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放虎歸山
姑娘們,別追了,我娶還不行嗎! 作者:貓貓俠很餓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驍已經連續數日將自己藏在房間裏,甚至不敢踏出房門一步。前些日子,他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成功地將明璃雪勸說離開。如今,就連每日的飯菜也是由小九打開一個小小的窗口遞進來給他。
六皇子李章韜深知此事關係重大,自然不敢有絲毫怠慢。然而,由於事務繁忙,他實在抽不出太多時間像以往那樣去找姐夫閑聊家常。
另一邊,卜戈則被囚車一路押送,最終抵達了晉陽府中。至於究竟該如何處置這個重要人物,李章韜心裏著實拿不定主意。思來想去,他決定親自前往楚驍的住處請教一二。
當李章韜來到楚驍所住之處時,隻見楚驍正在屋內悠閑地喝著茶水,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顯然,這幾日的閉門休養讓他感到十分愜意,對外界之事更是充耳不聞。
李章韜開門見山地向楚驍問道:“姐夫,對於這卜戈,你到底作何打算呢?依我之見,應當直接將其斬殺。否則若將他放回草原,必定會再次令我大寧的百姓遭受苦難啊!”
楚驍不緊不慢地放下手中茶杯,微微一笑道:“放了卜戈吧,他就算能活著回到草原,恐怕也難以活命。那達吉定然不會放過他,屆時達吉就會背負上殺害兄長的惡名。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坐山觀虎鬥,看他們自相殘殺。”
“是啊,確實如此呢!咱們完全沒必要殺掉卜戈。要是真把他給宰了,那些匈奴人肯定會對咱們恨之入骨的。畢竟,卜戈手底下那批精銳部隊如今已是全軍覆沒,就算他能活著回到草原,恐怕也是難以再有什麽大的作為。達吉定然不會放過卜戈這個心腹大患的,姐夫你這一招可真是厲害!”
李章韜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洞悉了其中暗藏的種種利弊關係,不禁喜形於色地對著楚驍豎起大拇指連連誇讚起來。
聽到李章韜的讚揚之聲,楚驍隻是輕輕地擺了擺手,然後語重心長地說道:“嗯,算你這次反應還算快。不過嘛,你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和磨練。等這邊並州的事情處理妥當之後,你就老老實實回國子監去好好念書吧。有些事理光靠我在這裏跟你講還遠遠不夠,得讓國子監的許院長親自出馬教導你才行。要不然,你老是眼巴巴地指望我幫你出謀劃策,啥時候才能真正獨當一麵成就大事?”
說罷,楚驍無奈地搖了搖頭。其實在他心裏,李章韜不可謂不努力,腦子轉得也算挺快挺機靈的,但若是與那聰慧過人的明璃雪相較而言,終究還是遜色不少。
此時戰場上的局勢已然塵埃落定,卜戈所率領的那整整三萬大軍幾乎被盡數殲滅剿殺幹淨。最終僅僅剩下為數不多選擇投降的草原牧民,楚驍倒也並未趕盡殺絕,而是網開一麵將他們統統放歸關外。然而,就連卜戈本人大概都未曾料到自己居然還能夠有機會逃回草原,隻見他二話不說,獨自一人騎著一匹戰馬朝著關外疾馳而去,仿佛生怕身後的並州軍突然改變主意追上來將其亂箭射死。
達吉所率領的大軍深知此次行動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畢竟並州軍的實力遠勝於他們原本所麵對的鎮北軍。然而,眼下局勢已變,卜戈已然失去權勢,達吉確信自己必將成為下一任單於,再也不會有人膽敢提出異議。此刻,達吉滿心滿眼都隻有那美麗動人的明璃雪,他堅信隻要王賀能依照自己精心策劃的方案,順利地將楚驍毒殺,那麽他便有十足的把握策反王家邊軍,進而再度破關而入。
但令達吉未曾料到的是,這所有的盤算早已落入了楚驍的掌控之中。楚驍以身體抱恙為由向朝廷告假,並力薦六皇子李章韜全權負責處理並州的一切軍務。
如此一來,整個並州地區除了王瞻鎮守的上黨城尚處於失控狀態之外,其餘地方皆已被牢牢把控。此外,楚驍絕不相信僅僅隻有王賀一人受到了達吉的脅迫和利誘,在那些戍守邊關的將士當中,極有可能隱藏著被收買的關鍵人物。
