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曦沐剛一敲門,畢夫人就熱情地前來應門,手裏還拿著一碟幹果。
小夫妻異口同聲:“大嫂,新年好呀!”
畢夫人腰間係著圍裙,一副幹練的當家主母派頭。
“新年好新年好!快進來,快進來!”
走進畢家庭院,周曦沐和白蒔芳仿佛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充滿“年味”的世界。
畢近鬥先生站在堂屋的地上不停地撒青鬆毛,青鬆毛就是鬆樹的針狀葉子,滿院子都已被青鬆毛鋪滿了,周遭充斥著清冽撲鼻的氣息。畢先生的兒女們都聚在院子裏,大到十幾歲,小到三四歲。哥哥姐姐們乖巧地幫著父母布置供桌,弟弟妹妹們卻沒心沒肺地在院子裏瘋玩著,有的追逐跑跳,有的在青鬆毛上打滾,有的偷偷溜到供桌跟前偷一塊點心塞進嘴裏,有的把青鬆毛掬一捧突然揚起,待小鬆針密密麻麻落在頭上臉上,又發出咯咯咯的笑聲。
畢近鬥眼角的笑紋蕩漾開去,揚手招呼兩人:
“曦沐,蒔芳,你們來啦,曦沐,快進屋來!幫我撒青鬆毛!”
周曦沐跟白蒔芳走進院中,厚實的青鬆毛踩在腳下宛如鬆軟的地毯。
白蒔芳頗有眼色地幫畢夫人陳列祭祖的供品,畢夫人笑道:
“蒔芳,莫忙!莫忙!我都快完事兒啦!快坐!哎呀,你們這幾個不要鬧啦!你看看你,又偷吃點心了吧!嘴角還不擦幹淨,讓人家笑話!”
見識到畢家祭祖的陣仗,周曦沐跟白蒔芳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他們家那橘子和太平糕實在是太寒酸了。
供桌擺了一尊慈眉善目的觀音,手持淨瓶,儀態萬方地立於蓮座之上,觀音前則擺滿了各色各樣的供品,一側擺了一大盤似乎是大米做的蒸糕,一側擺了一大盆糯米紅棗湯。供桌正中由大米花圍成一個圓圈,上麵擺了黃果、佛手柑、柿餅、棗子四種幹果,似乎是感受到白蒔芳驚呆的視線,畢夫人笑道:
“觀音菩薩跟前是不能見葷腥的,這叫‘五福供’,你們怕是沒見過吧?”
白蒔芳笑著搖了搖頭:
“我老家在江蘇,逢年過節也祭祖,隻不過跟您家一比,怕是太過簡陋了。”
“這本是豐儉由人的事兒,盡了心就好了。”
白蒔芳點了點頭,想起自己拜訪的目的,:
“大嫂,我和曦沐要去一趟菜街子,想托大嫂替我看一下治心,我們很快就回來。”
“去吧去吧,我給你顧!那孩子白天睡得跟小豬似的,醒不來的!”
正在此時,周曦沐提著一挑炮竹跑了過來,身邊跟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眉頭皺著,一臉不開心。
“大嫂,畢大哥讓我去我去點炮竹啦!”
那少年想去搶竹竿,周曦沐身高手長,手上一抬,根本夠不到。
“阿媽,阿爸是讓我去點炮竹,被他給搶了!”
白蒔芳扶額無語,畢夫人在一旁看熱鬧,周曦沐雙手抱臂沉思了一會兒,變魔術般地掏出一根鋼筆,在少年跟前晃了晃。
“你看這樣好不好啊?這回你讓我點炮仗,我這根鋼筆送你如何?”
少年接過鋼筆看了看,頓時欣喜若狂,拿著鋼筆飛奔回屋內,嘴裏大喊:
“阿爸,你看哪,阿叔送我一隻派克鋼筆!”
畢夫人笑著搖頭:
“火燒火燎的,滿地鬆毛,你可小心點兒腳下!”
說話間,周曦沐迫不及待地邁開大長腿,一下子竄出門去。
“蒔芳,快來看啊!我要點炮仗了!”
白蒔芳一臉無奈地看了看畢夫人,畢夫人回了個“我都懂”的眼神兒。
一會兒功夫,炮仗聲就在門外劈裏啪啦地響了起來。
白蒔芳想起自己還沒說中午吃飯的事兒,便湊到畢夫人跟前說:
“謝謝大嫂,我還有一件事兒要跟你說。今天是除夕,我知道晚上你們要跟兒女一同守歲,所以今天晌午想請你們到我家裏一道吃飯。”
爆竹聲太響,畢太太皺起眉頭:
“你說什麽?今天晌午你要幹嘛?”
