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對外幹涉的時候,要保持足夠的戰略謙虛。
我們是域外國家,對於當地的實際情況不如當地武裝。
我們要保持謙虛,學習並對於我們的學生做出基本的指導。
讓他們選擇前進的方向,而不是要求他們前進的方向。”
奧斯曼帝國阿塔貝格,在高門會議上如此向銀麵法王格爾溫匯報情況。
主旨黨作為奧斯曼帝國對卡迪亞半島幹涉的核心組織,奧斯曼帝國卻和他之間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上下級的指揮關係。
奧斯曼帝國對於主旨黨的要求隻有一個:拖死複國主義實體,用南黎巴嫩的山區變成絞肉機,引誘並用火箭彈、自爆卡車等手段讓複國主義實體衝南黎巴嫩山區。
到時候整個南黎巴嫩山區就是實質性的:瘋狂山脈,有膽就來。
主旨黨和原卡迪亞半島的其他抵抗組織有實質性的不同,法塔赫領導的原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結構鬆散。導致大量奇奇怪怪的魔怔人被吸納到整個組織過來中,前期看似讓整個組織變得規模巨大但後期的結果就是上級根本指揮不動下級。
而這些盲動的下層組織,則頂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名義四處整爛活。
當時阿拉法特作為最高領導人去和機械帝國、領軍的德雷克大公爵、其他軍團長協商時,前腳雙方停火協議剛剛簽署後腳這些盲動的下層組織對德雷克大公爵發動自殺炸彈襲擊。
讓剛剛雙方付出巨大努力和政治信任的停火協議,變成事實上的廢紙一張。
而下層組織更是背著阿拉法特去和納垢聯邦進行軍事同盟,這徹底的激怒機械帝國高層。尤其是黑皇戴娜·v·維多利亞,直接越過軍方高層以黑女皇的命令朝德雷克下令進軍。
而當初卡迪亞半島攻防戰中,奧斯曼帝國雖然沒有像納垢聯邦一樣派出軍事力量直接幹預。但是相當大部分的物資和人員工資、陣亡撫恤金等財政上的幫助,奧斯曼帝國是出了相當大的力氣的。
但這些物資和財政支援,很大程度上是進了巴勒斯坦抵抗組織領導人,以及下層高級軍官的口袋中。這也使得其組織內部、組織與當地群眾的關係進一步離心離德,同時也助長了內部戰鬥人員的土匪化。
當一線士兵,無法拿到自己應有的東西。那麽他們就會選擇使用手中的武器,去掠奪陌生地域群眾的財產。而不發工資扣留這些一線戰鬥人員金錢的指揮層,則是對這種土匪行為默許。而高層領導貪圖享樂,常年躲在安全地區的酒店中遠程指揮前線,不肯上前線了解事態的發展。
種種原因導致阿拉法特領導下的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組織,本就是鬆散的結構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讓其組織的效率、組織度大大降低。這也導致最後卡迪亞半島被機械帝國所吞並,而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組織分裂成各個小股抵抗勢力。其中原本代表政權的法塔赫組織,被複國主義實體所收編圈養成為事實上的傀儡政權。
一個政權,其稅收被人代管、所有人員的工資由域外國家組織支付。那麽這個政權本質上就是傀儡政權,毫無任何自主性。替他們收稅和發他們工資的組織,能夠向他們予取予求沒有任何拒絕的可能。
正是當初的失敗,分裂後的巴勒斯坦抵抗運動組織北上黎巴嫩紮根。一開始當地的其他教派對於他們表示同情並願意收留他們。
直到這些人其中的魔怔人向當地人收稅,這種抽象行為很快變成當地人與外來者的對立。
當時複國主義實體趁著黎巴嫩內亂,朝貝魯特進攻過。
