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推的成功,也代表著大艦隊計劃真正開始了。
在強人工智能的操作下,人類的機器人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出機器人,各種自動化勘探、開采設備也成批量地被投入到星球之上。
短短幾年過去,人類主要開發的星球就已變成機械的海洋,每時每刻都能看到各種功能的自動化設備在星球上來來往往。一部部太空電梯被投入使用,一套套軌道質量加速器也在無時無刻向太空港發送物資,全自動運輸艦更是頻繁往來於軌道之間。
從勘探資源到把資源輸送到太空工廠,然後在以成品、半成品的造物,提供給太空中的建造機器人、工程設備使用。
這一切,都在強人工智能的控製之下完成,人類隻需要在源頭上監控著,根本不需要像之前一樣親自人工前往星球上進行開發工作。
就連戰艦的製造,也已經完全可以不需要人類。
因為人類文明製造的強人工智能有當初那邊被抓住的人工智能意識體作為參考,所以人類製造的強人工智能一經完成訓練,就具備了獨立造艦的能力。
當然了,造新艦,還得人類提供設計圖。
而設計圖,人類早已準備好,畢竟樣品實驗艦都搞出來完成測試了。在那之後,工程師們就根據測試結果對設計圖再次進行了數次優化,最終定稿,然後將數據交給強人工智能。
是天琴號上的綜合型強人工智能。
這個強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跟人工智能意識體一樣,都是以多線程方式進行,而非自我複製。
自我複製類型強人工智能,其實目前人類已經有辦法製造,但不是讓強人工智能自己複製自己,然後自己奴役自己的方式。而是通過製造強人工智能棲身的超級計算機的方式,對強人工智能個體拓展。
一項掌握的科技,是具有批量生產特性的,強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類在大艦隊計劃中,計劃製造的那些軍用強人工智能,就是這種模式。
當然了,由於超級計算機製造繁雜的關係,人類如果想要一直以強人工智能機器製造機器的方式無限擴張,那也不是不可行,隻是這需要很長很長時間,除非擁有如同科幻電影中的‘萬能金屬’那樣,隨意根據程序變化成各種成品機械結構......
不過這種技術現在隻是存在於幻想之中。
然則即便如此,展開大艦隊計劃的場景也比之前要壯觀上百倍。
縱觀而去,可以看到如今的行星軌道之上,已經出現了一個個光斑,拉近鏡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些光斑是一座座正在燈火通明的工作太空船塢,有建成已經投入使用的太空船塢,也有正在新建的太空船塢。
放眼望去,它們便如同排列在虛空中的堡壘一般。
而那些往來於太空空間的運輸艦則像是一隻隻勤勞的蜜蜂,為這些太空船塢提供必要的生產資源。
在太空船塢製造戰艦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監控畫麵看到,那些大型結構直接就有一台台大機械臂交接作業,至於那些原本需要人類親自上場拚接或者熔焊的小巧構建、精密機械結構,則在一個個擬人關節臂納米機器人的操作下完成。
上一個環節結束,下一個環節的機器人立刻動了起來,甚至還有不同環節製造同步進行的情況,整個過程在強人工智能多線程控製下,配合得十分緊湊。
從天琴號乃至居住飛船集群的方向看去,都能輕易看到滿眼飛船往來的繁忙景象,宇宙深處的星空光點,都被這些飛船的尾焰掩蓋了,人類目之所及,全是鋼鐵的世界。
強人工智能的出現,讓人類在造艦上擁有了如同‘智械’一般的速度,在整個係統生產力被鋪開之後,大生產的規模更是與人工智能文明一般無二。
看到這樣的場景,嶽淵終於可以確定為什麽智械危機在三級文明中出現,卻沒有如同蝗蟲一樣波及一片又一片星域了。
原因就在這裏。
科技文明同樣擁有強人工智能,智械叛變而形成的智能文明能辦到的,處於同一層次但跨過智械危機大門檻的科技文明,一樣能做到。
所謂的那些在小說中如同宇宙蝗蟲一樣的機械文明壓根沒有想象中那麽可怕,至少在同等科技文明層次下,科技文明也有一戰之力。
可以預見,到了三級文明,以後的戰爭模式可能全都是雙方強人工智能艦隊之間的互掐。
