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蔭曾經陷入愛情的漩渦之中頭重腳輕,現在的他覺得自己重新找到了生活的重心,他生命的底色一直是鮮活和明朗的,這是天性使然,求之不得的愛戀固然讓人神傷,他卻不想當那個絕望頹廢的“少年維特”,他還有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胡承蔭真真切切地實踐了這句話。湘黔滇旅行團的旅途磨礪讓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在社會學係學習的幾個月裏,他越發覺得自己沒有選錯專業,他越學越覺得社會學有意思,這是一門理論和實際聯係得十分緊密的學科,社會學所有的研究都是為了引領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境地。在學習的過程中,胡承蔭十分認真刻苦,圖書館裏關於社會學的藏書並不多,他想方設法把每一本都看了,雖然他不能全部理解所有的內容,卻囫圇吞棗地往腦袋裏裝,他對什麽都感興趣,覺得什麽都新奇,社會學的先生們私下裏交談起來,都一致認為班裏最愛問“為什麽”的學生就是胡承蔭。
陳達先生一貫主張社會學的研究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深入生活、實地考察,拿到第一手資料,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的學問,而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學社會學就要親近“人”,關心“人”,對他人的困苦抱有強烈的同理心和共情感。為此,陳達先生在課餘時間還帶領同學們進行社會調查,他們曾到蒙自郊外的新安所調查農民的生產生活情形,去蒙自城郊考察當時編查保甲戶口的情況,研究個碧石鐵路的曆史沿革和引發的現實問題等,有當年畢業的學長就以此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用。胡承蔭在一次次的社會學考察和實踐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學術水準,更加重要的是在他心目中,社會學這門學科真正活了起來,它不是死板板的文字,而是真正紮根於現實土壤之中,致力於讓社會和社會中的人變得更好的學科。
一九三八年的二月份,聯大的師生大都還在長沙前往昆明的途中,陳達先生跟李景漢先生就先行到了昆明,因為並無授課任務,他們得閑去個舊考察,這次考察的見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上課的時候,陳達先生便給同學講了他在個舊的見聞,錫礦工人的非人勞動條件和工資待遇讓陳達先生在課堂上發出這樣的感慨:
“個舊礦工的生活,在我20年來所見的中外工人之中,最是困苦不過了!個舊以錫礦最為有名,礦藏量巨大,我和李景漢想要去礦山參觀,誰知道走到半路就被攔下來了,本想著這次個舊礦工的考察肯定是無功而返了,誰知道路上遇到一個乞丐,我們見他可憐,就在路邊小店請他吃了一頓飯,吃飯的時候我們便跟他隨意交談了幾句,沒想到他竟是從山上逃下來的礦工。
他告訴我們,個舊的礦山是根本不讓外人進入的,他們那些礦工大都是被騙到山上去的,礦工不僅勞動條件艱苦,監工還非打即罵,有的勞工實在挨不過就向山下逃,跑到半山腰就被礦主的手下抓回來痛打,為了防止他們再次逃跑,監工給他們戴上了腳鐐,幹活的時候也不能摘下來,時間長了腳踝都磨爛了,血肉都翻出來,簡直不忍心看,一旦帶了腳鐐,就再也逃不走了。
我們問他是怎麽逃出來的,他撥開後腦髒汙板結的頭發,露出很長的一道疤,彎彎曲曲,猙獰恐怖。他說他本來不敢逃的,可實在是受不了了,還是逃了,可逃到半山腰被追上了,監工一斧子砍過來,他的腦袋就成了血葫蘆,一頭栽倒在地上,那監工可能覺得他活不了了,便把他丟在那兒回去了。他笑著說自己命大,還能活著逃出來,他親眼看見很多礦工不是累死,就是病死,他們很多都還是孩子,年紀比你們還要小!
同學們,他們遭受的不公待遇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隻有這樣,他們的生存境遇才有希望被改變!同學們,個舊錫礦的礦工的生存境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我現在正在主持籌建清華的‘國情普查研究所’,實在是事物繁冗,分身乏術,待忙過這一陣子,第一個就要把個舊礦工的調查提上日程!”
