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離京前夕四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或許是因為早年在宮中的生活比較壓抑,身邊又沒幾個親近的人,朱由校將親情看得很重,對同父異母的弟弟更是關愛倍加。(為了防止外戚專權,明朝的大部分皇子通常不由生母親自撫養,朱由校與朱由檢都是如此。)
他帶上弟弟一起來召見,主要是認為周寧懂的東西很有意思,想讓弟弟也見識一下,而且詹事府的官員本就有教導皇子的職責,外廷的朝臣便不好對這次召見提出質疑。(藩王不允許與朝臣來往。)
可惜朱由檢對“奇技淫巧”並不感興趣,根本看不上皇兄與周寧討論的那些木匠活兒,他癡迷的還是四書五經那套玩意兒,並認為隻有儒學才可稱為學問。
此次召見的時間不長,朱由校一點沒提正經事,而是將自己手繪的家具圖紙拿出來給周寧“品鑒”,自然得到了周正字的大加稱讚,同時也收獲了一些改進意見。
君臣二人相談甚歡,氣氛非常融洽,可一旁的朱由檢卻越看越不是滋味。他一眼便認定周寧是個佞臣,為討皇兄歡心,盡說些溜須拍馬的言論,恬不知恥到了極點。
其實這就是在冤枉好人了,朱由校的手工活雖然算不得巧奪天工,至少稱得上中規中矩,比起專業的木匠也差不了多少,得到幾句讚許並不為過。
朱由檢畢竟還小,不善於掩飾情緒,他把不屑與厭惡的態度全都寫在臉上,很快便被一直在留心觀察的周寧盡收眼底。
顯然兩人互相都看不慣對方,第一印象既已形成,這輩子怕是再難扭轉。
召見的最後,周寧居然還得到小皇帝的十兩賞銀,君臣關係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屬實有點出人意料。
要知道孫承宗作為小皇帝最信賴的師傅,最多的一次也不過得到八十兩賞銀,這已是為人臣的極限,由此可見十兩銀子的份量得有多重。
朱由檢默默注視著皇兄的荒唐之舉,心中甚為不爽,但以君子自居的他並未出言阻止,隻是臉上的表情變得愈發冰冷。
他搞不懂皇兄的愛好怎會如此不堪,簡直與販夫走卒無異,哪有半分一國之君的樣子;他更不明白皇兄從哪裏尋來的這種小人,除了擺弄些“旁門左道”,沒有一點兒真才實學,竟然還封了官。
奈何他也隻是臣子,決定不了周寧的命運,否則……
哎,攤上這麽個皇兄實在是無話可說。
午時,魏忠賢領著周寧離開皇城,兩人在分別前又聊了幾句。
“賢弟此去遼東一定要保重身體,朝廷的差事應付一下即可,萬歲爺這麽看重你,回來後肯定能加官晉爵。”
周寧微笑道:“承大哥吉言。對了,奉聖夫人的兒子今日就該到京城啦,你也知道夫人平時出不了宮,她想找個人照看一下兒子。”
魏忠賢直截了當的問道:“賢弟想要我怎麽做?”
“大哥不是跟昭獄裏的那位鎮撫使許顯純有幾分交情嗎?我也承蒙他關照了這麽久,感覺他這人還不錯,照顧夫人的兒子應當沒什麽問題。”
周寧沉吟了片刻,接著道:“夫人肯定會給兒子謀個一官半職,而且多半是在錦衣衛裏麵做個千戶。大哥能不能把許顯純調離昭獄,給他換一份輕鬆的差事,再把夫人的兒子安排到他手下當差。待會兒我順路去一趟昭獄,拜托他照看夫人的兒子。”
“小事一樁,咱家派人去給老許打個招呼就行啦。”
錦衣衛在名義上與東廠是同級衙門,但實際上完全聽命於東廠指揮,而魏忠賢兼著東廠廠公的職務,要給許顯純一個肥缺兒也就是舉手之勞。
隻不過如今兩人的地位差別太大,要不是衝著奉聖夫人的麵子,秉筆大人才懶得搭理一個鎮撫使。
為了對客氏的兒子負責,周寧決定親自向許顯純當麵囑托,便道:“大哥要操心的事兒多,還是我去吧。另外對付清流不易操之過急,還需從長計議。大哥不如先從京城周邊入手,命錦衣衛暗中收集材料,將朝臣之間的勾聯摸清楚,待時機成熟之後再動手也不遲。”
“咱家正有此意,不過朝臣在錦衣衛內部安插了眼線,需得先整頓一番錦衣衛才好辦後麵的事。賢弟放心吧,咱家知道該怎麽做。”
“那小弟就告辭了。”
“且慢。”魏忠賢從懷裏掏出一份手劄塞進周寧手裏,小聲道:“咱家的一點心意,還望賢弟不要推辭。”
“大哥?”
