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故人重逢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 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那些老字號的紡織廠一個接著一個倒閉。
剩下那些還在苟活的,則是幹脆直接砍掉了棉布這一類別,專攻絲綢,走高端路線。
可這樣一來,等於是自廢一臂,規模再無法和以前同日而語。
而且即便是這樣,能否苟活下來,也還得看明記願不願意賞這口飯。
一旦明記紡織廠也進軍絲綢紡織,那麽屆時他們將退無可退。
破產也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另一邊,這段時間京城朝廷這邊也發生一件大事。
那就是督察院中丞劉伯溫,向朱元璋上交了辭呈。
皇宮,太和殿內。
朱元璋將手中劉伯溫的辭呈狠狠摔在地上,臉色難看,罵罵咧咧道:“哪都不許走,就算他病了,也得給咱在督察院好好盯著。”
朱標走上前,彎腰撿起地上的辭呈,將其重新放在了桌上,開口道:“父皇,根據太醫的診斷,誠意伯的身子如今確實不適合繼續工作了。而且他也到了歸養的年紀,咱們實在是沒有理由這個繼續強留著他。”
朱標講的這些事情,朱元璋又何嚐不知道,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劉伯溫便已經和他提過辭官歸養的打算,可那次讓朱元璋以大明新立,百廢待興,朝廷需要他為由留了下來。
而如今大明國力昌盛,朝廷人才濟濟,這個理由也站不住了。
當時劉伯溫是還有些不放心楊憲,要知道在朱元璋這麽多開國功臣裏頭,劉伯溫是最惜命的,幾乎是天下初定時,便已經心生功成身退的念頭。
隻可惜在原時空,這個最惜命的人,最後卻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嘴裏碎碎念道:“老大,你不知道,劉夫子這個人啊敬業,敢於糾彈,而且跟淮西那夥人不對付。”
“他要是走了,我去哪再去找第二個劉夫子啊。”
朱元璋眼裏流露出一些難過,當年他親自請來的浙東四夫子,麗水的葉琛、龍泉的章溢,兩位夫子都是早早離開人世,如今如果劉伯溫再一走。
那麽浙東四夫子,四去其三,便隻剩下宋濂一人了。
到時候,隻剩下老邁的宋濂,浙東黨還能否製衡淮西黨,便成了一個未知數。
朱元璋內心很糾結,可最終還是對劉伯溫的辭呈給與了準許。
第二天,朱元璋直接把劉伯溫喊進了宮。
君臣二人,聊著天。
朱元璋詢問,劉伯溫走後,誰來接替他禦史中丞的位置最為合適。
劉伯溫給了幾個答案。
朱元璋聽後,微微點頭,並未給出明確的答複。
話到了盡頭,終於是到了分別的時候。
“劉伯溫,聽旨吧。”朱元璋看了劉伯溫一眼,開口道。
劉伯溫立馬起身下跪,聽旨。
“著即,剝奪劉伯溫所有的職銜俸祿,遣歸鄉裏,種地自養,生死由天。”朱元璋沉聲道。
“謝陛下!”劉伯溫朝著朱元璋重重磕了一個響頭。
劉伯溫的這一次謝恩叩首,比以往要誠心很多,即便是封爵那次都遠遠比不上。
朱元璋看在眼裏,心裏卻不是滋味。
十多年了,到了,也沒能交透他劉基啊。
看著劉伯溫走出大殿的背影,朱元璋莫名有些傷感。
“老大。”一旁的朱標開口應道。
“父皇。”
“朕也不知道怎麽回事,這些日子,經常想起老人來。花雲、耿再成、朱文遜,都是早早跟了朕的,可是連朕登基那一天都沒有看到。”
“也不知道等到咱大明王旗插遍全世界時,朕的身邊還能有多少老兄弟,抑或是連”朱元璋轉頭看了一眼朱標,伸手拍了拍好大兒的肩膀,開口道。“你和劉夫子向來交好,去送他最後一程吧。”
“是,父皇。”
京城,誠意伯府。
為了照顧父親,劉鏈也跟著辭去了工部的差事,準備和劉伯溫一起回青田老鄉。
家裏的仆人全都遣散了,隻留了小六子一人。
劉伯溫讓劉鏈和六子收拾東西,除了隨身物品,誠意伯府中原有的任何東西都不準動。
第二日一早,三人便是帶著隨身行李,隻是並未直接往南,而是坐上了前往揚州的軌道列車。
劉伯溫打算在離開前,最後再看一看自己那個最得意的學生。
出了車站,劉伯溫一行三人剛走到揚州城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了人聲。
“劉老伯!劉老伯!”