白蒔芳不得已,捂住耳朵大聲喊道:
“今天晌午我想請你們到我家吃飯!”
沒想到門外的爆竹聲在白蒔芳話說了一半的時候突然聽了,白蒔芳的喊聲就變得特別大,她一下子就捂住嘴巴,紅了臉。
周曦沐笑嘻嘻地從門外走了進來:
“認識你這麽久,我還是第一次聽你說話這麽大聲呢!看來治心是隨了你呢!”
畢先生和畢夫人一臉驚訝,他們彼此對視了一眼,畢夫人頗有些躊躇:
“我們一會兒還要去城隍廟進香,心意我們領了,還是不麻煩了吧?”
白蒔芳忙說:
“不礙事的,咱們中午才吃呢!這半年來多虧大哥大嫂幫忙了,我是蘇州人,就想給你們做一頓家鄉菜聊表謝意。”八壹中文網
房東夫人看看丈夫,笑容裏有些拘謹:
“可我們雲南人過年向來是隻吃餌塊的,旁的都不——”
畢近鬥先生則拍了拍夫人的手臂,朝她點了點頭,一臉溫煦的笑意:
“那真是太好了,蘇州菜我還沒吃過呢,今天我可有口福啦!”
畢近鬥先生早年在香港大學留學,獲得土木工程學士學位後回到雲南。其後畢先生辦教育、做實業都很有一番作為,見識過人,交遊廣闊,說他沒吃過蘇州菜,周曦沐是不信的。正因為如此,他才格外感謝畢近鬥先生的善解人意。
房東夫婦應下邀約後,周曦沐和白蒔芳便趕緊離開畢宅,出門采買了。
一早天氣晴好,他們出了敬節堂巷,沿著錢局街一路向南走,此時整條街道依然在沉睡之中。雖然民宅都大門緊閉,街邊的店麵也尚未開業,門上的春聯卻已經早早地貼好了,夫妻二人就一邊走一邊饒有興致地欣賞起來。
白蒔芳指著一戶院牆有些殘破的人家門口的春聯說:
“曦沐,你看這家的門對!”
周曦沐順著白蒔芳的手指看去,那家的春聯上寫著:
打回去家去;
收複東三省。
白蒔芳又指著旁邊一家說道:
“你再看這家的!”
這家跟剛才那家相隔不遠,門口的春聯上寫著:
打到鬆花江;
收複敵占區。
周曦沐摸了摸白蒔芳柔軟的發絲:
“這兩戶人家應該是從東北逃難過來的,今年可能是他們在昆明過的第一個年啊!”
白蒔芳點點頭,心中生出些唏噓:
“今年也是咱們在昆明過的第一個新年啊!”
周曦沐跟白蒔芳一戶戶看下來,幾乎家家老百姓的門上貼的春聯都是抗日愛國的呼聲,如許多家門上都貼著這一副春聯:
打列日本強盜;
肅清賣國漢奸。
而街邊的店麵貼的春聯則更加讓人為之拍案叫絕,比如一家剃頭鋪子門上貼著的春聯上用端方的字跡寫著:
倭寇未除,有何顏麵;
國仇未報,負此頭顱。
而街對麵的另一家飯館門口的春聯則寫著:
報仇雪恨每餐不忘;
殺敵驅倭投箸而衝。
雖然家家戶戶的春聯大都“與時俱進”地反映了抗戰愛國的內容,可各家貼的門神卻仍保持傳統的樣貌,跟往年一樣,依舊是色彩鮮明、大紅大綠的門神畫,畫上的人無非是唐代的褒國公段誌玄和鄂國公尉遲敬德二人,昆明的老百姓認為“褒鄂二公”定能祛除邪祟,保家宅平安,所以一年又一年,他們都守在家家戶戶的大門上,怒目圓瞪,手執刀劍,威風凜凜。
不貼門神的人家則貼朱箋兩幅,以“文經武緯”、“雲蒸霞蔚”等四字吉祥話代之。周曦沐看著“雲蒸霞蔚”的朱箋,字正腔圓地吟誦道:
“‘海內文人,雲蒸霞蔚,鱗集京師,真千古盛事。’如今把‘鱗集京師’改成‘麟集昆明’倒是十分應景!對了,咱們家都還沒貼對子呢!要不我們也買上一塊紅紙,寫上一副對子貼上?”
“那自然是好,你要寫什麽呢?”
