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有鬱南風團隊做了許多科學報告,闡述了很多相關觀點,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人類科學家團隊依舊沒有全部把精力都放在挖掘已有理論上。
而想要找到新理論,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讓數學家不小心搞出一個連他們都不知道什麽用的公式,然後等物理學家發現這個公式居然還可以這麽用。二是用粒子對撞機進行對撞實驗,然後從中找出某係隱藏在微觀之中的秘密,再經過總結找出新的物理規律。
數學家直接肝公式屬於極小概率事件,人類科學發展史上也沒發生過幾回,所以致力於新理論的科研團隊自然就把希望都寄托到粒子對撞機上。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可以看到已經組裝完成的太空多點粒子對撞機的工作幾乎沒有停止過。
實驗中,一些金、鉛的原子在對撞機中被剝離掉它所有的電子,然後讓它們在進行質子分離,進行質子-質子對撞實驗。
科學家們一次次地提升對撞能級,試圖從這種對撞中找到一些奇怪現象。
說起來,所謂的對撞實驗也是有碰運氣的意思,畢竟之前人類也用對撞機進行過各種對撞實驗,卻也沒有發現什麽奇異現象。
不過沒發現並不代表沒有,畢竟從粒子對撞機中能探測到奇異現象或者新粒子的概率非常小,正如當年人類尋找希格斯玻色子那樣,大約需要一萬億次質子-質子對撞,才能探測到一次希格斯玻色子。
所以這些科研團隊還是很有耐心的,他們也知道,有時候新的科學發現完全就是偶然。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目的的亂撞,科學家們在進行對撞實驗之前,都會有一套設計方案,並且還有相關理論預期。
就比如現在這個正在使用粒子對撞機的科研團隊,他們就是先從計算之中找到可能的答案,認為在重離子對撞之中,可能會出現質子、中子融進它們組分裏的現象,然後誇克和膠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種流體,這種流體會膨脹、冷卻、最終重新凝結為粒子。
這些粒子將會被探測器觀測到,科學家們將其稱為誇克-膠子等離子體。
這個科學團隊主需要想找到的是一種誇克-膠子等離子體有超對稱性質的黑洞,嗯,並不是平常人們認知中的黑洞,因為在理論中,這種超對稱黑洞不存在人們生活的四維時空裏,而是在一個彎曲的五維時空中。
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出,這個科研團隊本次實驗的基礎理論指導,其實是弦理論。
他們想在實驗室找到這種不存在於四維時空中的超對稱黑洞,然後在想辦法利用這種可以被人類製造的彎曲五維時空黑洞,用作引擎動力。
這玩意其實八字還沒一撇,但這個科研團隊倒是挺有信心,因為他們在計算中得到了誇克-膠子等離子體對偶的黑洞的旋轉軸方向,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是數學計算結果。
他們覺得可以利用這種卷曲在五維時空中的黑洞,在吞食微觀量子的時候出現的四維時空方向噴流作為引擎的動力。
黑洞噴流的力量可比核聚變要強大許多,聽起來似乎有可能成為更大推力的能量來源,畢竟五維時空黑洞也是黑洞。
隻是這又是弦理論,又是高於四維時空的蜷縮時空、又微觀量子作為養料的,聽起來就很玄乎,但在這些專業的科學家眼裏,其實並不玄乎。
宇宙中玄妙的事、玄妙的東西、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甚至反直覺的事多了去了。
所謂探索研究,並非隻在一個方向上探索,因為現在人類根本不知道什麽技術才是三級文明的航行技術,因此在這個團隊從想從超對稱與五維時空黑洞找答案的時候,另一個團隊則把目光投向對稱性破缺。
說到對稱性破缺,一般人們腦海裏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印象,就是宇稱不守恒。事實也是如此,宇稱不守恒描述的就是弱相互作用下的自發對稱性破缺。
在弱相互作用中,左手性粒子和右手性粒子的衰變率不同,這就破壞了宇稱的對稱性。弱相互作用力隻作用於左手性離子,而不走用於右手性粒子,這也破壞了宇稱對稱性。弱相互作用違反了宇稱守恒,也是一個過程的初態和終態的宇稱量子數不同,這同樣破壞了宇稱的對稱性。
這一科研團隊之所以要從這個方麵入手,主要是他們認為既然要從電弱統一找答案,那就必須更進一步深入了解弱相互作用力。
他們想要真正弄清楚,明明白白的計算清楚,弱電力發生對稱性破缺,變成弱相互作用力和電磁力的過程,他們想從這裏或者是那種環境,找到答案。
可是這些研究跟推進器技術有什麽關係呢?
