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目光中帶著五分柔和,三分猜疑,二分的自傲,久處上位生成的威壓,讓一大幫謀士們不敢與之對視,當然還有一人屬於例外,這個人就是田豐。
目光平靜的注視著袁紹,田豐站起身說道:“劉虞負盛名於大漢,然並不知兵。明公若遣大軍入並州,公孫伯珪必舍劉虞來襲,敢問明公何以當之?左將軍劉駒已得平原,若與東郡兩路出兵,則冀州危矣。”
田豐這麽一說,袁紹悲哀的發現,冀州已經處於被包圍的狀態,北邊是公孫瓚,西邊黑山軍,南邊則是個龐然大物——劉駒,於是語氣謙卑的問道:“冀州三麵皆敵,不知元皓何以教我?”
若是沒有劉駒的穿越,此刻的曹操已經是兗州牧。曹操勢力弱小,不得不與袁紹結盟自保。有曹操相助,袁紹對公孫瓚可以大出打手,最後易京被圍,公孫瓚點火自焚。
“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田豐侃侃而談,“冀州富饒,人口六百餘萬,如薄徭輕賦,三年必將大治。三年之內,明公整軍經武,南向結好劉駒,北則取幽州,公孫瓚必敗無疑。”
袁紹的眼光暗淡,三年,時間太久了,我哪有時間等待,於是將目光轉向荀諶,“友若,你有何良策?”
“昔年明公與劉千裏共舉義兵討伐董卓,河內危急,劉千裏率兵馳援,”荀諶溫文爾雅的說道:“李傕、郭汜敗北,明公待之甚是親厚。”
袁紹皺起眉頭,親厚劉千裏?我怎麽不記得了。隻聽荀諶繼續說道:“既有如此善緣,何不與之結盟?明公北進,劉駒南下,共取天下而分之。如此,河水以北則盡歸袁氏所有。”
盟約就是被用來撕毀的,袁紹在官場混了那麽久,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與劉駒結盟隻是暫時的,到時候自己實力足夠強大了,嘿嘿...,試問天下,誰不臣服?“友若,聞你家兄弟就在劉千裏幕府為官,甚為重用,那就辛苦你一下,前往泰山,與之結盟。”
荀諶好久沒有見過荀彧了,袁紹的安排正中下懷,欣然領命。
濟北國相府,鮑信看完手中的書信,自言自語道:“前番我已表明心跡,孟德怎地還來聒噪?”一邊嘟囔,一邊取了筆墨紙硯,伏案疾書。片刻後,書寫完畢,命手下叫來送信人。
“這一封書信,請你務必交予孟德。”鮑信一邊在信封開口處塗上火漆,一邊說道:“這一件物事,請你轉交給於文則。”
信使接過來都放在懷裏,小聲說道:“孟德公讓小人再次致意明公,詢問何日南下?”
“嗯,”鮑信雙眼一睜,瞧向那送信人,“你與孟德是何關係?”
“小人姓曹名忠,乃是曹家家奴。”
“原來是家生子兒的奴才,”鮑信笑了笑,“怪不得如此大膽?你下去吧,我的本意皆在書信中言明,孟德看後自然明白。”
信使不敢再說話,隻得告退。
七月初,劉駒回到泰山,與程昱等人商議後,隨即下了一連串的命令。
征召溫縣司馬防為北海國相,司馬朗為開封縣令。
樂進為河內郡守,與趙雲共掌河內兵權。
原北海國相王修接替樂進,為泰山郡守。
尹禮、昌豨為校尉,各率五千人馬分赴河內、河南尹,受趙雲、張遼節製。
“燕帥,左將軍的人馬攻占了河內。”孫輕附在張燕的耳朵邊上,輕聲說道。
張燕全身一震,不由得長歎了口氣。
原來近段時間,黑山軍的日子不太好過。去年袁紹從韓馥手中接過冀州後,因為冀州北方幾個郡親附公孫瓚,於是袁紹親自帶兵去了北方平叛。張燕趁機會率眾攻破了魏郡鄴城,殺了太守栗成,掠奪一番,退入黑山。袁紹得知後大怒,在平了北方四郡後,帶兵返回鄴城。做了一番準備後,袁紹突然引兵進入朝歌,圍住了駐紮在鹿場山蒼岩穀的於毒就是一頓猛揍,五天後,大破於毒並斬殺之。然後袁紹就跟開了掛一般,沿著太行山一段一段的向北,斬殺了左髭丈八,攻破了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黑山渠帥的營寨,斬首數萬,招降無數,各個渠帥因為跑得快僅以身免。黑山軍士氣被奪,實力大減,很是老實了一段時間。
如今袁紹穩定了冀州,黑山軍又被他剛剛猛捶一番,去冀州掠奪的心思根本不敢萌生,隻能對位於黑山南方的河內與黑山西側的上黨下力氣。不料,河內的李傕、郭汜剛剛退走,劉駒的人馬以摧枯拉朽之勢占據了河內,黑山軍的勢力範圍已經是小無可小,近百萬人以後怎生吃喝?