周曦沐思忖一番,回想起這些日子每天夜裏被家裏那位“夜哭郎”的“奪命嚎哭”折騰得一夜醒個三五回,便很快便有了主意:
“這上聯就寫‘願你不哭不鬧為父一夜不醒’;下聯就寫‘任他炸來炸去國人毫發無傷。’橫批嘛:‘佛祖保佑!’你看如何?”
白蒔芳忍不住白他一眼:
“呸呸呸!淨渾說!炸來炸去怎麽會毫發無傷呢?”
“呸呸呸,呸呸呸!,是我胡說八道!娘子莫生氣嘛!我再想一個!那就換‘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如何?”
“別以為你拿曾太傅的書聯糊弄我就行了!”
“你不覺得這對子如今十分應景嗎?我周某人如今一窮二白,除了嬌妻麟兒,當真是一無所有了!”
“什麽嬌妻……”
白蒔芳別過身去,不讓周曦沐發現唇邊浮起的笑意。
周曦沐輕輕撫摸白蒔芳漆黑油亮的發辮,想起白蒔芳曾說起轟炸那日自己差點剪了頭發一事,感歎道:
“幸虧那天阮姐沒幫你把頭發剪了。”
“留這麽長有什麽好?每次給我洗頭你不煩嗎?”
“煩?給老婆大人洗頭怎麽會煩?”
“不跟你耍貧嘴了,咱們得趕緊去買菜了!小治心也不知道醒了沒有……”
“放心,治心屬貓頭鷹的,晚上怎麽哄都不睡,白天怎麽叫都不醒!”
菜街子上一片熱鬧景象,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白蒔芳負責挑菜講價錢,周曦沐負責拎菜籃,從街頭跑到街尾,菜籃已經不堪重負。周曦沐努力跟上白蒔芳的腳步,卻不時被摩肩接踵的人流裹挾。“九二八”那天的記憶殘片不時在周曦沐的腦海中閃過,這菜街子就跟從前一樣熱鬧,眼前水靈靈的菜蔬、腳下濕漉漉的石板路、耳邊抑揚頓挫的叫賣聲……一切都一切都沒有變,仿若那場血肉橫飛的浩劫隻是一場幻覺。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向擁有驚人的自愈能力,老百姓總是默默吞下苦難,默默修補傷口,然後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炸彈留下的大坑被填平,然後長滿野草,再開出一簇簇野花來。
小夫妻異口同聲:“大嫂,新年好呀!”
畢夫人腰間係著圍裙,一副幹練的當家主母派頭。
“新年好新年好!快進來,快進來!”
走進畢家庭院,周曦沐和白蒔芳仿佛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充滿“年味”的世界。
畢近鬥先生站在堂屋的地上不停地撒青鬆毛,青鬆毛就是鬆樹的針狀葉子,滿院子都已被青鬆毛鋪滿了,周遭充斥著清冽撲鼻的氣息。畢先生的兒女們都聚在院子裏,大到十幾歲,小到三四歲。哥哥姐姐們乖巧地幫著父母布置供桌,弟弟妹妹們卻沒心沒肺地在院子裏瘋玩著,有的追逐跑跳,有的在青鬆毛上打滾,有的偷偷溜到供桌跟前偷一塊點心塞進嘴裏,有的把青鬆毛掬一捧突然揚起,待小鬆針密密麻麻落在頭上臉上,又發出咯咯咯的笑聲。
畢近鬥眼角的笑紋蕩漾開去,揚手招呼兩人:
“曦沐,蒔芳,你們來啦,曦沐,快進屋來!幫我撒青鬆毛!”
周曦沐跟白蒔芳走進院中,厚實的青鬆毛踩在腳下宛如鬆軟的地毯。
白蒔芳頗有眼色地幫畢夫人陳列祭祖的供品,畢夫人笑道:
“蒔芳,莫忙!莫忙!我都快完事兒啦!快坐!哎呀,你們這幾個不要鬧啦!你看看你,又偷吃點心了吧!嘴角還不擦幹淨,讓人家笑話!”
見識到畢家祭祖的陣仗,周曦沐跟白蒔芳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他們家那橘子和太平糕實在是太寒酸了。
供桌擺了一尊慈眉善目的觀音,手持淨瓶,儀態萬方地立於蓮座之上,觀音前則擺滿了各色各樣的供品,一側擺了一大盤似乎是大米做的蒸糕,一側擺了一大盆糯米紅棗湯。供桌正中由大米花圍成一個圓圈,上麵擺了黃果、佛手柑、柿餅、棗子四種幹果,似乎是感受到白蒔芳驚呆的視線,畢夫人笑道:
“觀音菩薩跟前是不能見葷腥的,這叫‘五福供’,你們怕是沒見過吧?”
