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我們的包青天,包拯看到這些日益增多的流民,他心急如焚。
包拯快馬加鞭趕到陳州府。愁眉不展的陳州知州張穀,出來迎接包拯。
張穀兩個月前曾給路轉運司,也就是管他們這一路財政的頭頭兒寫信,告知陳州的災情。
希望能免夏秋兩稅,上麵不允。
張穀又寫信請求說不免兩稅也可以,希望免掉支移折變。轉運司免了支移,沒有免折變。
就是兩稅要交,不交糧食,折成錢,交錢。聽了知州張穀的陳述,包拯也眉頭緊鎖,問道:“折變每鬥多少錢?”
“每鬥九十四文。”張穀回答,聽了此話,包拯的眉頭擰的更緊了。
“有沒有附加其他的錢嗎?”包拯又問。
“隻有附加腳錢20文,一鬥共共收一百一十四文。”張穀又答道。
“市麵上的糧價一鬥三十四文,既然災情如此嚴重,為何還要漲價?”包拯質問,聲音也提高了幾分。
知州張穀訕訕的笑了笑,說道:“包禦史以前也在地方任職,應該也清楚,這稅收的多了,留給地方的錢也會多一些。
這地方上有很多需要用錢的地方,而上麵撥的錢不多,又不及時,況且這些錢我們州上也不是私吞,都是用在地方政務上的。”
張穀理直氣壯的辯解道,包拯看了看張古,還是直言說:“若流民生亂,知州的政績就大打折扣了。”
“不會的,流民不會生亂的,我有分寸。”張穀說道。
二人談話不歡而散,回到驛館,包拯派出去的調查人員也回來了。
“禦史,胥吏們收百姓一鬥一百三十文到一百四十文不等。十文至二十文的各種損耗,省耗,倉耗,雀鼠耗等。”手下人給包拯匯報調查到的情況。
“各種損耗?幾年前不是都取消了嗎?”包拯問道。
“詔令上情下達有障礙,百姓並不知情,胥吏利用手中權力私藏自己腰包。並且收10~20文的損耗,老百姓還很高興,因為以前都會收更多的損耗。”
胥吏是給官府服職役的一些人的總稱。
前麵講過百姓要服徭役,徭役分兩種。力役和職役。
力役一般由下等戶承擔,職役由上等戶承擔。
對上等戶來講,徭役是職役也是特權,對下等戶來講,搖役是力役,也是負擔。
服力役的百姓是實打實的服役,是義務,是沒有任何報酬的。如修河壩,修皇陵,修長城等。
而服職役的人通常會利用手中的特權,敲詐勒索百姓,這又是農民的另一種沉重的負擔。
最後,巡察使包拯下令免除陳州百姓今年的兩秋兩稅,還把平糶倉裏的糧食全部放到市場上,平價賣出。
平糶倉是官府的備荒倉,此時不用,更待何時?百姓奔走相告。
辦完這件事,包拯繼續啟程前行,去往杭州。
張穀給包拯送行,送到城門口,張穀看著遠處,悠悠說道:“我最近不知為何,總是想起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大夫田乞。”
“哦?”包拯微微一笑,反問道:“張知州可是在諷刺我慷國家之慨,為自己收獲一波好名聲。”
田乞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的大夫,利用自己是國家稅務官的權力,收賦稅與民使用小鬥,賜民與糧食用大鬥。
即傳說中的小鬥進,大鬥出。慷齊國國家財富之慨,讓納稅百姓占到便宜,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有德於民,民勝愛之。
經過田氏幾代人的精心經營,最終田氏代齊,田氏取代了齊國。
聽了包拯的話,張古陰陽怪氣的說道:“包禦史多慮了,包禦史乃國家重臣,朝廷肱骨,一代忠良,怎麽能與田乞那等陰險齷齪之人等同呢?”
包拯淡然一笑,說道:“張知州其實也可以這麽做的。”
張穀不置可否的撇了撇嘴,沒有言語。心中卻憤憤不平:哼,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有權嗎?沒有權怎麽做事?
“張知州可以力勸轉運使同意取消陳州農民兩稅,也可以越級向上言事,還可以審時度勢,先斬後奏,最不濟也可平價折移或利用平糴倉和平糶倉周轉。”
包拯翻身上馬,勒馬韁繩打馬而去。
“隻要心中有百姓,辦法總是會比問題多的。”
說完這句話時,包拯已上馬走了,隻留下回音和馬蹄揚起煙塵。
下一站杭州,本來可以沿路巡查過去,但是包拯等不及,他迫不及待想要到杭州,看看到底是什麽樣的狀況。為什麽那麽多官員對杭州不滿?為什麽杭州百姓要逃離杭州?
此時包拯已到了湖北地界,因貪圖趕路,天黑之前包拯一行人沒有趕上驛站。
包拯一行近20人隻得在一間破廟停留。漫漫長夜,深邃而寂寥,唯有破廟之外的篝火偶爾啪啪作響,與遠處時不時傳來的狗叫聲遙相呼應。
包拯正半躺著休息,突然外麵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和喧鬧聲,幾名侍衛機警地站起身,還沒有想好下一步動作。幾名士兵押著兩名婦女進了破廟,其中一名婦女抱著一個籠子,裏麵是滴著血的人頭和肝髒。
兩名婦女沒有想到荒郊野外居然還有官府的人,老老實實的交代了實情:她們殺了一個獨自回家的女子,隻為取她的肝,取他的頭其實沒有什麽用的,想把頭扔到荒郊野外滅跡而已。
在中國,各地民間存在著大量的淫祀,淫祠。殺人祭鬼的行為時有發生。
《西門豹治水》,其實就講述了一個殺人祭鬼的事件。
湖北這個地方的人,信一種鬼叫棱睜鬼,此鬼專食人肝,並且他還挑食。
包拯快馬加鞭趕到陳州府。愁眉不展的陳州知州張穀,出來迎接包拯。
張穀兩個月前曾給路轉運司,也就是管他們這一路財政的頭頭兒寫信,告知陳州的災情。
希望能免夏秋兩稅,上麵不允。
張穀又寫信請求說不免兩稅也可以,希望免掉支移折變。轉運司免了支移,沒有免折變。
就是兩稅要交,不交糧食,折成錢,交錢。聽了知州張穀的陳述,包拯也眉頭緊鎖,問道:“折變每鬥多少錢?”