一開始劉伯溫三人並未理睬,他們在揚州除了楊憲外,並沒有其他熟人。
如果是官麵上的人物的話,也不會是這種稱呼。
所以劉伯溫他們隻當是喊的別人。
隻是他們往前走了一段路,後麵的喊叫聲,還沒有停止,顯然是衝著自己來的。
劉伯溫停下腳步,回頭看去,隻見一個人高馬大的漢子走了過來。
那漢子走到劉伯溫麵前,然後又是看了看一旁的六子,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劉老伯,果然是你們,剛才大老遠的我還以為認錯人了。”
“你是?”劉伯溫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是我啊,劉勇!”漢子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接著開口道。“你不記得了嗎,當時咱們一起在城外修過瀝青路的,還一起吃了土豆燜飯。”
劉勇這麽一說,劉伯溫總算記起這件事來。
當時正是眼前這個憨憨拉著他一個當朝二品大員下工地做苦力來著,後來回到京城後,他這副身子骨還疼得連著幾夜睡不著覺。
這下子記憶全都湧上來了,包括那幾個難眠的夜晚。
劉伯溫臉上露出笑容,開口道:“我記得你當時說有個弟弟,叫劉敏,是在城裏造樓部做工。”
“是,劉老伯你記性真好。”
“看你這身穿著打扮,看來你們兄弟倆人,這些年混得還可以啊。”劉伯溫開口笑道,要知道當時的劉勇兄弟是逃荒逃到揚州的,身上有衣服穿就不錯了。如今一身棉布衣,身姿挺拔,與當初判若兩人,也難怪劉伯溫一眼沒將其認出來。
劉勇伸手摸了摸腦袋,憨笑道:“楊大人說過勤勞能夠致富,咱們揚州的工人都相信這一點,這些年隻要不是懶漢,日子過得都還挺不錯的。”
剩下那些還在苟活的,則是幹脆直接砍掉了棉布這一類別,專攻絲綢,走高端路線。
可這樣一來,等於是自廢一臂,規模再無法和以前同日而語。
而且即便是這樣,能否苟活下來,也還得看明記願不願意賞這口飯。
一旦明記紡織廠也進軍絲綢紡織,那麽屆時他們將退無可退。
破產也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另一邊,這段時間京城朝廷這邊也發生一件大事。
那就是督察院中丞劉伯溫,向朱元璋上交了辭呈。
皇宮,太和殿內。
朱元璋將手中劉伯溫的辭呈狠狠摔在地上,臉色難看,罵罵咧咧道:“哪都不許走,就算他病了,也得給咱在督察院好好盯著。”
朱標走上前,彎腰撿起地上的辭呈,將其重新放在了桌上,開口道:“父皇,根據太醫的診斷,誠意伯的身子如今確實不適合繼續工作了。而且他也到了歸養的年紀,咱們實在是沒有理由這個繼續強留著他。”
朱標講的這些事情,朱元璋又何嚐不知道,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劉伯溫便已經和他提過辭官歸養的打算,可那次讓朱元璋以大明新立,百廢待興,朝廷需要他為由留了下來。
而如今大明國力昌盛,朝廷人才濟濟,這個理由也站不住了。
當時劉伯溫是還有些不放心楊憲,要知道在朱元璋這麽多開國功臣裏頭,劉伯溫是最惜命的,幾乎是天下初定時,便已經心生功成身退的念頭。
隻可惜在原時空,這個最惜命的人,最後卻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嘴裏碎碎念道:“老大,你不知道,劉夫子這個人啊敬業,敢於糾彈,而且跟淮西那夥人不對付。”
“他要是走了,我去哪再去找第二個劉夫子啊。”
朱元璋眼裏流露出一些難過,當年他親自請來的浙東四夫子,麗水的葉琛、龍泉的章溢,兩位夫子都是早早離開人世,如今如果劉伯溫再一走。
那麽浙東四夫子,四去其三,便隻剩下宋濂一人了。
