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難得的悠閑
天災逃荒,極品農門老婦有空間 作者:堰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一天隻吃兩頓飯,叫做早餐和晚餐。
在過去的日子裏,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仿佛這種飲食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
但是趙春花習慣了現代的一日三餐,有時候甚至還要加餐幾次。
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是出於對健康考慮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使她在心理上也感到一種安心與滿足。
沒有零食,而且一天隻能吃兩頓,這讓趙春花怎麽受得了。
尤其是在饑餓感襲來時,那種難以言說的折磨讓她幾度懷疑是否能夠堅持下去。
幸好家裏還有個小吃貨,每天都要吃好幾頓,她也就跟著改變了原來的飲食習慣。
這樣子不僅緩解了自己因食物缺乏所帶來的困擾,還讓自己重新找到了一份家的溫暖感覺。
中午沒做新菜,就早上熬的肉粥加了點水再熱一下,配上朱芳芳送來的蕎麥饅頭,大家都吃得挺開心的。
雖然菜肴簡單至極,但卻因為大家在一起而變得特別有意義起來。
別以為有個營生就能頓頓大魚大肉,其實平日裏吃的都是些稀粥配小菜,偶爾一個月能改善幾次夥食就算是好日子了。
生活就是這樣簡樸卻又充滿了溫馨的味道,在這些普通食物中尋找到了幸福的感覺。
雖然吃得簡單,但總算也能吃飽肚子。
這對於經曆過許多困苦的他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慰藉了。
廚房裏的瓦罐中燉著雞湯,今天下午趙春亮準備在家裏宴請村長等人。
這是他們少有的盛宴時刻,所以大家都非常期待並為此忙碌準備著。
得知趙春花打算單獨住出去後,趙春亮雖舍不得攔阻她,但又明白人總要學會長大獨立,隻好默默地跟在後麵幫她把事情辦妥當。
他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給她最大的支持與祝福。
這村裏有的家長還在世就把孩子分家的情況確實存在,但並不常見。
這種情況往往伴隨著各種矛盾與爭執,畢竟家族觀念在當地還是根深蒂固的。
至於老人家單獨出來住的事情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按照當地的習俗,老人通常會由子女輪流照顧,或者幹脆和某一個子女共同生活,以保證其生活的質量。
因此,當這個提議第一次被提出時,許多人都是感到非常震驚且不解的。
族裏麵之所以沒有對此提出反對意見,背後隱藏著許多複雜而微妙的原因。
一方麵,李博熏在生前對整個大家族的貢獻極大。
他不僅幫助自己的兒子張大牛猶考取了功名成為秀才,在其教導下村子裏又出了一個秀才和幾位有前途的學生。
這樣的教育成果無疑為家族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另一個原因是趙春花背後的娘家勢力不容小覷。
即使是在失去丈夫這一強大依靠之後,她那些出身豪門望族的兄長也不會坐視不管讓她受到不公正待遇。
他們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資源來支持趙春花並維護她的權益。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對於這件事情本身,就連最直接相關的當事人——張大牛猶都沒有表現出強烈的不同意見。
既然直係親屬都不反對,旁人就更沒有資格也沒有必要去插手這樣一件私事了。
此外,現在趙春花獨自一人仍在養育著李家唯一的血脈。
考慮到李家人普遍具有較好的讀書天賦,未來這個小孩也許能成為家族乃至整個地區的驕傲也未可知。
正是由於上述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趙春花才最終能夠順利完成搬家,並且開始她獨立而又平靜的新生活。
至於那部分田地問題,即使沒有了張二喜那份份額,人家畢竟還有別的兄弟可以繼承,並不是那麽容易就便宜給外人的事情。