王當見張燕長時間沉默,隻得開口說道:“燕帥,要不然趁劉駒軍立足未穩,”說著做了一個砍殺的手勢,“將河內奪過來?”
孫輕急忙附和,“燕帥,河內地產豐富,易守難攻,如能長期據有,則百萬袍澤走出大山,不再為饑寒擔憂。”
張燕搖了搖頭,“既是易守難攻之地,我等若是興兵去奪,可有把握?”
這話說出來,不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麽?孫輕頓時噎住了。
“不然,”王當卻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看問題,“劉駒軍奪取河內日短,民心未附,我等居黑山之中,出太行三陘,以上擊下,出其不意,豈能不勝?”
張燕有點意動,心想不錯,“兵法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那就整頓兵馬,擇日出征。”
陶升和眭固的人馬,居於太行山北段,與常山國為鄰,自袁紹奪了冀州後,陳宇悄悄聯係無極甄家。
甄家此時的家業已經龐大到無以複加,食客多達兩萬餘人。去年春天甄堯去穀城的時候,陳宮曾交給他一批大蒜樣的東西,言道乃是番紅花的根球,隻需去草原的時候,偷偷埋藏在水草豐美之地即可。陳宮不說原由,甄堯也不好問,隻是悄悄叮囑了往草原販賣貨物的主事。這又不是什麽難事,於是一路走,一路番紅花的根球留在了大草原上。
甄堯接到陳宇的求助信,焉有不幫忙的道理,於是利用甄家的龐大影響力,將大批的糧草運往常山國。
“開疆,”這日陶升來找陳宇,一進門就說道:“張燕來信,令我與眭固南下,助其奪取河內。”
這可是重要消息,陳宇接過來張燕寫給陶升的書信,看完後略一思索,立馬就笑了,這算不算天賜良機?“不知可曾約定好了時日?”
陶升說道:“半月後,在張燕大寨彎月穀聚齊。”
“陶將軍,”陳宇把嘴巴貼在陶升的耳朵上,“到了河內,你應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陶升聽完大喜,急忙告辭離去。
陳宇令人召集跟隨的遊俠,笑著說道:“今日,我們回家!”
荀諶帶著幾十騎,趕到了泰山郡。
荀彧見自家哥哥光臨,自然是歡喜非常,拉著荀諶的手,還沒開口淚就下來了。
荀諶說道:“文若,公事為重。等為兄見過了左將軍,再詳談不遲。”
潁川荀家人才何其多啊!劉駒感慨一番,接見荀諶,“友若遠來,泰山蓬蓽生輝。”
“諶見過左將軍,”荀諶彬彬有禮,“見過泰山諸賢。”
“請坐。”劉駒拉住荀諶讓到客位,“聞友若現為本初帳下謀主,今日前來,必有要事。”
“諶今日前來,”荀諶拱了拱手,“受袁將軍之托,專為兩家和好而來。”
“哦,”劉駒不禁來了興趣,“袁本初四世三公,名重海內,帳下文武,皆一時豪傑。泰山偏遠,不知有何可借助處?”
“左將軍過謙了,”荀諶微微一笑,“以剛過弱冠之齡,坐擁青兗二州,帶甲百萬,戰將千員,試問天下,誰是敵手?我主袁本初,當世英雄也,平冀州、戰公孫、蕩黑山,所戰無不披靡。若兩家聯手,足以製衡天下。”
“來人,擺酒,”劉駒笑了,荀諶來的還真是時候,“適才所言,事關重大,待我與帳下諸公商議之後再做定奪。友若遠來不易,且以水酒一杯,清洗風塵。”
有些看起來容易的事情,要當做極為難的樣子去做;而困難的事情,卻要簡單的做。
丹陽郡治宛陵城內,曹操拿著鮑信的書信,越看越是心情沉重,昔日的老友,與自己正漸行漸遠。
“兗青二州新政,無不為民而設。抑豪強,均田地,民樂為之死;興工坊,薄徭役,聚天下之財貨。今日兗青二州,百姓富足,吏治清明,為信平生所僅見。昔日與孟德縱論天下,曾言為官一方,得一‘能吏’評語足矣,觀劉千裏所為,豈止‘能’乎?”
“唉,”曹操起身踱步,“當日落魄江湖的小兄弟,今日成就,怎是一個‘能’字了得?”
