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秦雅夙,今年22歲,是大齊朝最小的公主,沒有之一。
愛吃驢肉,喜歡漂亮的東西。
喜歡青色,之前想把龍袍做成青色,那群大臣不同意,可惜了。
之前的劇情大家也能看出來,我欲望強,其實我一開始不是這樣的。
是因為我練的功法就是采陽補陰,我一開始是通過親嘴來獲得真氣,可是這樣太慢了,直到有一天,我試了交合……
我嘞個豆,這修煉速度突飛猛進。
副作用是:欲望也與日俱增,內心也變得變態起來了……
咳咳,說正經的。
算上我登基這兩年,大齊至今經曆352年,算上我,大齊目前有20位皇帝,隻有我一個女帝。
很多人好奇我是怎麽登基的。
說來話長啦,那就從我的性格說起吧。
性格:從我以往的行事來看,很容易看出來我是個變態捏~雖然長得弱柳扶風的模樣,但喜歡欺負別人,對虐待有特殊的癖好,不喜歡把人搞死。畢竟變態和草菅人命還是有區別的。
我可不想以後在史官筆下當個昏君,隻要不鬧出人命,事就鬧不大。
我也想名垂青史啊,但如果要用我現在的東西去換,那就滾遠點吧。開心最重要。
對血腥的態度是……喜歡,但沒有也無所謂,包括我改造那些人的肉體。
聽著他們的慘叫確實很爽,但我深深地明白,這隻是附加價值,其實核心目的還是要讓他們發揮出作為工具的價值,所以我不會隨自己心意去破壞,不然恐怕剩不下幾個,還是要注意作用的。
上位嘛,不寒顫。皇位之爭,自然要用血澆灌,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尚且如此,何況皇位呢?
你看那把龍椅,外麵塗的金漆就是為了蓋住龍椅上淌著的血罷了。
說到我的登基之路,繞不開五王之亂。
最幸運的是,我出生沒趕上五王之亂。但我吃到了五王之亂結束之後那幾十年的混亂期所帶來的紅利。
今年是我的天德2年,讓我翻開史書跟大家夥聊聊五王之亂吧。
注意:我們大齊的習慣是現在的皇帝要給前麵一個皇帝修史,這樣史料保存的更完整一點。
而正常的史書都是後一個朝代給前一個朝代修的喔!
後麵的內容就是照本宣科啦。
我照著史書念的一段就會標注【史書】,沒標注的段落就是我的話啦,沒辦法~皇帝是個碎嘴子捏~
那是一個血腥的時期。
因為我爺爺愚蠢的駢恩令而導致的軍閥割據的整整八十年。
起因是:
太爺爺重病,他知道外夷虎視眈眈,也知道幾個王爺野心勃勃,臨死前給他留下一堆賊牛逼的將軍,還有王舂,林刑,等一大批能臣,還把其他兄弟打發到各地去就藩,給爺爺創造了絕佳的登基環境。
一百年前,爺爺的平樂元年,西夏聯合北遼犯邊,當時剛登基,地位不穩,給年輕時候的爺爺嚇破了膽。
【史書】登基之後,他下令允許宗親藩王擴充府兵,手下私兵不設限,上交中央的稅收大幅降低,用來抵禦外族,還有很多開放政策,幾乎不對藩王加以限製。
結局可想而知。
【史書】打退了外族,但各地藩王從此擁兵自重,尾大不掉。
書上原話是這樣的。
【史書】王舂、林刑等將曾請戰,武宗屑而駁之,驅藩王以攘外夷,後患無窮。
然後朝中有人建議削藩,我爺爺那個沒主見的家夥完全信任他,大刀闊斧的削藩。
找了個理由殺了魯王府上下三百多口。
又派人暗殺普王。
抄了寧王的家,其他人全殺了,寧王廢為庶人,流放崖州。事後雖然暴露了,但借口是暴病。
把晉王全家上下幾百口子人活活燒死,借口是天幹物燥,走水了。
順帶一提,這些事是在兩個月之內完成的,從平樂元年一月到二月底,殺的人已經超過四位數了。
