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神秘小瓶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 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殿上。
潘隆雲正在為自己方才的表現暗自得意。
他認為自己這一手一石多鳥,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劉伯溫並未回頭去看自己名義上的下屬,隻是輕輕搖了搖頭,眼裏有七分失望,三分可憐。
一旁的李善長則是饒有興趣地轉頭看著跪在地上的潘隆雲,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對他來說,年輕人有些小聰明無足輕重,反正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畝產比一般稻種多兩到三倍,這種瘋話也有人信嗎?”
“莫不是楊憲為了貪汙朝廷撥發的稻種編出來的謊話?”
“你可不要血口噴人,先前潘大人可是說了,楊大人把所有稻種當做口糧分發給了揚州城百姓,他哪裏有貪汙?”
“哼!有時候,貪名者比貪利者還要可怕!”
......
朝堂上,淮西黨與浙東黨兩派的官員們已經為了楊憲之事吵得不可開交。
“我相信!”
這時一道清亮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回蕩,久久不息。
滿朝所有大臣都被聲音鎮住,不自覺閉上了嘴巴。
說話之人卻不是身為皇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看著展露王者之風的朱標,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朱標在鎮住朝臣後,轉身向朱元璋遞出了一份奏折以及一個小瓷瓶。
隨侍太監連忙上前接過,交到朱元璋手中。
“父皇,如果是別人說這話我不信,可楊憲說出這種話,我願意相信他一次。這是他昨日遞上來的密折,我相信父皇看過之後也會願意給他一次機會。”
朱元璋先是打開奏折,然後又是開了小瓷瓶的蓋子。
片刻後,他抬起頭看向朱標,見朱標點了點頭,心中便已經有數。
“那就再留楊憲幾個月性命,到時候如果秋收之時,達不到他所說的標準,再拿他問罪!”
突如其來的轉變,讓跪在地上的潘隆雲一臉懵。
他下意識開口問道:“那楊憲私發稻種如何處置?”
“我說的話,潘大人是聽不懂嗎?”朱元璋看向潘隆雲,眼神銳利,像一根針。
迎上老朱視線的潘隆雲,立馬感覺到一股寒意,連連叩首,請罪。
“退朝!”
朱元璋站起身,頭也不回地離開奉天殿。
............
散朝後。
“相國,皇上方才究竟是什麽意思?”胡惟庸臉上露出不解之色,開口問道。
要知道楊憲所犯的事情可不是什麽小事。
原時空,南寧縣主簿宋善言私自偷拿了200斤稻種去換了一隻雞和兩壺酒,其下場可是被楊憲當著整個揚州府縣大小官員的麵,將其剝皮萱草的。
事後老朱知道後,還一個勁的叫好。
“其症結就在太子爺的那份奏折和那個神秘小瓷瓶身上。”李善長開口道。
隻是他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小小瓷瓶裏麵究竟裝了什麽,竟能救下楊憲的性命。
不僅是李善長,此時滿朝文武都非常想知道這個問題。
皇宮內。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幾個兒子,開口道:“好了事情你們現在都已經知道了,對於楊憲的請求你們怎麽看?”
鹽鐵乃國之重器。
涉及鹽業,幾個皇子都比較慎重。
到最後,還是朱標率先開口道:“父皇,剛才也嚐過楊憲製作的精鹽了,我先說這確實是標兒從出生起到現在吃過的最好的鹽了。”
讓太監們試毒之後。
朱元璋和幾位皇子們,方才都已經嚐過楊憲製作的精鹽了。
那味道確實令人嚐之難忘。
幾人聽了朱標的話,也都是點了點頭。
朱棣更是抬起手掌,隻見一顆鹽粒此刻就在他的掌心。
“我從未見過如此晶瑩剔透的鹽,看起來就像是雪花一樣。”
聽著朱棣的話,朱標笑了笑,接著開口道:“至於楊憲進獻的製鹽之法,步驟並不繁瑣,所需的材料也尋常,不難複刻,隻要試一試便知真假。因此他絕不會在這件事上騙人,同時他在奏折裏提到的用曬鹽法取代煎鹽法,更是能使製鹽的成本大大下降,同時提高效率,此舉有功社稷。”
一句有功於社稷,朱標這是直接給楊憲進獻製鹽法定性。
既然有功於社稷,那麽對於有功之臣的請求,自然是能滿足就滿足。
朱元璋沉吟了一會兒,開口道:“秘密找人試驗,如果真的可行,那麽楊憲奏折中所提之事便允準他在揚州推行。還有一碼歸一碼,方才朝堂之上,潘隆雲所講之事,必須找人再去一次揚州,別人不放心。”
“老二,這個差事就交給你,秋收前到揚州。”
............
