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到萬朝之中的光幕介紹完民族英雄秦良玉後,又開始介紹下一位名將,萬朝之中所有武將都在猜測會出現在哪個朝代,後世對其評價又當如何?


    光幕:“他是隋唐英雄傳,隋唐演義,說唐等評書中的英雄,也是唐朝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是曆史比演義描述還牛逼的名將,他就是大唐名將薛仁貴。同時,在各類演義中他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應夢賢臣。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中國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但少時家境貧寒於貞觀末年應募投軍,隨唐太宗征高麗,在安市城之戰中身穿白衣,持戟懸弓,大呼衝陣,所向披靡。


    太宗嘉獎其勇猛,召拜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後升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後兩度隨擊高麗並大破契丹於黑山。


    龍朔二年,隨鄭仁泰率軍擊九姓鐵勒十餘萬人,於天山連發三箭,射殺鐵勒驍騎三人,使鐵勒軍驚潰。他趁勢追擊,俘葉護兄弟三人而還,後隨李積攻高麗,攻拔重鎮扶餘城,與唐軍主力合圍平壤,高麗滅亡後率軍留守平壤,進封平陽郡公。


    鹹亨元年任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軍擊吐蕃。但在大非川之戰中戰敗,回朝後被免官為民,後一度被起複為雞林道總管又因事獲罪。晚年重新被起用,為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大破突厥阿史那元珍部於雲州,次年,去世,享年七十歲。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仁貴作戰二十餘年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其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並衍生出《薛仁貴衣錦還鄉》《薛仁貴征東》等文學作品,另著有《周易新注本義》,今已佚。


    說到薛仁貴不得不提及與其有關的人,第一位是大唐名將張士貴,在正史中此人名聲不顯,史料記載有限,但後世之所以知道張士貴起因是一些演義,小說,評書,張士貫在演義中與李道宗都成了反派,張士貫更是被描述成心胸狹窄,忌賢妒能,陷害忠良處處與薛仁貴為敵的奸佞小人。不可否認藝術來源生活,當時參軍的薛仁貴曾在張士貴手下當兵,也是張士貴發現薛仁貴的不凡。不幸的是張士貴成為被演義抹黑的又一位大唐將軍。


    第二位影響薛仁貴的人是她的妻子,薛仁貴有一個懂他愛他的好妻子柳氏。便語重心長又激又勸地對他說:“夫有高世之才,要須遇時乃發,今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富貴還鄉,葬未晚。”薛仁貴聽從之,這才有了建功立業,名揚天下的機會。


    第三位是郭侍封,與薛仁貴征討吐蕃失敗有關。說到郭侍封,他並非是無能之輩,也是一代名將。薛仁貴和郭待封他倆的個人經曆和性格特點差別可大了,郭待封是名將的後代,他爸郭孝恪一輩子南征北戰,武功相當厲害,死了之後被高宗追封成安西都護,陽翟郡公。郭待封既然是名將之後長大了也去當兵了。


    郭侍封參加了對高句麗的戰爭,遇到過糧草補給危機,也是導致其在吐蕃作戰時犯下錯誤的原因所在。


    薛仁貴打仗的時候擅長出其不意,走些險棋,作戰很是靈活;郭待封呢,做事就比較謹慎穩重,在高原打仗行軍的時候糧草供應那可太重要了,重要到能直接左右戰爭的輸贏。


    薛仁貴也很快就察覺到了這點,所以呢,一到大非川他就特意跟郭待封說大非嶺這個地方很適合設置柵欄,能留兩萬人搭兩個柵欄,糧草這些物資都放在柵欄裏頭,這就是讓郭待封借助大非嶺的好地勢搭柵欄駐軍,好保證糧草物資的安全。


    從這麽細致的安排就能知道薛仁貴對糧草物資的安全問題可上心了,他讓郭待封駐紮大非川保護糧草,自己帶著兵往烏海去這個決定也說明薛仁貴特別明白他倆各自的優勢,還特意根據郭待封謹慎穩重的性格讓他負責糧草後勤的安全呢。


    那麽為什麽薛仁貴與郭侍封會在大非川戰役中失敗?薛仁貴一生征戰,大非川戰役是其唯一一次失敗,也因此戰失敗而被踢出了武廟。


    **大非川之戰敗因考析**


    自古戰事之成敗,常與諸多因素緊密相連。就大非川之戰而言,大唐占戰神將薛仁貴雖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然而此役卻未能盡顯其威,敗因眾多,當逐一剖析。


