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各有招數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為明朝在遼東的最高行政長官,王化貞不需要獲得朝廷許可就能下令新建堡壘,但同樣堡壘的建設成本也不能問朝廷要。
而今遼東就剩下廣寧一座大城,又哪兒來的稅收支撐龐大的國防開支?唯一可行的辦法還是隻能向朝廷要錢。
不過令王化貞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原本全力支持他的朝廷,這回竟連一個子兒也不肯給,增加堡壘數量的計劃也由此落空。
問題自然是出在周寧身上。
區區從八品左清紀郎對從二品撫台大人的策略不是很看好,於是授意自己的好大哥魏公公,和情婦客奶娘輪番在皇帝耳邊吹風,硬是將奏疏壓下來留中不發。
朝臣們也很納悶,大家都看到就在一個多月前,小皇帝還願意掏內庫的銀子給巡撫大人建鑄炮廠,這次怎麽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連回複都不給一句。
按理說最近這段時間前線風平浪靜,朝中也沒出啥大事兒,巡撫大人不至於惹小皇帝生氣,更不可能和內廷產生任何過結,那到底是什麽地方出了問題呢?
一眾朝臣都在揣摩皇帝的想法,但隻有葉向高和孫承宗隱約猜對了方向。
前者曾聽王安提及周寧可以影響客、魏二人,後者對其中的關聯更為了解,而兩位大佬又都希望前線能守得越穩越好,便開始各自想辦法。
葉向高其實拿不準皇帝留中奏疏與周寧的關係大不大,故而他采取了相對隱蔽的方式:寫信明示弟子幫周寧要官,仍舊以葛家堡大捷的名義。
在首輔大人看來,作為葛家堡大捷的首功之臣,最後隻得到了一級聊勝於無的升遷確實有點兒說不過去,做些彌補並無不可。
他懷疑也許正因如此,周寧才會對上司有所怨言,進而動用內廷的關係阻撓奏疏批紅。
如果一個七品、甚至六品的官職就能換來一筆修建堡壘的撥款,那肯定很劃算;即便奏疏被留中是另有隱情,也能起到拉攏的作用。
葉向高並不關心周寧有沒有真才實學,他的目的是向內廷示好,以尋求可靠的政治盟友。
朝堂之上的較量並非隻有派係之爭,政治素養越高的官僚越不會看重門戶之別,他們注重的是權力格局。
這裏舉幾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
明帝國的政治權力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皇權、閣權(也可稱為相權)以及官權,這三類權力需要維持平衡才能保證體製的正常運行,其中任意一方若是具備了壓倒性優勢,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皇權過大的典型代表是朱重八。
他搞了幾個大案,又殺了很多官員,連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都沒放過,無非是想消滅所有能夠威脅皇權的勢力。
可結果呢?他的好皇孫才當了幾年皇帝?
閣權過大的代表人物是張居正。
他為了統一思想搞改革,下令取消民間書院,最後反倒弄出個“東林黨”這種龐然大物,從此朝野內外的思想再也沒有統一過。
到了崇禎年間臣權空前強大,皇權都出不了京城,閣權約等於零,政權也就亡了。
簡而言之就是二必須大於一,任意兩方聯合要能壓製住第三方,體製才能保持穩定。
葉向高的聲望早已升無可升,也執掌過帝國的最高權柄,哪兒還有什麽個人的政治訴求。
他之所以重新出山不是為了把東林黨做大做強,而是為了重新構建起一加一大於一的政治格局,因此必須拉攏代表皇權的內廷。
所有能影響內廷的人都是他要團結的對象,隻不過他本不想這麽早就與周寧產生瓜葛,給弟子寫信頗有點逼不得已的味道。
眼下國事蜩螗、邊患愈盛,葉向高連具體的事務都應付不過來,又何來多餘的精力調整權力格局。
他隻能像個裱糊匠一樣,這裏塗一塗,那裏抹一抹,先把漏風的地方堵住。
咱們轉回頭再來說孫承宗。
他的辦法很簡單:借巡視山海關的機會,召當事人來麵談。
於是在八月初的某一天,周寧趕到了山海關的驛館,單獨向孫承宗做了一次工作匯報。
工作匯報主要涉及了三方麵內容,一是防禦工事的建造情況,二是葛家堡之戰的過程,三是建議朝廷在遼東推廣土豆種植。
孫承宗聽完不緊不慢的說道:“聽你的描述,葛家堡之戰中趙率教的功勞不小。”
“是的,趙將軍帶領將士英勇抵抗,至始至終都不畏危險,可稱將領的楷模。”朝廷的軍功賞銀還沒發下來,周寧想順便幫忙催一下。
“嗯,那個土豆是怎麽回事?”