揚州城。
楊憲正在用一個自製的刷牙子淨口,隻是他此刻使用的是比青鹽品質還要高的精鹽,看著一旁的魯明義是一陣肉疼。
上好的青鹽要1000文一斤,就這也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
無論是牙刷子,還是青鹽,在明朝都不是普通人能夠用得起的。
咕嚕咕嚕咕——
楊憲仰頭將最後一口漱口水吐出去後,看著早已站在一旁等候多時的魯明義,略微有些無奈開口道:“魯兄,用不著每日都這麽早來府衙吧。”
不僅僅是今天,自從楊憲私發朝廷撥發的稻種之日開始,魯明義就幾乎每日都是這個時辰到。
因為他根本就睡不著覺。
“皇上真的會因為大人你進獻的製鹽之法,而寬恕大人你之前的所作所為嗎?”魯明義開口問道。
很顯然,他沒有真正明白製鹽之法的意義。
“讓你這兩天帶人去考察的鹽礦具體位置,做得怎麽樣了?”對於魯明義擔心的問題,楊憲絲毫不以為意,他關心的反而是接下來的製鹽大業。
畢竟在楊憲眼中,那不是鹽,那可是雪花花的銀子。
說此時的大明稅收,半數來自鹽業絲毫不誇張。
“已經找到三處,符合大人要求的地方,大人提的那些器物,我也已經讓手底下人盡量籌措,這兩天應該就能準備妥當。”魯明義開口回道。
楊憲算了算時間,點了點頭,這樣一來,朝廷旨意下來時,差不多就能同時動工。
潘隆雲正在為自己方才的表現暗自得意。
他認為自己這一手一石多鳥,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劉伯溫並未回頭去看自己名義上的下屬,隻是輕輕搖了搖頭,眼裏有七分失望,三分可憐。
一旁的李善長則是饒有興趣地轉頭看著跪在地上的潘隆雲,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對他來說,年輕人有些小聰明無足輕重,反正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畝產比一般稻種多兩到三倍,這種瘋話也有人信嗎?”
“莫不是楊憲為了貪汙朝廷撥發的稻種編出來的謊話?”
“你可不要血口噴人,先前潘大人可是說了,楊大人把所有稻種當做口糧分發給了揚州城百姓,他哪裏有貪汙?”
“哼!有時候,貪名者比貪利者還要可怕!”
......
朝堂上,淮西黨與浙東黨兩派的官員們已經為了楊憲之事吵得不可開交。
“我相信!”
這時一道清亮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回蕩,久久不息。
滿朝所有大臣都被聲音鎮住,不自覺閉上了嘴巴。
說話之人卻不是身為皇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看著展露王者之風的朱標,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朱標在鎮住朝臣後,轉身向朱元璋遞出了一份奏折以及一個小瓷瓶。
隨侍太監連忙上前接過,交到朱元璋手中。
“父皇,如果是別人說這話我不信,可楊憲說出這種話,我願意相信他一次。這是他昨日遞上來的密折,我相信父皇看過之後也會願意給他一次機會。”
朱元璋先是打開奏折,然後又是開了小瓷瓶的蓋子。
片刻後,他抬起頭看向朱標,見朱標點了點頭,心中便已經有數。
“那就再留楊憲幾個月性命,到時候如果秋收之時,達不到他所說的標準,再拿他問罪!”
突如其來的轉變,讓跪在地上的潘隆雲一臉懵。
他下意識開口問道:“那楊憲私發稻種如何處置?”
“我說的話,潘大人是聽不懂嗎?”朱元璋看向潘隆雲,眼神銳利,像一根針。
迎上老朱視線的潘隆雲,立馬感覺到一股寒意,連連叩首,請罪。
“退朝!”
