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尼會長,沒想到是您親自來。”主旨黨領導人看到來人快步迎接
“其他人我不是很放心,這畢竟是格爾溫陛下的囑托。”煉金協會會長蘇萊曼尼讓人打開那些木箱
木箱裏整齊碼放著大量被油紙和高粘度槍油包裹的56式衝鋒槍,或者說是ak47。
其使用的子彈也在另一個木箱裏,在鐵皮箱子裏。子彈並非預壓在彈匣上,而是以十發為單位放置在橋夾上。
“3000支和發彈藥,還有一些東西需要一點點時間。”蘇萊曼尼會長看著老友說道
“我們已經等待了許久,所以我們對此保有充分的耐心,直到實現我們的目標。”哈桑·納司魯拉拍著老友的肩膀說道
“沒能參加他的葬禮我很遺憾。”蘇萊曼尼會長說出了他的心結
“畢竟當時那個狀況,誰都來不了卡地亞半島。我兒子是光榮犧牲在抵抗複國主義實體的戰鬥上,所以緬懷烈士就好。他是我的榜樣,也是我戰鬥下去的動力。”納司魯拉知道蘇萊曼尼會長一直沒能來是因為什麽
死亡在卡地亞半島是一件很重大和神聖的事情,而犧牲的烈士更是如此。這裏的宗教氛圍要相比起其他地區要濃厚的多,所以教義在卡迪亞半島有很重的話語權。
蘇萊曼尼會長感歎,如果一切都沒有發生變化。哈桑·納司魯拉可能也隻是一個宗教學者,在奧斯曼帝國三教聖城耶路撒冷完成學業後回到家鄉當個宗教領袖。
他的兒子也許會接他的老父親衣缽,也許會去歐羅巴聯合王國留學攻讀商業博士。幫助他的父親哈桑·納司魯拉理財,畢竟教徒會捐贈錢財給宗教領袖。
這些積攢起來的財富,如果想要發揮作用還是太少了。
外麵的世界看待以前或者說現在的卡迪亞半島、奧斯曼帝國等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偏見。
這些偏見都是由於自身對世界的不理解,閱讀的書籍和消息的局限產生。他們不是實事求是的從事實出發,而是先射箭再畫靶。
用自己的思維、自己的邏輯、自己的知識去解釋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他們口中的世界是隻存在於自己的想象中,但有些人則試圖將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變為現實。
和蘇萊曼尼會長一同前來的,還有奧斯曼帝國的誌願者。一些在卡迪亞半島還是獨立國家時,就在奧斯曼帝國定居和留學的人。
現在他們自願回來,為自己死去的親朋好友向複國主義實體討一個說法。
而這些人並非隻有少數,卡迪亞半島和奧斯曼帝國交往的曆史很久。有些人已經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居民百年,但和卡迪亞半島的親人聯係從來沒有中斷。
奧斯曼帝國在數百年前曾經將卡迪亞半島作為領土治理,但隨著衰弱和機械帝國的擴張。雙方有一個默契,將卡迪亞半島作為緩衝帶來限製雙方之間的風險。
奧斯曼帝國僅僅是將軍事和行政部門撤離不將卡迪亞半島作為行政區,讓生活在這裏的人民自治。
失去一個強大的帝國中央,卡迪亞半島並沒有朝前躍進自己的政治體製。恰恰相反,失去一個帝國中央後。那些紮根在基層的宗教部門和宗教領袖取代了政府職能,這些是民眾自發靠攏的我結果。
一個秩序失效後,社會需要一個能夠替代的新秩序。不然隻會執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這種局麵是大部分人不想看到的。
所以奧斯曼帝國撤出,紮根在這裏並有長久威望的宗教領袖就理所當然的替代了政府部門。
廟宇從以前隻進行禱告的宗教場所,變成了事實上的行政機構所在地。
當然也要為此承擔政府部門應有的公共責任,處理垃圾、提供教育、提供公共衛生服務、處理糾紛等。
和一般政府部門需要遵章行事不同,卡迪亞半島的行動規章依托的是宗教教義。而如何去進一步解釋這些前人所編寫的教義,則是當地宗教領袖和全國總領袖所需要做的事情。