【史書】藩王人人自危,匪敢待斃,各地藩王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勤王。
我大齊朝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離滅國最近的一次。
不過幸好有他,那個平樂元年2月底,從青竹山出來的沈姓武夫。
亂世,這種江湖門派所占的權重就被放大了。
【史書】初期有十多個藩王,手下的士兵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很少有突破二十萬的。
有也養不起。所以沒人會惹一個滿山幾百上千人都是練氣士、武夫的江湖門派。
鬧不好就是自取滅亡,所以那個時候,江湖門派的勢力很大。
那個叫沈仲南的男人(眼睛冒星星),帶著自己的兩百個師兄弟下山。
其中就有他最早的軍師慕容策,也是他的同門師弟,也是個練氣士,給他出謀劃策。
其他的包括裴天玄、廉虎、晁戰、龍翱、薑黯這幾位將軍也是從青竹山出來的。
他們由武道轉兵道,個個都是將帥之才,以討伐山匪的名義在當地周邊的村縣招募,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千人隊伍,而且戰鬥力非常精良,號稱沈家軍。
這個時候,才平樂元年3月。
【史書】4月在當地官府的幫助下蕩平了當時周邊的山賊和土匪。
【史書】4月底,當時的縣令在討伐山匪的戰鬥中被流箭射中要害,臨死之前向王爺舉薦他為杵縣縣令,稱他驍勇無雙,可堪一用。
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地盤,後來他這支起義軍就靠著以戰養戰,慢慢打下了一片地盤。
這種沒有背景的匹夫,甚至連地方豪強都算不上,結局一般隻有一個,就是被朝廷招安、收複,或者被其他義軍、王爺吞並,絕無做大的可能。
但上天給了他機會。
5月中旬,杵縣當地的世家大族,劉家,大少爺劉安仁通曉天文地理,恰好回到杵縣,帶來了不少錢糧,也是沈仲南的結拜兄弟。
劉安仁決定跟沈仲南幹,給當時處於迷茫的沈仲南指了條明路,現在他已經擁有了五座縣城,也算一方豪傑,但跟王爺比還不夠看,而且招募不到人,是因為他沒錢沒糧,手下隻有三千多人。朝廷也是因此沒空管他。
有雄心壯誌,就要直搗黃龍,杵縣南邊隔著四座縣城的地方有一座鹿城。
雖然重兵把守,但那是整個平州的糧倉,而且隔壁的謙城還是整個平州的銀庫。
得其中一城,自有萬甲雲集,勝過十座城池,此五縣均可拋之。
沈仲南知道鹿城守軍起碼有兩萬,謙城守軍不下三萬。
而他把所有縣城的守軍,包括自己手下的三千人,東拚西湊也就隻能湊出五千人。
就這點人還想攻破兩三萬守軍,而且城防建設完善的鹿、謙兩城,無異於找死。
但是他選擇了賭,他收攏所有部隊,帶上所有家當,五千人鬼鬼祟祟地開赴鹿城。
5月底,劉安仁讓其中一千人分十多天潛入城內,這一千人身份和偽裝都已經做好,偽裝成流民。
躲過了嚴格的層層排查,雖然有幾個人被調查,但也沒什麽異樣,劉家的實力可見一斑。
六月中旬某天,沈仲南親自帶隊潛入城主府,暗殺了鹿城城主。
潛入的一千人配合幾個高手暗中行動,幹掉了城牆周圍的守軍,然後一共四個城門,開了三個,沈仲南很聰明,給他們留了一條路,他們就不至於殊死抵抗了,大大降低了戰損。
【史書】沈家軍殺入城內,守軍被暗中解決掉了一部分,而且城主和一大批官吏全被暗殺,群龍無首,很快就拿下了鹿城。