而當時因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衝突,導致複國主義實體軍隊推進非常快。本地人視這些複國主義實體軍隊為解放者,畢竟他們前不久剛和那些分裂的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組織衝突。
黎巴嫩三個勢力:信基督的長槍黨,伊斯蘭遜尼派和伊斯蘭什葉派。
主導黎巴嫩政權運行的是基督長槍黨,一開始當什葉派的外來者湧入黎巴嫩時就爆發過衝突。
雙方的人口被外力突然拉開,讓原本處於人口優勢的基督長槍黨瞬間變為黎巴嫩少數人口。而另外兩個派係,則開始朝長槍黨索要與人口相等的政治權利。所以雙方矛盾爆發,黎巴嫩進入內戰時期。
就在三方互抽的時候,複國主義實體以為是絕佳時機衝貝魯特,想都這麽想了就去衝了。
一開始很順利,確實當地遜尼派視這些人為解放者。
事情的轉機是貝魯特的戰鬥,衝山區衝城區就難免絞肉。複國主義實體擁有機械帝國遺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彈藥,采用非常奢侈的火力爆破開路。
效果非常好,將貝魯特城區一路拆過去。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巨大的平民傷亡。
火力爆破的時候無法避免爆破當量超出,這是軍事行動不是炸礦山沒有第二次機會,而這些並沒有參加進攻卡迪亞半島的半吊子,選擇爆炸物當量翻倍來確保爆破成功。
戰術目標達成了,他們在貝魯特城區建築林立的地方開辟出一條通道。
代價是他們的後方,南黎巴嫩山區開始變得艱難。
貝魯特城區裏麵,雖然有巴勒斯坦解放運動成員但更多的是多年生活在這裏的遜尼派平民。而這些平民很多都是和南黎巴嫩山區的人們沾親帶故,甚至直接是來到貝魯特打工掙錢的直係成員。
所以當貝魯特的情況被南黎巴嫩山區的人知曉後,兩派人迅速合流。基督長槍黨北上躲避戰火,而南黎巴嫩地區則開始針對複國主義實體的後勤和後續增援展開絞肉。
第一次黎以戰爭以複國主義實體撤退為結束。
而這場戰爭消耗掉雙方的魔怔人,畢竟魔怔人的行為一般非常激進。
這一場戰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有一個人叫:哈桑·納斯魯拉,他今後會成為主旨黨第三代領導人。
第一代領導人極端激進擅長爆炸襲擊,第二代領導人則是開始摸索遊擊戰在黎巴嫩山區和複國主義實體打遊擊戰。而第三代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則開始在南黎巴嫩山區和複國主義實體嚐試陣地戰。
一個重要的前提,主旨黨和其他抵抗運動不同的是:他們對於財政的使用問題。
主旨黨對待財政問題,並沒有將大部分投入到軍隊中,更沒有將這些錢投入到各級組織福利或者高層的享樂上。而是承擔政府的基礎職能:社會公共基礎福利保障。
主旨黨有奧斯曼帝國的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其中軍事援助不必多談重點在於經濟援助。
一個相當大比例的資金會被投入到南黎巴嫩山區的基礎建設中,這些主要集中在山區的各個村落和人口聚落。
其中的供電、供水、道路建設維護、公共醫療以及公共教育都主要有主旨黨在推進。
這些非常基礎的公共基礎建設,讓主旨黨事實上成為了南黎巴嫩山區的基層政權。因為這些本該是由一國政府提供給國民的公共社會福利,當然重點在於誰能夠提供誰就事實上掌控這片區域,而這種掌控不是通過暴力手段而是人民群眾所認可的。
而主旨黨的基層節點在於清真寺,村落上的清真寺除了為當地的群眾提供宗教上的服務外。事實上這些宗教場所被當成一個社區活動中心來使用,當地群眾有什麽需求、有什麽困難、對主旨黨某些方麵有意見等。
都能通過這些建設在村落的清真寺高效的讓當地群眾和主旨黨有效溝通,而這種高效率的基層群眾工作則帶來遠遠超越成本的收益:那就是一線人民群眾的絕對支持。用一個不是那麽恰當的比喻,那就大概相當於支部建在寺裏。