當然有,不論是什麽推進器技術,說白了就是力的相互作用過程,不管是火箭發生、電推、冷核聚變推、重核聚變推,又或是那想象中的五維時空黑洞對著四維時空噴流,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那麽既然都是力,那什麽是力?
這個問題,科學界有這麽一個說法。一,力是由稱為量子的離散能量包交換產生的。二,不同的力是由不同的量子交換造成的。
就比如弱相互作用力,它是由不同類型的量子交換引起的,稱為w粒子。弱力的傳播子是w玻色子和z玻色子。
同樣,強相互作用力將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牢牢綁在一起,它是由稱為π介子的亞原子粒子交換引起的。當然了,人類早就在加速器中找到w介子和π介子的碎片,並驗證了其正確性。最後,人類把質子、中子、甚至π介子結合在一起的亞核力稱為膠子。
這部分科學家或者說科研團隊希望通過對力相互作用的研究,特別是弱相互力和電磁力的剖析,找到一種比重核、冷核聚變更強大的能量發生方式,從而讓人類實現更高的航速。
每個人都在努力,每個人都希望人類能快點掌握更快的航行技術。
隻是科學研究並不能保證研究的方向一定是正確的,因此就算人類在這段時間又湧現出了許多躋身科技前沿的科學團隊參與到研究探索中,但數年過去,卻依舊進展不大。
不過這種狀況卻並未讓那些科學家灰心,畢竟做研究的都知道,沒有成果是常態。
新政府當然也知道,所以並沒有因為沒出成果就把這些種種研究項目給停掉,反而是逐年加大資源與人才投入。
總之在一項項研究項目上馬以來的數年之中,幾乎整個人類社會都知道,現在人類又遇到了一道科技壁壘。
這道科技壁壘不同於以往,以往諸如真?納米技術又或是重核聚變這種,都還有跡可循,至少能看到目標‘山峰’在哪裏。可如今麵對新的航行技術,人類就如黑暗中一樣,四顧茫然。
而想要找到新理論,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讓數學家不小心搞出一個連他們都不知道什麽用的公式,然後等物理學家發現這個公式居然還可以這麽用。二是用粒子對撞機進行對撞實驗,然後從中找出某係隱藏在微觀之中的秘密,再經過總結找出新的物理規律。
數學家直接肝公式屬於極小概率事件,人類科學發展史上也沒發生過幾回,所以致力於新理論的科研團隊自然就把希望都寄托到粒子對撞機上。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可以看到已經組裝完成的太空多點粒子對撞機的工作幾乎沒有停止過。
實驗中,一些金、鉛的原子在對撞機中被剝離掉它所有的電子,然後讓它們在進行質子分離,進行質子-質子對撞實驗。
科學家們一次次地提升對撞能級,試圖從這種對撞中找到一些奇怪現象。
說起來,所謂的對撞實驗也是有碰運氣的意思,畢竟之前人類也用對撞機進行過各種對撞實驗,卻也沒有發現什麽奇異現象。
不過沒發現並不代表沒有,畢竟從粒子對撞機中能探測到奇異現象或者新粒子的概率非常小,正如當年人類尋找希格斯玻色子那樣,大約需要一萬億次質子-質子對撞,才能探測到一次希格斯玻色子。
所以這些科研團隊還是很有耐心的,他們也知道,有時候新的科學發現完全就是偶然。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目的的亂撞,科學家們在進行對撞實驗之前,都會有一套設計方案,並且還有相關理論預期。
就比如現在這個正在使用粒子對撞機的科研團隊,他們就是先從計算之中找到可能的答案,認為在重離子對撞之中,可能會出現質子、中子融進它們組分裏的現象,然後誇克和膠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種流體,這種流體會膨脹、冷卻、最終重新凝結為粒子。
這些粒子將會被探測器觀測到,科學家們將其稱為誇克-膠子等離子體。
這個科學團隊主需要想找到的是一種誇克-膠子等離子體有超對稱性質的黑洞,嗯,並不是平常人們認知中的黑洞,因為在理論中,這種超對稱黑洞不存在人們生活的四維時空裏,而是在一個彎曲的五維時空中。