於是,當機立斷之下,楚驍派遣英勇無畏的武勇親自前往軍中展開深入調查,同時還調撥了五千名訓練有素、威猛無比的龍虎軍一同隨行,目的便是要對那些心存不軌之人形成強大的威懾。
當卜戈獨自一人騎著一匹駿馬,不暴露自己的行蹤,直接趕回王庭。然而此刻的他內心充滿了恐懼與不安,因為他深知自己絕不能輕易地去見達吉。一旦見麵,恐怕等待他的將會是死亡的厄運,畢竟在眾人眼中,臨陣脫逃者無疑就是懦夫,按照部落的規矩,必然會遭到無情的誅殺。所以眼下,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盡快趕到那奄奄一息、命懸一線的父汗身邊尋求庇護。
可惜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此時的賀遂單於已然病入膏肓,身體猶如風中殘燭般脆弱不堪,生命之火也已燃燒至盡頭,仿佛隨時都會熄滅。而另一邊的達吉,則一心想著能趕在父汗臨終之前傳遞給他一些令人振奮的捷報,好使這位偉大的領袖可以帶著欣慰的笑容離開人世。
就在這時,一個驚人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草原。原來,卜戈被放回草原的消息竟然比他胯下的駿馬跑得還要快,率先傳入了達吉的耳朵裏。得知這一情況後的達吉瞬間怒不可遏,熊熊怒火在他胸膛中燃燒起來。隻見他毫不猶豫地下令,派遣自己的心腹親信立刻返回王庭,務必將卜戈攔截並予以擊殺,絕對不能讓其有機會見到父汗。
秦王李功照已洞悉了晉陽府的消息,他當機立斷,派遣兒子李澤言返回長安述職,並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會在豫州緊盯王瞻和孟延秉,以防二人有任何風吹草動。
李澤言的內心難以平靜,他倒並不擔憂楚驍那邊的局勢,反而是對誠王叔李功賀心存疑慮。按理說,他在江南也應該知曉了這等捷報,可為何卻遲遲不表露自己的態度呢?
六皇子李章韜深知此事關係重大,自然不敢有絲毫怠慢。然而,由於事務繁忙,他實在抽不出太多時間像以往那樣去找姐夫閑聊家常。
另一邊,卜戈則被囚車一路押送,最終抵達了晉陽府中。至於究竟該如何處置這個重要人物,李章韜心裏著實拿不定主意。思來想去,他決定親自前往楚驍的住處請教一二。
當李章韜來到楚驍所住之處時,隻見楚驍正在屋內悠閑地喝著茶水,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顯然,這幾日的閉門休養讓他感到十分愜意,對外界之事更是充耳不聞。
李章韜開門見山地向楚驍問道:“姐夫,對於這卜戈,你到底作何打算呢?依我之見,應當直接將其斬殺。否則若將他放回草原,必定會再次令我大寧的百姓遭受苦難啊!”
楚驍不緊不慢地放下手中茶杯,微微一笑道:“放了卜戈吧,他就算能活著回到草原,恐怕也難以活命。那達吉定然不會放過他,屆時達吉就會背負上殺害兄長的惡名。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坐山觀虎鬥,看他們自相殘殺。”
“是啊,確實如此呢!咱們完全沒必要殺掉卜戈。要是真把他給宰了,那些匈奴人肯定會對咱們恨之入骨的。畢竟,卜戈手底下那批精銳部隊如今已是全軍覆沒,就算他能活著回到草原,恐怕也是難以再有什麽大的作為。達吉定然不會放過卜戈這個心腹大患的,姐夫你這一招可真是厲害!”
李章韜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洞悉了其中暗藏的種種利弊關係,不禁喜形於色地對著楚驍豎起大拇指連連誇讚起來。
聽到李章韜的讚揚之聲,楚驍隻是輕輕地擺了擺手,然後語重心長地說道:“嗯,算你這次反應還算快。不過嘛,你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和磨練。等這邊並州的事情處理妥當之後,你就老老實實回國子監去好好念書吧。有些事理光靠我在這裏跟你講還遠遠不夠,得讓國子監的許院長親自出馬教導你才行。要不然,你老是眼巴巴地指望我幫你出謀劃策,啥時候才能真正獨當一麵成就大事?”