“每鬥九十四文。”張穀回答,聽了此話,包拯的眉頭擰的更緊了。
“有沒有附加其他的錢嗎?”包拯又問。
“隻有附加腳錢20文,一鬥共共收一百一十四文。”張穀又答道。
“市麵上的糧價一鬥三十四文,既然災情如此嚴重,為何還要漲價?”包拯質問,聲音也提高了幾分。
知州張穀訕訕的笑了笑,說道:“包禦史以前也在地方任職,應該也清楚,這稅收的多了,留給地方的錢也會多一些。
這地方上有很多需要用錢的地方,而上麵撥的錢不多,又不及時,況且這些錢我們州上也不是私吞,都是用在地方政務上的。”
張穀理直氣壯的辯解道,包拯看了看張古,還是直言說:“若流民生亂,知州的政績就大打折扣了。”
“不會的,流民不會生亂的,我有分寸。”張穀說道。
二人談話不歡而散,回到驛館,包拯派出去的調查人員也回來了。
“禦史,胥吏們收百姓一鬥一百三十文到一百四十文不等。十文至二十文的各種損耗,省耗,倉耗,雀鼠耗等。”手下人給包拯匯報調查到的情況。
“各種損耗?幾年前不是都取消了嗎?”包拯問道。
“詔令上情下達有障礙,百姓並不知情,胥吏利用手中權力私藏自己腰包。並且收10~20文的損耗,老百姓還很高興,因為以前都會收更多的損耗。”
胥吏是給官府服職役的一些人的總稱。
前麵講過百姓要服徭役,徭役分兩種。力役和職役。
力役一般由下等戶承擔,職役由上等戶承擔。
對上等戶來講,徭役是職役也是特權,對下等戶來講,搖役是力役,也是負擔。
服力役的百姓是實打實的服役,是義務,是沒有任何報酬的。如修河壩,修皇陵,修長城等。
而服職役的人通常會利用手中的特權,敲詐勒索百姓,這又是農民的另一種沉重的負擔。
最後,巡察使包拯下令免除陳州百姓今年的兩秋兩稅,還把平糶倉裏的糧食全部放到市場上,平價賣出。
平糶倉是官府的備荒倉,此時不用,更待何時?百姓奔走相告。
辦完這件事,包拯繼續啟程前行,去往杭州。
張穀給包拯送行,送到城門口,張穀看著遠處,悠悠說道:“我最近不知為何,總是想起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大夫田乞。”
“哦?”包拯微微一笑,反問道:“張知州可是在諷刺我慷國家之慨,為自己收獲一波好名聲。”
田乞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的大夫,利用自己是國家稅務官的權力,收賦稅與民使用小鬥,賜民與糧食用大鬥。
即傳說中的小鬥進,大鬥出。慷齊國國家財富之慨,讓納稅百姓占到便宜,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有德於民,民勝愛之。
經過田氏幾代人的精心經營,最終田氏代齊,田氏取代了齊國。
聽了包拯的話,張古陰陽怪氣的說道:“包禦史多慮了,包禦史乃國家重臣,朝廷肱骨,一代忠良,怎麽能與田乞那等陰險齷齪之人等同呢?”
包拯淡然一笑,說道:“張知州其實也可以這麽做的。”
張穀不置可否的撇了撇嘴,沒有言語。心中卻憤憤不平:哼,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有權嗎?沒有權怎麽做事?
“張知州可以力勸轉運使同意取消陳州農民兩稅,也可以越級向上言事,還可以審時度勢,先斬後奏,最不濟也可平價折移或利用平糴倉和平糶倉周轉。”
包拯翻身上馬,勒馬韁繩打馬而去。
“隻要心中有百姓,辦法總是會比問題多的。”
說完這句話時,包拯已上馬走了,隻留下回音和馬蹄揚起煙塵。
下一站杭州,本來可以沿路巡查過去,但是包拯等不及,他迫不及待想要到杭州,看看到底是什麽樣的狀況。為什麽那麽多官員對杭州不滿?為什麽杭州百姓要逃離杭州?
此時包拯已到了湖北地界,因貪圖趕路,天黑之前包拯一行人沒有趕上驛站。
包拯一行近20人隻得在一間破廟停留。漫漫長夜,深邃而寂寥,唯有破廟之外的篝火偶爾啪啪作響,與遠處時不時傳來的狗叫聲遙相呼應。
包拯正半躺著休息,突然外麵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和喧鬧聲,幾名侍衛機警地站起身,還沒有想好下一步動作。幾名士兵押著兩名婦女進了破廟,其中一名婦女抱著一個籠子,裏麵是滴著血的人頭和肝髒。
兩名婦女沒有想到荒郊野外居然還有官府的人,老老實實的交代了實情:她們殺了一個獨自回家的女子,隻為取她的肝,取他的頭其實沒有什麽用的,想把頭扔到荒郊野外滅跡而已。
在中國,各地民間存在著大量的淫祀,淫祠。殺人祭鬼的行為時有發生。
《西門豹治水》,其實就講述了一個殺人祭鬼的事件。
湖北這個地方的人,信一種鬼叫棱睜鬼,此鬼專食人肝,並且他還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