【史書】斬首一萬三,俘虜五千,逃走兩千人。
但新的問題來了,當時還沒稱帝的楚王秦東良。
他勃然大怒,當即派了兩萬大軍前來收複鹿城。
【史書】六月底,楚王兵臨城下。
他一麵依托堅固的城牆頑抗,一麵招兵買馬,竟然硬生生打退了兩萬大軍,守了一個月。
其中有一個人叫裴天玄,在攻打鹿城時有先登之功,首個登上敵軍城牆。
在防守楚王大軍的時候,身邊隻有自己一人,孤身陷陣,一往無前衝入敵軍戰陣,拚殺甲士數十人,一杆巨戟耍得虎虎生風。
此為陷陣之功。
在敵軍戰旗前斬殺敵將,立下斬將之功,而後殺光了戰旗前守護的甲士,此時支援才姍姍來遲。
他當即奪下敵軍戰旗,高聲呼喊敵軍已敗亂敵軍心。
一戰立四大戰功,亙古罕見。
沈仲南當即任他為第一營校尉。
【史書】這一戰後,沈仲南名聲大噪,一時之間加入沈家軍的人很多。
沒過幾天就召集到一萬五千人。
【史書】此時隔壁號稱平州銀庫的謙城已被重兵把守,守軍足足有五萬。
本來束手無策,準備等機會。
【史書】7月底,琅琊陸家的小少爺陸天成暗中來到鹿城投奔沈仲南。帶來了謙城的情報,城主及其身邊的侍衛武藝高強,加上戒備森嚴,難以複刻鹿城的勝利。
【史書】沈仲南都不知道怎麽辦了,結果陸天成說謙城城主願意獻城投降。
沈仲南都懵逼了,一問才知道這謙城城主是陸家門客。
沈仲南派人仔細調查了幾天,確認沒啥問題。
【史書】沈家軍接管謙城,一下子軍士就擴充到六萬多人。
可以說他現在是左手錢袋子,右手糧庫子,那年的沈仲南,19歲。
【史書】8月,沈家軍軍紀嚴明,善待百姓,沈家軍的人數在三個月內暴漲至十萬。
當時的楚王秦東良這時候才發現,不到半年時間新生的這支義軍已經發展得與自己不相上下了。
而秦東良由於丟了錢袋和糧倉,實力一落千丈。
【史書】10月底,秦東良被沈家軍徹底趕到荊州,他被迫和沈家軍議和,史稱:平州之約。
【史書】11月初,京城趁機派人聯係沈仲南,其實也就是招安,封他為平州布政使兼平州總兵,從此他們就是大齊沈家軍了。沈仲南當場答應。
沈仲南獲得官身,官方承認他們的合法地位。
【史書】平樂4年,沈仲南掃蕩平州各地義軍,徹底平定平州,而後招兵買馬,擁兵二十萬,手下擴編到八個營。
十三路禁軍初具雛形,其中騎兵兩萬,軍械充足,糧草難以計數。幾乎是一方諸侯了。
中間是亂戰的四年,沈仲南在做各種改革措施。
【史書】平樂8年開始,各地軍事衝突加劇。
西南的楚王秦東良打敗了西州的三位王爺,又奪了徐州,坐擁三州之地。這是他的巔峰。
西北的蜀王秦百樓打下錦州,加上自己的涼州,瓊州,共擁有3州之地,地盤大,但是物產貧乏。
江南、江東的:漓州、濱州被燕王秦快統一,幾乎統一了整個南方。
北方的宋王統一了雍州、幽州和北州。
東邊漢王秦居的崖州和冀州,其中冀州離京都十分的近。
外加一個沈仲南的平州。
【史書】一直到平樂14年,這五王之亂的格局才正式形成。
【史書】從這一年開始,天下十九州之中,朝廷能管轄的隻有中州,天州,廬州,兗州,東州這5州了。
哦,抱歉各位,剛才這行字太小了沒看見。
【史書小字】:平樂9年,沈仲南上報設立斥候營,朝廷準許成立。
我靠!這麽重要的消息居然寫這麽小的字!
我要沒記錯的話,後來平樂21年,他救了爹,封王之後,他把這些人原封不動地編入了楚王拱衛司。
平樂22年又改組為天策府,爺爺駕崩之後,索性編入軍中,正式更名白朽營……
奶奶的!這為什麽不攔住啊?要不然我現在早就完成削藩了!