陳達先生的這番話就好像一個火種一樣點燃了胡承蔭的心,他決定期末考試一結束就去個舊,把個舊礦工作為自己的第一研究課題。一旦產生了這個想法,他便躍躍欲試,可具體怎麽做他還全無頭緒,便去找陳達先生商量。
陳達先生平日裏的生活三點一線,平日裏不是在家休息,就是在海關教室上課,或是貓在圖書館做研究,不大和老師們交往,唯一的愛好便是去南湖釣魚。因為白天事物繁多,因此他時常夜釣。
課餘時間,聯大的師生時常在南湖邊流連,教授們一邊散步探討學術問題,年輕的戀人們在湖邊談情說愛、互訴衷腸。傍晚時分大家時常看見陳達先生坐在湖邊靜坐等魚上鉤的樣子,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身上,給巋然不動的先生的身體鍍了一道金邊,這儼然已經是南湖一景。
吃完晚飯,胡承蔭來到了南湖邊,果然看到了陳達先生。他坐在自帶的小馬紮上,正在專注地給魚鉤穿魚餌,身邊的竹簍裏已經有幾條魚了。胡承蔭沒有打擾,待到陳達先生將魚鉤拋入湖中,他才走到陳達先生身邊蹲下,雙手交疊搭在膝蓋上,下巴拄在上麵,靜靜望著湖麵。
“你過來找我,肯定是有什麽事吧?”
“先生,等期末考結束,我想去個舊。”
“你是要去考察錫礦?”
胡承蔭點了點頭。
“你準備跟誰一起去?”
“我自己。”
“胡承蔭同學,我很欣賞你的勇氣,可我勸你不要去,因為他們對外來的人十分排斥,我們當時多問了兩句他們就已經十分不客氣了,你自己去實在危險。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題,我也鼓勵你們研究,但作為你們的老師,我一定要保證我的學生的人身安全。你不要心急,等我手頭的事情忙完,我們再討論一下,爭取多召集幾個同學一起行動,看看有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眼下你先把期末考試考好再說。”
“好,那我聽先生的。”
胡承蔭話音剛落,水裏的魚鉤猛地一沉。
“上鉤了!”
陳達先生嚴肅的麵孔仍舊難掩興奮,他雙手拉扯釣竿,一隻扁頭扁腦的魚被拽出水麵。陳達先生將活蹦亂跳的魚提在手裏給胡承蔭看。
“這是嘎魚啊!”
“你們叫嘎魚嗎?我們餘杭人把這種魚叫‘汪刺’,湖南人叫‘黃鴨叫’,鮮美得很!我在南湖釣了這麽多次魚也沒釣上來過汪刺,你一來我就釣上來了,看來你是我的福星啊!”
“那我就不走了!陪先生釣一晚上!”
“那可不行,明天還上課呢,先生年紀大了,熬不了夜啦!”
新月如鉤,蛙聲陣陣,胡承蔭在心底埋下一個秘密,他決定不告訴任何人。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胡承蔭真真切切地實踐了這句話。湘黔滇旅行團的旅途磨礪讓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在社會學係學習的幾個月裏,他越發覺得自己沒有選錯專業,他越學越覺得社會學有意思,這是一門理論和實際聯係得十分緊密的學科,社會學所有的研究都是為了引領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境地。在學習的過程中,胡承蔭十分認真刻苦,圖書館裏關於社會學的藏書並不多,他想方設法把每一本都看了,雖然他不能全部理解所有的內容,卻囫圇吞棗地往腦袋裏裝,他對什麽都感興趣,覺得什麽都新奇,社會學的先生們私下裏交談起來,都一致認為班裏最愛問“為什麽”的學生就是胡承蔭。
陳達先生一貫主張社會學的研究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深入生活、實地考察,拿到第一手資料,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的學問,而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學社會學就要親近“人”,關心“人”,對他人的困苦抱有強烈的同理心和共情感。為此,陳達先生在課餘時間還帶領同學們進行社會調查,他們曾到蒙自郊外的新安所調查農民的生產生活情形,去蒙自城郊考察當時編查保甲戶口的情況,研究個碧石鐵路的曆史沿革和引發的現實問題等,有當年畢業的學長就以此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用。胡承蔭在一次次的社會學考察和實踐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學術水準,更加重要的是在他心目中,社會學這門學科真正活了起來,它不是死板板的文字,而是真正紮根於現實土壤之中,致力於讓社會和社會中的人變得更好的學科。
一九三八年的二月份,聯大的師生大都還在長沙前往昆明的途中,陳達先生跟李景漢先生就先行到了昆明,因為並無授課任務,他們得閑去個舊考察,這次考察的見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上課的時候,陳達先生便給同學講了他在個舊的見聞,錫礦工人的非人勞動條件和工資待遇讓陳達先生在課堂上發出這樣的感慨:
“個舊礦工的生活,在我20年來所見的中外工人之中,最是困苦不過了!個舊以錫礦最為有名,礦藏量巨大,我和李景漢想要去礦山參觀,誰知道走到半路就被攔下來了,本想著這次個舊礦工的考察肯定是無功而返了,誰知道路上遇到一個乞丐,我們見他可憐,就在路邊小店請他吃了一頓飯,吃飯的時候我們便跟他隨意交談了幾句,沒想到他竟是從山上逃下來的礦工。
他告訴我們,個舊的礦山是根本不讓外人進入的,他們那些礦工大都是被騙到山上去的,礦工不僅勞動條件艱苦,監工還非打即罵,有的勞工實在挨不過就向山下逃,跑到半山腰就被礦主的手下抓回來痛打,為了防止他們再次逃跑,監工給他們戴上了腳鐐,幹活的時候也不能摘下來,時間長了腳踝都磨爛了,血肉都翻出來,簡直不忍心看,一旦帶了腳鐐,就再也逃不走了。
我們問他是怎麽逃出來的,他撥開後腦髒汙板結的頭發,露出很長的一道疤,彎彎曲曲,猙獰恐怖。他說他本來不敢逃的,可實在是受不了了,還是逃了,可逃到半山腰被追上了,監工一斧子砍過來,他的腦袋就成了血葫蘆,一頭栽倒在地上,那監工可能覺得他活不了了,便把他丟在那兒回去了。他笑著說自己命大,還能活著逃出來,他親眼看見很多礦工不是累死,就是病死,他們很多都還是孩子,年紀比你們還要小!