白蒔芳笑著搖了搖頭:
“我老家在江蘇,逢年過節也祭祖,隻不過跟您家一比,怕是太過簡陋了。”
“這本是豐儉由人的事兒,盡了心就好了。”
白蒔芳點了點頭,想起自己拜訪的目的,:
“大嫂,我和曦沐要去一趟菜街子,想托大嫂替我看一下治心,我們很快就回來。”
“去吧去吧,我給你顧!那孩子白天睡得跟小豬似的,醒不來的!”
正在此時,周曦沐提著一挑炮竹跑了過來,身邊跟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眉頭皺著,一臉不開心。
“大嫂,畢大哥讓我去我去點炮竹啦!”
那少年想去搶竹竿,周曦沐身高手長,手上一抬,根本夠不到。
“阿媽,阿爸是讓我去點炮竹,被他給搶了!”
白蒔芳扶額無語,畢夫人在一旁看熱鬧,周曦沐雙手抱臂沉思了一會兒,變魔術般地掏出一根鋼筆,在少年跟前晃了晃。
“你看這樣好不好啊?這回你讓我點炮仗,我這根鋼筆送你如何?”
少年接過鋼筆看了看,頓時欣喜若狂,拿著鋼筆飛奔回屋內,嘴裏大喊:
“阿爸,你看哪,阿叔送我一隻派克鋼筆!”
畢夫人笑著搖頭:
“火燒火燎的,滿地鬆毛,你可小心點兒腳下!”
說話間,周曦沐迫不及待地邁開大長腿,一下子竄出門去。
“蒔芳,快來看啊!我要點炮仗了!”
白蒔芳一臉無奈地看了看畢夫人,畢夫人回了個“我都懂”的眼神兒。
一會兒功夫,炮仗聲就在門外劈裏啪啦地響了起來。
白蒔芳想起自己還沒說中午吃飯的事兒,便湊到畢夫人跟前說:
“謝謝大嫂,我還有一件事兒要跟你說。今天是除夕,我知道晚上你們要跟兒女一同守歲,所以今天晌午想請你們到我家裏一道吃飯。”
爆竹聲太響,畢太太皺起眉頭:
“你說什麽?今天晌午你要幹嘛?”
白蒔芳不得已,捂住耳朵大聲喊道:
“今天晌午我想請你們到我家吃飯!”
沒想到門外的爆竹聲在白蒔芳話說了一半的時候突然聽了,白蒔芳的喊聲就變得特別大,她一下子就捂住嘴巴,紅了臉。
周曦沐笑嘻嘻地從門外走了進來:
“認識你這麽久,我還是第一次聽你說話這麽大聲呢!看來治心是隨了你呢!”
畢先生和畢夫人一臉驚訝,他們彼此對視了一眼,畢夫人頗有些躊躇:
“我們一會兒還要去城隍廟進香,心意我們領了,還是不麻煩了吧?”
白蒔芳忙說:
“不礙事的,咱們中午才吃呢!這半年來多虧大哥大嫂幫忙了,我是蘇州人,就想給你們做一頓家鄉菜聊表謝意。”八壹中文網
房東夫人看看丈夫,笑容裏有些拘謹:
“可我們雲南人過年向來是隻吃餌塊的,旁的都不——”
畢近鬥先生則拍了拍夫人的手臂,朝她點了點頭,一臉溫煦的笑意:
“那真是太好了,蘇州菜我還沒吃過呢,今天我可有口福啦!”
畢近鬥先生早年在香港大學留學,獲得土木工程學士學位後回到雲南。其後畢先生辦教育、做實業都很有一番作為,見識過人,交遊廣闊,說他沒吃過蘇州菜,周曦沐是不信的。正因為如此,他才格外感謝畢近鬥先生的善解人意。
房東夫婦應下邀約後,周曦沐和白蒔芳便趕緊離開畢宅,出門采買了。
一早天氣晴好,他們出了敬節堂巷,沿著錢局街一路向南走,此時整條街道依然在沉睡之中。雖然民宅都大門緊閉,街邊的店麵也尚未開業,門上的春聯卻已經早早地貼好了,夫妻二人就一邊走一邊饒有興致地欣賞起來。
白蒔芳指著一戶院牆有些殘破的人家門口的春聯說:
“曦沐,你看這家的門對!”
周曦沐順著白蒔芳的手指看去,那家的春聯上寫著:
打回去家去;
收複東三省。
白蒔芳又指著旁邊一家說道:
“你再看這家的!”
