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信符在處,如朕親臨
徐一真將信符從錦盒中拿出來,雙手托著高高舉過頭頂:“聖上禦賜信符在此!”
李中和的不屑冷笑,眾衙役的聒噪,頃刻間消失了,四周詭異的安靜。所有人明顯都沒想過這種場麵,都呆愣住了。
“還不跪下!”
李中和慌忙下馬。眾衙役更是跪倒一片,不敢有半點放肆。
李中和正正衣冠,緩步來到人前,跪倒磕頭:“臣應天府丞李中和,拜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信符、聖旨在處,都如皇上親臨。皇帝雖不在,禮數卻不可或缺。
當然,禮數不過是表麵。更關鍵在於,手持聖旨、信符的,便等於他的行為有皇帝背書。他的作為都是被皇帝所認可的。
這種人並不多,非得是能臣、信臣不可。
洪武年不缺能臣。但信臣,即便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朱元璋也不信任,何況別人。
但他卻賜予了太醫信符?信符是那麽好賜予的?
信符,往前數百多年,北宋時期,名為信節。再往前數千八百年,漢唐時期名為旌節,就是“使節”的節。
雖然時過境遷,信符不再隻作為出使之用,但賜予信符是有別另一種意義。
李中和背後已被冷汗浸濕,心中已是冰涼。
並非因為他輸了這一局,而非得冒著染病風險進村,也不是因為惡了徐、張兩位太醫。
進村雖然危險,隻須遠遠躲著病人,總不至於患病。惡了太醫,惡了就惡了,還能怎麽著?
但皇上既然賜予信符,顯然對於疫病的重視遠超他想象,地位至少已和出使外國相當。
那這倆太醫此一行,就不是防瘟治疫看看情況這麽簡單,是要真正解決瘟疫的。
要麽兩人功成身退,帶著一身成就回到金陵,而身後一無瘟疫。要麽這兩人就要死在江北。
而他竟阻止兩人治病的舉動豈止是惡這兩個太醫?是惡了皇帝!
自開國以來,惡了皇帝的,哪有好?死得痛快都算是奢求。
“臣,忤逆聖意,阻撓防疫製瘟,罪該萬死,請徐大人從嚴治罪!”李中和跪在地上,額頭貼著泥土,屁股敲得高高的,聲音卻幾乎是喊出來的,甚至帶著哭腔。
徐一真請出信符,心中已預想到各種情形,從強硬頂撞質疑信符真偽,到事事以他馬首是瞻等等等等。
但萬沒想到眼前一幕。
阻撓防疫製瘟,的確。忤逆聖意,從何說起啊?請我從嚴治罪,我一太醫敢治你以府丞的罪?
應天府府丞四品。他就一五品,還是太醫院的。差著部門,差著品級呢。
但信符在手,所作所為就不僅代表自己,更代表皇帝,總得說點什麽,不至於墮了名頭。
他悄然看向張長貴。張大人久居官場,處理這場麵顯然要比他在行。
張大人麵露鼓勵神色,然後眼神示意另一邊。另一邊站著六爺。
阿對!徐一真福至心靈,笑說:“在下不過是正五品太醫院院判,無權為李大人定罪。”
李中和一喜,要的就是他這句話。現在手捧信符不能定罪,再定罪就得從江北返回麵見皇帝的時候了。
且不說他能不能回來。就算能回來也還不知道什麽時候呢,這麽長時間,便能從容布置,來個無可對證。
“但,”徐一真畫風一轉:“我雖不能定罪,自有人可給你定罪。”
誰?!李中和心猛地揪緊,幾乎要脫口質問。
徐一真身子稍稍往六爺方向轉動:“王六,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當能將你今日表現報於聖上。你的罪責,便由聖上定奪。”
錦衣衛?李中和臉一下子毫無血色。
洪武年間,若能有朝野上下官員談之色變的,就是錦衣衛。傳說錦衣衛能喬裝打扮,成為府中下人。於是你的一切隱秘便神不知鬼不覺的來到聖上案頭。
錦衣衛是一把刀。一頭握在皇帝手中,一頭搭在官員脖頸上。這邊皇帝一個動怒,那邊官員便會人頭落地。
不僅有信符,更有錦衣衛隨身。李中和將太醫院這次北上的重要程度又提升了一個檔次。若做個類比,幾乎和出使外國相當了。
何必呢?你若早說有信符和錦衣衛,他哪敢有任何異念?非得配合妥帖不可。
現在卻晚了。他項上人頭雖還在,卻已晃晃悠悠不穩了。
“自然,”徐一真又說:“若接下來江南治疫過程中,李大人能好好配合,將功補過,相信王大人也會在皇帝麵前為李大人美言幾句。”
李大人立刻賭咒發誓:“臣定當配合徐大人防瘟治疫,不負皇恩。”
見總算將李中和拿捏了,徐一真滿意點頭,收了錦盒,上了馬車,也不再多說什麽,進村。
李中和不敢怠慢,忙又跟衙役們說:“你們剛才也看到了。太醫院這兩位大人,是得了,”他抱拳拱手向天:“皇上的賞識與信任,北上製瘟的。
“你們且給我盡心竭力,不可怠慢,事成之後我與縣裏分說,自少不了你們的好處。若哪個敢不盡心,我也不說你什麽,也隻與縣裏分說。”
眾衙役剛從皇權的威壓中晃晃悠悠站起來,聽他這麽一說又連忙跪下去,賭咒發誓:“小的定然盡心竭力辦差。”
一幫人說話也不齊整,如同蜂群嗡嗡叫。
李中和隻聽了個大概,便不再理會,具體厲害自然有兩縣典史與他們分說。他便也跟著徐一真他們進村去了。
已是午後,村頭陰涼地裏便聚著三三兩兩的人打屁聊天。
村外一群人在那裏咋咋呼呼半天,早已引起了他們注意。離得遠也聽不清,聽見了些許,也聽不太懂。
這群人裏有老人、孩子、缺少婦人男人。看他們氣色動作,倒挺健康,不像是有病的。
徐一真來到,抱拳拱手問眾人:“各位前輩請了,在下是大夫,前往江北製瘟防疫。之前路過村子知道有人惹了疫病,特地請了夥伴朋友,前來治病救人。”
沒人理。
張長貴抱拳搭話:“哥幾個好啊,我看哥幾個都挺健康精神啊。不知村裏都多少戶染病?又有多少戶健康的?”