畢竟如何解讀文字,如何朝想要的方向解讀文字,是一個很專業也需要很多時間的事情。
卡迪亞半島和奧斯曼帝國這些宗教氣息濃重的國家,當地宗教領袖和大資本大商人是父子親戚關係。
這點很多人會理解錯誤,自然而然習慣性的以偏概全。以為絕對的保守主義宗教勢力和大資本大商人是敵對關係,以為是絕對敵對的階級矛盾關係。
但實際上這點是絕對錯誤的。
信徒會捐獻財物給宗教領袖、牧首等,但卡迪亞半島和奧斯曼帝國這些宗教為主導的國家。宗教機構或者說宗教領袖需要為當地提供政府部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務,而這些公共服務很多是不賺錢甚至虧錢的。
這時候當地宗教領袖並不止是一個擁有教義解釋權的宗教領袖,而是當地地區的大家長。
他所能夠擁有的權力,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當地群眾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建立在能夠提供公共服務和承擔公共責任上,而不是來自於對教義的解釋權上。
所以信徒上繳財富,很大程度上是作為稅收的替代品。另一種稅收的形式,而不是單純的供奉。所以,這些數額是會發生變化的。
當不能夠提供有效的社會治理,那麽上繳錢財逐漸減少甚至斷供。
這個後果就是:這些信徒會將錢財交給其他宗教領袖,能夠處理當地局麵的宗教領袖,讓新的領袖去治理當地。
一個簡單適合當地情況,高效的選舉方式。
所以那些宗教領袖,收取上來的財富要使其作用擴大化。
一個方式就是物理層麵的使其變多,那就是拿來理財。而這些工作則是會交給值得信賴,並有這個能力的人。
所以這些宗教領袖的家庭,一般大兒子繼承宗教家產去讀神學院、二兒子去攻讀商業方向的學院、三兒子可能去參軍什麽。
這就導致卡迪亞半島和奧斯曼帝國這些宗教國家,宗教保守主義勢力和資本大商人勢力其實是一家人。
而另一個能將這些錢財發揮出更大作用的方式,則是讓自己的企業去建設、去處理公共服務提供價廉物美的公共產品。
比如讓自己或者親戚的工隊去修路、修房子、修醫院,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要價要低的多。
一部分價值在錢財以外的方式補齊了,人情世故和宗教的共同作用下運轉了卡迪亞半島的社會。
所以當機械帝國攻占卡迪亞半島,這裏的大衛教複國主義實體迫害卡迪亞人時。奧斯曼帝國才會如此憤怒,甚至銀麵法王格爾溫禦駕親征準備和機械帝國開戰。
一是機械帝國確實用行動破壞了雙方之間保持的政治默契。
二是如果格爾溫在這個問題上不管不顧,那麽他也會受到奧斯曼帝國內部巨大的壓力。
畢竟生活在奧斯曼帝國,一年也沒有幾次再回到卡迪亞半島的卡迪亞人有很多。他們雖然和親人分開隔海相望,但親情和友情並沒有被大海所斬斷。
有些人對機械帝國的做法僅僅保持在收留和安頓逃亡的卡迪亞人,而有些人則是打算和高領主、大衛教複國主義實體搏命。
就算是被機械帝國占領,被高領主和複國主義實體封鎖下的卡迪亞半島,向外界的聯係也依然在以走私、偷渡的方式在進行。
有些人逃離卡迪亞半島後一直在打算回來,回來奪回他們的一切、回來討要一個說法。
而出於地緣政治和安撫國內平民情緒、同情卡迪亞人遭遇的三方作用下,奧斯曼帝國官方都或多或少的支持並默許卡迪亞人在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上進行軍事訓練。
正是如此,卡迪亞人的抵抗並沒有徹底的被熄滅。抵抗的火種依舊保有在卡迪亞半島之上,等待機會重新點燃大火。
“拿到槍後,要將上麵的槍油煮掉。”一個白袍圍著頭巾的大叔將木箱裏的ak47丟進煮著開水的大鍋裏
“這就是處理好後的槍。”他接過一把除掉槍油的
“按下這裏的卡筍,就能將這個三十發半彎彈匣給卸下來。”他邊說邊演示
“拿到槍的時候,第一步就是檢查保險。”他指了指右側那個大撥片
