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


    海禁之後,弊病還有很多。


    比如限製明朝與外界的交流與接觸,使得大明朝在海洋技術和航海技術方麵相對滯後。


    與之相對應的,世界上其餘國家不遺餘力地通過海上貿易和探索,不斷積累和發展新的科技和知識,反而會推動他們的經濟發展。


    當然如今有楊憲這個世界文明科技中心在,這些反而是最次要的。


    楊憲在哪,哪就是文明科技起源地。


    交不交流問題確實不大。


    因此對於這些問題,楊憲隻是粗略點了兩句。


    相較之下,他先前提的那兩條弊端,才最為致命。


    尤其是第二條,幾乎像是直接洞穿了大明未來的國運。


    朱標聽了楊憲的敘說後,額頭上滿是冷汗。


    他開始意識到禁海令的解除必要了,尤其是在開眼看過世界之後,對這一點就更加堅定。


    而對於楊憲來說,如今明記在吞並沈家後,可以說已經成為大明第一商會。


    海禁一旦放開,整個海貿,楊憲有把握能夠直接掌控在自己手裏。


    那些江浙財閥在他麵前什麽都算不了,他本人就能成為那個最大的財閥。


    如今這個世界沒有貿易保護,想要占領各國的經濟市場,對楊憲來說,簡直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配合著朝廷遠征戰略,再加上明記商行的錢財與資源。


    到時候,楊憲保證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比後世白頭鷹還要多得多。


    要知道現在可沒有什麽國際規則,就是完全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也沒有什麽人道主義,哪怕就是種族滅絕這樣的事情,在這個時代,也沒有人會跳出來指責他。


    這個時代,他就是自由的,隻要他的能力夠強。


    朱標並未察覺到楊憲內心的波動,他拿上軍工實驗室最新生產的一批望遠鏡,和楊憲告別後,便準備起身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後。


    朱標第一時間進宮和朱元璋商量解除海禁的事情。


    太和殿。


    朱元璋批閱奏折,抬頭看了一眼朱標,開口道:“剛從揚州回來?”


    “是,父皇。”


    “新的望遠鏡怎麽樣?”朱元璋隨口問道。


    “比之前的更好,能夠看到的更遠,也更清晰。”朱標如實稟告道。


    “拿來給咱瞧瞧。”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臉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北伐回來後,朱棣和朱元璋稟報望遠鏡的事情後,朱元璋便是記住了這事。


    在軍事上,望遠鏡的作用毋庸置疑。


    可在朱元璋看來,這望遠鏡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自從打下漠北草原,蕩平雲南、遼東的北元殘餘勢力,之後又準備出兵海外後,隨著國土麵積不斷變大,朱元璋也開始對自己對這個國家的掌控力開始產生了一些焦慮。


    他腦海裏已經有一個構想,而這個望遠鏡能夠很好成為其中一環。


    朱標拿出一根製作精良的黃銅望遠鏡遞了過去。


    朱元璋接過擺弄了一番,然後笑道:“來老大,跟我去試試。”


    片刻後。


    朱元璋趴在高高的皇城城門樓上,手持著先前朱標交給他的望遠鏡,眺望著皇城以南的地方。


    “父皇這是?”朱標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開口道。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望遠鏡,開口笑道:“老大,來,你來看看。”


    朱標帶著疑惑的神情,走上前,接過朱元璋手中的望遠鏡,看去。


    畫麵中的景象讓他感覺到有些熟悉,朱標皺了皺眉,終於是想了起來。


    “這是韓國公府?”


    一旁的朱元璋點了點頭,感慨笑道:“楊憲發明的望遠鏡這玩意兒真神,隔著這麽遠的距離,李府巷的韓國公府卻還是看得清清楚楚,就像是咱就在裏頭一樣。”


    有了望遠鏡,朱元璋就能清楚知道他手底下這些官員們每天都在家裏幹什麽。


    此時的朱標顯然沒有領會到朱元璋的意思,他跟著應和道:“楊卿總是能發明出這些神乎其技的東西。”


    對於朱元璋來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望遠鏡隻能看到畫麵,卻聽不到聲音。


    不過這一點瑕疵在他眼中不算什麽,他向來是論跡不論心的人,他隻要知道他底下這些臣子要做什麽就行了。


    “父皇,高處風大,咱還是回去吧.”


    在城門樓上呆了一陣子後,朱標從一旁的內侍官手中接過一件披風,披在朱元璋肩上,開口道。


    朱元璋笑著點了點頭。


    他看向朱標,看出了對方還有其他話要說,開口問道:“老大,還有其他事情?”


    朱標沉默了片刻,直接開口道:“父皇,兒臣請求解除禁海令!”


    “你說什麽?”


    這話一出,朱元璋臉色頓時變了。


    要知道禁海令是他親自製定的國策,如果換了是別人忽然這麽說,他早就大發雷霆了,可提出這個意見的人是朱標。


    朱元璋耐著性子,開口問道:“老大,你知道咱當初為何要禁海嗎?”


    朱標點了點頭,開口回答道:“父皇頒布禁海令,一是為了防止倭寇,同時還能防張士誠舊部這些反明勢力與海外勢力勾結。同時也有保護大明農業生產的意思在裏頭,父皇擔心萬一沿海的老百姓都順著海上貿易去外麵生活發展了,那咱大明的人口豈不是直接流失,也能保護財富不流失海外。”


    在朱元璋看來,海上貿易雖然能夠帶來不小的經濟效益,但出於求穩的心理,還是農業經濟更加有保障。


    出身於平民家庭的朱元璋,早年生活顛覆流離,對於有田可耕種,有得溫飽的生活方式更加認可。在他看來,農業經濟已足以成為明朝經濟的根本,隻要將農業經濟繼續發展起來,農業的產值便足夠養活大明王朝了。


    還是那句話,再偉大的君王也有他的局限性。


    朱元璋受限於他的出身以及經濟,小農以及家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在決策上有時偏向於保守。當初實行海禁,打算以農業為主,也體現了他的保守性。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於朱標的回答很是滿意,隻可惜朱標的話還沒說完。


    “可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千八百種壞毛病並收藏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