這時門子來報,“於禁將軍求見。”
曹操隨聲說道:“快請。”
沉重的腳步聲傳來,曹操本來心情就不好,這時一股不祥的預感襲來,曹操一陣頭暈目弦,趕忙扶住桌案。
目光平靜的注視著袁紹,田豐站起身說道:“劉虞負盛名於大漢,然並不知兵。明公若遣大軍入並州,公孫伯珪必舍劉虞來襲,敢問明公何以當之?左將軍劉駒已得平原,若與東郡兩路出兵,則冀州危矣。”
田豐這麽一說,袁紹悲哀的發現,冀州已經處於被包圍的狀態,北邊是公孫瓚,西邊黑山軍,南邊則是個龐然大物——劉駒,於是語氣謙卑的問道:“冀州三麵皆敵,不知元皓何以教我?”
若是沒有劉駒的穿越,此刻的曹操已經是兗州牧。曹操勢力弱小,不得不與袁紹結盟自保。有曹操相助,袁紹對公孫瓚可以大出打手,最後易京被圍,公孫瓚點火自焚。
“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田豐侃侃而談,“冀州富饒,人口六百餘萬,如薄徭輕賦,三年必將大治。三年之內,明公整軍經武,南向結好劉駒,北則取幽州,公孫瓚必敗無疑。”
袁紹的眼光暗淡,三年,時間太久了,我哪有時間等待,於是將目光轉向荀諶,“友若,你有何良策?”
“昔年明公與劉千裏共舉義兵討伐董卓,河內危急,劉千裏率兵馳援,”荀諶溫文爾雅的說道:“李傕、郭汜敗北,明公待之甚是親厚。”
袁紹皺起眉頭,親厚劉千裏?我怎麽不記得了。隻聽荀諶繼續說道:“既有如此善緣,何不與之結盟?明公北進,劉駒南下,共取天下而分之。如此,河水以北則盡歸袁氏所有。”
盟約就是被用來撕毀的,袁紹在官場混了那麽久,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與劉駒結盟隻是暫時的,到時候自己實力足夠強大了,嘿嘿...,試問天下,誰不臣服?“友若,聞你家兄弟就在劉千裏幕府為官,甚為重用,那就辛苦你一下,前往泰山,與之結盟。”
荀諶好久沒有見過荀彧了,袁紹的安排正中下懷,欣然領命。
濟北國相府,鮑信看完手中的書信,自言自語道:“前番我已表明心跡,孟德怎地還來聒噪?”一邊嘟囔,一邊取了筆墨紙硯,伏案疾書。片刻後,書寫完畢,命手下叫來送信人。
“這一封書信,請你務必交予孟德。”鮑信一邊在信封開口處塗上火漆,一邊說道:“這一件物事,請你轉交給於文則。”
信使接過來都放在懷裏,小聲說道:“孟德公讓小人再次致意明公,詢問何日南下?”
“嗯,”鮑信雙眼一睜,瞧向那送信人,“你與孟德是何關係?”
“小人姓曹名忠,乃是曹家家奴。”
“原來是家生子兒的奴才,”鮑信笑了笑,“怪不得如此大膽?你下去吧,我的本意皆在書信中言明,孟德看後自然明白。”
信使不敢再說話,隻得告退。
七月初,劉駒回到泰山,與程昱等人商議後,隨即下了一連串的命令。
征召溫縣司馬防為北海國相,司馬朗為開封縣令。
樂進為河內郡守,與趙雲共掌河內兵權。
原北海國相王修接替樂進,為泰山郡守。
尹禮、昌豨為校尉,各率五千人馬分赴河內、河南尹,受趙雲、張遼節製。
“燕帥,左將軍的人馬攻占了河內。”孫輕附在張燕的耳朵邊上,輕聲說道。
張燕全身一震,不由得長歎了口氣。
原來近段時間,黑山軍的日子不太好過。去年袁紹從韓馥手中接過冀州後,因為冀州北方幾個郡親附公孫瓚,於是袁紹親自帶兵去了北方平叛。張燕趁機會率眾攻破了魏郡鄴城,殺了太守栗成,掠奪一番,退入黑山。袁紹得知後大怒,在平了北方四郡後,帶兵返回鄴城。做了一番準備後,袁紹突然引兵進入朝歌,圍住了駐紮在鹿場山蒼岩穀的於毒就是一頓猛揍,五天後,大破於毒並斬殺之。然後袁紹就跟開了掛一般,沿著太行山一段一段的向北,斬殺了左髭丈八,攻破了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黑山渠帥的營寨,斬首數萬,招降無數,各個渠帥因為跑得快僅以身免。黑山軍士氣被奪,實力大減,很是老實了一段時間。
如今袁紹穩定了冀州,黑山軍又被他剛剛猛捶一番,去冀州掠奪的心思根本不敢萌生,隻能對位於黑山南方的河內與黑山西側的上黨下力氣。不料,河內的李傕、郭汜剛剛退走,劉駒的人馬以摧枯拉朽之勢占據了河內,黑山軍的勢力範圍已經是小無可小,近百萬人以後怎生吃喝?