“最上檔位擋住拉機柄和拋殼窗,這樣槍就不能擊發沒有走火風險,髒東西也不會進到裏麵來。”
他掰下去一點,大撥片最上部和拋殼窗齊平。
“這個檔位是全自動檔,隻要在這裏就能扣住扳機將子彈全部打空。”
他再將大撥片掰下去一個檔位。
“這裏是半自動檔位,扣一下扳機隻能打出去一發子彈。”
之後他將驗槍的流程全部教給這些新人,有些是三十來歲的中年人、有些是有點年紀的老人、有些則是十幾歲出頭的少年。
白袍大叔有些歎息,他也不打算多過問什麽。他早已經問過了,在第一次看到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孩出現在訓練營時的場景。
“你這麽小怎麽會出現在這裏?你等長大一些後再來吧,讓你爸爸媽媽領你回去。”
“大叔,我爸爸媽媽死在卡迪亞半島了。我被大家送到奧斯曼帝國大馬士革這裏,我的叔叔嬸嬸想要我在這裏學完剩下的課程,開啟一段新的人生。”那個小孩用稚氣未消的話語回答著白袍大叔
“但大叔,我偷偷跑來這裏。卡迪亞半島的小孩長不大,我們會定格在家鄉戰鬥中的最後時刻。”
白袍大叔也沒有拒絕,當然他也得知那個小孩的結果。
他十四歲完成訓練回到了卡迪亞半島,在十六歲生日的前夕在戰鬥中為了掩護主旨黨分部的轉移,打光了所有攜帶的彈藥。抱著一顆大當量反坦克地雷衝向圍剿他們的敵軍,拉響插在反坦克地雷側麵的短引信。
在敵人包圍圈中炸開一個缺口,用抱著的反坦克地雷和命炸出一個缺口。
現在訓練營裏有一座公墓,每個從訓練營裏出去的人都會給自己弄上一塊墓碑。等什麽時候還能活著回來,就把自己的墓碑給拆了。
但直到現在,公墓裏的墓碑一個都沒有被拆掉。
有時候白袍大叔自己也在想,不教這些小屁孩會不會他們就不會回去和人搏命?至少不會這麽快的回去,他們還小還沒有小樹高。
但事實證明,他教不教都一樣。
那些小孩,就算自己給自己綁上炸彈都要回去用命去換人,他教了還能讓這些人活得更久一些。活到戰爭結束的概率更大一些,就像是飛蛾撲火一樣總有辛運兒在飛撲時火苗就已經熄滅。
白袍大叔這麽安慰自己。
一根棍子插在鐵皮箱上,棍子上麵有長方形的空洞。鐵皮箱側麵有一截伸出來的鐵片,穿過棍子的孔洞然後擰動棍子。
鐵皮箱子就這麽一點點的隨著棍子的擰動而被撕下一圈鐵皮,露出存放在裏麵的小紙包。
“一包就是三個橋夾,每個橋夾十發子彈,也就是剛好一個彈匣三十發。”
白袍大叔演示著,將橋夾一邊的卡口頂片掰直並插到ak47的彈匣上。
“用大拇指按住子彈靠近底火的尾部,而不是彈頭處。用力下壓或者借助一個平麵,用力下壓。”
連續的哢噠聲,子彈就這麽被輕易的壓入到彈匣裏。
“也可以一發發手動裝填,但注意越往後需要的力道越大。”
他將一個空彈匣拿出來,抽掉彈匣底部的擋片扯出裏麵的部件。
一個之字型的彈簧,還有上部的一邊高一邊低的擋塊。
隨著子彈的裝填數量增加,彈簧會被壓縮需要按下的力道就越大。一般訓練隻會裝填20到25發子彈,用來裝填輕鬆和保護彈匣彈簧。
一直保持在三十發滿子彈狀態可能會讓彈簧失去應有的彈性,導致供彈力道不足出現供彈故障。
ak47這種槍械拆解很容易。
上機匣就是一塊鐵片,前部插在導氣座的缺口處,後部則是固定在槍柄處的下機匣上。
那裏有一個突筍,按下就能上提拆解ak47的上機匣。這批槍械有改動,這個按鈕周圍有一圈密封膠。
ak47或者說56式衝鋒槍有個通病,就在上機匣的我解鎖突筍這裏。
當槍油沒有擦幹淨或者上多的時候,射擊時當槍機向後撞擊槍機框的時候,拆解上機匣按鈕周圍就很有可能會噴出槍油,噴射手一臉。
拆掉上機匣,就能看到一個巨大的槍機和後部連接在下機匣的複進簧。
抽掉複進簧,就能向後拉出槍機,這時必需保證保險撥片下移沒在保險檔位上才能進行這步操作。
抽出槍機就能看到前上部份有一根長長的活塞杆,一般是清理上麵的火藥積碳。
日常的保養拆解進行到這一步就差不多了。
奧斯曼帝國這些訓練營,為卡迪亞半島持續的培養補充戰鬥人員。這些戰鬥人員會將知識與武器帶回卡迪亞半島,像是星星點點的火光一樣。
