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讚<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西遊記>第 71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


    周易哲學蘊妙深,西遊故事展奇珍。


    孫行者智降怪犼,觀音菩薩伏妖王。


    陰陽調和道常在,變化無窮法自然。


    經典傳承千古頌,中華文化綻光芒。


    一、《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西遊記>第 71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


    《西遊記》第 71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是一個充滿奇幻與智慧的篇章。在這一回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更能從中窺探到周易哲學的深邃意蘊。


    周易哲學,作為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以其對宇宙、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洞察,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人們。在這一回中,周易哲學的諸多元素如陰陽、五行、變化等,都在故事的發展中得以巧妙體現。


    首先,從陰陽的角度來看,本回中孫悟空與怪犼、觀音與妖王之間的對立與鬥爭,正體現了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係。孫悟空代表著陽剛、勇敢和智慧,而怪犼則象征著陰邪、狡詐和強大。兩者之間的較量,正是陰陽力量的碰撞與抗衡。而觀音的出現,則代表著陰中的陽,她以慈悲為懷,卻又擁有降服妖王的強大力量,體現了陰陽的和諧與統一。


    五行學說在本回中也有著深刻的體現。孫悟空的金箍棒,可大可小,變化萬千,正體現了金的銳利和變化性;怪犼的神通廣大,與土的厚重和穩固性不無關係;而觀音菩薩以慈悲之水感化眾生,又蘊含著水的柔韌與滋養。五行之間相生相克,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故事中,五行的力量相互製約,推動著情節的發展,也展現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


    變化,是周易哲學的核心之一。在本回中,孫悟空不斷變化自己的身份和策略,以應對怪犼的挑戰;怪犼也不甘示弱,施展各種神通進行反擊。這種變化的過程,正是周易哲學中“易”的體現。事物在不斷變化中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隻有適應變化,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而觀音菩薩的出現,更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了局麵,展現了變化的無窮魅力和神奇力量。


    此外,周易哲學還強調了平衡與和諧的重要性。在本回中,孫悟空與怪犼的鬥爭看似激烈,但最終還是在觀音菩薩的調解下達成了平衡。這種平衡並非是絕對的靜止,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是在不斷變化中尋求的一種和諧狀態。隻有保持平衡與和諧,世界才能穩定發展,萬物才能共生共榮。


    同時,本回中也蘊含著周易哲學對人性的思考。孫悟空的勇敢、智慧和堅持,怪犼的貪婪、狡詐和狂妄,觀音菩薩的慈悲、寬容和智慧,這些都是人性的不同表現。通過對這些人物的刻畫和描寫,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複雜與多麵性,也能從中汲取到寶貴的人生智慧。


    在故事的結尾,妖王被降服,正義得以伸張。這不僅是一場精彩的戰鬥的勝利,更是周易哲學中“道”的勝利。道,即宇宙的法則和規律,它指引著人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在這場鬥爭中,孫悟空等人遵循著道的指引,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勝了邪惡,維護了正義。


    總的來說,“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這一回,以其精彩的情節和深刻的內涵,為我們展現了周易哲學的博大精深。通過對這一回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哲學的思想和理念,也能從中獲得對人生、對世界的新的認識和感悟。它讓我們明白,無論麵對怎樣的困難和挑戰,隻要我們遵循周易哲學的智慧,保持勇敢、智慧和堅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在周易哲學的視角下,《西遊記》第 71 回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啟示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們在欣賞文學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老哲學的魅力和力量。它將永遠閃耀在中華文化的曆史長河中,成為我們不斷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寶貴財富。


    二、以《西遊記》第71回故事為例,闡述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區別


    唐僧師徒離開朱紫國後,繼續西行。他們來到了一座山前,山上有一座道觀,名為黃花觀。觀主是個道士,名叫百眼魔君,他有一千隻眼睛,能放出金光,十分厲害。


    唐僧師徒進入道觀後,百眼魔君對他們殷勤款待。但孫悟空發現,這道士雖然表麵上客氣,實際上卻暗藏殺機。他用金箍棒在地上畫了一個圈,讓唐僧師徒坐在圈內,說這樣可以保護他們。然後,他變成一隻蒼蠅,飛出去查看情況。


    孫悟空發現,百眼魔君正在和他的七個師妹商量,要用毒茶害死唐僧師徒。孫悟空立刻飛回圈內,告訴唐僧師徒要小心。唐僧嚇得臉色蒼白,孫悟空卻笑著說:“師父別怕,有我在,他們傷不了我們。”