說罷,楚驍無奈地搖了搖頭。其實在他心裏,李章韜不可謂不努力,腦子轉得也算挺快挺機靈的,但若是與那聰慧過人的明璃雪相較而言,終究還是遜色不少。
此時戰場上的局勢已然塵埃落定,卜戈所率領的那整整三萬大軍幾乎被盡數殲滅剿殺幹淨。最終僅僅剩下為數不多選擇投降的草原牧民,楚驍倒也並未趕盡殺絕,而是網開一麵將他們統統放歸關外。然而,就連卜戈本人大概都未曾料到自己居然還能夠有機會逃回草原,隻見他二話不說,獨自一人騎著一匹戰馬朝著關外疾馳而去,仿佛生怕身後的並州軍突然改變主意追上來將其亂箭射死。
達吉所率領的大軍深知此次行動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畢竟並州軍的實力遠勝於他們原本所麵對的鎮北軍。然而,眼下局勢已變,卜戈已然失去權勢,達吉確信自己必將成為下一任單於,再也不會有人膽敢提出異議。此刻,達吉滿心滿眼都隻有那美麗動人的明璃雪,他堅信隻要王賀能依照自己精心策劃的方案,順利地將楚驍毒殺,那麽他便有十足的把握策反王家邊軍,進而再度破關而入。
但令達吉未曾料到的是,這所有的盤算早已落入了楚驍的掌控之中。楚驍以身體抱恙為由向朝廷告假,並力薦六皇子李章韜全權負責處理並州的一切軍務。
如此一來,整個並州地區除了王瞻鎮守的上黨城尚處於失控狀態之外,其餘地方皆已被牢牢把控。此外,楚驍絕不相信僅僅隻有王賀一人受到了達吉的脅迫和利誘,在那些戍守邊關的將士當中,極有可能隱藏著被收買的關鍵人物。
於是,當機立斷之下,楚驍派遣英勇無畏的武勇親自前往軍中展開深入調查,同時還調撥了五千名訓練有素、威猛無比的龍虎軍一同隨行,目的便是要對那些心存不軌之人形成強大的威懾。
當卜戈獨自一人騎著一匹駿馬,不暴露自己的行蹤,直接趕回王庭。然而此刻的他內心充滿了恐懼與不安,因為他深知自己絕不能輕易地去見達吉。一旦見麵,恐怕等待他的將會是死亡的厄運,畢竟在眾人眼中,臨陣脫逃者無疑就是懦夫,按照部落的規矩,必然會遭到無情的誅殺。所以眼下,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盡快趕到那奄奄一息、命懸一線的父汗身邊尋求庇護。
可惜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此時的賀遂單於已然病入膏肓,身體猶如風中殘燭般脆弱不堪,生命之火也已燃燒至盡頭,仿佛隨時都會熄滅。而另一邊的達吉,則一心想著能趕在父汗臨終之前傳遞給他一些令人振奮的捷報,好使這位偉大的領袖可以帶著欣慰的笑容離開人世。
就在這時,一個驚人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草原。原來,卜戈被放回草原的消息竟然比他胯下的駿馬跑得還要快,率先傳入了達吉的耳朵裏。得知這一情況後的達吉瞬間怒不可遏,熊熊怒火在他胸膛中燃燒起來。隻見他毫不猶豫地下令,派遣自己的心腹親信立刻返回王庭,務必將卜戈攔截並予以擊殺,絕對不能讓其有機會見到父汗。
秦王李功照已洞悉了晉陽府的消息,他當機立斷,派遣兒子李澤言返回長安述職,並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會在豫州緊盯王瞻和孟延秉,以防二人有任何風吹草動。
李澤言的內心難以平靜,他倒並不擔憂楚驍那邊的局勢,反而是對誠王叔李功賀心存疑慮。按理說,他在江南也應該知曉了這等捷報,可為何卻遲遲不表露自己的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