到時候,隻剩下老邁的宋濂,浙東黨還能否製衡淮西黨,便成了一個未知數。
朱元璋內心很糾結,可最終還是對劉伯溫的辭呈給與了準許。
第二天,朱元璋直接把劉伯溫喊進了宮。
君臣二人,聊著天。
朱元璋詢問,劉伯溫走後,誰來接替他禦史中丞的位置最為合適。
劉伯溫給了幾個答案。
朱元璋聽後,微微點頭,並未給出明確的答複。
話到了盡頭,終於是到了分別的時候。
“劉伯溫,聽旨吧。”朱元璋看了劉伯溫一眼,開口道。
劉伯溫立馬起身下跪,聽旨。
“著即,剝奪劉伯溫所有的職銜俸祿,遣歸鄉裏,種地自養,生死由天。”朱元璋沉聲道。
“謝陛下!”劉伯溫朝著朱元璋重重磕了一個響頭。
劉伯溫的這一次謝恩叩首,比以往要誠心很多,即便是封爵那次都遠遠比不上。
朱元璋看在眼裏,心裏卻不是滋味。
十多年了,到了,也沒能交透他劉基啊。
看著劉伯溫走出大殿的背影,朱元璋莫名有些傷感。
“老大。”一旁的朱標開口應道。
“父皇。”
“朕也不知道怎麽回事,這些日子,經常想起老人來。花雲、耿再成、朱文遜,都是早早跟了朕的,可是連朕登基那一天都沒有看到。”
“也不知道等到咱大明王旗插遍全世界時,朕的身邊還能有多少老兄弟,抑或是連”朱元璋轉頭看了一眼朱標,伸手拍了拍好大兒的肩膀,開口道。“你和劉夫子向來交好,去送他最後一程吧。”
“是,父皇。”
京城,誠意伯府。
為了照顧父親,劉鏈也跟著辭去了工部的差事,準備和劉伯溫一起回青田老鄉。
家裏的仆人全都遣散了,隻留了小六子一人。
劉伯溫讓劉鏈和六子收拾東西,除了隨身物品,誠意伯府中原有的任何東西都不準動。
第二日一早,三人便是帶著隨身行李,隻是並未直接往南,而是坐上了前往揚州的軌道列車。
劉伯溫打算在離開前,最後再看一看自己那個最得意的學生。
出了車站,劉伯溫一行三人剛走到揚州城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了人聲。
“劉老伯!劉老伯!”
一開始劉伯溫三人並未理睬,他們在揚州除了楊憲外,並沒有其他熟人。
如果是官麵上的人物的話,也不會是這種稱呼。
所以劉伯溫他們隻當是喊的別人。
隻是他們往前走了一段路,後麵的喊叫聲,還沒有停止,顯然是衝著自己來的。
劉伯溫停下腳步,回頭看去,隻見一個人高馬大的漢子走了過來。
那漢子走到劉伯溫麵前,然後又是看了看一旁的六子,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劉老伯,果然是你們,剛才大老遠的我還以為認錯人了。”
“你是?”劉伯溫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是我啊,劉勇!”漢子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接著開口道。“你不記得了嗎,當時咱們一起在城外修過瀝青路的,還一起吃了土豆燜飯。”
劉勇這麽一說,劉伯溫總算記起這件事來。
當時正是眼前這個憨憨拉著他一個當朝二品大員下工地做苦力來著,後來回到京城後,他這副身子骨還疼得連著幾夜睡不著覺。
這下子記憶全都湧上來了,包括那幾個難眠的夜晚。
劉伯溫臉上露出笑容,開口道:“我記得你當時說有個弟弟,叫劉敏,是在城裏造樓部做工。”
“是,劉老伯你記性真好。”
“看你這身穿著打扮,看來你們兄弟倆人,這些年混得還可以啊。”劉伯溫開口笑道,要知道當時的劉勇兄弟是逃荒逃到揚州的,身上有衣服穿就不錯了。如今一身棉布衣,身姿挺拔,與當初判若兩人,也難怪劉伯溫一眼沒將其認出來。
劉勇伸手摸了摸腦袋,憨笑道:“楊大人說過勤勞能夠致富,咱們揚州的工人都相信這一點,這些年隻要不是懶漢,日子過得都還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