同學們,他們遭受的不公待遇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隻有這樣,他們的生存境遇才有希望被改變!同學們,個舊錫礦的礦工的生存境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我現在正在主持籌建清華的‘國情普查研究所’,實在是事物繁冗,分身乏術,待忙過這一陣子,第一個就要把個舊礦工的調查提上日程!”
陳達先生的這番話就好像一個火種一樣點燃了胡承蔭的心,他決定期末考試一結束就去個舊,把個舊礦工作為自己的第一研究課題。一旦產生了這個想法,他便躍躍欲試,可具體怎麽做他還全無頭緒,便去找陳達先生商量。
陳達先生平日裏的生活三點一線,平日裏不是在家休息,就是在海關教室上課,或是貓在圖書館做研究,不大和老師們交往,唯一的愛好便是去南湖釣魚。因為白天事物繁多,因此他時常夜釣。
課餘時間,聯大的師生時常在南湖邊流連,教授們一邊散步探討學術問題,年輕的戀人們在湖邊談情說愛、互訴衷腸。傍晚時分大家時常看見陳達先生坐在湖邊靜坐等魚上鉤的樣子,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身上,給巋然不動的先生的身體鍍了一道金邊,這儼然已經是南湖一景。
吃完晚飯,胡承蔭來到了南湖邊,果然看到了陳達先生。他坐在自帶的小馬紮上,正在專注地給魚鉤穿魚餌,身邊的竹簍裏已經有幾條魚了。胡承蔭沒有打擾,待到陳達先生將魚鉤拋入湖中,他才走到陳達先生身邊蹲下,雙手交疊搭在膝蓋上,下巴拄在上麵,靜靜望著湖麵。
“你過來找我,肯定是有什麽事吧?”
“先生,等期末考結束,我想去個舊。”
“你是要去考察錫礦?”
胡承蔭點了點頭。
“你準備跟誰一起去?”
“我自己。”
“胡承蔭同學,我很欣賞你的勇氣,可我勸你不要去,因為他們對外來的人十分排斥,我們當時多問了兩句他們就已經十分不客氣了,你自己去實在危險。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題,我也鼓勵你們研究,但作為你們的老師,我一定要保證我的學生的人身安全。你不要心急,等我手頭的事情忙完,我們再討論一下,爭取多召集幾個同學一起行動,看看有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眼下你先把期末考試考好再說。”
“好,那我聽先生的。”
胡承蔭話音剛落,水裏的魚鉤猛地一沉。
“上鉤了!”
陳達先生嚴肅的麵孔仍舊難掩興奮,他雙手拉扯釣竿,一隻扁頭扁腦的魚被拽出水麵。陳達先生將活蹦亂跳的魚提在手裏給胡承蔭看。
“這是嘎魚啊!”
“你們叫嘎魚嗎?我們餘杭人把這種魚叫‘汪刺’,湖南人叫‘黃鴨叫’,鮮美得很!我在南湖釣了這麽多次魚也沒釣上來過汪刺,你一來我就釣上來了,看來你是我的福星啊!”
“那我就不走了!陪先生釣一晚上!”
“那可不行,明天還上課呢,先生年紀大了,熬不了夜啦!”
新月如鉤,蛙聲陣陣,胡承蔭在心底埋下一個秘密,他決定不告訴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