“這上麵蓋了禦馬監的印,你到了廣寧交給監軍韓初命,他是咱家新認的幹兒子,見到手劄自會好生款待賢弟。”
周寧忽然想起史書中記載有五位監軍從遼陽逃回廣寧,後來也沒受任何懲處,便試著問了一句:“廣寧的監軍不是被召回京師問罪了嗎?”
魏忠賢輕咳了一聲道:“隻召回來兩人,司禮監也問明了情況,說他們臨陣脫逃純屬子虛烏有,戰敗的責任應與他們無關。”
“哦……這樣啊,那就多謝大哥了。”
“嗨,兄弟之間還客氣啥。”
監軍脫逃或許的確不是影響戰局的關鍵因素,但玩忽職守的罪責肯定是鐵板釘釘的,然而司禮監卻未予追究,那隻能說明這幾位監軍已經用銀子打點好了內廷,弄不好還抱上了新的大腿,比如魏忠賢這樣的秉筆太監。
周寧大概明白了是怎麽回事,不好再多說什麽,揣好手劄轉身離去。
畢竟他兜裏的三千多兩銀子不也是客氏給的嗎,鬼知道客氏的錢又是從哪兒來的。當官還是糊塗一點好,否則就是跟自個兒過不去。
趴在明帝國這副行將就木的軀體上吸血的官員還少嗎?不多客、魏二人。何況周寧也是既得利益者,又何來勇氣指責他人。
魏忠賢仰頭深吸了口氣,邁步走入宮門,自打坐上秉筆的寶座,他便感覺這世道越來越好了,縱然清流們給了他一些壓力,卻也算不得多大事,隻因他找到了自保之法。
他帶上弟弟一起來召見,主要是認為周寧懂的東西很有意思,想讓弟弟也見識一下,而且詹事府的官員本就有教導皇子的職責,外廷的朝臣便不好對這次召見提出質疑。(藩王不允許與朝臣來往。)
可惜朱由檢對“奇技淫巧”並不感興趣,根本看不上皇兄與周寧討論的那些木匠活兒,他癡迷的還是四書五經那套玩意兒,並認為隻有儒學才可稱為學問。
此次召見的時間不長,朱由校一點沒提正經事,而是將自己手繪的家具圖紙拿出來給周寧“品鑒”,自然得到了周正字的大加稱讚,同時也收獲了一些改進意見。
君臣二人相談甚歡,氣氛非常融洽,可一旁的朱由檢卻越看越不是滋味。他一眼便認定周寧是個佞臣,為討皇兄歡心,盡說些溜須拍馬的言論,恬不知恥到了極點。
其實這就是在冤枉好人了,朱由校的手工活雖然算不得巧奪天工,至少稱得上中規中矩,比起專業的木匠也差不了多少,得到幾句讚許並不為過。
朱由檢畢竟還小,不善於掩飾情緒,他把不屑與厭惡的態度全都寫在臉上,很快便被一直在留心觀察的周寧盡收眼底。
顯然兩人互相都看不慣對方,第一印象既已形成,這輩子怕是再難扭轉。
召見的最後,周寧居然還得到小皇帝的十兩賞銀,君臣關係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屬實有點出人意料。
要知道孫承宗作為小皇帝最信賴的師傅,最多的一次也不過得到八十兩賞銀,這已是為人臣的極限,由此可見十兩銀子的份量得有多重。
朱由檢默默注視著皇兄的荒唐之舉,心中甚為不爽,但以君子自居的他並未出言阻止,隻是臉上的表情變得愈發冰冷。
他搞不懂皇兄的愛好怎會如此不堪,簡直與販夫走卒無異,哪有半分一國之君的樣子;他更不明白皇兄從哪裏尋來的這種小人,除了擺弄些“旁門左道”,沒有一點兒真才實學,竟然還封了官。
奈何他也隻是臣子,決定不了周寧的命運,否則……
哎,攤上這麽個皇兄實在是無話可說。
午時,魏忠賢領著周寧離開皇城,兩人在分別前又聊了幾句。
“賢弟此去遼東一定要保重身體,朝廷的差事應付一下即可,萬歲爺這麽看重你,回來後肯定能加官晉爵。”
周寧微笑道:“承大哥吉言。對了,奉聖夫人的兒子今日就該到京城啦,你也知道夫人平時出不了宮,她想找個人照看一下兒子。”
魏忠賢直截了當的問道:“賢弟想要我怎麽做?”
