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應該都是皇上和各宮娘娘賞的吧。你自己收著便是,何必費這麽大力氣帶回來給我。”
“有好東西,自然要給娘。”
耿悠然輕輕摸了摸兒子的腦袋,
“娘知道你孝順。”
隨後耿悠然讓倩雪把釀的菊花酒搬了出來。
“這酒還是九月份的時候,用采摘的新鮮菊花釀的。前幾天我給婉如格格送了一壇子過去,這壇是給你留的。”
弘晝打開聞了聞,果然有菊花的香氣在裏麵。
“還是娘最惦記我。”
話剛落地,門口傳來成熟的男聲:
“剛回來就找你娘賣乖來了?”
“兒子(妾身)給阿瑪(王爺)請安!”
胤禛點了點頭,隨即牽起耿悠然走進側屋,弘晝笑著起身跟了進去:
“剛回來,也不知道去給福晉請安。”
“阿瑪冤枉兒子了。兒子和四哥回來之後可是馬上就去給福晉請安了。桌上那個匣子,就是福晉賞的。”
胤禛這才滿意。
瞧著已經快長得與他一樣高的兒子,胤禛忽有一種自己老了的錯覺。
“阿瑪,既然福晉和娘都給了兒子賞賜,您可給兒子準備了?”
耿悠然笑罵道:
“真是越來越沒規矩,哪裏有跟你阿瑪主動討賞的。”
胤禛無奈地搖了搖頭,這個兒子真是隨性。
“行了,你都開口了,阿瑪也不能不給。高無庸!”
高無庸雙手將一個小盒子遞到弘晝麵前,弘晝眼神裏充滿詫異。他隻是隨口說說,沒想過阿瑪真的會給自己準備。
弘晝期待的打開盒子,裏麵是一方刻著自己名字的印章。
“阿瑪知道你平日裏喜歡寫字帖,這枚印章就賞給你把玩吧。”
“謝阿瑪!”
耿悠然瞧弘晝愛不釋手的樣子,打趣道:
“還是爺出手大方,妾身親自釀的酒都比不上。”
弘晝連忙說道:
“娘釀的酒,兒子自然也是喜歡的。”
看到兒子著急解釋的樣子,耿悠然一時沒忍住,‘撲哧’笑了出來,緊接著倩雪、高無庸等人也捂著嘴笑。
弘晝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親娘打趣了,也滿不在乎地哈哈大笑。而胤禛雖沒有哈哈大笑,但也能看到明顯上揚的嘴角。
屋裏喜氣洋洋,屋外站著的人嘴角卻有些掛不住,手也冰涼。
“側福晉,要麽還是讓奴才通傳一聲吧。”
李靜姝點了點頭。
小安子如釋重負地進了屋:
“奴才給諸位主子請安,李側福晉來了,正在門口等候。”
耿悠然連忙起身道:
“快請!”
隨後讓倩雪拿了個手爐來。
“妾身給王爺請安。”
“天寒地凍的,你怎麽過來了?”
耿悠然親自把手爐放在李靜姝手裏,李靜姝客氣地說了聲‘謝謝’,隨後回應道:
“弘時剛剛派人回來,說是晚上想帶兒媳過來,妾身過來問問,王爺要不要一起,晚上在妾身那兒和孩子們一起用膳。”
可能是擔心耿悠然誤會,李靜姝說完又連忙擺手解釋:
“若是爺今晚沒空也沒關係,妾身另尋時間便是。”
耿悠然上前跟胤禛說道:
“弘時阿哥很少回來一趟,更何況帶著兒媳,王爺陪孩子們吃飯也是應當的。”
胤禛瞧了瞧耿悠然,然後說道:
“既如此,那你就回去準備吧。爺處理完手上的事務便過去。”
“是。”
李靜姝笑嗬嗬地走了,胤禛隨後也帶著高無庸回了書房,弘晝倒在一旁鼓著腮幫子,一副不樂意的樣子。
“娘剛剛怎麽還替李側福晉說話,剛剛阿瑪明明說晚上要過來跟咱們一同吃鍋子的。”
“不要無理,那是側福晉,也是你三哥的親娘。”
瞅著兒子依舊鼓著的腮幫子,耿悠然走上前摸摸兒子的腦門兒,並安慰道:
“行了。晚上你阿瑪不在,咱們可以把鈕祜祿格格和你四哥請來和咱們一起涮鍋子。娘允許你晚上多喝幾杯。”
聽到親娘這麽說,弘晝肉眼可見地開心了:
“這可是您說的,不準反悔。”
“落子無悔。去吧,現在為時尚早,去找你四哥玩兒吧,娘帶著人先準備著。”
“好嘞!那兒子先去找四哥了。”
然後弘晝便笑著跑出去了。
見小阿哥已經出了院門,倩雪走上來:
“格格不惱嗎?奴婢聽小安子說,剛剛李側福晉在門口站了好一會兒,明顯就是來截人的。”