有人不耐煩地擺手:“走走走,哪裏有疫病?就是普通的感冒發燒而已。我們這都是世代艄公船夫,喝的是江水,吹的是江風。這點病算什麽。
“走走走,你們來了,沒病也得治出病來。”
這話一說,引來一些人附和,又引來另一些人大罵。但罵的內容是:“還郎中大夫,你們早幹什麽去了!”
這想必是家裏已經有人病逝的。
無論是諱疾忌醫的,還是心生絕望的,雖然原因不同,態度卻都是拒絕排斥。
治病救人,病人排斥是大忌,治一人病是這樣,治一村病也是這樣。
李中和騎馬而來。“噠噠噠”的馬蹄聲敲在村民們心頭,讓他們忍不住仰視,臉上顯出些微懼怕的神色來。
“那誰誰誰,”他指著一個小男孩:“知道你們村裏長是誰麽?”
“知道?那叫你們裏長過來。我就在這等著他!”
小男孩二話不說蹬蹬蹬跑遠了。他的長輩,大概是爺爺,還有周圍一村的老者,一句話都不敢說。
徐一真將信符從錦盒中拿出來,雙手托著高高舉過頭頂:“聖上禦賜信符在此!”
李中和的不屑冷笑,眾衙役的聒噪,頃刻間消失了,四周詭異的安靜。所有人明顯都沒想過這種場麵,都呆愣住了。
“還不跪下!”
李中和慌忙下馬。眾衙役更是跪倒一片,不敢有半點放肆。
李中和正正衣冠,緩步來到人前,跪倒磕頭:“臣應天府丞李中和,拜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信符、聖旨在處,都如皇上親臨。皇帝雖不在,禮數卻不可或缺。
當然,禮數不過是表麵。更關鍵在於,手持聖旨、信符的,便等於他的行為有皇帝背書。他的作為都是被皇帝所認可的。
這種人並不多,非得是能臣、信臣不可。
洪武年不缺能臣。但信臣,即便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朱元璋也不信任,何況別人。
但他卻賜予了太醫信符?信符是那麽好賜予的?
信符,往前數百多年,北宋時期,名為信節。再往前數千八百年,漢唐時期名為旌節,就是“使節”的節。
雖然時過境遷,信符不再隻作為出使之用,但賜予信符是有別另一種意義。
李中和背後已被冷汗浸濕,心中已是冰涼。
並非因為他輸了這一局,而非得冒著染病風險進村,也不是因為惡了徐、張兩位太醫。
進村雖然危險,隻須遠遠躲著病人,總不至於患病。惡了太醫,惡了就惡了,還能怎麽著?
但皇上既然賜予信符,顯然對於疫病的重視遠超他想象,地位至少已和出使外國相當。
那這倆太醫此一行,就不是防瘟治疫看看情況這麽簡單,是要真正解決瘟疫的。
要麽兩人功成身退,帶著一身成就回到金陵,而身後一無瘟疫。要麽這兩人就要死在江北。
而他竟阻止兩人治病的舉動豈止是惡這兩個太醫?是惡了皇帝!
自開國以來,惡了皇帝的,哪有好?死得痛快都算是奢求。
“臣,忤逆聖意,阻撓防疫製瘟,罪該萬死,請徐大人從嚴治罪!”李中和跪在地上,額頭貼著泥土,屁股敲得高高的,聲音卻幾乎是喊出來的,甚至帶著哭腔。
徐一真請出信符,心中已預想到各種情形,從強硬頂撞質疑信符真偽,到事事以他馬首是瞻等等等等。
但萬沒想到眼前一幕。
阻撓防疫製瘟,的確。忤逆聖意,從何說起啊?請我從嚴治罪,我一太醫敢治你以府丞的罪?
