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稅製改革!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 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禦書房。
李進此刻內心有些忐忑,他實在猜不出朱元璋突然單獨召見他的原因。
難道就因為他是此次恩科的狀元嗎?
李進搖了搖頭,排除腦海裏的雜念。
想不通,就幹脆不想了。
“臣李進,拜見陛下,太子殿下。”李進行禮道。
“來了啊。”朱元璋抬起頭,揮了揮手中的紙,開口道。“免禮吧,不用這麽拘束。”
一旁朱標也是麵帶微笑地看著李進。
看到這個情況,李進心裏就越發忐忑了。
整個大明權力最大的兩個人,對自己如此和顏悅色,他心中清楚,這份待遇,可不是一個小小的狀元能夠擁有的。
“太子,還是你來說吧。”朱元璋開口道。
朱標點了點頭,看著李進,笑道:“李卿你在會試上,有關‘如何快速讓國庫充盈’這問題的回答,無論是李相還是劉中丞都是讚不絕口。當然你的回答,同樣也讓我和陛下眼前一亮,今天召你過來,就是好好聊一聊,你在考卷上所講的均田均糧策論。”
這也是為什麽李進當初會試會被取為頭名會元的最主要原因,因為提高國庫收入,刻不容緩。
原來是因為這個。
聽完朱標的話,李進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先是分別朝著朱元璋還有朱標,鄭重行了一個禮,這才開口道:“大明新立,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禍,致使國家窮困不堪。要想國庫充盈,臣覺得首當其衝,要改的便是咱大明朝的稅製。”
李進此刻的講法,和他恩科會試答卷上寫的一樣。
開篇便是稅製改革!
這也是為什麽,他的考卷能夠從眾多考生考卷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大明相對於兩宋,國土麵積倍增,而且增了不止一倍。
在地位上也從兩宋向遼金稱臣,變成了大明王朝的東亞各國的宗主國,人口總數也在1.5億以上,遠超兩宋時期。
看上麵的對比,明朝的財政收入應該遠高於兩宋時期才對,但實際上根據兩朝當時的米價核算,兩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明朝的數倍。
這也是朱標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咱大明的稅製比較複雜,現在有匠役稅、田賦、徭役、礦稅、關稅等等。其中稅收最主要的來源是田賦,即對待田賦,按畝征收,南北不同,通常是夏秋兩季征收。”李進開口說道。
這點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他們要聽的不是這個。
李進繼續開口說道:“天下田地分官田和民田兩種,其中官田稅重數倍於民田。”
民初時,官田稅重到什麽程度?
哪怕風調雨順,租種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稅後,所剩不過半年的口糧而已。
老百姓賣兒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會出現逃亡拋荒的情況。
官田被拋荒,朝廷自然也就沒有稅收。
李進開口道:“陛下、殿下,因此臣以為降低官田賦稅,刻不容緩。如果單純隻為充盈國庫,而一味加大官田稅賦,無異於是殺雞取卵。”
官田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官府,官府將土地租給農民,官府除了正常賦稅外,國家還會額外征收地租。那麽,由於官田的地租和田賦兩者合二為一,因此官田賦稅較之於其他形式的田稅,才會重這麽多。
“那麽民田呢?”朱標開口問道。
