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進軍長平
隋唐:這楊廣能處,有官他是真封 作者:一劍,一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內郡,李唐大營之內。
李神通此前派人送了一封書信前往太原之後,便一直心緒不寧地遊走於大營之中,試圖穩定軍心,謀劃應對之策。
隻是,此刻營內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士氣極度低落。
那些最為底層的將士們,個個垂頭喪氣,眼神中毫無鬥誌,根本提不起任何一絲戰意。
一位副將滿臉憂色地前來詢問道:
“如今隋朝有楊廣親自坐鎮,武信那般勇猛之人擔任主帥。
隋軍士氣正盛,反觀我們這邊,士卒們毫無戰意。
將軍,我們是否要考慮放棄河內郡,暫避鋒芒?”
李神通聽到副將的提議,並沒有絲毫責怪之意,隻是神色凝重地說道:
“我們倘若今日輕易放棄了河內郡,那明日又該放棄哪一處地方呢?
李唐如今所占據的那些州郡,難道能經得起我們這樣一次次的放棄嗎?
一旦開了這個頭,我們苦心經營的局麵將會土崩瓦解,後果不堪設想。”
話雖如此,可李神通心中實則也沒什麽底。
自家的將士們都已這般消沉,不願交戰,更何況那些前來助陣的番邦之人呢?
就拿拓跋朗司馬來說,便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
之前在戰場上隻是出人不出力,一見到武信,就嚇得像個膽小怕事的孫子一樣,毫無作為。
正當李神通煩悶不已之際,一名李唐將軍急匆匆地朝著他走來。
隻見那將軍麵上滿是傷痕,一道道血痕觸目驚心。
身上的甲胄也已被鮮血染遍,整個人看起來狼狽不堪,顯然經曆了一場極為慘烈的戰鬥。
他見到李神通,連忙躬身行禮,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
“將軍,修武縣已經反了。
末將拚盡全力,卻根本阻攔不住那些暴民的攻勢。
他們想要歸附大隋,且個個悍不畏死,末將實在是無能為力。”
李神通聽到這個消息,心中並未感到太過意外,其實他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後果。
畢竟,河內郡本就是大隋的土地,他們李唐雖將其拿下,並對當地百姓施以仁德之舉。
可如今大隋的兵馬已然壓境,百姓們心中的家國情懷被重新喚起,又豈能不紛紛歸附大隋呢?
這民心所向,並非僅憑武力就能輕易改變的。
而失去了民心的支持,這場戰爭的勝負似乎已然有了答案。
不多時,一名傳令兵神色慌張地急匆匆趕來,連腳步都有些踉蹌。
他大口喘著粗氣,聲音急促地匯報道:
“將軍,隋朝的武信親自領兵朝北進發。
看其行軍路線與陣勢,似乎是意圖截斷我們退回長平的後路啊。”
此消息一出,李神通頓時臉色大變,再也無法保持淡定從容之態。
如今的局勢已然十分明朗,河內郡的各縣在隋軍的威懾與大隋威望的感召下。
已然紛紛有了歸附之心,隋朝方麵也不再執著於在河內郡與他們展開一場你死我活的血戰。
而是棋高一著,采取了更為大膽且具有戰略眼光的策略。
想要進一步擴大戰果,直接將矛頭對準了李唐的太原。
眼下李唐軍隊本就軍心渙散,毫無鬥誌可言。
如果後路再被堵死,那可就真的是陷入絕境,插翅難逃了。
到那時,恐怕連河內郡原本就搖擺不定的各縣官民都會趁機對他們發起攻擊,落井下石。
想到這嚴峻的後果,李神通不敢有絲毫猶豫,連忙高聲下令道:
“即刻命人準備拔營,全軍迅速整理行裝。
我們必須盡快返回長平,以圖後計,絕不能在此地坐以待斃!”
副將滿臉遲疑地開口道:
“將軍,如今我軍即將撤離,您看是否要下令燒毀各地縣城,以及隋朝遺留在此的糧倉?