耿悠然無所謂地擺了擺手:
“就算我不說,王爺也會去的。與其明麵上悶悶不樂,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無所謂,原本晚上也沒打算做別的。你去準備食材吧,我累了,想回屋睡會兒。”
“是,奴婢這就去。”
年前,福晉將各個院子的份例發了下去,隨後組織了一場晚宴,連身懷六甲的年側福晉都出席了。
年雲容本就重視這一胎,自從入冬以後,她更是因為擔心意外而很少出門。
如今福晉組織晚宴,她能過來,也是給福晉一個麵子。
除夕之夜,胤禛帶著福晉進宮赴宴,不出意外地還瞧見了其他弟弟及其福晉。
酒過三巡,一向跋扈的十阿哥像是故意找事一般,提起了朝中有幾位阿哥到現在還沒立世子的事情。
而坐在一旁的胤禩皺了皺眉,胤禟則是趕緊把惹了事的十弟拉回座位。
康熙不想在大喜的日子訓斥,隻是瞪了老十一眼,沒有說話。
覺得氣氛有些不對,十三阿哥胤祥端著酒杯站起來,說是為十四弟慶功,誇讚他仗打得精彩。
也許這幾年在邊境確實成長了不少,十四阿哥也端著酒杯站起來,先是謙虛一番,然後順著胤祥的話,表達了對皇阿瑪信任他的感激之情。
說到這個老十四,康熙也深感欣慰,誇他是大清的‘巴圖魯’。
而坐在旁邊的德妃聽到皇上如此誇獎自己的兒子,歡喜得差點笑出聲。
從頭至尾,胤禛和福晉都沒有說話,更沒有對幾個弟弟的逢場作戲做任何反應。不過對於額娘的表情,他們還是看見了的。
宴會散去,胤禛和福晉坐著馬車回到了親王府,當晚胤禛久違地留在了福晉院子裏。
“爺,您先喝碗醒酒湯吧,剛剛您在宴席上可是喝了不少。”
胤禛接過來,將碗裏的醒酒湯一飲而盡。
屋裏的奴才伺候兩位主子寬衣之後,退到了門外,屋裏的胤禛和福晉正在交談。
“有好東西,自然要給娘。”
耿悠然輕輕摸了摸兒子的腦袋,
“娘知道你孝順。”
隨後耿悠然讓倩雪把釀的菊花酒搬了出來。
“這酒還是九月份的時候,用采摘的新鮮菊花釀的。前幾天我給婉如格格送了一壇子過去,這壇是給你留的。”
弘晝打開聞了聞,果然有菊花的香氣在裏麵。
“還是娘最惦記我。”
話剛落地,門口傳來成熟的男聲:
“剛回來就找你娘賣乖來了?”
“兒子(妾身)給阿瑪(王爺)請安!”
胤禛點了點頭,隨即牽起耿悠然走進側屋,弘晝笑著起身跟了進去:
“剛回來,也不知道去給福晉請安。”
“阿瑪冤枉兒子了。兒子和四哥回來之後可是馬上就去給福晉請安了。桌上那個匣子,就是福晉賞的。”
胤禛這才滿意。
瞧著已經快長得與他一樣高的兒子,胤禛忽有一種自己老了的錯覺。
“阿瑪,既然福晉和娘都給了兒子賞賜,您可給兒子準備了?”
耿悠然笑罵道:
“真是越來越沒規矩,哪裏有跟你阿瑪主動討賞的。”
胤禛無奈地搖了搖頭,這個兒子真是隨性。
“行了,你都開口了,阿瑪也不能不給。高無庸!”
高無庸雙手將一個小盒子遞到弘晝麵前,弘晝眼神裏充滿詫異。他隻是隨口說說,沒想過阿瑪真的會給自己準備。
弘晝期待的打開盒子,裏麵是一方刻著自己名字的印章。
“阿瑪知道你平日裏喜歡寫字帖,這枚印章就賞給你把玩吧。”
“謝阿瑪!”
耿悠然瞧弘晝愛不釋手的樣子,打趣道:
“還是爺出手大方,妾身親自釀的酒都比不上。”
弘晝連忙說道:
“娘釀的酒,兒子自然也是喜歡的。”
看到兒子著急解釋的樣子,耿悠然一時沒忍住,‘撲哧’笑了出來,緊接著倩雪、高無庸等人也捂著嘴笑。
弘晝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親娘打趣了,也滿不在乎地哈哈大笑。而胤禛雖沒有哈哈大笑,但也能看到明顯上揚的嘴角。
屋裏喜氣洋洋,屋外站著的人嘴角卻有些掛不住,手也冰涼。
“側福晉,要麽還是讓奴才通傳一聲吧。”
李靜姝點了點頭。
小安子如釋重負地進了屋:
“奴才給諸位主子請安,李側福晉來了,正在門口等候。”
耿悠然連忙起身道:
“快請!”