“卑職以前從雲遊的道友那裏得到過幾個土豆,試著種了兩年,收成都不錯。這次到廣寧後見監軍太監也帶了土豆,便通過他們向宮裏買了一點,五月初種下的,現在已經開始收獲了,產量依舊很高。”
周寧從兜裏掏出兩顆剛收獲的土豆放到桌上,接著道:“卑職覺得此作物非常適合用來開荒,能解決一部分流民的口糧問題,所以想請孫師傅上書向陛下進言,在山海關一帶嚐試推廣土豆種植。卑職整理了一些種植方法,可以讓衙門裏的差役教給流民。”
孫承宗拿起土豆仔細端詳了一番,眼中略過一絲欣慰之色。
他知道即便皇帝同意,想要將宮裏的農作物推廣到民間還是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但他仍舊願意全力推動此項建議。
目前在山海關附近盤桓的流民已多達數萬人,朝廷正在想辦法進行安置,推廣土豆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安置工作的壓力。
不過老滑頭沒有一口應允,而是遲疑了片刻才道:“老夫一人之力隻怕推不動此事,你最好請魏公公也出麵幹預一下,這樣會好辦一點。”
周寧皺了皺眉頭,小聲道:“孫師傅何出此言?”
“老夫可以上這本奏疏,但你也不能什麽都不做吧?”
“呃…卑職…卑職……”
“行了,不是老夫推諉,此事辦起來的難度不小,須得內廷協助才行。”
“那好吧。”
而今遼東就剩下廣寧一座大城,又哪兒來的稅收支撐龐大的國防開支?唯一可行的辦法還是隻能向朝廷要錢。
不過令王化貞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原本全力支持他的朝廷,這回竟連一個子兒也不肯給,增加堡壘數量的計劃也由此落空。
問題自然是出在周寧身上。
區區從八品左清紀郎對從二品撫台大人的策略不是很看好,於是授意自己的好大哥魏公公,和情婦客奶娘輪番在皇帝耳邊吹風,硬是將奏疏壓下來留中不發。
朝臣們也很納悶,大家都看到就在一個多月前,小皇帝還願意掏內庫的銀子給巡撫大人建鑄炮廠,這次怎麽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連回複都不給一句。
按理說最近這段時間前線風平浪靜,朝中也沒出啥大事兒,巡撫大人不至於惹小皇帝生氣,更不可能和內廷產生任何過結,那到底是什麽地方出了問題呢?
一眾朝臣都在揣摩皇帝的想法,但隻有葉向高和孫承宗隱約猜對了方向。
前者曾聽王安提及周寧可以影響客、魏二人,後者對其中的關聯更為了解,而兩位大佬又都希望前線能守得越穩越好,便開始各自想辦法。
葉向高其實拿不準皇帝留中奏疏與周寧的關係大不大,故而他采取了相對隱蔽的方式:寫信明示弟子幫周寧要官,仍舊以葛家堡大捷的名義。
在首輔大人看來,作為葛家堡大捷的首功之臣,最後隻得到了一級聊勝於無的升遷確實有點兒說不過去,做些彌補並無不可。
他懷疑也許正因如此,周寧才會對上司有所怨言,進而動用內廷的關係阻撓奏疏批紅。
如果一個七品、甚至六品的官職就能換來一筆修建堡壘的撥款,那肯定很劃算;即便奏疏被留中是另有隱情,也能起到拉攏的作用。
葉向高並不關心周寧有沒有真才實學,他的目的是向內廷示好,以尋求可靠的政治盟友。
朝堂之上的較量並非隻有派係之爭,政治素養越高的官僚越不會看重門戶之別,他們注重的是權力格局。
這裏舉幾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
明帝國的政治權力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皇權、閣權(也可稱為相權)以及官權,這三類權力需要維持平衡才能保證體製的正常運行,其中任意一方若是具備了壓倒性優勢,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皇權過大的典型代表是朱重八。
他搞了幾個大案,又殺了很多官員,連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都沒放過,無非是想消滅所有能夠威脅皇權的勢力。
可結果呢?他的好皇孫才當了幾年皇帝?