咳咳,我要冷靜一下了。
【史書】一直到平樂19年,期間戰事不斷,不斷有新勢力抬頭,但五王割據的格局沒有改變。
沈家軍不一樣,他們從平樂14年開始,就發兵攻打蠻夷,聯合了當時的涼州總兵和徐州總兵……
他倆叫什麽來著……我看看書哈。
【史書】平州總兵沈仲南,聯合徐州總兵公孫平川,涼州總兵許雲天。
共同討伐西部大漠的西夏人。
沒人會蠢到這個時候對他們動手,他們明麵上是朝廷的人,動他們的話,等同於謀逆不說,會丟了大義,會失去民心。畢竟他們是在打外夷,是民族的事情。
這裏也誕生了一個名場麵:沈仲南三千滿甲親軍蕩平了整個樓蘭。
(翻翻翻)
沒有說這支親軍的名字,隻說這支親軍隻有五千人,但驍勇無雙,人人都是萬夫莫當之勇,全都是沈家軍精銳中的精銳,若是全軍滿甲衝陣,可破十萬大軍。
【史書】平樂17年,沈仲南率領親軍南下發現一個彈丸小國,估計也就半個州的大小,順手打下了這個古楚國,說是國,其實隻有一座樊城和周邊的幾個小村子。
然後沈仲南在此地遇到了……玉芙安,我靠!(八卦之魂燃燒,可惜記載不多)
二人一見鍾情,相見恨晚,沒多久就在一起了。
她也參與了斥候營的建設,而且提出了很多意見。
後來他們三個總兵協同作戰,將蠻人差點完全趕出大漠,西大漠就幾乎全是沙漠了。
同時期,歐陽龍和葉明剛剛嶄露頭角,在南邊討伐海盜和倭寇。
蕭家在幽州防備遼人。
【史書】平樂19年7月,沈仲南在此地插上大齊邊軍戰旗,此地離大齊邊境一千五百裏。
然後他們就回去了,再往深處打沒意義。
說出來你們別笑……
平樂20年3月,這五頭蠢豬稱帝了,是的,這群呆逼……我……
說啥好呢,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腦子是不是被馬車壓過……
那不就寫明了你之前說的清君側是放屁嗎?擺明了謀朝篡位啊。
人家麵對稱帝帶來的口誅筆伐和負麵影響,處理方式是:既然我一個人稱帝會被人鄙視,那我們一起稱帝豈不是完美?
我反正沒懂這是什麽邏輯。
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於平樂20年7月登基稱帝。
西楚秦東良,後蜀秦百樓,前燕秦快,西宋秦運,成漢秦居。
【史書】平樂20年9月,沈仲南在部隊休整兩個月後,當機立斷,率領大軍回京勤王。
此時的沈仲南實力堪稱恐怖。擁兵七十二萬,帶甲數萬,軍械充足,甚至可以做到有的士兵配多把武器,十八路禁軍(今十三路)正式形成,但當時的編製還是營。
【史書】10月底,大軍行至奇丘的時候,五國之軍東拚西湊出來的一百多萬人(實際人數不明,應超一百萬),由後蜀兵神鄭天敖帶領,號稱百萬大軍,抵達奇丘,就是為了攔住沈仲南的腳步。
給成漢皇帝秦居率領十萬親軍攻打洛京留出時間。
結局嘛,大家也知道。
【史書】沈仲南采納了陸天成的圍獵戰術。
我隻精通權術,兵法我不太懂,這個圍獵戰術我隻看懂了一部分,我覺得核心思想就是以快打快,用自身的各種優勢打對麵的弱勢,在每個小戰場造成局部多打少。
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由於他們是拚湊出來的各國聯軍,默契、配合、信任上都有問題,總結就是:大軍的組織並不嚴密,跟沈家軍鐵板一塊的情況判若雲泥。
於是沈家軍利用自己這邊江湖高手多的優勢,還有斥候營的情報能力,在夜裏采用暗殺和絞殺的方式先幹掉敵方的中層、上層軍官。
不得不說,鄭天敖是很有實力的,他的軍陣部署十分嚴密,安營紮寨也是天衣無縫。
如果不是有斥候營的強大情報能力,圍獵戰術根本無法成立。
聽說在情報方麵立了頭功的是一個叫白朽的少年,倒是跟白朽營的名字一樣。