保存著卡迪亞半島抵抗的火種。
“其他人我不是很放心,這畢竟是格爾溫陛下的囑托。”煉金協會會長蘇萊曼尼讓人打開那些木箱
木箱裏整齊碼放著大量被油紙和高粘度槍油包裹的56式衝鋒槍,或者說是ak47。
其使用的子彈也在另一個木箱裏,在鐵皮箱子裏。子彈並非預壓在彈匣上,而是以十發為單位放置在橋夾上。
“3000支和發彈藥,還有一些東西需要一點點時間。”蘇萊曼尼會長看著老友說道
“我們已經等待了許久,所以我們對此保有充分的耐心,直到實現我們的目標。”哈桑·納司魯拉拍著老友的肩膀說道
“沒能參加他的葬禮我很遺憾。”蘇萊曼尼會長說出了他的心結
“畢竟當時那個狀況,誰都來不了卡地亞半島。我兒子是光榮犧牲在抵抗複國主義實體的戰鬥上,所以緬懷烈士就好。他是我的榜樣,也是我戰鬥下去的動力。”納司魯拉知道蘇萊曼尼會長一直沒能來是因為什麽
死亡在卡地亞半島是一件很重大和神聖的事情,而犧牲的烈士更是如此。這裏的宗教氛圍要相比起其他地區要濃厚的多,所以教義在卡迪亞半島有很重的話語權。
蘇萊曼尼會長感歎,如果一切都沒有發生變化。哈桑·納司魯拉可能也隻是一個宗教學者,在奧斯曼帝國三教聖城耶路撒冷完成學業後回到家鄉當個宗教領袖。
他的兒子也許會接他的老父親衣缽,也許會去歐羅巴聯合王國留學攻讀商業博士。幫助他的父親哈桑·納司魯拉理財,畢竟教徒會捐贈錢財給宗教領袖。
這些積攢起來的財富,如果想要發揮作用還是太少了。
外麵的世界看待以前或者說現在的卡迪亞半島、奧斯曼帝國等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偏見。
這些偏見都是由於自身對世界的不理解,閱讀的書籍和消息的局限產生。他們不是實事求是的從事實出發,而是先射箭再畫靶。
用自己的思維、自己的邏輯、自己的知識去解釋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他們口中的世界是隻存在於自己的想象中,但有些人則試圖將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變為現實。
和蘇萊曼尼會長一同前來的,還有奧斯曼帝國的誌願者。一些在卡迪亞半島還是獨立國家時,就在奧斯曼帝國定居和留學的人。
現在他們自願回來,為自己死去的親朋好友向複國主義實體討一個說法。
而這些人並非隻有少數,卡迪亞半島和奧斯曼帝國交往的曆史很久。有些人已經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居民百年,但和卡迪亞半島的親人聯係從來沒有中斷。
奧斯曼帝國在數百年前曾經將卡迪亞半島作為領土治理,但隨著衰弱和機械帝國的擴張。雙方有一個默契,將卡迪亞半島作為緩衝帶來限製雙方之間的風險。
奧斯曼帝國僅僅是將軍事和行政部門撤離不將卡迪亞半島作為行政區,讓生活在這裏的人民自治。
失去一個強大的帝國中央,卡迪亞半島並沒有朝前躍進自己的政治體製。恰恰相反,失去一個帝國中央後。那些紮根在基層的宗教部門和宗教領袖取代了政府職能,這些是民眾自發靠攏的我結果。
一個秩序失效後,社會需要一個能夠替代的新秩序。不然隻會執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這種局麵是大部分人不想看到的。
所以奧斯曼帝國撤出,紮根在這裏並有長久威望的宗教領袖就理所當然的替代了政府部門。
廟宇從以前隻進行禱告的宗教場所,變成了事實上的行政機構所在地。
當然也要為此承擔政府部門應有的公共責任,處理垃圾、提供教育、提供公共衛生服務、處理糾紛等。
和一般政府部門需要遵章行事不同,卡迪亞半島的行動規章依托的是宗教教義。而如何去進一步解釋這些前人所編寫的教義,則是當地宗教領袖和全國總領袖所需要做的事情。
畢竟如何解讀文字,如何朝想要的方向解讀文字,是一個很專業也需要很多時間的事情。
卡迪亞半島和奧斯曼帝國這些宗教氣息濃重的國家,當地宗教領袖和大資本大商人是父子親戚關係。