“大哥不是跟昭獄裏的那位鎮撫使許顯純有幾分交情嗎?我也承蒙他關照了這麽久,感覺他這人還不錯,照顧夫人的兒子應當沒什麽問題。”
周寧沉吟了片刻,接著道:“夫人肯定會給兒子謀個一官半職,而且多半是在錦衣衛裏麵做個千戶。大哥能不能把許顯純調離昭獄,給他換一份輕鬆的差事,再把夫人的兒子安排到他手下當差。待會兒我順路去一趟昭獄,拜托他照看夫人的兒子。”
“小事一樁,咱家派人去給老許打個招呼就行啦。”
錦衣衛在名義上與東廠是同級衙門,但實際上完全聽命於東廠指揮,而魏忠賢兼著東廠廠公的職務,要給許顯純一個肥缺兒也就是舉手之勞。
隻不過如今兩人的地位差別太大,要不是衝著奉聖夫人的麵子,秉筆大人才懶得搭理一個鎮撫使。
為了對客氏的兒子負責,周寧決定親自向許顯純當麵囑托,便道:“大哥要操心的事兒多,還是我去吧。另外對付清流不易操之過急,還需從長計議。大哥不如先從京城周邊入手,命錦衣衛暗中收集材料,將朝臣之間的勾聯摸清楚,待時機成熟之後再動手也不遲。”
“咱家正有此意,不過朝臣在錦衣衛內部安插了眼線,需得先整頓一番錦衣衛才好辦後麵的事。賢弟放心吧,咱家知道該怎麽做。”
“那小弟就告辭了。”
“且慢。”魏忠賢從懷裏掏出一份手劄塞進周寧手裏,小聲道:“咱家的一點心意,還望賢弟不要推辭。”
“大哥?”
“這上麵蓋了禦馬監的印,你到了廣寧交給監軍韓初命,他是咱家新認的幹兒子,見到手劄自會好生款待賢弟。”
周寧忽然想起史書中記載有五位監軍從遼陽逃回廣寧,後來也沒受任何懲處,便試著問了一句:“廣寧的監軍不是被召回京師問罪了嗎?”
魏忠賢輕咳了一聲道:“隻召回來兩人,司禮監也問明了情況,說他們臨陣脫逃純屬子虛烏有,戰敗的責任應與他們無關。”
“哦……這樣啊,那就多謝大哥了。”
“嗨,兄弟之間還客氣啥。”
監軍脫逃或許的確不是影響戰局的關鍵因素,但玩忽職守的罪責肯定是鐵板釘釘的,然而司禮監卻未予追究,那隻能說明這幾位監軍已經用銀子打點好了內廷,弄不好還抱上了新的大腿,比如魏忠賢這樣的秉筆太監。
周寧大概明白了是怎麽回事,不好再多說什麽,揣好手劄轉身離去。
畢竟他兜裏的三千多兩銀子不也是客氏給的嗎,鬼知道客氏的錢又是從哪兒來的。當官還是糊塗一點好,否則就是跟自個兒過不去。
趴在明帝國這副行將就木的軀體上吸血的官員還少嗎?不多客、魏二人。何況周寧也是既得利益者,又何來勇氣指責他人。
魏忠賢仰頭深吸了口氣,邁步走入宮門,自打坐上秉筆的寶座,他便感覺這世道越來越好了,縱然清流們給了他一些壓力,卻也算不得多大事,隻因他找到了自保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