這樣,聯軍的上令下達出現了問題。
沈仲南瞅準大軍遠道而來,一定是疲於奔命。
那麽擺在沈家軍現在麵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要圍殲,還是大軍直接壓過去。
各有利弊,圍殲好處多,但是難度大。
平推容易,但後患無窮。
最後沈仲南說服玉夫人,采納陸天成的計劃,圍殲。
所有人都要在天亮之前,悄無聲息地運動到指定位置,形成一個大口袋。七十二萬人,圍一百多萬,難度可想而知。
他們準備了大量的馬匹,大批步兵不善馬術,隻能勉強騎一騎,一旦運動到指定地點,立刻拋棄馬匹,不要心疼。
斥候營暗探配合江湖高手在營中穿梭,不斷搞刺殺,基本等明殺了,手腕上係著紅色絲帶為記號。
好在包圍圈順利形成,配合大軍向中間收縮。
派了一隊相對較弱的人詐敗,鄭天敖雖然沒有上當,但當他剛開始起疑的時候,大軍就已經收攏了。
中間還有遊擊戰術,還有好多奇妙的戰略。
穿插戰術,派多路騎兵切入,把聯軍之間分割開。
鄭天敖利用本方優勢,設下重重陷阱,用有限的速度做到了最完善的布置,換了別人早被打懵了。
本來鄭天敖計劃統一方向突圍,卻因戰旗被刺客砍斷,導致軍心大亂,大家如一盤散沙,無力組織有效對抗。
後麵陸陸續續地又打了大小戰役數十場,楚軍幾乎全勝。
最終隻有鄭天敖率領幾百殘兵敗將殺出重圍,其他人全部死在奇丘。
這奇丘之戰導致諸位王爺幾十年無力舉兵,甚至隻有自己的都城和邊境有軍隊,領地內裏其他地方是空的。
整個奇丘之戰,從第一次交鋒到打完隻用了三個月,沈仲南從此獲得“白甲屠夫”的稱號。
【史書】平樂21年春節,大軍趕到洛京,隻見生靈塗炭,大軍衝入皇城,斬殺成漢軍卒萬餘,於殿前救下皇帝。
齊武宗當場封他為楚王,將西南三州封給他,將秦東良的西楚改稱南越,並承諾,西南三州如果能收複,他就是異姓王。
【史書】平樂21年1月,沈家軍正式更名:楚軍,封賜沈仲南為:楚玄王,封地:平州,西州,荊州,再加封護國公。
但我剛才說了,西州和荊州還在秦東良手裏呢,爺爺純純在給沈仲南畫大餅……
【提命司大事誌】:成漢皇帝起弑君之心,疑是玉芙安和沈仲南的安排,但查無實證。奇丘之戰純屬意外。
主要是實在沒想到這五個天才敢稱帝。
【史書】這一戰成為斥候營最大的情報失誤事件,史稱:五王亂來。
不止史書上這麽寫,提命司的卷宗裏也是這麽寫的。(心裏話:我覺得亂來這個詞用得太輕了)
本來朝廷是想讓楚軍趁勢統一天下的,這也是我覺得爺爺最愚蠢的一點,總把別人當傻子,太理想化了,還非得信那些神神叨叨的文官的話。
人家沈仲南留了個心眼,推說有心無力,大戰之後損失慘重,要回平州修整。
朝廷的軍隊也快打光,殿前司就剩兩人一馬存活,可見戰況慘烈。
人家楚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朝廷也奈何他不得,四國加上朝廷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的大軍回了平州。
史書上沒寫具體還剩多少人,根據這些戰報的戰損來看,楚軍大概還剩下20多萬人,接近五十萬人永遠地留在了奇丘。
驍天營、靖伏營、神武營、虎威營、古字營、禦天營、宣武營、百鸞營、破曉營在奇丘被打到取消番號,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哀傷,我要是有這幾個軍隊早就統一天下了)
後來楚軍重建的時候,重建了驍天營、靖伏營、神武營、禦天營。
古字營、虎威營、宣武營、百鸞營、破曉營由於全軍戰死,連主將和軍師都沒留下,最後也就成了十三路禁軍。