朱元璋站起身,頭也不回地離開奉天殿。
............
散朝後。
“相國,皇上方才究竟是什麽意思?”胡惟庸臉上露出不解之色,開口問道。
要知道楊憲所犯的事情可不是什麽小事。
原時空,南寧縣主簿宋善言私自偷拿了200斤稻種去換了一隻雞和兩壺酒,其下場可是被楊憲當著整個揚州府縣大小官員的麵,將其剝皮萱草的。
事後老朱知道後,還一個勁的叫好。
“其症結就在太子爺的那份奏折和那個神秘小瓷瓶身上。”李善長開口道。
隻是他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小小瓷瓶裏麵究竟裝了什麽,竟能救下楊憲的性命。
不僅是李善長,此時滿朝文武都非常想知道這個問題。
皇宮內。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幾個兒子,開口道:“好了事情你們現在都已經知道了,對於楊憲的請求你們怎麽看?”
鹽鐵乃國之重器。
涉及鹽業,幾個皇子都比較慎重。
到最後,還是朱標率先開口道:“父皇,剛才也嚐過楊憲製作的精鹽了,我先說這確實是標兒從出生起到現在吃過的最好的鹽了。”
讓太監們試毒之後。
朱元璋和幾位皇子們,方才都已經嚐過楊憲製作的精鹽了。
那味道確實令人嚐之難忘。
幾人聽了朱標的話,也都是點了點頭。
朱棣更是抬起手掌,隻見一顆鹽粒此刻就在他的掌心。
“我從未見過如此晶瑩剔透的鹽,看起來就像是雪花一樣。”
聽著朱棣的話,朱標笑了笑,接著開口道:“至於楊憲進獻的製鹽之法,步驟並不繁瑣,所需的材料也尋常,不難複刻,隻要試一試便知真假。因此他絕不會在這件事上騙人,同時他在奏折裏提到的用曬鹽法取代煎鹽法,更是能使製鹽的成本大大下降,同時提高效率,此舉有功社稷。”
一句有功於社稷,朱標這是直接給楊憲進獻製鹽法定性。
既然有功於社稷,那麽對於有功之臣的請求,自然是能滿足就滿足。
朱元璋沉吟了一會兒,開口道:“秘密找人試驗,如果真的可行,那麽楊憲奏折中所提之事便允準他在揚州推行。還有一碼歸一碼,方才朝堂之上,潘隆雲所講之事,必須找人再去一次揚州,別人不放心。”
“老二,這個差事就交給你,秋收前到揚州。”
............
揚州城。
楊憲正在用一個自製的刷牙子淨口,隻是他此刻使用的是比青鹽品質還要高的精鹽,看著一旁的魯明義是一陣肉疼。
上好的青鹽要1000文一斤,就這也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
無論是牙刷子,還是青鹽,在明朝都不是普通人能夠用得起的。
咕嚕咕嚕咕——
楊憲仰頭將最後一口漱口水吐出去後,看著早已站在一旁等候多時的魯明義,略微有些無奈開口道:“魯兄,用不著每日都這麽早來府衙吧。”
不僅僅是今天,自從楊憲私發朝廷撥發的稻種之日開始,魯明義就幾乎每日都是這個時辰到。
因為他根本就睡不著覺。
“皇上真的會因為大人你進獻的製鹽之法,而寬恕大人你之前的所作所為嗎?”魯明義開口問道。
很顯然,他沒有真正明白製鹽之法的意義。
“讓你這兩天帶人去考察的鹽礦具體位置,做得怎麽樣了?”對於魯明義擔心的問題,楊憲絲毫不以為意,他關心的反而是接下來的製鹽大業。
畢竟在楊憲眼中,那不是鹽,那可是雪花花的銀子。
說此時的大明稅收,半數來自鹽業絲毫不誇張。
“已經找到三處,符合大人要求的地方,大人提的那些器物,我也已經讓手底下人盡量籌措,這兩天應該就能準備妥當。”魯明義開口回道。
楊憲算了算時間,點了點頭,這樣一來,朝廷旨意下來時,差不多就能同時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