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我還是那句話,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根本造不出那樣的粒子對撞機,我當然也希望我們能有那樣的對撞機,希望我們能實現大統一理論,但......”
鬱南風攤了攤手,一臉無奈:“我來之前去了一趟材料科學院那邊,他們說我們在微觀納米領域的研究已經碰到了瓶頸,聯合科學院裏邊,赤焰文明的那些科學家也這麽認為,我們已經不能從更小的結構入手製造更強大的材料了。”
鬱南風比劉迷言來得早,這些話之前他就跟嶽淵說過,現在隻是複述。\\t顯然他在劉迷言想要來跟嶽淵說這件事之前,就已經考慮過更強大粒子對撞機的事。
倒不是什麽泄密,畢竟這事兒在科學家早已不是秘密,早在數百年前,大家就知道當年的太空多點粒子對撞機滿足不了實驗物理學家的胃口。
“噢?這話什麽意思,是他們覺得在材料技術上應該還有進步,還是認為已經走到了未實現大統一理論前的盡頭?”劉迷言摸著下巴,一副思考鬱南風所說內容的樣子。
“兩者都是。”鬱南風說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答案,他沒有賣關子的習慣,直接就接著解釋道:“在三級文明層次,我們已經走到能極盡的微觀盡頭是肯定的,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納米技術已經是三級文明的巔峰存在,除非實現大統一理論,否則已經沒有進步的可能。
可以說基礎已經沒有辦法進步了,但在結構上卻還有其他可能,就比如我們的1號合金跟2號合金,這個你應該不陌生吧。”
“當然。”劉迷言配合地搭了個話。
鬱南風點點頭,目光在嶽淵和劉迷言臉上掃視,接著開口道:“我在材料科學院那邊了解過,其實從現在我們的技術層次上看,當年我們能搞出這兩種合金,狗屎運的成分占大半。
雖然看似從那艘未知文明飛船殘骸中研究出來,可實際上許院士卻告訴我,當年他們在研究的時候,其實也是有點蒙的......這麽說吧,1號合金的出現其實是他們在億分之一的概率麵前,成功蒙對了各種參數,簡直逆天。後來你也知道了,他們根據那個參數成功複製了1號合金的製造工藝。
其實在真正掌握真?納米技術的核心之前,1、2號合金對我們人類來說一直是一項黑科技,我們知道怎麽造卻不知道造出來的它為什麽會那麽強大,當然,後來我們深入微觀之後知道,是因為兩種合金本身就是一種量子材料。”
對於量子材料這個說法劉迷言還是很清楚的,就連嶽淵都知道。
說的不是量子效應材料,而是說1、2號合金的製造過程運用了量子技術,比如凝聚態透析、單個缺陷雜質摻雜中運用到的量子態相幹技術、俘獲離子技術、用量子模擬的原子陣列技術等等。
見兩人都一副了然模樣,鬱南風接著說:“所以我們還是有希望在現有的納米技術層麵上,通過改變物質的組成結構,創造出一些神奇材料的......”
這話一出,劉迷言就聽出了不對勁的地方,他立刻打斷道:“等一下,什麽神奇材料?不要以為是搞粒子物理的就對材料技術什麽都不懂,據我所知,製造更強大對撞機的話我們現有材料就可以吧?
造一台長度達到6684.6個天文單位的對撞機的話我們隻需要將一節節模塊化生產的結構在太空中拚接不就行了,還用什麽神奇材料?”
鬱南風:“......”
你特麽還真想造一台如此長度的對撞機啊,那以後要研究萬物理論,豈不是要搞一台直徑1000億光年的環形離子對撞機?