李進答道:“民田的情況也不樂觀,雖然民田僅十稅一,負擔輕很多。可如今已經出現大戶兼並土地的跡象,而且這個情形有往愈演愈烈的趨勢方向發展。大戶們自有各種方法逃避稅賦,“逃田”、“詭寄”、“飛灑”、“移丘”、“換段”、“改冊”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官府一樣收不上稅來。”
“陛下不信的話,可以派人去鳳陽府老家看看那邊的現狀,如今良田已經都被淮西勳貴給占了。我叔叔回老家,也隻能耕種劣田,怕是連吃飽飯都難。”
這次科舉,推行了政審製度。
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李進口中的叔叔是誰。
想到為自己出生入死的馬三刀,最後淪為這等下場,朱元璋不勝唏噓。
而在聽到淮西勳貴的所作所為時,臉色陰沉的有些可怕,坐在座位上,扶著膝蓋的那雙大手,青筋畢露。
朱元璋是氣得直咬牙,這些家夥發達了之後,就是這樣報答鄉親的。
“如今還僅是淮西等少數地方如此,趁早改革,還有救。如果繼續這樣放任下去,其餘各府各省也有樣學樣,朝廷的收入還會繼續銳減。莫說充盈國庫了,接下來每一年國庫,都將是大明最富有的國庫,因為國庫隻會越來越窮。”
“到最後,咱大明將空有田賦之名,卻無田賦之實!”李進大聲疾呼道。
這還真不是李進在這危言聳聽,正是這稅製的缺陷。
導致明朝中期,土地兼並嚴重,稅收失衡,財力雄厚的地主稅越來越少,反而普通農民的稅越來越多,百姓不堪重負,甚至一次激發民變,影響了明朝內部的統治,也造成了朝廷稅收的大量流失。
當然李進的這一番見解全部脫胎於楊憲,在揚州的時候,楊憲曾和他聊過這話題,當然每次都隻是隻言片語。他李進能靠著楊憲講的那零星半爪,便將其拚湊還原成這麽一大片治世經國的策論,也算他有本事,一般人別說做到了,或許都無法注意到楊憲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話語的玄妙。
站在李進麵前的大明開國皇帝、洪武大帝,以及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太子。
兩人都不是一般人,他們開始仔細思量李進的話,越想臉色便越難看。
因為朱元璋和朱標二人,對那群淮西勳貴再了解不過,他們心中清楚地知道,李進所講的這個場景極有可能出現,而且有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如何破局。
這就回到了問題的最初,如何使國庫快速充盈。
朱標看著李進,開口問道:“那麽李卿,你說說稅製如果要改的話,要怎麽改?”
李進此刻內心有些忐忑,他實在猜不出朱元璋突然單獨召見他的原因。
難道就因為他是此次恩科的狀元嗎?
李進搖了搖頭,排除腦海裏的雜念。
想不通,就幹脆不想了。
“臣李進,拜見陛下,太子殿下。”李進行禮道。
“來了啊。”朱元璋抬起頭,揮了揮手中的紙,開口道。“免禮吧,不用這麽拘束。”
一旁朱標也是麵帶微笑地看著李進。
看到這個情況,李進心裏就越發忐忑了。
整個大明權力最大的兩個人,對自己如此和顏悅色,他心中清楚,這份待遇,可不是一個小小的狀元能夠擁有的。
“太子,還是你來說吧。”朱元璋開口道。
朱標點了點頭,看著李進,笑道:“李卿你在會試上,有關‘如何快速讓國庫充盈’這問題的回答,無論是李相還是劉中丞都是讚不絕口。當然你的回答,同樣也讓我和陛下眼前一亮,今天召你過來,就是好好聊一聊,你在考卷上所講的均田均糧策論。”
這也是為什麽李進當初會試會被取為頭名會元的最主要原因,因為提高國庫收入,刻不容緩。
原來是因為這個。
聽完朱標的話,李進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先是分別朝著朱元璋還有朱標,鄭重行了一個禮,這才開口道:“大明新立,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禍,致使國家窮困不堪。要想國庫充盈,臣覺得首當其衝,要改的便是咱大明朝的稅製。”
李進此刻的講法,和他恩科會試答卷上寫的一樣。
開篇便是稅製改革!