做群眾工作不是簡簡單單的過節送禮、放放電影、紀念日再放放煙花、喊喊口號那麽簡單。
而是傾聽群眾困難、高效給出解決方案並予以落實,人民群眾需要的是能解決實際困難的幹部,不需要那種喊喊口號要別人發揚精神的幹部。喊口號誰不會,拴條狗在那個位置還比找個人更有性價比。
正是有這種主動承擔基層公共責任的行為,讓主旨黨有源源不斷可靠忠誠的良家子兵源。他們入伍的原因不是為了混一口飯吃,也不是為了能搶劫的山匪。而是一個組織中值得信任的基礎單位,他們並非全部都投入到作戰單位中。
有相當數量的人,會留在自己家鄉繼續接替前任做自己家鄉的群眾工作,直到下一次輪換。
主旨黨的戰鬥人員或者說全體成員,並不是依靠薪資來作為酬勞而是待遇以及具體的必需品分配。
在為當地群眾提供教育、醫療、水、電的過程中,其實這些公共領域的投入也作用到主旨黨成員的身上。
主旨黨的成員會根據職位和負責的具體崗位發放糧食補給,不發工資而發放具體需要的東西。這杜絕了嚴重的腐敗問題和土匪化的問題,當兵是為了錢財這點在主旨黨內不適用。
而發放具體糧食等必需品,不發放金錢的做法很大程度上證明主旨黨極高的學習能力。
這種做法並不是奧斯曼帝國傳授或者歐羅巴聯合王國方向的學習,而是以前的大唐帝國現在的大唐邦聯。
天可汗唐紅生在起義階段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使用這種組織內部的運行模式,一個特點就是將自己的武裝力量脫離匪氣,提供一個非常良好的物質基礎。
而天可汗唐紅生的這個模式,並非自己獨創。而是來自於三灣改編,這個紅軍曆史上的關鍵節點。軍隊從土匪、軍閥武裝向人民軍隊轉變的開始。
貨幣需要市場來提供消費場景,而在南黎巴嫩山區中以物易物更符合當地的情況。使用貨幣也有附帶的風險,畢竟主旨黨並不能夠提供支持貨幣政策的環境,他們的體量太小。
輪換機製更是主旨黨組織結構的點睛之筆,所有軍政兩方麵的人員都會有機會出現在各個崗位上。
前一天你可能是最前線的戰鬥人員,後一天你可能就會被調配到後方組織後勤等事項,甚至是半島電視台、燈塔電視台這種非武裝單位。
一方麵通過輪換讓主旨黨大部分人員都有過軍事訓練的背景,他們全部都能從軍人、平民快速雙向轉化。
職業軍人作為脫產戰鬥單位,需要數個生產者的支援。比例根據生產力上下浮動,這個是底層邏輯。
你不可能通過無節製的暴兵來長時間擴大部隊規模,這麽多人吃什麽喝什麽是個大問題。
當一個部隊連最基礎的生存需求都不能夠滿足的時候,會快速朝軍閥土匪轉化。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組織就是先例。
而主旨黨的思路是通過輪換,讓職業軍隊和組織幹部、宣傳幹部流通。讓脫產的戰鬥人員維持在一定數量卻不會拖累根據地內的經濟,脫產戰鬥人員的技戰術水平遠超邊種地邊訓練的民兵。
而這種輪換也帶來了奇特的化學反應。
首先主旨黨全員都在這種輪換下變成多麵手,可能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做不到方方麵麵都是高手,但這種輪換至少讓這些人明白從軍事層麵、政治層麵、經濟層麵上的底層邏輯。
人人都知道就意味著,每一個人在其崗位上時會考慮到其他單位,並為其他單位提供便利性。
有多少組織出現內部和外部問題,正是因為某人某個崗位對於其他部門、其他崗位的不理解而導致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從而出現重大失誤和重大預判出錯。
人人都知道全局是在以一個什麽樣的狀態下運行,自然從上到下就會凝聚一個共識。這個共識是所有崗位上的人根據實際情況出發而產生的,並不來自於某些人的空想。
這種上下一心的組織共識,賦予主旨黨基層組織強大的主觀能性。或許他們隻是基層單位,但他們的視野和高層領導沒有任何區別。
往哪個目標走,怎麽從實際情況出發製定方針,這些都是強大主觀能性的基層組織根據自身條件製定出路。