這根本不現實嘛。
鬱南風覺得,這些粒子物理學家、實驗物理學家真要瘋起來比自己都瘋,自己雖然在工程設計方麵也追求更大更強、大力出奇跡,但起碼還考慮在工程方麵可不可行,這幫家夥是拍著腦袋就說。
也不想想真要造一台6684.6個天文單位的對撞機,那得挖空多少個恒星係統才能辦得到,從工程難度上看,它跟戴森球都有各自的難度。
一個是要考慮恒星引力因素,另一個是要考慮因為距離太遠的原因而引發的各種參數問題。
其實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是有能力製造戴森球的,不過需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以太遠這麽大的恒星為例,製造一個厚度大概為一百米的將其包裹的戴森球,所需的材料整個太陽係的星球加起來都不夠...不包括太陽本身。
粗略計算一下就知道,挖礦整個太陽係除太陽之外所有星球、小行星,大概也就夠戴森球所需物質的百分之十七左右。所以想要造一個戴森球,人類得去其他恒星係挖礦,按照這個比例粗略估計,挖空六個恒星係大概就夠了。
有這本事還造什麽戴森球。
相比之下,造一個6674.6個天文單位的粒子對撞機,如果半徑五十米的話,所耗材料大概會少一些,但這麽長的對撞機可不是光用材料堆砌起來的,它還涉及到每一段加速器節點的各種儀器設備,每一個節點加速器的能源供給係統、時間延時調配等等一係列問題。
大能級對撞的捕捉觀測也是一個大問題,人類隻是在理論上算出來,並沒有造出對應造物,誰也不確定用原來的辦法能不能觀測,各種技術細節、需要攻克的難題多如牛毛。
集人類文明現在所有科學家之力埋頭苦幹,都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全部攻克,然後讓如此浩大工程進入所謂的可行性模擬驗證階段......
總之,這是一個極其浩大的工程。
真要幹的話,人類得有挖空六個恒星係所有星球的心理準備,而且還不一定成功。
最坑的是,這東西還不能像其他小工程一樣先搞一個樣本驗證一下建造的可行性,它隻能在模擬之中論證可行性,而且一旦動工就無法停下來,還是不能保證成功的那種。
還有一點,以人類文明如今的流浪性質,那估計還得給這個對撞機加上可移動式要求。畢竟真要造出來,用了之後拿不走那得多可惜啊,而這種要求必然又會增加工程難度。
“我說老劉,你該不真想造這玩意吧?”糾結了半天的鬱南風咂著嘴巴。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劉迷言眨了眨眼睛反問道。
製造這種事兒跟他沒多大關係,所以他這是一幅不嫌事大的樣子,反正先提出來,沒準真搞就真成了呢,就算道最後造出來之後研究不出大統一理論,那也為人類排除一條探索大統一理論的錯誤道路不是麽。
鬱南風攤了攤手,一臉無奈:“我來之前去了一趟材料科學院那邊,他們說我們在微觀納米領域的研究已經碰到了瓶頸,聯合科學院裏邊,赤焰文明的那些科學家也這麽認為,我們已經不能從更小的結構入手製造更強大的材料了。”
鬱南風比劉迷言來得早,這些話之前他就跟嶽淵說過,現在隻是複述。\\t顯然他在劉迷言想要來跟嶽淵說這件事之前,就已經考慮過更強大粒子對撞機的事。
倒不是什麽泄密,畢竟這事兒在科學家早已不是秘密,早在數百年前,大家就知道當年的太空多點粒子對撞機滿足不了實驗物理學家的胃口。
“噢?這話什麽意思,是他們覺得在材料技術上應該還有進步,還是認為已經走到了未實現大統一理論前的盡頭?”劉迷言摸著下巴,一副思考鬱南風所說內容的樣子。
“兩者都是。”鬱南風說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答案,他沒有賣關子的習慣,直接就接著解釋道:“在三級文明層次,我們已經走到能極盡的微觀盡頭是肯定的,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納米技術已經是三級文明的巔峰存在,除非實現大統一理論,否則已經沒有進步的可能。
可以說基礎已經沒有辦法進步了,但在結構上卻還有其他可能,就比如我們的1號合金跟2號合金,這個你應該不陌生吧。”
“當然。”劉迷言配合地搭了個話。
鬱南風點點頭,目光在嶽淵和劉迷言臉上掃視,接著開口道:“我在材料科學院那邊了解過,其實從現在我們的技術層次上看,當年我們能搞出這兩種合金,狗屎運的成分占大半。
雖然看似從那艘未知文明飛船殘骸中研究出來,可實際上許院士卻告訴我,當年他們在研究的時候,其實也是有點蒙的......這麽說吧,1號合金的出現其實是他們在億分之一的概率麵前,成功蒙對了各種參數,簡直逆天。後來你也知道了,他們根據那個參數成功複製了1號合金的製造工藝。
其實在真正掌握真?納米技術的核心之前,1、2號合金對我們人類來說一直是一項黑科技,我們知道怎麽造卻不知道造出來的它為什麽會那麽強大,當然,後來我們深入微觀之後知道,是因為兩種合金本身就是一種量子材料。”
對於量子材料這個說法劉迷言還是很清楚的,就連嶽淵都知道。
說的不是量子效應材料,而是說1、2號合金的製造過程運用了量子技術,比如凝聚態透析、單個缺陷雜質摻雜中運用到的量子態相幹技術、俘獲離子技術、用量子模擬的原子陣列技術等等。
見兩人都一副了然模樣,鬱南風接著說:“所以我們還是有希望在現有的納米技術層麵上,通過改變物質的組成結構,創造出一些神奇材料的......”
