了,眼看著樂進、臧霸、張遼、太史慈、趙雲等後來者建功立業,不妒忌、眼饞那絕對是假的,論起在劉軍中的地位,還不如自己那個經常去海外轉一轉的弟弟,有時候夜裏睡不著,經常揪著自己的頭發悔恨,當初自己就怎麽那麽小家子氣,做出了到現在想來還令人汗顏的事情呢?可惜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可買,真真是夢醒時分悔已遲。
“看文遠眉梢帶笑,”顧雍半開玩笑的說道:“大穀那邊,想必全勝。”
張遼拉著樂就的手,先是做了介紹,隨後說道:“雖迫降了三萬大軍,可惜紀靈將軍自刎而亡。元歎,張勳那邊可有什麽動靜?”
“原本每晨的操練早停了多日,”顧雍作為蔡邕的弟子,自有一番令人折服的氣度,“依我想來,應是糧草不足敷用了。”
“那就請元歎妙筆生花,寫一封書信送與張勳,”張遼微微一笑,“想必他看後,會生出別樣心思。”
“雍早有此心,”顧雍笑看張遼,“隻是文遠未到,恐失了分寸。”
張遼手指點了點顧雍,“元歎才名著於江東,何必太謙?”
顧雍一笑,自去寫信。
張遼看向樂就,“樂就將軍,若是也書信一封,想必張勳將軍那兒,更易說動?”
樂就到了這個地步還能說什麽?隻是自己一個軍中廝混的老粗,哪有什麽文采,隻能直來直去的將自己的感受表述出來罷了。
“啪”,張遼一揚手,一個圓溜溜的東西落在紀靈馬前,“貴軍先鋒橋蕤頭顱在此,還請紀靈將軍一觀。”
隻瞄了一眼,紀靈就確定那是橋蕤的腦袋無疑,隻因為橋蕤的五官太有特色,一張不遜於驢子的長臉上,一字眉,三角眼,顴骨聳立的比鼻子還要高一些,“既便先鋒全軍盡墨,我大軍尚有三萬餘人,奮力一戰,未必勝不過文遠將軍。”
“哈哈....,”張遼猜不透紀靈哪裏來的自信,如今已經做了甕中之鱉,還如此嘴硬,大喝一聲:“擂鼓!”
鼓聲響起,在山穀內回蕩不已,震得所有士卒耳朵嗡嗡作響。
隨著滾雷般的鼓聲,紀靈大軍周圍的山頂上傳來陣陣呐喊。紀靈仰頭看去,隻見高山之巔旌旗密布,旌旗下站立著無數兵卒,一個個或彎弓搭箭,或端著硬弩瞄向己方。
“紀靈將軍,”張遼看著麵色蒼白的紀靈,沉聲喝道:“雖說兩軍對壘各為其主,但如今四麵合圍,何必徒傷士卒的性命?”
三萬人馬擠在一處不算寬大的穀地內,敵軍哪裏還用的上箭矢,隻推下無數的石頭來,就能要了大半士卒的性命。紀靈看到橫馬立刀的張遼,心生一計,如能領軍迅速殺入,兩軍混戰,山頂上的敵軍投鼠忌器,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這個念頭剛剛冒起,就被紀靈給否決了,山道狹窄,既便混戰,又能有多少士卒加入?
“在下有一事不明,”紀靈絞盡腦汁的拖延時間,“不知張將軍如何奪了大穀關?”
“紀靈將軍也是老於軍伍的名將,”張遼不介意送給紀靈一頂高帽,“伊闕關在我軍手中,怎可不早做防備?”
“某怎可能不預作防備?”紀靈說道:“關城之上,留下了五千士卒。”
“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張遼哂笑一聲,“隻可惜那曲蒙乃一庸將。”
紀靈雖聽著張遼說話,心思卻不在這上麵,見張遼住口不說,隨口問道:“為何有此一說?”
“我軍隻出動了五百健兒,便順利打開了關城,”張遼早已瞧出紀靈在打著小算盤,“可笑曲蒙那廝卻是醉酒高臥。”口中說著,手中的長刀卻舉起來搖動了三下。
紀靈問道:“那又如何?”話出口就知道自己這下糗大了,不由得老臉一紅。就在這時,隻聽得頭頂上“轟隆隆”響個不停,急忙抬頭看去,卻是山巔上的敵軍拋下了無數個以樹枝為幹,幹草充填的大圓球來。
山坡上雖然樹木遍布,但用樹枝、藤條編織的圓球彈性很好,卻有一多半滾落山穀。
“紀靈將軍,”張遼依舊笑吟吟看著紀靈,“我若再揮一揮這把長刀,山巔再下來的就不是草團,而是火箭了。何去何從?還望將軍休要再猶疑不決。”
樂就小臉早沒有血色,驅馬走到紀靈身前,“將軍,是戰是降,請早下決斷。”
紀靈轉身望向自家兵馬,隻見一個個麵帶驚慌,那還有士氣可言,知道今日若是自己下令殊死一搏,能聽從軍令的恐怕不到一成,罷罷罷,都是娘生父養的血肉之軀,何必做困獸之鬥?想到這兒,“歘”的抽出腰間寶劍橫在脖子上,慘笑一聲,“樂就將軍,袁家與我有大恩,紀靈判之不詳。三萬兒郎,就拜托將軍了。”
樂就大驚,在戰馬上傾斜身子急忙阻攔,怎奈紀靈動作極快,樂就的手還沒伸出一半,鮮血已從紀靈的脖子上噴濺而出。
樂就滾鞍下馬,抱住紀靈歪倒的身體,慢慢放在地上,隨即以頭搶地,哀哀痛呼,“將——軍!”