這樣做,不僅不能得到實際的好處,反而可能因此做出得罪人的舉動,破壞了家族之間本應該和睦相處的關係,實在沒有必要。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小算盤,但在這個時候選擇低調行事,顯然更為明智。
吃完午飯之後正好訂製的新竹席被送到了家中,這些新鮮的物品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幾個哥哥便決定在閑置的那個房間裏午休一會兒。
由於天氣炎熱,他們選擇了比較陰涼的地方躺下,很快就能進入甜美的夢鄉。
這樣短暫而美好的休息時光,在忙碌的日子裏顯得尤為寶貴。
大嫂與二嫂則選擇在她的房間裏休息。
兩個嫂子之間關係非常融洽,經常互相幫助照顧家庭。
她們在一起總是有許多說不完的話題,無論是在做家務活兒時還是現在這種悠閑時刻。
房間內因為多了幾個人顯得更加溫馨起來。
屋簷下坐著聊天的兩人分別是趙春花和趙春亮。
這兩位年輕人都非常聰明能幹,平時在家裏也是各自領域裏的重要人物。
他們分別坐在一個小板凳上,周圍彌漫著初夏的氣息,微風吹過帶來一絲絲涼意。
陽光透過樹梢灑在地上,斑斑點點如畫卷一般美麗。
這樣安靜而又溫暖的午後時光,最是適合親友間輕鬆閑聊的。
“你決定自己搬出去住,我們都能夠理解你的選擇並且也會支持你。”
趙春亮開口說道,語氣中透著關切與認真,“搬家這件事情確實容易解決,但更重要的是,你想過今後有什麽打算嗎?生活、工作各方麵都需要提前做好規劃。”
從這裏可以看出,作為哥哥的他真的為妹妹考慮得十分周到,不單隻局限於眼前的問題,而是著眼於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份關愛之情讓人感動。
不知道怎麽回事,他們家從上一輩開始就特別能生兒子,家裏男丁一個接一個,似乎天生就有生育男性的基因似的。
在整個大家族裏僅出了一個姑姑,這種情況在村裏頗為少見,也因此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之一。
他們這一代也就隻有趙春花和趙雲寧兩個女孩兒,而且都是按照家族的字輩規矩起的名字,足見其在族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被寄予厚望的事實。
在過去的日子裏,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仿佛這種飲食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
但是趙春花習慣了現代的一日三餐,有時候甚至還要加餐幾次。
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是出於對健康考慮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使她在心理上也感到一種安心與滿足。
沒有零食,而且一天隻能吃兩頓,這讓趙春花怎麽受得了。
尤其是在饑餓感襲來時,那種難以言說的折磨讓她幾度懷疑是否能夠堅持下去。
幸好家裏還有個小吃貨,每天都要吃好幾頓,她也就跟著改變了原來的飲食習慣。
這樣子不僅緩解了自己因食物缺乏所帶來的困擾,還讓自己重新找到了一份家的溫暖感覺。
中午沒做新菜,就早上熬的肉粥加了點水再熱一下,配上朱芳芳送來的蕎麥饅頭,大家都吃得挺開心的。
雖然菜肴簡單至極,但卻因為大家在一起而變得特別有意義起來。
別以為有個營生就能頓頓大魚大肉,其實平日裏吃的都是些稀粥配小菜,偶爾一個月能改善幾次夥食就算是好日子了。
生活就是這樣簡樸卻又充滿了溫馨的味道,在這些普通食物中尋找到了幸福的感覺。
雖然吃得簡單,但總算也能吃飽肚子。
這對於經曆過許多困苦的他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慰藉了。
廚房裏的瓦罐中燉著雞湯,今天下午趙春亮準備在家裏宴請村長等人。
這是他們少有的盛宴時刻,所以大家都非常期待並為此忙碌準備著。
得知趙春花打算單獨住出去後,趙春亮雖舍不得攔阻她,但又明白人總要學會長大獨立,隻好默默地跟在後麵幫她把事情辦妥當。
他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給她最大的支持與祝福。
這村裏有的家長還在世就把孩子分家的情況確實存在,但並不常見。