王當見張燕長時間沉默,隻得開口說道:“燕帥,要不然趁劉駒軍立足未穩,”說著做了一個砍殺的手勢,“將河內奪過來?”
孫輕急忙附和,“燕帥,河內地產豐富,易守難攻,如能長期據有,則百萬袍澤走出大山,不再為饑寒擔憂。”
張燕搖了搖頭,“既是易守難攻之地,我等若是興兵去奪,可有把握?”
這話說出來,不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麽?孫輕頓時噎住了。
“不然,”王當卻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看問題,“劉駒軍奪取河內日短,民心未附,我等居黑山之中,出太行三陘,以上擊下,出其不意,豈能不勝?”
張燕有點意動,心想不錯,“兵法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那就整頓兵馬,擇日出征。”
陶升和眭固的人馬,居於太行山北段,與常山國為鄰,自袁紹奪了冀州後,陳宇悄悄聯係無極甄家。
甄家此時的家業已經龐大到無以複加,食客多達兩萬餘人。去年春天甄堯去穀城的時候,陳宮曾交給他一批大蒜樣的東西,言道乃是番紅花的根球,隻需去草原的時候,偷偷埋藏在水草豐美之地即可。陳宮不說原由,甄堯也不好問,隻是悄悄叮囑了往草原販賣貨物的主事。這又不是什麽難事,於是一路走,一路番紅花的根球留在了大草原上。
甄堯接到陳宇的求助信,焉有不幫忙的道理,於是利用甄家的龐大影響力,將大批的糧草運往常山國。
“開疆,”這日陶升來找陳宇,一進門就說道:“張燕來信,令我與眭固南下,助其奪取河內。”
這可是重要消息,陳宇接過來張燕寫給陶升的書信,看完後略一思索,立馬就笑了,這算不算天賜良機?“不知可曾約定好了時日?”
陶升說道:“半月後,在張燕大寨彎月穀聚齊。”
“陶將軍,”陳宇把嘴巴貼在陶升的耳朵上,“到了河內,你應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陶升聽完大喜,急忙告辭離去。
陳宇令人召集跟隨的遊俠,笑著說道:“今日,我們回家!”
荀諶帶著幾十騎,趕到了泰山郡。
荀彧見自家哥哥光臨,自然是歡喜非常,拉著荀諶的手,還沒開口淚就下來了。
荀諶說道:“文若,公事為重。等為兄見過了左將軍,再詳談不遲。”
潁川荀家人才何其多啊!劉駒感慨一番,接見荀諶,“友若遠來,泰山蓬蓽生輝。”
“諶見過左將軍,”荀諶彬彬有禮,“見過泰山諸賢。”
“請坐。”劉駒拉住荀諶讓到客位,“聞友若現為本初帳下謀主,今日前來,必有要事。”
“諶今日前來,”荀諶拱了拱手,“受袁將軍之托,專為兩家和好而來。”
“哦,”劉駒不禁來了興趣,“袁本初四世三公,名重海內,帳下文武,皆一時豪傑。泰山偏遠,不知有何可借助處?”
“左將軍過謙了,”荀諶微微一笑,“以剛過弱冠之齡,坐擁青兗二州,帶甲百萬,戰將千員,試問天下,誰是敵手?我主袁本初,當世英雄也,平冀州、戰公孫、蕩黑山,所戰無不披靡。若兩家聯手,足以製衡天下。”
“來人,擺酒,”劉駒笑了,荀諶來的還真是時候,“適才所言,事關重大,待我與帳下諸公商議之後再做定奪。友若遠來不易,且以水酒一杯,清洗風塵。”
有些看起來容易的事情,要當做極為難的樣子去做;而困難的事情,卻要簡單的做。
丹陽郡治宛陵城內,曹操拿著鮑信的書信,越看越是心情沉重,昔日的老友,與自己正漸行漸遠。
“兗青二州新政,無不為民而設。抑豪強,均田地,民樂為之死;興工坊,薄徭役,聚天下之財貨。今日兗青二州,百姓富足,吏治清明,為信平生所僅見。昔日與孟德縱論天下,曾言為官一方,得一‘能吏’評語足矣,觀劉千裏所為,豈止‘能’乎?”
“唉,”曹操起身踱步,“當日落魄江湖的小兄弟,今日成就,怎是一個‘能’字了得?”
這時門子來報,“於禁將軍求見。”
曹操隨聲說道:“快請。”
沉重的腳步聲傳來,曹操本來心情就不好,這時一股不祥的預感襲來,曹操一陣頭暈目弦,趕忙扶住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