如此一來,即便河內郡最終歸附大隋,他們得到的也不過是一片廢墟。
定然難以在短時間內恢複元氣,對我李唐也算有所交代。”
副將心中清楚,按照李唐平日裏對百姓所宣揚的仁德政策。
這種燒毀百姓家園與糧草的行為顯然是有違初衷,不太妥當。
但此刻局勢萬分緊迫,他們匆忙退軍,自身能帶走的糧草本就有限,更別說隋朝原本儲備在此地的那些豐富糧草了。
如果將其完好留下,無疑是為隋軍補充了物資,增強了敵人的實力。
李神通聽聞副將的提議,眉頭緊皺,臉上露出猶豫之色,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紮。
一方麵,他深知此舉定會讓百姓遭受巨大痛苦,損害李唐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另一方麵,若不如此,李唐在這場戰略撤退中將會處於更加不利的境地。
沉思片刻後,他咬了咬牙,惡狠狠地說道:
“燒,全都燒個幹淨,絕不能讓隋朝輕易撿到任何便宜。
事已至此,顧不得那麽多了,先保住我李唐的根基要緊。”
副將領了李神通這一決絕的命令,趁著手中還勉強能掌控住一些縣城的兵力,不敢有絲毫延誤,當即匆匆前去發布了命令。
很快,在李唐軍隊撤走之前,隻見一隊隊李唐士卒手持火把,如潮水般湧入縣城與糧倉各處。
刹那間,火光衝天而起,熊熊大火迅速蔓延開來。
無論是繁華的縣城建築,還是堆積如山的糧草物資,皆被無情的火焰所吞噬,在一片火海之中漸漸化為灰燼。
大火熊熊燃起,刹那間,河內郡各處縣城的上空皆被濃烈的黑煙所籠罩。
那黑煙滾滾翻騰,如墨染蒼穹,遮蔽了日光。
正在指揮大軍向長平穩步進軍的武信,遠遠瞧見那衝天而起的火光與彌漫天際的黑煙,猛地勒住韁繩。
武信目光凝重地望著那著火之地,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憤怒。
這場大火背後,意味著百姓的流離失所,是無數生命與心血在戰火中的掙紮與消逝。
想當初入主河內郡之時,李唐對當地百姓是何其友善,何其用心。
可如今,卻因戰略上的失利與敗退,就要棄城而去,臨走之際竟喪心病狂地放起一把大火。
好一個所謂的 “仁義李唐”!
平日裏對外宣稱以仁德治國,可其麾下之人在關鍵時刻便是這般行事。
李神通此前派人送了一封書信前往太原之後,便一直心緒不寧地遊走於大營之中,試圖穩定軍心,謀劃應對之策。
隻是,此刻營內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士氣極度低落。
那些最為底層的將士們,個個垂頭喪氣,眼神中毫無鬥誌,根本提不起任何一絲戰意。
一位副將滿臉憂色地前來詢問道:
“如今隋朝有楊廣親自坐鎮,武信那般勇猛之人擔任主帥。
隋軍士氣正盛,反觀我們這邊,士卒們毫無戰意。
將軍,我們是否要考慮放棄河內郡,暫避鋒芒?”
李神通聽到副將的提議,並沒有絲毫責怪之意,隻是神色凝重地說道:
“我們倘若今日輕易放棄了河內郡,那明日又該放棄哪一處地方呢?
李唐如今所占據的那些州郡,難道能經得起我們這樣一次次的放棄嗎?
一旦開了這個頭,我們苦心經營的局麵將會土崩瓦解,後果不堪設想。”
話雖如此,可李神通心中實則也沒什麽底。
自家的將士們都已這般消沉,不願交戰,更何況那些前來助陣的番邦之人呢?
就拿拓跋朗司馬來說,便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
之前在戰場上隻是出人不出力,一見到武信,就嚇得像個膽小怕事的孫子一樣,毫無作為。
正當李神通煩悶不已之際,一名李唐將軍急匆匆地朝著他走來。
隻見那將軍麵上滿是傷痕,一道道血痕觸目驚心。
身上的甲胄也已被鮮血染遍,整個人看起來狼狽不堪,顯然經曆了一場極為慘烈的戰鬥。
他見到李神通,連忙躬身行禮,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
“將軍,修武縣已經反了。
末將拚盡全力,卻根本阻攔不住那些暴民的攻勢。
他們想要歸附大隋,且個個悍不畏死,末將實在是無能為力。”
李神通聽到這個消息,心中並未感到太過意外,其實他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後果。
畢竟,河內郡本就是大隋的土地,他們李唐雖將其拿下,並對當地百姓施以仁德之舉。
可如今大隋的兵馬已然壓境,百姓們心中的家國情懷被重新喚起,又豈能不紛紛歸附大隋呢?
