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文藝社的成員大都選修了燕卜蓀先生的“現代英詩”課,每次上課前牟光坦和他的詩友們都早早地趕到教室,坐在前排的座位上,等待燕卜蓀的到來。因為燕卜蓀三不五時便宿醉一次,牟光坦時常能聞到他身上的酒氣,可燕卜蓀的授課態度卻十分認真,不但上課從不遲到,就連發高燒也從不請假,頂著一張大紅臉堅持上課,超高的體溫甚至沒有影響到他的記憶力,倒背如流的功夫絲毫未減。
燕卜蓀從史文朋(algernoncharlesswinburne1837—1909)、霍普金斯(gerardmanleyhopkins1844-1889)、葉芝、艾略特一直講到奧登、迪倫?托馬斯等三十年代的年輕詩人,但在同學們心中激起巨大震動的是艾略特、奧登、迪倫?托馬斯這些現代派詩人,他們獨樹一幟的詩風極大地震撼了同學們,而這些詩人大多跟燕卜蓀都有私交,因此燕卜蓀除了會給同學們講詩,還會講自己跟這些詩人相交的過往。
而這一部分往往是同學們最愛聽的,可燕卜蓀的授課態度十分認真負責,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會用來講詩,真正“講故事”的時間不多。可時間長了,同學們便總結出了一個規律,想聽故事了,隻要舉手提問,專挑燕卜蓀自己的詩來請教他,燕卜蓀是拒絕給同學們講自己的詩和文章的,這一點他十分堅持,所以隻好用那些大詩人的“八卦”來交差。
當燕卜蓀站在講台前,大家便又商量好了一般故技重施了:
“我看了先生寫的《晦澀的七種類型》(seventypesofambiguity今譯:朦朧的七種類型),書裏麵分析了雪萊的《雲雀》,我想請教一下先生,為什麽要為雪萊在艾略特那裏受到的攻擊辯護呢?”
“先生,能講講你的《最後的痛》這首詩嗎?先生為什麽把‘人類依之生存的偉大夢想’比作‘幻燈’和‘玻璃’呢?”
……
看著大家別有用心地七嘴八舌,燕卜蓀搖搖頭,露出略帶一絲窘迫的微笑,輕輕擺了擺手,之前還慷慨激昂地朗誦艾略特的詩句,此刻的聲音一下子小很多:
“我說過很多次了,你們不要讀我寫的詩,也別看我寫的批評文章,我的詩寫得不好,我的詩評也隻會幹擾你們,讓你們困惑。你們應該讀多好詩,以後不要在讀我的詩了。”
說完之後,燕卜蓀看著講台下同學們眼巴巴的樣子,隻好摸摸紅紅的鼻子,揉揉淩亂的頭發,講個故事作為補償了。
“估計有十幾年前了,我在劍橋的時候,艾略特先生來學校訪問,每個星期三早晨,他都會接待本科生,專門回答學生的問題。”
艾略特是蜚聲世界的現代派詩人,早已登上了現代派詩人的“王座”,燕卜蓀在給同學們介紹他的長詩《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荒原》的時候更是毫不吝嗇溢美之詞,所以大家都對現實生活中的艾略特十分好奇,而燕卜蓀的腦子就好像一個百寶囊,居然每次都能掏出沒講過的新故事來。
“你們是不是想問我,艾略特都說什麽了?”
講台下麵鴉雀無聲,大家都盯著燕卜蓀灰藍色的眼睛,等著下文。
“實在抱歉,我一次也沒去過。”
教室裏失望的“唉”聲一片,燕卜蓀又補了一句:
“其實……最後一次我去了……”
同學們的興致又被吊了起來,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
“可是我前一天晚上參加了一個俱樂部的派對,喝了好多伏特加,一不小心睡過頭了!”