甚至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兩個文明之間都不知道打了多少年,卻都沒有發現對方是碳基生命還是其他生命形式的可能,畢竟衝在前行打生打死的,全都是強人工智能控製下的戰艦。
這就很迷了。
基於這樣的事實,一些軍事專家已經提出了新的戰爭理論,他們認為,到了三級文明之後發生的戰爭,雙方的交戰時間會變得更長,且都會依托恒星係為據點進行。
占據一個恒星係的文明會在戰爭進入一段時間後,對外來文明形成艦隊數量優勢。這是由於戰爭時間過長,而在打的過程中有源源不斷戰艦進行補充的關係。
按照這個思路推演下去,就會形成在恒星係內的行星爭奪戰,特別是岩質行星,畢竟每一顆岩質行星都是一個天然的資源庫,可以讓占據它的三級文明源源不斷生產出戰艦並投入戰鬥。
而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敵對文明指揮中樞、個體生命所在,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這種戰爭方式有點像古代的據城池而守,在這樣的戰爭方式下,即便一方的科技落後於另一方,也可能因為戰艦的資源星球更多而反敗為勝。
同樣的,因為生產力大爆發的緣故,想要從一個恒星係奔襲另一個恒星係就很難了,防守方的地利優勢會因為生產力而得到極大放大。
這一點值得人類警惕,因為人類作為一個流浪文明,在一般情況下遇到其他文明,都是在進入對方所在星域的情況,就如當時遇到耐爾文明那般。
如此一來,如果發生衝突,那麽人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於進攻一方,除非人類掉頭就走。
這種觀點的出現,讓人類諸多軍事專家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裏,都把精力投入到了星係攻伐戰略戰術研究上。
因為曆史的原因和政府性質的關係,人類文明總會有一些迫害妄想症,因此隻要有什麽新技術出現,就會想盡辦法將其用於軍事中,同時軍事必須保持強大也成了所有人類的共識。
在強人工智能的操作下,人類的機器人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出機器人,各種自動化勘探、開采設備也成批量地被投入到星球之上。
短短幾年過去,人類主要開發的星球就已變成機械的海洋,每時每刻都能看到各種功能的自動化設備在星球上來來往往。一部部太空電梯被投入使用,一套套軌道質量加速器也在無時無刻向太空港發送物資,全自動運輸艦更是頻繁往來於軌道之間。
從勘探資源到把資源輸送到太空工廠,然後在以成品、半成品的造物,提供給太空中的建造機器人、工程設備使用。
這一切,都在強人工智能的控製之下完成,人類隻需要在源頭上監控著,根本不需要像之前一樣親自人工前往星球上進行開發工作。
就連戰艦的製造,也已經完全可以不需要人類。
因為人類文明製造的強人工智能有當初那邊被抓住的人工智能意識體作為參考,所以人類製造的強人工智能一經完成訓練,就具備了獨立造艦的能力。
當然了,造新艦,還得人類提供設計圖。
而設計圖,人類早已準備好,畢竟樣品實驗艦都搞出來完成測試了。在那之後,工程師們就根據測試結果對設計圖再次進行了數次優化,最終定稿,然後將數據交給強人工智能。
是天琴號上的綜合型強人工智能。
這個強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跟人工智能意識體一樣,都是以多線程方式進行,而非自我複製。
自我複製類型強人工智能,其實目前人類已經有辦法製造,但不是讓強人工智能自己複製自己,然後自己奴役自己的方式。而是通過製造強人工智能棲身的超級計算機的方式,對強人工智能個體拓展。
一項掌握的科技,是具有批量生產特性的,強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類在大艦隊計劃中,計劃製造的那些軍用強人工智能,就是這種模式。
當然了,由於超級計算機製造繁雜的關係,人類如果想要一直以強人工智能機器製造機器的方式無限擴張,那也不是不可行,隻是這需要很長很長時間,除非擁有如同科幻電影中的‘萬能金屬’那樣,隨意根據程序變化成各種成品機械結構......