這民心所向,並非僅憑武力就能輕易改變的。
而失去了民心的支持,這場戰爭的勝負似乎已然有了答案。
不多時,一名傳令兵神色慌張地急匆匆趕來,連腳步都有些踉蹌。
他大口喘著粗氣,聲音急促地匯報道:
“將軍,隋朝的武信親自領兵朝北進發。
看其行軍路線與陣勢,似乎是意圖截斷我們退回長平的後路啊。”
此消息一出,李神通頓時臉色大變,再也無法保持淡定從容之態。
如今的局勢已然十分明朗,河內郡的各縣在隋軍的威懾與大隋威望的感召下。
已然紛紛有了歸附之心,隋朝方麵也不再執著於在河內郡與他們展開一場你死我活的血戰。
而是棋高一著,采取了更為大膽且具有戰略眼光的策略。
想要進一步擴大戰果,直接將矛頭對準了李唐的太原。
眼下李唐軍隊本就軍心渙散,毫無鬥誌可言。
如果後路再被堵死,那可就真的是陷入絕境,插翅難逃了。
到那時,恐怕連河內郡原本就搖擺不定的各縣官民都會趁機對他們發起攻擊,落井下石。
想到這嚴峻的後果,李神通不敢有絲毫猶豫,連忙高聲下令道:
“即刻命人準備拔營,全軍迅速整理行裝。
我們必須盡快返回長平,以圖後計,絕不能在此地坐以待斃!”
副將滿臉遲疑地開口道:
“將軍,如今我軍即將撤離,您看是否要下令燒毀各地縣城,以及隋朝遺留在此的糧倉?
如此一來,即便河內郡最終歸附大隋,他們得到的也不過是一片廢墟。
定然難以在短時間內恢複元氣,對我李唐也算有所交代。”
副將心中清楚,按照李唐平日裏對百姓所宣揚的仁德政策。
這種燒毀百姓家園與糧草的行為顯然是有違初衷,不太妥當。
但此刻局勢萬分緊迫,他們匆忙退軍,自身能帶走的糧草本就有限,更別說隋朝原本儲備在此地的那些豐富糧草了。
如果將其完好留下,無疑是為隋軍補充了物資,增強了敵人的實力。
李神通聽聞副將的提議,眉頭緊皺,臉上露出猶豫之色,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紮。
一方麵,他深知此舉定會讓百姓遭受巨大痛苦,損害李唐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另一方麵,若不如此,李唐在這場戰略撤退中將會處於更加不利的境地。
沉思片刻後,他咬了咬牙,惡狠狠地說道:
“燒,全都燒個幹淨,絕不能讓隋朝輕易撿到任何便宜。
事已至此,顧不得那麽多了,先保住我李唐的根基要緊。”
副將領了李神通這一決絕的命令,趁著手中還勉強能掌控住一些縣城的兵力,不敢有絲毫延誤,當即匆匆前去發布了命令。
很快,在李唐軍隊撤走之前,隻見一隊隊李唐士卒手持火把,如潮水般湧入縣城與糧倉各處。
刹那間,火光衝天而起,熊熊大火迅速蔓延開來。
無論是繁華的縣城建築,還是堆積如山的糧草物資,皆被無情的火焰所吞噬,在一片火海之中漸漸化為灰燼。
大火熊熊燃起,刹那間,河內郡各處縣城的上空皆被濃烈的黑煙所籠罩。
那黑煙滾滾翻騰,如墨染蒼穹,遮蔽了日光。
正在指揮大軍向長平穩步進軍的武信,遠遠瞧見那衝天而起的火光與彌漫天際的黑煙,猛地勒住韁繩。
武信目光凝重地望著那著火之地,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憤怒。
這場大火背後,意味著百姓的流離失所,是無數生命與心血在戰火中的掙紮與消逝。
想當初入主河內郡之時,李唐對當地百姓是何其友善,何其用心。
可如今,卻因戰略上的失利與敗退,就要棄城而去,臨走之際竟喪心病狂地放起一把大火。
好一個所謂的 “仁義李唐”!
平日裏對外宣稱以仁德治國,可其麾下之人在關鍵時刻便是這般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