    孫悟空決定先下手為強,他變成一個小蟲子,飛進了百眼魔君的茶杯裏。百眼魔君喝下毒茶後,立刻覺得肚子疼,他知道自己中毒了,就想用法術殺死孫悟空。但孫悟空已經回到了唐僧身邊,他拿出金箍棒,一棒打在了百眼魔君的頭上,把他打死了。


    孫悟空打死百眼魔君後,又把他的七個師妹也都打死了。然後,他帶著唐僧師徒離開了黃花觀,繼續西行。


    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區別


    從《西遊記》第 71 回故事中,可以看出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一些區別:


    1. 對待生死的態度:道家思想認為,生死是自然的過程,人應該順應自然,不應該過分執著於生死。在故事中,孫悟空並不害怕百眼魔君的毒茶和法術,他相信自己有能力保護唐僧師徒的安全。他也不害怕死亡,他認為死亡隻是另一種存在的形式。而儒家思想則強調“未知生,焉知死”,認為人應該先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然後再考慮死亡的問題。


    2. 對待欲望的態度:道家思想認為,欲望是痛苦的根源,人應該減少欲望,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在故事中,孫悟空並不貪圖百眼魔君的財寶和權力,他隻是為了保護唐僧師徒的安全而與他戰鬥。他也不被外界的誘惑所迷惑,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本心和本性。而儒家思想則強調“克己複禮”,認為人應該克製自己的欲望,遵守社會的規範和禮儀。


    3. 對待社會的態度:道家思想認為,社會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應該順應社會的發展,不應該過分幹預社會的事務。在故事中,孫悟空並沒有試圖改變百眼魔君的道觀和他的師妹們的生活方式,他隻是為了保護唐僧師徒的安全而與他們戰鬥。他也不關心社會的正義和公平,他隻關心自己和唐僧師徒的利益。而儒家思想則強調“天下為公”,認為人應該關心社會的正義和公平,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總之,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在對待生死、欲望和社會的態度上存在著一些區別。這些區別反映了兩種思想的不同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西遊記第71回原文與白話文


    原文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像伏妖王


    色即空兮自古,空言是色如然。人能悟徹色空禪,何用丹砂炮煉?德行全修休懈,工夫苦用熬煎。有時行滿去朝天,永駐仙顏不變。


    話說那賽太歲緊關了前後門戶,搜尋行者,直嚷到黃昏時分,不見蹤跡。坐在那剝皮亭上,點聚群妖,發號施令,都教各門上提鈴喝號,擊鼓敲梆,一個個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原來孫大聖變做個癡蒼蠅,釘在門旁。見前麵防備甚緊,他即抖開翅,飛入後宮門首看處,見金聖娘娘伏在禦案上,清清滴淚,隱隱聲悲。行者飛進門去,輕輕的落在他那烏雲散髻之上,聽他哭的甚麽。少頃間,那娘娘忽失聲道:“主公嗬,我和你前生燒了斷頭香,今世遭逢潑怪王。拆鳳三年何日會?分鴛兩處致悲傷。差來長老才通信,驚散佳姻一命亡。隻為金鈴難解識,相思又比舊時狂。”


    行者聞言,即移身到他耳根後,悄悄的叫道:“聖宮娘娘,你休恐懼。我還是你國差來的神僧孫長老,未曾傷命。隻因自家性急,近妝台偷了金鈴。你與妖王吃酒之時,我卻脫身出了前亭,忍不住打開看看。不期扯動塞口的綿花,那鈴響一聲,迸出煙火。我就慌了手腳,把金鈴丟了,現出原身,使鐵棒,苦戰不出,恐遭毒手,故變作一個蒼蠅兒,釘在門樞上,躲到如今。那妖王愈加嚴緊,不肯開門。你可再以夫妻之禮,哄他進來安寢,我好脫身行事,別作區處救你也。”娘娘一聞此言,戰兢兢發似神揪,虛怯怯心如杵築,淚汪汪的道:“你如今是人是鬼?”行者道:“我也不是人,我也不是鬼,如今變作個蒼蠅兒在此。你休怕,快去請那妖王也。”娘娘不信,淚滴滴悄語低聲道:“你莫魘寐我。”行者道:“我豈敢魘寐你!你若不信,張開手,等我跳下來你看。”那娘娘真個把左手開張,行者輕輕飛下,落在他玉掌之間,好便似:菡萏蕊頭釘黑豆,牡丹花上歇遊蜂。繡球心裏葡萄落,百合枝邊黑點濃。金聖宮高擎玉掌,叫聲:“神僧。”行者嚶嚶的應道:“我是神僧變的。”那娘娘方才信了,悄悄的道:“我去請那妖王來時,你卻怎生行事?”行者道:“古人雲:‘斷送一生惟有酒。’又雲:‘破除萬事無過酒。’酒之為用多端,你隻以飲酒為上。你將那貼身的侍婢喚一個進來,指與我看,我就變作他的模樣,在旁邊伏侍,卻好下手。”