這話一出,劉迷言就聽出了不對勁的地方,他立刻打斷道:“等一下,什麽神奇材料?不要以為是搞粒子物理的就對材料技術什麽都不懂,據我所知,製造更強大對撞機的話我們現有材料就可以吧?
造一台長度達到6684.6個天文單位的對撞機的話我們隻需要將一節節模塊化生產的結構在太空中拚接不就行了,還用什麽神奇材料?”
鬱南風:“......”
你特麽還真想造一台如此長度的對撞機啊,那以後要研究萬物理論,豈不是要搞一台直徑1000億光年的環形離子對撞機?
這根本不現實嘛。
鬱南風覺得,這些粒子物理學家、實驗物理學家真要瘋起來比自己都瘋,自己雖然在工程設計方麵也追求更大更強、大力出奇跡,但起碼還考慮在工程方麵可不可行,這幫家夥是拍著腦袋就說。
也不想想真要造一台6684.6個天文單位的對撞機,那得挖空多少個恒星係統才能辦得到,從工程難度上看,它跟戴森球都有各自的難度。
一個是要考慮恒星引力因素,另一個是要考慮因為距離太遠的原因而引發的各種參數問題。
其實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是有能力製造戴森球的,不過需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以太遠這麽大的恒星為例,製造一個厚度大概為一百米的將其包裹的戴森球,所需的材料整個太陽係的星球加起來都不夠...不包括太陽本身。
粗略計算一下就知道,挖礦整個太陽係除太陽之外所有星球、小行星,大概也就夠戴森球所需物質的百分之十七左右。所以想要造一個戴森球,人類得去其他恒星係挖礦,按照這個比例粗略估計,挖空六個恒星係大概就夠了。
有這本事還造什麽戴森球。
相比之下,造一個6674.6個天文單位的粒子對撞機,如果半徑五十米的話,所耗材料大概會少一些,但這麽長的對撞機可不是光用材料堆砌起來的,它還涉及到每一段加速器節點的各種儀器設備,每一個節點加速器的能源供給係統、時間延時調配等等一係列問題。
大能級對撞的捕捉觀測也是一個大問題,人類隻是在理論上算出來,並沒有造出對應造物,誰也不確定用原來的辦法能不能觀測,各種技術細節、需要攻克的難題多如牛毛。
集人類文明現在所有科學家之力埋頭苦幹,都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全部攻克,然後讓如此浩大工程進入所謂的可行性模擬驗證階段......
總之,這是一個極其浩大的工程。
真要幹的話,人類得有挖空六個恒星係所有星球的心理準備,而且還不一定成功。
最坑的是,這東西還不能像其他小工程一樣先搞一個樣本驗證一下建造的可行性,它隻能在模擬之中論證可行性,而且一旦動工就無法停下來,還是不能保證成功的那種。
還有一點,以人類文明如今的流浪性質,那估計還得給這個對撞機加上可移動式要求。畢竟真要造出來,用了之後拿不走那得多可惜啊,而這種要求必然又會增加工程難度。
“我說老劉,你該不真想造這玩意吧?”糾結了半天的鬱南風咂著嘴巴。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劉迷言眨了眨眼睛反問道。
製造這種事兒跟他沒多大關係,所以他這是一幅不嫌事大的樣子,反正先提出來,沒準真搞就真成了呢,就算道最後造出來之後研究不出大統一理論,那也為人類排除一條探索大統一理論的錯誤道路不是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