    一、非天時地利之利


    大非川之地,地勢險峻,高原反應顯著。彼時唐軍未充分考慮到高原氣候對士兵體力的影響,以致戰力大減。加之吐蕃名將的精妙布局,利用地形之利設伏兵,使唐軍在戰鬥之初便處於不利地位。古人言:“天時不如地利”,此言誠然。


    二、指揮失當之過


    郭侍封之決策,乃此戰敗因中關鍵一環。其未死守營寨,反留糧草而攜補給前進,此舉實為兵家之大忌。糧草乃三軍之根本,若糧道被斷,則軍心必亂。郭侍封此舉,不僅使軍隊補給線暴露於敵軍眼前,更導致營寨空虛,難以抵擋敵軍之攻擊。此舉不僅疏忽了敵軍的伏兵,亦未能充分利用兵力進行持久戰或設伏戰術以耗敵銳氣。此為將領之重大失誤也。


    三、軍事戰術之誤


    戰爭不僅是體力和武器的對抗,更是智慧和謀略的角逐。在此戰中,薛仁貴和唐軍或許因過度依賴兵力優勢和薛仁貴之威名而忽視了對戰術的研究和運用。吐蕃名將之所以能以少勝多,關鍵在於其巧妙的戰術和精確的指揮。而唐軍在戰術上未能有效應對敵軍之戰術,也未能夠利用地形、天氣等有利條件以形成戰鬥上的優勢。


    四、兵力配置不當


    大非川之戰中,唐軍兵力雖眾,但若兵力未能得到合理配置和運用,亦難以發揮其最大戰鬥力。唐軍未能根據敵我力量對比、地形等因素合理分配兵力,以致在關鍵時刻無法形成有效的集中優勢或分散防禦。


    五、士兵素質與士氣之挫


    戰事中,士兵的素質和士氣對戰鬥結果至關重要。唐軍雖然裝備精良、人數眾多,但若士兵未受過嚴格訓練或缺乏鬥誌,則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高原反應使得唐軍士兵體力受損、士氣低落,加上對高原氣候的不適應以及連日作戰的疲勞,進一步削弱了唐軍的戰鬥力。


    六、缺乏細致之偵查與情報收集


    在古代戰爭中,偵查與情報收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隻有了解敵軍動向、地形優勢等重要情報,才能做出更為精準的決策和製定出更有效的戰略戰術。此戰中唐軍或許因疏忽而未做好詳盡的偵查工作或未能及時獲取重要情報,導致在戰鬥中處於被動地位。


    綜上所述,大非川之戰唐軍失敗之因眾多,既有天時地利之不利、指揮失誤、戰術不當等軍事因素,亦有人員配置不當、士兵素質與士氣之挫以及缺乏細致偵查與情報收集等非軍事因素。然古人雲:“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戰雖敗,卻也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唐高宗李治盲目自信,周邊都被征服,大唐疆域擴大,頂峰時期達1200萬平方公裏。加上吐蕃不斷侵犯,嚴重威脅大唐安全,用兵征討是必須的。


    不論從政治角度,軍事戰略乃至民族未來,吐蕃地區都具有戰略意義,甚至關乎華夏民族生死存亡,這是從地形角度上來看問題,納入華夏版圖對華夏民族非常重要,一旦失去這處高原平障,華夏危矣。嚴重的將麵臨亡國滅種,攻打吐蕃納入華夏版圖是非常正確的,非常必要的。


    事實證明元朝將吐蕃納入華夏版圖無比正確,正因為如此,元明清都對其掌握在手中,近代史西方企圖分裂華夏,其中英國就曾入侵,結果失敗,從而粉碎西方分裂華夏圖謀,為日後華夏崛起提供了安全保障。”


    光幕視頻將地形圖與分析展示給萬朝古人們,懂得其價值的各朝帝王將相們看後也都嚇了一跳,西域和西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都高度重視起來,也開始尋問如何解決高原反應問題,文洛陽也作出了解釋並給出答案,萬朝之中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們開始整活了,開疆擴土之心大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時空之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憤怒的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憤怒的獅子並收藏我有一座時空之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