    那娘娘真個依言,即叫:“春嬌何在?”那屏風後轉出一個玉麵狐狸來,跪下道:“娘娘喚春嬌,有何使令?”娘娘道:“你去叫他們來點紗燈,焚腦麝,扶我上前庭,請大王安寢也。”那春嬌即轉前麵,叫了七八個怪鹿妖狐,打著兩對燈籠,一對提爐,擺列左右。娘娘欠身叉手,那大聖早已飛去。好行者,展開翅,徑飛到那玉麵狐狸頭上,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個瞌睡蟲,輕輕的放在他臉上。原來瞌睡蟲到了人臉上,往鼻孔裏爬,爬進孔中即瞌睡了。那春嬌果然漸覺困倦,立不住腳,搖樁打盹,即忙尋著原睡處,丟倒頭,隻管呼呼的睡去。行者跳下來,搖身一變,變做那春嬌一般模樣,轉屏風與眾同立不題。


    卻說那金聖宮娘娘往前正走,有小妖看見,即報賽太歲道:“大王,娘娘來了。”那妖王急出剝皮亭外迎迓。娘娘道:“大王,今煙火既息,賊已無蹤,深夜之際,特請大王安置。”那怪滿心歡喜道:“娘娘珍重。卻才那賊乃是孫悟空。他敗了我先鋒,打殺我小校,變化進來,哄了我們。我們這般搜簡,他卻渺無蹤跡,故此心上不安。”娘娘道:“那廝想是走脫了,大王放心勿慮,且自安寢去也。”妖精見娘娘侍立敬請,不敢堅辭,隻得分付群妖,各要小心火燭,謹防盜賊,遂與娘娘徑往後宮。行者假變春嬌,從兩班侍婢引入。


    娘娘叫:“安排酒來,與大王解勞。”妖王笑道:“正是,正是,快將酒來,我與娘娘壓驚。”假春嬌即同眾怪鋪排了果品,整頓些腥肉,調開桌椅。那娘娘擎杯,這妖王也以一杯奉上,二人穿換了酒杯。假春嬌在旁,執著酒壺道:“大王與娘娘今夜才遞交杯盞,請各飲幹,穿個雙喜杯兒。”真個又各斟上,又飲幹了。假春嬌又道:“大王娘娘喜會,眾侍婢會唱的供唱,善舞的起舞來耶!”說未畢,隻聽得一派歌聲,齊調音律,唱的唱,舞的舞。他兩個又飲了許多。娘娘叫住了歌舞,眾侍婢分班出屏風外擺列,惟有假春嬌執壺,上下奉酒。娘娘與那妖王專說得是夫妻之話。你看那娘娘一片雲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軟筋麻,隻是沒福,不得沾身。可憐!真是貓咬尿胞空歡喜。


    敘了一會,笑了一會,娘娘問道:“大王,寶貝不曾傷損麽?”妖王道:“這寶貝乃先天摶鑄之物,如何得損!隻是被那賊扯開塞口之綿,燒了豹皮包袱也。”娘娘說:“怎生收拾?”妖王道:“不用收拾,我帶在腰間哩。”假春嬌聞得此言,即拔下毫毛一把,嚼得粉碎,輕輕挨近妖王,將那毫毛放在他身上,吹了三口仙氣,暗暗的叫:“變!”那些毫毛即變做三樣惡物,乃虱子、虼蚤、臭蟲,攻入妖王身內,挨著皮膚亂咬。那妖王燥癢難禁,伸手入懷,揣摸揉癢,用指頭捏出幾個虱子來,拿近燈前觀看。娘娘見了含忖,道:“大王,想是襯衣了,久不曾漿洗,故生此物耳。”妖王慚愧道:“我從來不生此物,可可的今宵出醜。”娘娘笑道:“大王何為出醜?常言道‘皇帝身上也有三個禦虱’哩。且脫下衣服來,等我替你捉捉。”妖王真個解帶脫衣。