三萬袁軍無不動容,一起跪地流淚。
張遼也張大了嘴巴,片刻後下馬走到紀靈的屍體前,右膝跪地,左手撫胸,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網上沒有搜到這種對對手表示尊重的軍禮,勿噴、海涵。),禮罷起身,慨然長歎,“真壯士也!”
三萬袁軍放下武器,順著關道慢慢前行。
樂就主動投降,張遼讓他仍騎了戰馬,與自己並轡而行。
“張將軍,”樂就遲疑再三,還是開了口。
不待樂就說完,張遼問道:“樂將軍是想問張勳那路人馬之事?”
樂就點了點頭,張遼指著轘轅關方向說道:“想必此時,顧元歎已帶領數十萬丁壯圍住了他。”
“數十萬?”樂就嘴巴大張。
“不錯,”張遼點了點頭,“樂就將軍有所不知,洛陽周邊從事墾殖的丁壯,秋收後按例操練,故而集結極快。張勳大軍遲疑不前,想必在等待紀靈將軍這邊的消息,顧元歎趁機指揮丁壯,在張勳大軍前方十裏外紮起了數十座軍寨,將其團團圍住。”
好大的手筆!樂進心情複雜至極,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張勳前路被堵,不知道轘轅關是不是也已經易手?
好像猜到了樂就的內心想法,張遼接著說道:“轘轅地勢複雜,我軍尚無餘力可長途奔襲,是故,轘轅關仍在張勳將軍的掌控中。隻是,”說到這兒張遼看了看樂就的表情,“過轘轅關後,關道狹窄曲折,又在我軍掌控範圍,張勳將軍想要退回轘轅,恐怕不太容易。”
“啊!”樂就的嘴巴變成了‘o’形,疑惑的看著張遼。
“我家主公開辦墨子、公輸兩學院之事,樂將軍可知曉?”
作為一方主將,這樣的消息肯定知道,樂就十分肯定的點了點頭。
“相傳鋸子乃是公輸班發明,”張遼語速緩慢,語氣自豪,“在我家主公引導下,公輸學院的學子改進了鋸子,使其更為鋒利快捷,因此嘛,顧元歎隻需選出三千矯健之士,攜帶斧頭、利鋸,深入關道,不需三日,就可將關道堵一個嚴嚴實實。而張勳大軍想要清理關道,一旬之內卻也做不到。”
“前進無望,後退不得,坐吃山空,”樂就不禁感慨起來,“一旦乏糧,士氣低落,兵無一戰之心,隻有一條路可走了。”
“不錯,”張遼點了點頭,“到時候隻看張勳將軍的選擇了。”
此時的張勳正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軍營內團團亂轉。自從顧雍立起了數十個軍寨,張勳數次派兵攻打,怎奈各個軍寨之間排列的頗為奧妙,攻其一點,其他軍寨卻不出兵,隻是躲在牆後隻管射箭,這一招讓張勳的人馬折損極多。一招不靈,張勳又想了一招,派兵夜間偷襲,預備放火焚毀寨牆,隻是,顧雍在寨牆上多豎火把,又在中軍大寨內立了一根十餘丈高的木杆,上懸燈籠,袁軍攻擊任意一處,燈籠總能及時指出攻擊方位,迎接袁軍的,還是如飛蝗一般的箭雨。
這幾日,斥候回報說敵軍有三支人馬來援。張勳更是不敢隨意出兵了。眼看著軍營中糧草不足,派人回去催糧,結果,更悲催了,後方的道路被大樹、巨石填塞。張勳無奈,隻好偷偷派出人手去清理道路,哪知剛開始幾日還算順利,隻是,等那些士卒累的像狗一樣的時候,卻遭到了無情的打擊。隨後,道路依舊被堵死。
這種近乎無賴的戰術,令張勳大感頭痛,說好的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呢?
張遼安頓好降兵後,帶著樂就與顧雍匯合。與呂曠、李整、李典相見,自然是喜上眉梢,說了些見麵話,一起到顧雍的大帳內落座。
呂曠雖說不上與劉駒相識最早,但也是跟隨比較久的老人了,眼看著樂進、臧霸、張遼、太史慈、趙雲等後來者建功立業,不妒忌、眼饞那絕對是假的,論起在劉軍中的地位,還不如自己那個經常去海外轉一轉的弟弟,有時候夜裏睡不著,經常揪著自己的頭發悔恨,當初自己就怎麽那麽小家子氣,做出了到現在想來還令人汗顏的事情呢?可惜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可買,真真是夢醒時分悔已遲。
“看文遠眉梢帶笑,”顧雍半開玩笑的說道:“大穀那邊,想必全勝。”
張遼拉著樂就的手,先是做了介紹,隨後說道:“雖迫降了三萬大軍,可惜紀靈將軍自刎而亡。元歎,張勳那邊可有什麽動靜?”
“原本每晨的操練早停了多日,”顧雍作為蔡邕的弟子,自有一番令人折服的氣度,“依我想來,應是糧草不足敷用了。”
“那就請元歎妙筆生花,寫一封書信送與張勳,”張遼微微一笑,“想必他看後,會生出別樣心思。”
“雍早有此心,”顧雍笑看張遼,“隻是文遠未到,恐失了分寸。”
張遼手指點了點顧雍,“元歎才名著於江東,何必太謙?”
顧雍一笑,自去寫信。
張遼看向樂就,“樂就將軍,若是也書信一封,想必張勳將軍那兒,更易說動?”
樂就到了這個地步還能說什麽?隻是自己一個軍中廝混的老粗,哪有什麽文采,隻能直來直去的將自己的感受表述出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