應天府府丞四品。他就一五品,還是太醫院的。差著部門,差著品級呢。
但信符在手,所作所為就不僅代表自己,更代表皇帝,總得說點什麽,不至於墮了名頭。
他悄然看向張長貴。張大人久居官場,處理這場麵顯然要比他在行。
張大人麵露鼓勵神色,然後眼神示意另一邊。另一邊站著六爺。
阿對!徐一真福至心靈,笑說:“在下不過是正五品太醫院院判,無權為李大人定罪。”
李中和一喜,要的就是他這句話。現在手捧信符不能定罪,再定罪就得從江北返回麵見皇帝的時候了。
且不說他能不能回來。就算能回來也還不知道什麽時候呢,這麽長時間,便能從容布置,來個無可對證。
“但,”徐一真畫風一轉:“我雖不能定罪,自有人可給你定罪。”
誰?!李中和心猛地揪緊,幾乎要脫口質問。
徐一真身子稍稍往六爺方向轉動:“王六,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當能將你今日表現報於聖上。你的罪責,便由聖上定奪。”
錦衣衛?李中和臉一下子毫無血色。
洪武年間,若能有朝野上下官員談之色變的,就是錦衣衛。傳說錦衣衛能喬裝打扮,成為府中下人。於是你的一切隱秘便神不知鬼不覺的來到聖上案頭。
錦衣衛是一把刀。一頭握在皇帝手中,一頭搭在官員脖頸上。這邊皇帝一個動怒,那邊官員便會人頭落地。
不僅有信符,更有錦衣衛隨身。李中和將太醫院這次北上的重要程度又提升了一個檔次。若做個類比,幾乎和出使外國相當了。
何必呢?你若早說有信符和錦衣衛,他哪敢有任何異念?非得配合妥帖不可。
現在卻晚了。他項上人頭雖還在,卻已晃晃悠悠不穩了。
“自然,”徐一真又說:“若接下來江南治疫過程中,李大人能好好配合,將功補過,相信王大人也會在皇帝麵前為李大人美言幾句。”
李大人立刻賭咒發誓:“臣定當配合徐大人防瘟治疫,不負皇恩。”
見總算將李中和拿捏了,徐一真滿意點頭,收了錦盒,上了馬車,也不再多說什麽,進村。
李中和不敢怠慢,忙又跟衙役們說:“你們剛才也看到了。太醫院這兩位大人,是得了,”他抱拳拱手向天:“皇上的賞識與信任,北上製瘟的。
“你們且給我盡心竭力,不可怠慢,事成之後我與縣裏分說,自少不了你們的好處。若哪個敢不盡心,我也不說你什麽,也隻與縣裏分說。”
眾衙役剛從皇權的威壓中晃晃悠悠站起來,聽他這麽一說又連忙跪下去,賭咒發誓:“小的定然盡心竭力辦差。”
一幫人說話也不齊整,如同蜂群嗡嗡叫。
李中和隻聽了個大概,便不再理會,具體厲害自然有兩縣典史與他們分說。他便也跟著徐一真他們進村去了。
已是午後,村頭陰涼地裏便聚著三三兩兩的人打屁聊天。
村外一群人在那裏咋咋呼呼半天,早已引起了他們注意。離得遠也聽不清,聽見了些許,也聽不太懂。
這群人裏有老人、孩子、缺少婦人男人。看他們氣色動作,倒挺健康,不像是有病的。
徐一真來到,抱拳拱手問眾人:“各位前輩請了,在下是大夫,前往江北製瘟防疫。之前路過村子知道有人惹了疫病,特地請了夥伴朋友,前來治病救人。”
沒人理。
張長貴抱拳搭話:“哥幾個好啊,我看哥幾個都挺健康精神啊。不知村裏都多少戶染病?又有多少戶健康的?”
有人不耐煩地擺手:“走走走,哪裏有疫病?就是普通的感冒發燒而已。我們這都是世代艄公船夫,喝的是江水,吹的是江風。這點病算什麽。
“走走走,你們來了,沒病也得治出病來。”
這話一說,引來一些人附和,又引來另一些人大罵。但罵的內容是:“還郎中大夫,你們早幹什麽去了!”
這想必是家裏已經有人病逝的。
無論是諱疾忌醫的,還是心生絕望的,雖然原因不同,態度卻都是拒絕排斥。
治病救人,病人排斥是大忌,治一人病是這樣,治一村病也是這樣。
李中和騎馬而來。“噠噠噠”的馬蹄聲敲在村民們心頭,讓他們忍不住仰視,臉上顯出些微懼怕的神色來。
“那誰誰誰,”他指著一個小男孩:“知道你們村裏長是誰麽?”
“知道?那叫你們裏長過來。我就在這等著他!”
小男孩二話不說蹬蹬蹬跑遠了。他的長輩,大概是爺爺,還有周圍一村的老者,一句話都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