我們是域外國家,對於當地的實際情況不如當地武裝。
我們要保持謙虛,學習並對於我們的學生做出基本的指導。
讓他們選擇前進的方向,而不是要求他們前進的方向。”
奧斯曼帝國阿塔貝格,在高門會議上如此向銀麵法王格爾溫匯報情況。
主旨黨作為奧斯曼帝國對卡迪亞半島幹涉的核心組織,奧斯曼帝國卻和他之間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上下級的指揮關係。
奧斯曼帝國對於主旨黨的要求隻有一個:拖死複國主義實體,用南黎巴嫩的山區變成絞肉機,引誘並用火箭彈、自爆卡車等手段讓複國主義實體衝南黎巴嫩山區。
到時候整個南黎巴嫩山區就是實質性的:瘋狂山脈,有膽就來。
主旨黨和原卡迪亞半島的其他抵抗組織有實質性的不同,法塔赫領導的原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結構鬆散。導致大量奇奇怪怪的魔怔人被吸納到整個組織過來中,前期看似讓整個組織變得規模巨大但後期的結果就是上級根本指揮不動下級。
而這些盲動的下層組織,則頂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名義四處整爛活。
當時阿拉法特作為最高領導人去和機械帝國、領軍的德雷克大公爵、其他軍團長協商時,前腳雙方停火協議剛剛簽署後腳這些盲動的下層組織對德雷克大公爵發動自殺炸彈襲擊。
讓剛剛雙方付出巨大努力和政治信任的停火協議,變成事實上的廢紙一張。
而下層組織更是背著阿拉法特去和納垢聯邦進行軍事同盟,這徹底的激怒機械帝國高層。尤其是黑皇戴娜·v·維多利亞,直接越過軍方高層以黑女皇的命令朝德雷克下令進軍。
而當初卡迪亞半島攻防戰中,奧斯曼帝國雖然沒有像納垢聯邦一樣派出軍事力量直接幹預。但是相當大部分的物資和人員工資、陣亡撫恤金等財政上的幫助,奧斯曼帝國是出了相當大的力氣的。
但這些物資和財政支援,很大程度上是進了巴勒斯坦抵抗組織領導人,以及下層高級軍官的口袋中。這也使得其組織內部、組織與當地群眾的關係進一步離心離德,同時也助長了內部戰鬥人員的土匪化。
當一線士兵,無法拿到自己應有的東西。那麽他們就會選擇使用手中的武器,去掠奪陌生地域群眾的財產。而不發工資扣留這些一線戰鬥人員金錢的指揮層,則是對這種土匪行為默許。而高層領導貪圖享樂,常年躲在安全地區的酒店中遠程指揮前線,不肯上前線了解事態的發展。
種種原因導致阿拉法特領導下的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組織,本就是鬆散的結構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讓其組織的效率、組織度大大降低。這也導致最後卡迪亞半島被機械帝國所吞並,而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組織分裂成各個小股抵抗勢力。其中原本代表政權的法塔赫組織,被複國主義實體所收編圈養成為事實上的傀儡政權。
一個政權,其稅收被人代管、所有人員的工資由域外國家組織支付。那麽這個政權本質上就是傀儡政權,毫無任何自主性。替他們收稅和發他們工資的組織,能夠向他們予取予求沒有任何拒絕的可能。
正是當初的失敗,分裂後的巴勒斯坦抵抗運動組織北上黎巴嫩紮根。一開始當地的其他教派對於他們表示同情並願意收留他們。
直到這些人其中的魔怔人向當地人收稅,這種抽象行為很快變成當地人與外來者的對立。
當時複國主義實體趁著黎巴嫩內亂,朝貝魯特進攻過。
而當時因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衝突,導致複國主義實體軍隊推進非常快。本地人視這些複國主義實體軍隊為解放者,畢竟他們前不久剛和那些分裂的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組織衝突。