這點很多人會理解錯誤,自然而然習慣性的以偏概全。以為絕對的保守主義宗教勢力和大資本大商人是敵對關係,以為是絕對敵對的階級矛盾關係。
但實際上這點是絕對錯誤的。
信徒會捐獻財物給宗教領袖、牧首等,但卡迪亞半島和奧斯曼帝國這些宗教為主導的國家。宗教機構或者說宗教領袖需要為當地提供政府部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務,而這些公共服務很多是不賺錢甚至虧錢的。
這時候當地宗教領袖並不止是一個擁有教義解釋權的宗教領袖,而是當地地區的大家長。
他所能夠擁有的權力,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當地群眾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建立在能夠提供公共服務和承擔公共責任上,而不是來自於對教義的解釋權上。
所以信徒上繳財富,很大程度上是作為稅收的替代品。另一種稅收的形式,而不是單純的供奉。所以,這些數額是會發生變化的。
當不能夠提供有效的社會治理,那麽上繳錢財逐漸減少甚至斷供。
這個後果就是:這些信徒會將錢財交給其他宗教領袖,能夠處理當地局麵的宗教領袖,讓新的領袖去治理當地。
一個簡單適合當地情況,高效的選舉方式。
所以那些宗教領袖,收取上來的財富要使其作用擴大化。
一個方式就是物理層麵的使其變多,那就是拿來理財。而這些工作則是會交給值得信賴,並有這個能力的人。
所以這些宗教領袖的家庭,一般大兒子繼承宗教家產去讀神學院、二兒子去攻讀商業方向的學院、三兒子可能去參軍什麽。
這就導致卡迪亞半島和奧斯曼帝國這些宗教國家,宗教保守主義勢力和資本大商人勢力其實是一家人。
而另一個能將這些錢財發揮出更大作用的方式,則是讓自己的企業去建設、去處理公共服務提供價廉物美的公共產品。
比如讓自己或者親戚的工隊去修路、修房子、修醫院,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要價要低的多。
一部分價值在錢財以外的方式補齊了,人情世故和宗教的共同作用下運轉了卡迪亞半島的社會。
所以當機械帝國攻占卡迪亞半島,這裏的大衛教複國主義實體迫害卡迪亞人時。奧斯曼帝國才會如此憤怒,甚至銀麵法王格爾溫禦駕親征準備和機械帝國開戰。
一是機械帝國確實用行動破壞了雙方之間保持的政治默契。
二是如果格爾溫在這個問題上不管不顧,那麽他也會受到奧斯曼帝國內部巨大的壓力。
畢竟生活在奧斯曼帝國,一年也沒有幾次再回到卡迪亞半島的卡迪亞人有很多。他們雖然和親人分開隔海相望,但親情和友情並沒有被大海所斬斷。
有些人對機械帝國的做法僅僅保持在收留和安頓逃亡的卡迪亞人,而有些人則是打算和高領主、大衛教複國主義實體搏命。
就算是被機械帝國占領,被高領主和複國主義實體封鎖下的卡迪亞半島,向外界的聯係也依然在以走私、偷渡的方式在進行。
有些人逃離卡迪亞半島後一直在打算回來,回來奪回他們的一切、回來討要一個說法。
而出於地緣政治和安撫國內平民情緒、同情卡迪亞人遭遇的三方作用下,奧斯曼帝國官方都或多或少的支持並默許卡迪亞人在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上進行軍事訓練。
正是如此,卡迪亞人的抵抗並沒有徹底的被熄滅。抵抗的火種依舊保有在卡迪亞半島之上,等待機會重新點燃大火。
“拿到槍後,要將上麵的槍油煮掉。”一個白袍圍著頭巾的大叔將木箱裏的ak47丟進煮著開水的大鍋裏
“這就是處理好後的槍。”他接過一把除掉槍油的
“按下這裏的卡筍,就能將這個三十發半彎彈匣給卸下來。”他邊說邊演示
“拿到槍的時候,第一步就是檢查保險。”他指了指右側那個大撥片
“最上檔位擋住拉機柄和拋殼窗,這樣槍就不能擊發沒有走火風險,髒東西也不會進到裏麵來。”
他掰下去一點,大撥片最上部和拋殼窗齊平。