不過這種技術現在隻是存在於幻想之中。
然則即便如此,展開大艦隊計劃的場景也比之前要壯觀上百倍。
縱觀而去,可以看到如今的行星軌道之上,已經出現了一個個光斑,拉近鏡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些光斑是一座座正在燈火通明的工作太空船塢,有建成已經投入使用的太空船塢,也有正在新建的太空船塢。
放眼望去,它們便如同排列在虛空中的堡壘一般。
而那些往來於太空空間的運輸艦則像是一隻隻勤勞的蜜蜂,為這些太空船塢提供必要的生產資源。
在太空船塢製造戰艦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監控畫麵看到,那些大型結構直接就有一台台大機械臂交接作業,至於那些原本需要人類親自上場拚接或者熔焊的小巧構建、精密機械結構,則在一個個擬人關節臂納米機器人的操作下完成。
上一個環節結束,下一個環節的機器人立刻動了起來,甚至還有不同環節製造同步進行的情況,整個過程在強人工智能多線程控製下,配合得十分緊湊。
從天琴號乃至居住飛船集群的方向看去,都能輕易看到滿眼飛船往來的繁忙景象,宇宙深處的星空光點,都被這些飛船的尾焰掩蓋了,人類目之所及,全是鋼鐵的世界。
強人工智能的出現,讓人類在造艦上擁有了如同‘智械’一般的速度,在整個係統生產力被鋪開之後,大生產的規模更是與人工智能文明一般無二。
看到這樣的場景,嶽淵終於可以確定為什麽智械危機在三級文明中出現,卻沒有如同蝗蟲一樣波及一片又一片星域了。
原因就在這裏。
科技文明同樣擁有強人工智能,智械叛變而形成的智能文明能辦到的,處於同一層次但跨過智械危機大門檻的科技文明,一樣能做到。
所謂的那些在小說中如同宇宙蝗蟲一樣的機械文明壓根沒有想象中那麽可怕,至少在同等科技文明層次下,科技文明也有一戰之力。
可以預見,到了三級文明,以後的戰爭模式可能全都是雙方強人工智能艦隊之間的互掐。
甚至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兩個文明之間都不知道打了多少年,卻都沒有發現對方是碳基生命還是其他生命形式的可能,畢竟衝在前行打生打死的,全都是強人工智能控製下的戰艦。
這就很迷了。
基於這樣的事實,一些軍事專家已經提出了新的戰爭理論,他們認為,到了三級文明之後發生的戰爭,雙方的交戰時間會變得更長,且都會依托恒星係為據點進行。
占據一個恒星係的文明會在戰爭進入一段時間後,對外來文明形成艦隊數量優勢。這是由於戰爭時間過長,而在打的過程中有源源不斷戰艦進行補充的關係。
按照這個思路推演下去,就會形成在恒星係內的行星爭奪戰,特別是岩質行星,畢竟每一顆岩質行星都是一個天然的資源庫,可以讓占據它的三級文明源源不斷生產出戰艦並投入戰鬥。
而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敵對文明指揮中樞、個體生命所在,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這種戰爭方式有點像古代的據城池而守,在這樣的戰爭方式下,即便一方的科技落後於另一方,也可能因為戰艦的資源星球更多而反敗為勝。
同樣的,因為生產力大爆發的緣故,想要從一個恒星係奔襲另一個恒星係就很難了,防守方的地利優勢會因為生產力而得到極大放大。
這一點值得人類警惕,因為人類作為一個流浪文明,在一般情況下遇到其他文明,都是在進入對方所在星域的情況,就如當時遇到耐爾文明那般。
如此一來,如果發生衝突,那麽人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於進攻一方,除非人類掉頭就走。
這種觀點的出現,讓人類諸多軍事專家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裏,都把精力投入到了星係攻伐戰略戰術研究上。
因為曆史的原因和政府性質的關係,人類文明總會有一些迫害妄想症,因此隻要有什麽新技術出現,就會想盡辦法將其用於軍事中,同時軍事必須保持強大也成了所有人類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