之前前傾的身體紛紛後仰,同時是更加誇張地唉聲歎氣,燕卜蓀眨了眨眼,哈哈大笑起來,為自己的小小“惡作劇”得逞,開心地像個孩子。
“對不起各位,開一個小小的玩笑。我在劍橋讀書的時候雖然沒有得到過艾略特先生的指導,但我離開劍橋之後,我的導師理查茲引薦我認識了艾略特先生,艾略特先生邀請我給他創辦的《標準》雜誌寫書評,所以我可以經常到艾略特的辦公室去選一些書來評論。我到現在還記得……”
燕卜蓀從講台上拿起一截粉筆:
“我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見到艾略特先生的時候,他的臉就和我手上的粉筆一樣蒼白。後來我跟艾略特先生逐漸熟悉了,我們經常在午餐後一起散步,有一次我們走在國王大街上,我忍不住問了艾略特先生一個困惑我許久的問題:‘艾略特先生,你真的認為一個詩人有必要至少每周都寫詩嗎?’艾略特先生想了想,然後跟我說:‘總體上看這個問題,我應該說,在許多詩人的情況中,他們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寫的越少越好。’”
看到大家一臉困惑的樣子,燕卜蓀嘿嘿一笑:
“我起初也跟你們一樣不理解,艾略特先生用自己的經驗跟我解釋了他的觀點。他說詩人不能除了寫詩什麽也不做,詩人一定要‘生活’,要深入這個世界。他還說,就是因為抽不出很多時間來創作,反而會逼著他在寫作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別的事情好做,他就有可能寫得太多,卻不把經曆花費在潤色一小部分作品上,這對一個詩人來說是很危險的。對於這一點,艾略特先生的文章《批評的功能》中有一句話我很讚同,他寫到:‘一個作家在創作中的一大部分勞動可能是批評活動:是篩濾,組合,構建,抹擦,校正,檢驗。’從艾略特先生身上我學到了詩人的嚴謹,詩人的創作態度必須十分認真,為自己的每一個詞負責。
回頭想想,我能走上‘寫詩’這條路,一定要感謝艾略特先生,他不但給我講了很多自己創作的心得,還讓我給他辦的《標準》雜誌寫稿,哦,我想起來了,奧登的第一本詩集《詩歌》(poems,1930)也是艾略特先生推薦出版的。
我認為在我這樣的歲數,或者是更年輕的一些詩人當中,奧登和迪倫?托馬斯是僅有的兩位可以被稱作天才詩人的人,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他們是英國三十年代最好的兩個詩人。”
看到燕卜蓀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詞、對兩位同行大加誇讚的樣子,牟光坦不由得想起了“文人相輕”這個詞,燕卜蓀的赤誠和純粹,一日日地感染著牟光坦,讓他心向往之,也想活成這樣的人。
燕卜蓀從史文朋(algernoncharlesswinburne1837—1909)、霍普金斯(gerardmanleyhopkins1844-1889)、葉芝、艾略特一直講到奧登、迪倫?托馬斯等三十年代的年輕詩人,但在同學們心中激起巨大震動的是艾略特、奧登、迪倫?托馬斯這些現代派詩人,他們獨樹一幟的詩風極大地震撼了同學們,而這些詩人大多跟燕卜蓀都有私交,因此燕卜蓀除了會給同學們講詩,還會講自己跟這些詩人相交的過往。
而這一部分往往是同學們最愛聽的,可燕卜蓀的授課態度十分認真負責,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會用來講詩,真正“講故事”的時間不多。可時間長了,同學們便總結出了一個規律,想聽故事了,隻要舉手提問,專挑燕卜蓀自己的詩來請教他,燕卜蓀是拒絕給同學們講自己的詩和文章的,這一點他十分堅持,所以隻好用那些大詩人的“八卦”來交差。
當燕卜蓀站在講台前,大家便又商量好了一般故技重施了:
“我看了先生寫的《晦澀的七種類型》(seventypesofambiguity今譯:朦朧的七種類型),書裏麵分析了雪萊的《雲雀》,我想請教一下先生,為什麽要為雪萊在艾略特那裏受到的攻擊辯護呢?”
“先生,能講講你的《最後的痛》這首詩嗎?先生為什麽把‘人類依之生存的偉大夢想’比作‘幻燈’和‘玻璃’呢?”