黎巴嫩三個勢力:信基督的長槍黨,伊斯蘭遜尼派和伊斯蘭什葉派。
主導黎巴嫩政權運行的是基督長槍黨,一開始當什葉派的外來者湧入黎巴嫩時就爆發過衝突。
雙方的人口被外力突然拉開,讓原本處於人口優勢的基督長槍黨瞬間變為黎巴嫩少數人口。而另外兩個派係,則開始朝長槍黨索要與人口相等的政治權利。所以雙方矛盾爆發,黎巴嫩進入內戰時期。
就在三方互抽的時候,複國主義實體以為是絕佳時機衝貝魯特,想都這麽想了就去衝了。
一開始很順利,確實當地遜尼派視這些人為解放者。
事情的轉機是貝魯特的戰鬥,衝山區衝城區就難免絞肉。複國主義實體擁有機械帝國遺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彈藥,采用非常奢侈的火力爆破開路。
效果非常好,將貝魯特城區一路拆過去。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巨大的平民傷亡。
火力爆破的時候無法避免爆破當量超出,這是軍事行動不是炸礦山沒有第二次機會,而這些並沒有參加進攻卡迪亞半島的半吊子,選擇爆炸物當量翻倍來確保爆破成功。
戰術目標達成了,他們在貝魯特城區建築林立的地方開辟出一條通道。
代價是他們的後方,南黎巴嫩山區開始變得艱難。
貝魯特城區裏麵,雖然有巴勒斯坦解放運動成員但更多的是多年生活在這裏的遜尼派平民。而這些平民很多都是和南黎巴嫩山區的人們沾親帶故,甚至直接是來到貝魯特打工掙錢的直係成員。
所以當貝魯特的情況被南黎巴嫩山區的人知曉後,兩派人迅速合流。基督長槍黨北上躲避戰火,而南黎巴嫩地區則開始針對複國主義實體的後勤和後續增援展開絞肉。
第一次黎以戰爭以複國主義實體撤退為結束。
而這場戰爭消耗掉雙方的魔怔人,畢竟魔怔人的行為一般非常激進。
這一場戰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有一個人叫:哈桑·納斯魯拉,他今後會成為主旨黨第三代領導人。
第一代領導人極端激進擅長爆炸襲擊,第二代領導人則是開始摸索遊擊戰在黎巴嫩山區和複國主義實體打遊擊戰。而第三代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則開始在南黎巴嫩山區和複國主義實體嚐試陣地戰。
一個重要的前提,主旨黨和其他抵抗運動不同的是:他們對於財政的使用問題。
主旨黨對待財政問題,並沒有將大部分投入到軍隊中,更沒有將這些錢投入到各級組織福利或者高層的享樂上。而是承擔政府的基礎職能:社會公共基礎福利保障。
主旨黨有奧斯曼帝國的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其中軍事援助不必多談重點在於經濟援助。
一個相當大比例的資金會被投入到南黎巴嫩山區的基礎建設中,這些主要集中在山區的各個村落和人口聚落。
其中的供電、供水、道路建設維護、公共醫療以及公共教育都主要有主旨黨在推進。
這些非常基礎的公共基礎建設,讓主旨黨事實上成為了南黎巴嫩山區的基層政權。因為這些本該是由一國政府提供給國民的公共社會福利,當然重點在於誰能夠提供誰就事實上掌控這片區域,而這種掌控不是通過暴力手段而是人民群眾所認可的。
而主旨黨的基層節點在於清真寺,村落上的清真寺除了為當地的群眾提供宗教上的服務外。事實上這些宗教場所被當成一個社區活動中心來使用,當地群眾有什麽需求、有什麽困難、對主旨黨某些方麵有意見等。
都能通過這些建設在村落的清真寺高效的讓當地群眾和主旨黨有效溝通,而這種高效率的基層群眾工作則帶來遠遠超越成本的收益:那就是一線人民群眾的絕對支持。用一個不是那麽恰當的比喻,那就大概相當於支部建在寺裏。
做群眾工作不是簡簡單單的過節送禮、放放電影、紀念日再放放煙花、喊喊口號那麽簡單。