    假春嬌在旁著意觀看,那妖王身上衣服層層皆有虼蚤跳,件件皆排大臭蟲,子母虱密密濃濃,就如螻蟻出窩中。不覺的揭到第三層見肉之處,那金鈴上紛紛垓垓的,也不勝其數。假春嬌道:“大王,拿鈴子來,等我也與你捉捉虱子。”那妖王一則羞,二則慌,卻也不認得真假,將三個鈴兒遞與假春嬌。假春嬌接在手中,理弄多時。見那妖王低著頭抖這衣服,他即將金鈴藏了,拔下一根毫毛,變作三個鈴兒,一般無二,拿向燈前翻檢。卻又把身子扭扭捏捏的抖了一抖,將那虱子、臭蟲、虼蚤收了,歸在身上,把假金鈴兒遞與那怪。那怪接在手中,一發朦朧無措,那裏認得甚麽真假,雙手托著那鈴兒,遞與娘娘道:“今番你卻收好了,卻要仔細仔細,不要像前一番。”那娘娘接過來,輕輕的揭開衣箱,把那假鈴收了,用黃金鎖鎖了。卻又與妖王飲了幾杯酒,教侍婢:“淨拂牙床,展開錦被,我與大王同寢。”那妖王喏喏連聲道:“沒福,沒福。不敢奉陪。我還帶個宮女,往西宮裏睡去。娘娘請自安置。”遂此各歸寢處不題。


    卻說假春嬌得了手,將他寶貝帶在腰間,現了本相,把身子一抖,收了那瞌睡蟲兒,徑往前走去。隻聽得梆鈴齊響,緊打三更。好行者,捏著訣,念動真言,使個隱身法,直至門邊。又見那門上拴鎖甚密,卻就取出金箍棒,望門一指,使出那解鎖之法,那門就輕輕開了。急拽步出門站下,厲聲高叫道:“賽太歲,還我金聖娘娘來!”連叫兩三遍,驚動大小群妖,急急看處,前門開了,即忙掌燈尋鎖,把門兒依然鎖上。著幾個跑入裏邊去報道:“大王,有人在大門外呼喚大王尊號,要金聖娘娘哩!”那裏邊侍婢即出宮門,悄悄的傳言道:“莫吆喝,大王才睡著哩。”行者又在門前高叫,那小妖又不敢去驚動。如此者三四遍,俱不敢去通報。那大聖在外嚷嚷鬧鬧的,直弄到天曉,忍不住手,輪著鐵棒上前打門。慌得那大小群妖頂門的頂門,報信的報信。那妖王一覺方醒,隻聞得亂攛攛的喧嘩,起身穿了衣服,即出羅帳之外,問道:“嚷甚麽?”眾侍婢才跪下道:“爺爺,不知是甚人,在洞外叫罵了半夜,如今卻又打門。”妖王走出宮門,隻見那幾個傳報的小妖慌張張的磕頭道:“外麵有人叫罵,要金聖宮娘娘哩。若說半個‘不’字,他就說出無數的歪話,甚不中聽。見天曉大王不出,逼得打門也。”那妖道:“且休開門,你去問他,是那裏來的,姓甚名誰,快來回報。”小妖急出去……


    白話文


    話說賽太歲緊閉前後門戶,命小妖搜尋孫悟空,一直到黃昏也沒找到。他坐在剝皮亭上,召集群妖,讓他們加強戒備,自己則提鈴敲梆,坐夜防守。而孫悟空變成一隻蒼蠅,飛進後宮,落在金聖娘娘的發髻上,聽到她哭訴與國王分離之苦。孫悟空現身安慰,告知偷金鈴及被困的經過,並讓娘娘哄賽太歲進來,以便脫身施救。金聖娘娘起初不信,經孫悟空證明後才相信,隨後依計喚來貼身侍婢春嬌。孫悟空又變作瞌睡蟲讓春嬌睡著,然後變成她的模樣隨娘娘去見賽太歲 。