這也是為什麽,他的考卷能夠從眾多考生考卷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大明相對於兩宋,國土麵積倍增,而且增了不止一倍。
在地位上也從兩宋向遼金稱臣,變成了大明王朝的東亞各國的宗主國,人口總數也在1.5億以上,遠超兩宋時期。
看上麵的對比,明朝的財政收入應該遠高於兩宋時期才對,但實際上根據兩朝當時的米價核算,兩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明朝的數倍。
這也是朱標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咱大明的稅製比較複雜,現在有匠役稅、田賦、徭役、礦稅、關稅等等。其中稅收最主要的來源是田賦,即對待田賦,按畝征收,南北不同,通常是夏秋兩季征收。”李進開口說道。
這點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他們要聽的不是這個。
李進繼續開口說道:“天下田地分官田和民田兩種,其中官田稅重數倍於民田。”
民初時,官田稅重到什麽程度?
哪怕風調雨順,租種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稅後,所剩不過半年的口糧而已。
老百姓賣兒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會出現逃亡拋荒的情況。
官田被拋荒,朝廷自然也就沒有稅收。
李進開口道:“陛下、殿下,因此臣以為降低官田賦稅,刻不容緩。如果單純隻為充盈國庫,而一味加大官田稅賦,無異於是殺雞取卵。”
官田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官府,官府將土地租給農民,官府除了正常賦稅外,國家還會額外征收地租。那麽,由於官田的地租和田賦兩者合二為一,因此官田賦稅較之於其他形式的田稅,才會重這麽多。
“那麽民田呢?”朱標開口問道。
李進答道:“民田的情況也不樂觀,雖然民田僅十稅一,負擔輕很多。可如今已經出現大戶兼並土地的跡象,而且這個情形有往愈演愈烈的趨勢方向發展。大戶們自有各種方法逃避稅賦,“逃田”、“詭寄”、“飛灑”、“移丘”、“換段”、“改冊”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官府一樣收不上稅來。”
“陛下不信的話,可以派人去鳳陽府老家看看那邊的現狀,如今良田已經都被淮西勳貴給占了。我叔叔回老家,也隻能耕種劣田,怕是連吃飽飯都難。”
這次科舉,推行了政審製度。
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李進口中的叔叔是誰。
想到為自己出生入死的馬三刀,最後淪為這等下場,朱元璋不勝唏噓。
而在聽到淮西勳貴的所作所為時,臉色陰沉的有些可怕,坐在座位上,扶著膝蓋的那雙大手,青筋畢露。
朱元璋是氣得直咬牙,這些家夥發達了之後,就是這樣報答鄉親的。
“如今還僅是淮西等少數地方如此,趁早改革,還有救。如果繼續這樣放任下去,其餘各府各省也有樣學樣,朝廷的收入還會繼續銳減。莫說充盈國庫了,接下來每一年國庫,都將是大明最富有的國庫,因為國庫隻會越來越窮。”
“到最後,咱大明將空有田賦之名,卻無田賦之實!”李進大聲疾呼道。
這還真不是李進在這危言聳聽,正是這稅製的缺陷。
導致明朝中期,土地兼並嚴重,稅收失衡,財力雄厚的地主稅越來越少,反而普通農民的稅越來越多,百姓不堪重負,甚至一次激發民變,影響了明朝內部的統治,也造成了朝廷稅收的大量流失。
當然李進的這一番見解全部脫胎於楊憲,在揚州的時候,楊憲曾和他聊過這話題,當然每次都隻是隻言片語。他李進能靠著楊憲講的那零星半爪,便將其拚湊還原成這麽一大片治世經國的策論,也算他有本事,一般人別說做到了,或許都無法注意到楊憲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話語的玄妙。
站在李進麵前的大明開國皇帝、洪武大帝,以及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太子。
兩人都不是一般人,他們開始仔細思量李進的話,越想臉色便越難看。
因為朱元璋和朱標二人,對那群淮西勳貴再了解不過,他們心中清楚地知道,李進所講的這個場景極有可能出現,而且有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如何破局。
這就回到了問題的最初,如何使國庫快速充盈。
朱標看著李進,開口問道:“那麽李卿,你說說稅製如果要改的話,要怎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