……
看著大家別有用心地七嘴八舌,燕卜蓀搖搖頭,露出略帶一絲窘迫的微笑,輕輕擺了擺手,之前還慷慨激昂地朗誦艾略特的詩句,此刻的聲音一下子小很多:
“我說過很多次了,你們不要讀我寫的詩,也別看我寫的批評文章,我的詩寫得不好,我的詩評也隻會幹擾你們,讓你們困惑。你們應該讀多好詩,以後不要在讀我的詩了。”
說完之後,燕卜蓀看著講台下同學們眼巴巴的樣子,隻好摸摸紅紅的鼻子,揉揉淩亂的頭發,講個故事作為補償了。
“估計有十幾年前了,我在劍橋的時候,艾略特先生來學校訪問,每個星期三早晨,他都會接待本科生,專門回答學生的問題。”
艾略特是蜚聲世界的現代派詩人,早已登上了現代派詩人的“王座”,燕卜蓀在給同學們介紹他的長詩《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荒原》的時候更是毫不吝嗇溢美之詞,所以大家都對現實生活中的艾略特十分好奇,而燕卜蓀的腦子就好像一個百寶囊,居然每次都能掏出沒講過的新故事來。
“你們是不是想問我,艾略特都說什麽了?”
講台下麵鴉雀無聲,大家都盯著燕卜蓀灰藍色的眼睛,等著下文。
“實在抱歉,我一次也沒去過。”
教室裏失望的“唉”聲一片,燕卜蓀又補了一句:
“其實……最後一次我去了……”
同學們的興致又被吊了起來,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
“可是我前一天晚上參加了一個俱樂部的派對,喝了好多伏特加,一不小心睡過頭了!”
之前前傾的身體紛紛後仰,同時是更加誇張地唉聲歎氣,燕卜蓀眨了眨眼,哈哈大笑起來,為自己的小小“惡作劇”得逞,開心地像個孩子。
“對不起各位,開一個小小的玩笑。我在劍橋讀書的時候雖然沒有得到過艾略特先生的指導,但我離開劍橋之後,我的導師理查茲引薦我認識了艾略特先生,艾略特先生邀請我給他創辦的《標準》雜誌寫書評,所以我可以經常到艾略特的辦公室去選一些書來評論。我到現在還記得……”
燕卜蓀從講台上拿起一截粉筆:
“我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見到艾略特先生的時候,他的臉就和我手上的粉筆一樣蒼白。後來我跟艾略特先生逐漸熟悉了,我們經常在午餐後一起散步,有一次我們走在國王大街上,我忍不住問了艾略特先生一個困惑我許久的問題:‘艾略特先生,你真的認為一個詩人有必要至少每周都寫詩嗎?’艾略特先生想了想,然後跟我說:‘總體上看這個問題,我應該說,在許多詩人的情況中,他們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寫的越少越好。’”
看到大家一臉困惑的樣子,燕卜蓀嘿嘿一笑:
“我起初也跟你們一樣不理解,艾略特先生用自己的經驗跟我解釋了他的觀點。他說詩人不能除了寫詩什麽也不做,詩人一定要‘生活’,要深入這個世界。他還說,就是因為抽不出很多時間來創作,反而會逼著他在寫作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別的事情好做,他就有可能寫得太多,卻不把經曆花費在潤色一小部分作品上,這對一個詩人來說是很危險的。對於這一點,艾略特先生的文章《批評的功能》中有一句話我很讚同,他寫到:‘一個作家在創作中的一大部分勞動可能是批評活動:是篩濾,組合,構建,抹擦,校正,檢驗。’從艾略特先生身上我學到了詩人的嚴謹,詩人的創作態度必須十分認真,為自己的每一個詞負責。
回頭想想,我能走上‘寫詩’這條路,一定要感謝艾略特先生,他不但給我講了很多自己創作的心得,還讓我給他辦的《標準》雜誌寫稿,哦,我想起來了,奧登的第一本詩集《詩歌》(poems,1930)也是艾略特先生推薦出版的。
我認為在我這樣的歲數,或者是更年輕的一些詩人當中,奧登和迪倫?托馬斯是僅有的兩位可以被稱作天才詩人的人,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他們是英國三十年代最好的兩個詩人。”
看到燕卜蓀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詞、對兩位同行大加誇讚的樣子,牟光坦不由得想起了“文人相輕”這個詞,燕卜蓀的赤誠和純粹,一日日地感染著牟光坦,讓他心向往之,也想活成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