    娘娘請賽太歲安寢,二人飲酒作樂,孫悟空在旁侍奉,趁機拔毫毛變作虱子等惡物,讓妖王渾身瘙癢,借捉虱子為由,用假金鈴換走了真金鈴。之後,孫悟空恢複本相,來到門邊,使解鎖法打開門,大聲叫賽太歲還金聖娘娘,直鬧到天亮,小妖們不敢通報,直到妖王被吵醒。


    四、《西遊記》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象伏妖王


    且說朱紫國國王因為憂思成疾,已經病了三年。這三年來,國王一直被病痛折磨,無法安享太平。而這一切的根源,正是那賽太歲搶走了他的王後。


    那賽太歲本是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它趁著牧童盹睡之機,咬斷鐵索,下界為妖。它來到朱紫國,自號“賽太歲”,並擄走了國王的王後。國王失去了王後,心中悲痛萬分,這才一病不起。


    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得知了國王的遭遇後,決定幫助國王找回王後。他們來到麒麟山獬豸洞前,與那賽太歲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孫悟空化作一隻小飛蟲,飛進了獬豸洞。他在洞中四處打探,終於找到了被囚禁的王後。王後見到孫悟空,如同見到了救星,她向孫悟空哭訴了自己的遭遇。


    孫悟空安慰王後道:“娘娘勿憂,老孫定當救你出去。”說完,他便飛離了獬豸洞,回到了洞外。


    豬八戒和沙和尚見孫悟空回來,急忙問道:“師兄,情況如何?”


    孫悟空將王後的情況告訴了他們,並說道:“那賽太歲有一個紫金鈴,十分厲害。我們要想辦法將它奪過來,才能戰勝賽太歲。”


    於是,孫悟空再次化作小飛蟲,飛進了獬豸洞。他趁賽太歲不備,偷走了紫金鈴。賽太歲發現紫金鈴不見了,頓時大怒,他四處尋找,卻始終沒有找到。


    孫悟空拿著紫金鈴,得意洋洋地回到了洞外。他搖動紫金鈴,頓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賽太歲見勢不妙,想要逃跑,卻被孫悟空攔住了去路。


    豬八戒和沙和尚也趕了過來,他們與孫悟空一起,將賽太歲團團圍住。賽太歲見無路可逃,隻得拚死抵抗。


    然而,孫悟空等人的實力太過強大,賽太歲漸漸不敵。最終,賽太歲被孫悟空等人擒獲,國王的王後也被成功解救。


    國王得知王後被救回,心中大喜。他親自來到王宮門口,迎接王後的歸來。王後見到國王,兩人相擁而泣,場麵十分感人。


    孫悟空等人見國王和王後團聚,心中也十分欣慰。他們告別了國王和王後,繼續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在這次的經曆中,孫悟空等人不僅幫助國王找回了王後,也展現出了他們的英勇和智慧。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為了正義而戰,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


    這一段故事,充滿了驚險和刺激,也展現了人性的美好與醜惡。它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堅貞不渝,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正義的力量。相信這段故事,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五、用不同詞牌名的詩詞歌賦來解析《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西遊記>第 71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


    《清平樂·降妖伏魔》


    取經路漫,妖怪頻出現。行者假名巧周旋,智鬥怪犼脫險。


    觀音現象慈悲,感化妖王皈依。周易哲學玄妙,度化眾生慈悲。


    《卜算子·智勇雙全》


    怪犼逞凶狂,行者施妙計。假名降妖顯威風,智勇雙全無比。


    觀音慈悲心,感化妖王意。周易哲學蘊真機,度化眾生歸一。


    《如夢令·西遊傳奇》


    周易哲學深玄,解析西遊奇篇。行者假名降,觀音現象伏妖。驚歎,驚歎,傳奇故事永傳。


    《菩薩蠻·取經之路》


    取經之路艱且難,妖怪攔路心膽寒。行者假名伏,觀音慈悲現。


    周易哲學妙,度化眾生願。繼續向西行,取經功告成。


    《蝶戀花·降妖伏魔記》


    怪犼凶猛何足懼,行者假名,巧計將其伏。觀音現象顯慈悲,感化妖王歸正途。


    周易哲學含至理,解析西遊,奧秘引人悟。文化傳承千古頌,中華瑰寶放光芒。


    這些詩詞歌賦都以不同的詞牌名來表達對《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西遊記>第 71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的理解和讚美,體現了周易哲學的深遠意義和《西遊記》的精彩情節。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西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西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