這家跟剛才那家相隔不遠,門口的春聯上寫著:
打到鬆花江;
收複敵占區。
周曦沐摸了摸白蒔芳柔軟的發絲:
“這兩戶人家應該是從東北逃難過來的,今年可能是他們在昆明過的第一個年啊!”
白蒔芳點點頭,心中生出些唏噓:
“今年也是咱們在昆明過的第一個新年啊!”
周曦沐跟白蒔芳一戶戶看下來,幾乎家家老百姓的門上貼的春聯都是抗日愛國的呼聲,如許多家門上都貼著這一副春聯:
打列日本強盜;
肅清賣國漢奸。
而街邊的店麵貼的春聯則更加讓人為之拍案叫絕,比如一家剃頭鋪子門上貼著的春聯上用端方的字跡寫著:
倭寇未除,有何顏麵;
國仇未報,負此頭顱。
而街對麵的另一家飯館門口的春聯則寫著:
報仇雪恨每餐不忘;
殺敵驅倭投箸而衝。
雖然家家戶戶的春聯大都“與時俱進”地反映了抗戰愛國的內容,可各家貼的門神卻仍保持傳統的樣貌,跟往年一樣,依舊是色彩鮮明、大紅大綠的門神畫,畫上的人無非是唐代的褒國公段誌玄和鄂國公尉遲敬德二人,昆明的老百姓認為“褒鄂二公”定能祛除邪祟,保家宅平安,所以一年又一年,他們都守在家家戶戶的大門上,怒目圓瞪,手執刀劍,威風凜凜。
不貼門神的人家則貼朱箋兩幅,以“文經武緯”、“雲蒸霞蔚”等四字吉祥話代之。周曦沐看著“雲蒸霞蔚”的朱箋,字正腔圓地吟誦道:
“‘海內文人,雲蒸霞蔚,鱗集京師,真千古盛事。’如今把‘鱗集京師’改成‘麟集昆明’倒是十分應景!對了,咱們家都還沒貼對子呢!要不我們也買上一塊紅紙,寫上一副對子貼上?”
“那自然是好,你要寫什麽呢?”
周曦沐思忖一番,回想起這些日子每天夜裏被家裏那位“夜哭郎”的“奪命嚎哭”折騰得一夜醒個三五回,便很快便有了主意:
“這上聯就寫‘願你不哭不鬧為父一夜不醒’;下聯就寫‘任他炸來炸去國人毫發無傷。’橫批嘛:‘佛祖保佑!’你看如何?”
白蒔芳忍不住白他一眼:
“呸呸呸!淨渾說!炸來炸去怎麽會毫發無傷呢?”
“呸呸呸,呸呸呸!,是我胡說八道!娘子莫生氣嘛!我再想一個!那就換‘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如何?”
“別以為你拿曾太傅的書聯糊弄我就行了!”
“你不覺得這對子如今十分應景嗎?我周某人如今一窮二白,除了嬌妻麟兒,當真是一無所有了!”
“什麽嬌妻……”
白蒔芳別過身去,不讓周曦沐發現唇邊浮起的笑意。
周曦沐輕輕撫摸白蒔芳漆黑油亮的發辮,想起白蒔芳曾說起轟炸那日自己差點剪了頭發一事,感歎道:
“幸虧那天阮姐沒幫你把頭發剪了。”
“留這麽長有什麽好?每次給我洗頭你不煩嗎?”
“煩?給老婆大人洗頭怎麽會煩?”
“不跟你耍貧嘴了,咱們得趕緊去買菜了!小治心也不知道醒了沒有……”
“放心,治心屬貓頭鷹的,晚上怎麽哄都不睡,白天怎麽叫都不醒!”
菜街子上一片熱鬧景象,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白蒔芳負責挑菜講價錢,周曦沐負責拎菜籃,從街頭跑到街尾,菜籃已經不堪重負。周曦沐努力跟上白蒔芳的腳步,卻不時被摩肩接踵的人流裹挾。“九二八”那天的記憶殘片不時在周曦沐的腦海中閃過,這菜街子就跟從前一樣熱鬧,眼前水靈靈的菜蔬、腳下濕漉漉的石板路、耳邊抑揚頓挫的叫賣聲……一切都一切都沒有變,仿若那場血肉橫飛的浩劫隻是一場幻覺。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向擁有驚人的自愈能力,老百姓總是默默吞下苦難,默默修補傷口,然後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炸彈留下的大坑被填平,然後長滿野草,再開出一簇簇野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