這種情況往往伴隨著各種矛盾與爭執,畢竟家族觀念在當地還是根深蒂固的。
至於老人家單獨出來住的事情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按照當地的習俗,老人通常會由子女輪流照顧,或者幹脆和某一個子女共同生活,以保證其生活的質量。
因此,當這個提議第一次被提出時,許多人都是感到非常震驚且不解的。
族裏麵之所以沒有對此提出反對意見,背後隱藏著許多複雜而微妙的原因。
一方麵,李博熏在生前對整個大家族的貢獻極大。
他不僅幫助自己的兒子張大牛猶考取了功名成為秀才,在其教導下村子裏又出了一個秀才和幾位有前途的學生。
這樣的教育成果無疑為家族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另一個原因是趙春花背後的娘家勢力不容小覷。
即使是在失去丈夫這一強大依靠之後,她那些出身豪門望族的兄長也不會坐視不管讓她受到不公正待遇。
他們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資源來支持趙春花並維護她的權益。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對於這件事情本身,就連最直接相關的當事人——張大牛猶都沒有表現出強烈的不同意見。
既然直係親屬都不反對,旁人就更沒有資格也沒有必要去插手這樣一件私事了。
此外,現在趙春花獨自一人仍在養育著李家唯一的血脈。
考慮到李家人普遍具有較好的讀書天賦,未來這個小孩也許能成為家族乃至整個地區的驕傲也未可知。
正是由於上述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趙春花才最終能夠順利完成搬家,並且開始她獨立而又平靜的新生活。
至於那部分田地問題,即使沒有了張二喜那份份額,人家畢竟還有別的兄弟可以繼承,並不是那麽容易就便宜給外人的事情。
這樣做,不僅不能得到實際的好處,反而可能因此做出得罪人的舉動,破壞了家族之間本應該和睦相處的關係,實在沒有必要。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小算盤,但在這個時候選擇低調行事,顯然更為明智。
吃完午飯之後正好訂製的新竹席被送到了家中,這些新鮮的物品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幾個哥哥便決定在閑置的那個房間裏午休一會兒。
由於天氣炎熱,他們選擇了比較陰涼的地方躺下,很快就能進入甜美的夢鄉。
這樣短暫而美好的休息時光,在忙碌的日子裏顯得尤為寶貴。
大嫂與二嫂則選擇在她的房間裏休息。
兩個嫂子之間關係非常融洽,經常互相幫助照顧家庭。
她們在一起總是有許多說不完的話題,無論是在做家務活兒時還是現在這種悠閑時刻。
房間內因為多了幾個人顯得更加溫馨起來。
屋簷下坐著聊天的兩人分別是趙春花和趙春亮。
這兩位年輕人都非常聰明能幹,平時在家裏也是各自領域裏的重要人物。
他們分別坐在一個小板凳上,周圍彌漫著初夏的氣息,微風吹過帶來一絲絲涼意。
陽光透過樹梢灑在地上,斑斑點點如畫卷一般美麗。
這樣安靜而又溫暖的午後時光,最是適合親友間輕鬆閑聊的。
“你決定自己搬出去住,我們都能夠理解你的選擇並且也會支持你。”
趙春亮開口說道,語氣中透著關切與認真,“搬家這件事情確實容易解決,但更重要的是,你想過今後有什麽打算嗎?生活、工作各方麵都需要提前做好規劃。”
從這裏可以看出,作為哥哥的他真的為妹妹考慮得十分周到,不單隻局限於眼前的問題,而是著眼於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份關愛之情讓人感動。
不知道怎麽回事,他們家從上一輩開始就特別能生兒子,家裏男丁一個接一個,似乎天生就有生育男性的基因似的。
在整個大家族裏僅出了一個姑姑,這種情況在村裏頗為少見,也因此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之一。
他們這一代也就隻有趙春花和趙雲寧兩個女孩兒,而且都是按照家族的字輩規矩起的名字,足見其在族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被寄予厚望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