閣權過大的代表人物是張居正。
他為了統一思想搞改革,下令取消民間書院,最後反倒弄出個“東林黨”這種龐然大物,從此朝野內外的思想再也沒有統一過。
到了崇禎年間臣權空前強大,皇權都出不了京城,閣權約等於零,政權也就亡了。
簡而言之就是二必須大於一,任意兩方聯合要能壓製住第三方,體製才能保持穩定。
葉向高的聲望早已升無可升,也執掌過帝國的最高權柄,哪兒還有什麽個人的政治訴求。
他之所以重新出山不是為了把東林黨做大做強,而是為了重新構建起一加一大於一的政治格局,因此必須拉攏代表皇權的內廷。
所有能影響內廷的人都是他要團結的對象,隻不過他本不想這麽早就與周寧產生瓜葛,給弟子寫信頗有點逼不得已的味道。
眼下國事蜩螗、邊患愈盛,葉向高連具體的事務都應付不過來,又何來多餘的精力調整權力格局。
他隻能像個裱糊匠一樣,這裏塗一塗,那裏抹一抹,先把漏風的地方堵住。
咱們轉回頭再來說孫承宗。
他的辦法很簡單:借巡視山海關的機會,召當事人來麵談。
於是在八月初的某一天,周寧趕到了山海關的驛館,單獨向孫承宗做了一次工作匯報。
工作匯報主要涉及了三方麵內容,一是防禦工事的建造情況,二是葛家堡之戰的過程,三是建議朝廷在遼東推廣土豆種植。
孫承宗聽完不緊不慢的說道:“聽你的描述,葛家堡之戰中趙率教的功勞不小。”
“是的,趙將軍帶領將士英勇抵抗,至始至終都不畏危險,可稱將領的楷模。”朝廷的軍功賞銀還沒發下來,周寧想順便幫忙催一下。
“嗯,那個土豆是怎麽回事?”
“卑職以前從雲遊的道友那裏得到過幾個土豆,試著種了兩年,收成都不錯。這次到廣寧後見監軍太監也帶了土豆,便通過他們向宮裏買了一點,五月初種下的,現在已經開始收獲了,產量依舊很高。”
周寧從兜裏掏出兩顆剛收獲的土豆放到桌上,接著道:“卑職覺得此作物非常適合用來開荒,能解決一部分流民的口糧問題,所以想請孫師傅上書向陛下進言,在山海關一帶嚐試推廣土豆種植。卑職整理了一些種植方法,可以讓衙門裏的差役教給流民。”
孫承宗拿起土豆仔細端詳了一番,眼中略過一絲欣慰之色。
他知道即便皇帝同意,想要將宮裏的農作物推廣到民間還是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但他仍舊願意全力推動此項建議。
目前在山海關附近盤桓的流民已多達數萬人,朝廷正在想辦法進行安置,推廣土豆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安置工作的壓力。
不過老滑頭沒有一口應允,而是遲疑了片刻才道:“老夫一人之力隻怕推不動此事,你最好請魏公公也出麵幹預一下,這樣會好辦一點。”
周寧皺了皺眉頭,小聲道:“孫師傅何出此言?”
“老夫可以上這本奏疏,但你也不能什麽都不做吧?”
“呃…卑職…卑職……”
“行了,不是老夫推諉,此事辦起來的難度不小,須得內廷協助才行。”
“那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