而是傾聽群眾困難、高效給出解決方案並予以落實,人民群眾需要的是能解決實際困難的幹部,不需要那種喊喊口號要別人發揚精神的幹部。喊口號誰不會,拴條狗在那個位置還比找個人更有性價比。
正是有這種主動承擔基層公共責任的行為,讓主旨黨有源源不斷可靠忠誠的良家子兵源。他們入伍的原因不是為了混一口飯吃,也不是為了能搶劫的山匪。而是一個組織中值得信任的基礎單位,他們並非全部都投入到作戰單位中。
有相當數量的人,會留在自己家鄉繼續接替前任做自己家鄉的群眾工作,直到下一次輪換。
主旨黨的戰鬥人員或者說全體成員,並不是依靠薪資來作為酬勞而是待遇以及具體的必需品分配。
在為當地群眾提供教育、醫療、水、電的過程中,其實這些公共領域的投入也作用到主旨黨成員的身上。
主旨黨的成員會根據職位和負責的具體崗位發放糧食補給,不發工資而發放具體需要的東西。這杜絕了嚴重的腐敗問題和土匪化的問題,當兵是為了錢財這點在主旨黨內不適用。
而發放具體糧食等必需品,不發放金錢的做法很大程度上證明主旨黨極高的學習能力。
這種做法並不是奧斯曼帝國傳授或者歐羅巴聯合王國方向的學習,而是以前的大唐帝國現在的大唐邦聯。
天可汗唐紅生在起義階段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使用這種組織內部的運行模式,一個特點就是將自己的武裝力量脫離匪氣,提供一個非常良好的物質基礎。
而天可汗唐紅生的這個模式,並非自己獨創。而是來自於三灣改編,這個紅軍曆史上的關鍵節點。軍隊從土匪、軍閥武裝向人民軍隊轉變的開始。
貨幣需要市場來提供消費場景,而在南黎巴嫩山區中以物易物更符合當地的情況。使用貨幣也有附帶的風險,畢竟主旨黨並不能夠提供支持貨幣政策的環境,他們的體量太小。
輪換機製更是主旨黨組織結構的點睛之筆,所有軍政兩方麵的人員都會有機會出現在各個崗位上。
前一天你可能是最前線的戰鬥人員,後一天你可能就會被調配到後方組織後勤等事項,甚至是半島電視台、燈塔電視台這種非武裝單位。
一方麵通過輪換讓主旨黨大部分人員都有過軍事訓練的背景,他們全部都能從軍人、平民快速雙向轉化。
職業軍人作為脫產戰鬥單位,需要數個生產者的支援。比例根據生產力上下浮動,這個是底層邏輯。
你不可能通過無節製的暴兵來長時間擴大部隊規模,這麽多人吃什麽喝什麽是個大問題。
當一個部隊連最基礎的生存需求都不能夠滿足的時候,會快速朝軍閥土匪轉化。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組織就是先例。
而主旨黨的思路是通過輪換,讓職業軍隊和組織幹部、宣傳幹部流通。讓脫產的戰鬥人員維持在一定數量卻不會拖累根據地內的經濟,脫產戰鬥人員的技戰術水平遠超邊種地邊訓練的民兵。
而這種輪換也帶來了奇特的化學反應。
首先主旨黨全員都在這種輪換下變成多麵手,可能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做不到方方麵麵都是高手,但這種輪換至少讓這些人明白從軍事層麵、政治層麵、經濟層麵上的底層邏輯。
人人都知道就意味著,每一個人在其崗位上時會考慮到其他單位,並為其他單位提供便利性。
有多少組織出現內部和外部問題,正是因為某人某個崗位對於其他部門、其他崗位的不理解而導致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從而出現重大失誤和重大預判出錯。
人人都知道全局是在以一個什麽樣的狀態下運行,自然從上到下就會凝聚一個共識。這個共識是所有崗位上的人根據實際情況出發而產生的,並不來自於某些人的空想。
這種上下一心的組織共識,賦予主旨黨基層組織強大的主觀能性。或許他們隻是基層單位,但他們的視野和高層領導沒有任何區別。
往哪個目標走,怎麽從實際情況出發製定方針,這些都是強大主觀能性的基層組織根據自身條件製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