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沒什麽成果的人類其實大可一走了之,但終究還是止不住自己的好奇,所以在一番商議之後,還是決定要展開進一步的探索研究實驗。


    也是那部分認為是某種生物的科學家的捕捉研究計劃的一部分。


    他們原本是想讓探測飛船直接捕捉的,奈何在之後的觀測中人類發現所謂的發光源壓根不是彌漫的物質,況且人類的探測飛船很難對發光點進行捕撈,因為一旦靠近它們就會消失並出現在另一個地方。


    雖說消失和出現的地方相距也不算遠,可架不住轉移的速度快啊,幾乎是瞬間完成的,人類很難將其打撈過來觀察。


    因此人類隻好另想辦法。


    首先,科學家們認為,這種一閃一閃的發光現象是這片星雲特有的現象,不論是某種生物導致還是自然現象,都依托於星雲而存在。


    如果這個猜測正確,那麽人類就不擔心此後的捕捉計劃有危險,畢竟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這些一閃閃的光斑屬於未知事物,想要研究它就必須首先對它有一定認知,至少要知道它有沒有危險。


    而確定它們是否依托星雲而存在便是如此。如果是依托於星雲而存在,那麽人類就可以在後續對它的各種研究者,通過真空帶顆隔離的方式避免其擴散,從而避免引起未知危險。


    那麽所謂大膽計劃就很顯然了,人類打算出動一批工程船,然後用工程船上的力場發生器產生的力場,推動或者說將星雲的一部分切割開來,看看那些光斑是否還能從被切割出來的星雲裏頭消失跑到大星雲之中。


    說幹就幹,人類將大艦隊停在距離星雲大概一光年之外,接著就開始執行這項探索計劃。


    一大群工程船排列成特定隊裏,接著就如同鏟雪車一樣緩緩從星雲的一段切入,將濃鬱的星雲吸納到工程船內壓縮,如同地鼠打洞一樣將星雲打出一條條蜿蜒的通道,最後將這些“通道”都打通連接,便算是成功將一部分星雲與其本體隔絕開來。


    人類早就有能力從氣態行星表麵汲取氫、氦等元素,所以這種星雲掃清工作其實並不難。而在清掃隔離出一片小星雲之後,人類便繼續用這種辦法縮小這片小星雲的體量,將被隔絕出來的光斑活動範圍繼續縮小,最終達到捕捉的目的。


    目標已經確定,就是在整片大星雲最邊緣的地方,人類探測到那裏有一個一片光斑聚集處。需要隔離出來區域範圍也不大,大概也就方圓幾千公裏的樣子,對人類如今的科技實力來說很容易實現,且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


    僅僅半個月不到,人類便成功將這片星域“切割”了出來,緊接著便馬不停蹄地對其進行“縮小”作業。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探測飛船也圍了上來,並且將所有探測器都對準那片光斑聚集地。


    這種方法如同截水撈魚一般,十分可靠。


    效果也很顯著,因為人類驚奇的發現,那些光斑聚集的集群跟之前那樣表現出趨吉避凶的動作盡量遠離人類工程船作業區,但卻沒有像之前那般消失。


    這個發現讓人類的科學家十分興奮,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證實了人類的猜想,那就是那些光斑其實是某種未知生物,且它們的移動極度依賴於星雲。


    隨著被分割出來的星雲體積越來越小,閃閃光斑聚集而成的集群第一次被人類真切“看到”。


    被分割出來的星雲體積已經縮小到隻有半幾百米的球形,而這群閃閃發光的光斑集群所占據的區域差不多也就百米範圍,在這個距離上,探測器已經可以清晰捕捉到閃閃發光斑點的模樣。


    人類發現光斑真的就好像憑空出現一樣,讓人類的科學家十分費解,簡直不科學。因為就算到了現在已經算是貼臉觀測了,但人類依舊沒法判斷這玩意到底是什麽,它的發光機製是什麽也不懂。


    人類的科學家自然不甘心,甚至向新政府提出要出動科研船前往那片被分割出來的小星雲所在實地考察的要求,但被拒絕了。人類可不想重蹈銀霧事件的覆轍,在沒有弄清楚這些發光點是什麽東西之前,絕對不允許人類靠近它們,更別說科研船抵達之後人員出艙去考察了。


    吃一塹長一智,人類寧可放棄對這種現象的研究,也不願意再度冒險。


    科學對此很不滿,但也隻能通過無人探測飛船對其進行持續觀測,以期望發現一些不一樣的現象。


    結果還真發現了。


    在對被分割出來的部分星雲裏麵的閃光斑點聚集處進行一段時間觀測之後人類發現,閃光斑點聚集處的光芒越來越弱,最後就消失了。此後,那片被分割出來的小星雲裏麵再也沒有表現出閃閃發光的現象。


    同時,人類也沒有發現裏頭這片閃光斑點像宇宙空間瞬移的情況,在大星雲那裏也沒有發現。這種現象給人類的感覺就好像那些被分割出來的光斑因為缺少什麽要素而死亡了一樣。


    這就更讓人費解了。


    緊接著,人類繼續對光斑消失的區域進行了長時間觀測,結果仍舊一樣。無法,不想放棄研究的人類隻好再次將目光看向大星雲邊沿地帶的另一片閃閃發光點。


    這一次,將部分星雲再次分割出來之後,人類沒有如同上一次那樣幹等著觀測,而是直接向光斑處發射小型探測器,打算於其進行零距離接觸。


    接觸的讓人類更加懵,因為人類看到那些光斑在無處可跑之後就不跑了,但光斑所在的空間點卻隨著星雲氫元素的流動而隨之改變。小型探測器衝到其中之後,光斑也沒有毫無道理地擴散到探測器內部,而是依舊保持在氫雲之中。


    這個小型探測器還按照人類的要求,將一部分氫分子雲掃入儲存裝置中,但那些光斑在隨著氫分子雲進入探測器的氫儲存裝置後就消失了,氫分子雲變成了正常的氫分子雲。


    對此,遠在一光年外的人類科學判斷,光斑是某種依托於氫分子雲的太空生物,人類的一係列操作相對於對其環境做出的改變,以至於讓其步入死亡。


    至於是什麽生物,特點是怎樣,科學家們就無法回答了。當然是有一切猜測,比如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說法的,就說這種生物是某種量子生命,這種解釋還對它們的移動方式做出了解釋,說是這種量子生物利用真空嘴氫分子雲造成的空間引力差異實現的瞬間移動,是一種在量子世界完成的位移......


    這種解釋不是主流,因為人類認知的問題,並沒有辦法進一步研究。另一種是自然現象說,因為沒有辦法解釋的原因,支持的人更少。


    接下來,人類又繼續用各種辦法對這些光斑進行觀測研究,但仍舊沒有更多證據說明它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後續進展幾乎為零。對此,科學家們將之歸咎於人類科學技術不夠發達。


    無奈,人類隻好放棄繼續研究,轉而再次踏上星圖。


    在離開之前,人類自然少不了將這片星雲的位置記錄在星圖中,以期望此後有相關線索之後再過來一探究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辰大遠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切割磁感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切割磁感線並收藏星辰大遠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