隨後讓倩雪拿了個手爐來。
“妾身給王爺請安。”
“天寒地凍的,你怎麽過來了?”
耿悠然親自把手爐放在李靜姝手裏,李靜姝客氣地說了聲‘謝謝’,隨後回應道:
“弘時剛剛派人回來,說是晚上想帶兒媳過來,妾身過來問問,王爺要不要一起,晚上在妾身那兒和孩子們一起用膳。”
可能是擔心耿悠然誤會,李靜姝說完又連忙擺手解釋:
“若是爺今晚沒空也沒關係,妾身另尋時間便是。”
耿悠然上前跟胤禛說道:
“弘時阿哥很少回來一趟,更何況帶著兒媳,王爺陪孩子們吃飯也是應當的。”
胤禛瞧了瞧耿悠然,然後說道:
“既如此,那你就回去準備吧。爺處理完手上的事務便過去。”
“是。”
李靜姝笑嗬嗬地走了,胤禛隨後也帶著高無庸回了書房,弘晝倒在一旁鼓著腮幫子,一副不樂意的樣子。
“娘剛剛怎麽還替李側福晉說話,剛剛阿瑪明明說晚上要過來跟咱們一同吃鍋子的。”
“不要無理,那是側福晉,也是你三哥的親娘。”
瞅著兒子依舊鼓著的腮幫子,耿悠然走上前摸摸兒子的腦門兒,並安慰道:
“行了。晚上你阿瑪不在,咱們可以把鈕祜祿格格和你四哥請來和咱們一起涮鍋子。娘允許你晚上多喝幾杯。”
聽到親娘這麽說,弘晝肉眼可見地開心了:
“這可是您說的,不準反悔。”
“落子無悔。去吧,現在為時尚早,去找你四哥玩兒吧,娘帶著人先準備著。”
“好嘞!那兒子先去找四哥了。”
然後弘晝便笑著跑出去了。
見小阿哥已經出了院門,倩雪走上來:
“格格不惱嗎?奴婢聽小安子說,剛剛李側福晉在門口站了好一會兒,明顯就是來截人的。”
耿悠然無所謂地擺了擺手:
“就算我不說,王爺也會去的。與其明麵上悶悶不樂,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無所謂,原本晚上也沒打算做別的。你去準備食材吧,我累了,想回屋睡會兒。”
“是,奴婢這就去。”
年前,福晉將各個院子的份例發了下去,隨後組織了一場晚宴,連身懷六甲的年側福晉都出席了。
年雲容本就重視這一胎,自從入冬以後,她更是因為擔心意外而很少出門。
如今福晉組織晚宴,她能過來,也是給福晉一個麵子。
除夕之夜,胤禛帶著福晉進宮赴宴,不出意外地還瞧見了其他弟弟及其福晉。
酒過三巡,一向跋扈的十阿哥像是故意找事一般,提起了朝中有幾位阿哥到現在還沒立世子的事情。
而坐在一旁的胤禩皺了皺眉,胤禟則是趕緊把惹了事的十弟拉回座位。
康熙不想在大喜的日子訓斥,隻是瞪了老十一眼,沒有說話。
覺得氣氛有些不對,十三阿哥胤祥端著酒杯站起來,說是為十四弟慶功,誇讚他仗打得精彩。
也許這幾年在邊境確實成長了不少,十四阿哥也端著酒杯站起來,先是謙虛一番,然後順著胤祥的話,表達了對皇阿瑪信任他的感激之情。
說到這個老十四,康熙也深感欣慰,誇他是大清的‘巴圖魯’。
而坐在旁邊的德妃聽到皇上如此誇獎自己的兒子,歡喜得差點笑出聲。
從頭至尾,胤禛和福晉都沒有說話,更沒有對幾個弟弟的逢場作戲做任何反應。不過對於額娘的表情,他們還是看見了的。
宴會散去,胤禛和福晉坐著馬車回到了親王府,當晚胤禛久違地留在了福晉院子裏。
“爺,您先喝碗醒酒湯吧,剛剛您在宴席上可是喝了不少。”
胤禛接過來,將碗裏的醒酒湯一飲而盡。
屋裏的奴才伺候兩位主子寬衣之後,退到了門外,屋裏的胤禛和福晉正在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