“這個檔位是全自動檔,隻要在這裏就能扣住扳機將子彈全部打空。”
他再將大撥片掰下去一個檔位。
“這裏是半自動檔位,扣一下扳機隻能打出去一發子彈。”
之後他將驗槍的流程全部教給這些新人,有些是三十來歲的中年人、有些是有點年紀的老人、有些則是十幾歲出頭的少年。
白袍大叔有些歎息,他也不打算多過問什麽。他早已經問過了,在第一次看到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孩出現在訓練營時的場景。
“你這麽小怎麽會出現在這裏?你等長大一些後再來吧,讓你爸爸媽媽領你回去。”
“大叔,我爸爸媽媽死在卡迪亞半島了。我被大家送到奧斯曼帝國大馬士革這裏,我的叔叔嬸嬸想要我在這裏學完剩下的課程,開啟一段新的人生。”那個小孩用稚氣未消的話語回答著白袍大叔
“但大叔,我偷偷跑來這裏。卡迪亞半島的小孩長不大,我們會定格在家鄉戰鬥中的最後時刻。”
白袍大叔也沒有拒絕,當然他也得知那個小孩的結果。
他十四歲完成訓練回到了卡迪亞半島,在十六歲生日的前夕在戰鬥中為了掩護主旨黨分部的轉移,打光了所有攜帶的彈藥。抱著一顆大當量反坦克地雷衝向圍剿他們的敵軍,拉響插在反坦克地雷側麵的短引信。
在敵人包圍圈中炸開一個缺口,用抱著的反坦克地雷和命炸出一個缺口。
現在訓練營裏有一座公墓,每個從訓練營裏出去的人都會給自己弄上一塊墓碑。等什麽時候還能活著回來,就把自己的墓碑給拆了。
但直到現在,公墓裏的墓碑一個都沒有被拆掉。
有時候白袍大叔自己也在想,不教這些小屁孩會不會他們就不會回去和人搏命?至少不會這麽快的回去,他們還小還沒有小樹高。
但事實證明,他教不教都一樣。
那些小孩,就算自己給自己綁上炸彈都要回去用命去換人,他教了還能讓這些人活得更久一些。活到戰爭結束的概率更大一些,就像是飛蛾撲火一樣總有辛運兒在飛撲時火苗就已經熄滅。
白袍大叔這麽安慰自己。
一根棍子插在鐵皮箱上,棍子上麵有長方形的空洞。鐵皮箱側麵有一截伸出來的鐵片,穿過棍子的孔洞然後擰動棍子。
鐵皮箱子就這麽一點點的隨著棍子的擰動而被撕下一圈鐵皮,露出存放在裏麵的小紙包。
“一包就是三個橋夾,每個橋夾十發子彈,也就是剛好一個彈匣三十發。”
白袍大叔演示著,將橋夾一邊的卡口頂片掰直並插到ak47的彈匣上。
“用大拇指按住子彈靠近底火的尾部,而不是彈頭處。用力下壓或者借助一個平麵,用力下壓。”
連續的哢噠聲,子彈就這麽被輕易的壓入到彈匣裏。
“也可以一發發手動裝填,但注意越往後需要的力道越大。”
他將一個空彈匣拿出來,抽掉彈匣底部的擋片扯出裏麵的部件。
一個之字型的彈簧,還有上部的一邊高一邊低的擋塊。
隨著子彈的裝填數量增加,彈簧會被壓縮需要按下的力道就越大。一般訓練隻會裝填20到25發子彈,用來裝填輕鬆和保護彈匣彈簧。
一直保持在三十發滿子彈狀態可能會讓彈簧失去應有的彈性,導致供彈力道不足出現供彈故障。
ak47這種槍械拆解很容易。
上機匣就是一塊鐵片,前部插在導氣座的缺口處,後部則是固定在槍柄處的下機匣上。
那裏有一個突筍,按下就能上提拆解ak47的上機匣。這批槍械有改動,這個按鈕周圍有一圈密封膠。
ak47或者說56式衝鋒槍有個通病,就在上機匣的我解鎖突筍這裏。
當槍油沒有擦幹淨或者上多的時候,射擊時當槍機向後撞擊槍機框的時候,拆解上機匣按鈕周圍就很有可能會噴出槍油,噴射手一臉。
拆掉上機匣,就能看到一個巨大的槍機和後部連接在下機匣的複進簧。
抽掉複進簧,就能向後拉出槍機,這時必需保證保險撥片下移沒在保險檔位上才能進行這步操作。
抽出槍機就能看到前上部份有一根長長的活塞杆,一般是清理上麵的火藥積碳。
日常的保養拆解進行到這一步就差不多了。
奧斯曼帝國這些訓練營,為卡迪亞半島持續的培養補充戰鬥人員。這些戰鬥人員會將知識與武器帶回卡迪亞半島,像是星星點點的火光一樣。
保存著卡迪亞半島抵抗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