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出,這個科研團隊本次實驗的基礎理論指導,其實是弦理論。
他們想在實驗室找到這種不存在於四維時空中的超對稱黑洞,然後在想辦法利用這種可以被人類製造的彎曲五維時空黑洞,用作引擎動力。
這玩意其實八字還沒一撇,但這個科研團隊倒是挺有信心,因為他們在計算中得到了誇克-膠子等離子體對偶的黑洞的旋轉軸方向,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是數學計算結果。
他們覺得可以利用這種卷曲在五維時空中的黑洞,在吞食微觀量子的時候出現的四維時空方向噴流作為引擎的動力。
黑洞噴流的力量可比核聚變要強大許多,聽起來似乎有可能成為更大推力的能量來源,畢竟五維時空黑洞也是黑洞。
隻是這又是弦理論,又是高於四維時空的蜷縮時空、又微觀量子作為養料的,聽起來就很玄乎,但在這些專業的科學家眼裏,其實並不玄乎。
宇宙中玄妙的事、玄妙的東西、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甚至反直覺的事多了去了。
所謂探索研究,並非隻在一個方向上探索,因為現在人類根本不知道什麽技術才是三級文明的航行技術,因此在這個團隊從想從超對稱與五維時空黑洞找答案的時候,另一個團隊則把目光投向對稱性破缺。
說到對稱性破缺,一般人們腦海裏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印象,就是宇稱不守恒。事實也是如此,宇稱不守恒描述的就是弱相互作用下的自發對稱性破缺。
在弱相互作用中,左手性粒子和右手性粒子的衰變率不同,這就破壞了宇稱的對稱性。弱相互作用力隻作用於左手性離子,而不走用於右手性粒子,這也破壞了宇稱對稱性。弱相互作用違反了宇稱守恒,也是一個過程的初態和終態的宇稱量子數不同,這同樣破壞了宇稱的對稱性。
這一科研團隊之所以要從這個方麵入手,主要是他們認為既然要從電弱統一找答案,那就必須更進一步深入了解弱相互作用力。
他們想要真正弄清楚,明明白白的計算清楚,弱電力發生對稱性破缺,變成弱相互作用力和電磁力的過程,他們想從這裏或者是那種環境,找到答案。
可是這些研究跟推進器技術有什麽關係呢?
當然有,不論是什麽推進器技術,說白了就是力的相互作用過程,不管是火箭發生、電推、冷核聚變推、重核聚變推,又或是那想象中的五維時空黑洞對著四維時空噴流,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那麽既然都是力,那什麽是力?
這個問題,科學界有這麽一個說法。一,力是由稱為量子的離散能量包交換產生的。二,不同的力是由不同的量子交換造成的。
就比如弱相互作用力,它是由不同類型的量子交換引起的,稱為w粒子。弱力的傳播子是w玻色子和z玻色子。
同樣,強相互作用力將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牢牢綁在一起,它是由稱為π介子的亞原子粒子交換引起的。當然了,人類早就在加速器中找到w介子和π介子的碎片,並驗證了其正確性。最後,人類把質子、中子、甚至π介子結合在一起的亞核力稱為膠子。
這部分科學家或者說科研團隊希望通過對力相互作用的研究,特別是弱相互力和電磁力的剖析,找到一種比重核、冷核聚變更強大的能量發生方式,從而讓人類實現更高的航速。
每個人都在努力,每個人都希望人類能快點掌握更快的航行技術。
隻是科學研究並不能保證研究的方向一定是正確的,因此就算人類在這段時間又湧現出了許多躋身科技前沿的科學團隊參與到研究探索中,但數年過去,卻依舊進展不大。
不過這種狀況卻並未讓那些科學家灰心,畢竟做研究的都知道,沒有成果是常態。
新政府當然也知道,所以並沒有因為沒出成果就把這些種種研究項目給停掉,反而是逐年加大資源與人才投入。
總之在一項項研究項目上馬以來的數年之中,幾乎整個人類社會都知道,現在人類又遇到了一道科技壁壘。
這道科技壁壘不同於以往,以往諸如真?納米技術又或是重核聚變這種,都還有跡可循,至少能看到目標‘山峰’在哪裏。可如今麵對新的航行技術,人類就如黑暗中一樣,四顧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