從平樂21年一直到平樂30年年底。天下無戰事,朝廷無力征討逆賊,諸位王爺的家底也敗得精光,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也是這段時間,漓州總兵歐陽龍、濱州總兵葉明靠著掃蕩東南海盜開始嶄露頭角。
但是他們不成氣候,畢竟上麵還壓著個王爺,他們隻是負責給王爺打海盜。
爺爺發現了西邊的勢力連成一片,如今西部蠻子威脅已解除,索性把徐州總兵公孫平川,涼州總兵許雲天,調往東北。
這9年之內,五位皇帝和朝廷忙著休養,沈仲南卻幹了一堆事。
大肆招攬江湖人士進入楚軍,設立武字營,專門由江湖武夫和練氣士組成。
重建楚軍,正式成立西楚一十三路禁軍。
在回平州的路上,借口路上山賊眾多,途中增設立楚王拱衛司,表麵上楚王府下轄的保衛機構,其實就是搞情報的。
回到楚地後改組為天策府。
利用平州交通便利的優勢,派人溝通西域,也就是被打爆的蠻族。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
別小看最後這幾個字,非常的重要,西域的物產、技術都流入大齊,大齊的物產、文化也對他們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史書】平樂30年,西楚發動平天之戰,同時宣戰四國,成漢、西宋、前燕、後蜀。
【史書】在葉明、歐陽龍、公孫平川、許雲天和蕭家的配合下,花了24年,陸陸續續掃平了所有王爺。
還有西部的南明,是境外蠻族,常年挑釁大齊,也是西夏的前身。
周澤端的父親就是為了南明戰死的。
大封天下的時候,葉明封湘王,公孫平川封靖王。
歐陽龍封南疆王。
許雲天先祖身為皇族後裔,之後犯了錯被貶為庶民,如今立下戰功,被封秦王。
如果從族譜上論的話,我爺爺要管他喊表弟。
唯一和西楚有和約的南越逃過一劫,在這些年間攻打西南蠻夷,統一了蠻荒之地,也有了不少領土。
這些領土後來並入了西楚三州。
【史書】平樂54年,齊武宗駕崩。各地勢力蠢蠢欲動。
沈仲南趁機把天策府的人員原封不動地編入楚軍,改名白朽營。
【史書】平樂54年春節,仁宗登基,年號靖觀。
我爹登基後,眼裏揉不得沙子,靖觀2年,下令沈仲南率軍平定南越。
然後就有了裴天玄的八百驍騎下江南。
這個江南不是如今的江南,是南越關前的一條江,渡過江後二十裏才是南越關。
沿岸守軍見到西楚軍旗,望風而降。
沈仲南大軍直抵南越關下。
裴天玄在當地鄉民的指引下,找到一條小路,率領八百驍騎,一路勢如破竹,大破越軍。
此為東嶺之戰。
【史書】靖觀3年,南越敗退,改名南梁。
【史書】靖觀15年,父親得知我二哥錦王有謀反之意,派太師魯迎天去調查。
同時,怕西楚獨大,派了離得比較近的鎮北大將軍蕭萬年前往。
大軍將天武城團團圍住。
聽說玉夫人個許夫人的死也和這事有關係。
最後的結果就是,錦王確認有謀反之心,且有謀反之實,證據確鑿,蕭萬年進攻天武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
【史書】靖觀15年底,為了平衡楚玄王沈仲南的勢力,加封鎮北大將軍為韓武王,就藩幽州。
而後幾年,繡陽之戰,白骨嶺之戰,西翔之戰,渭水之戰,新原之戰。葬送了南梁幾十年積累的根基。
【史書】靖觀16年,天下平定。楚軍班師回朝。
【史書】靖觀19年,在跟朝廷一番勾心鬥角之後,沈仲南正式就藩西楚三州。開始一心一意經營西楚。
靖觀20年,我出生啦-父皇可喜歡我了。
天下已平,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這個時候添丁進口,父皇對我倍加寵愛,這算是我的一個優勢吧。
父皇跟我說過,我出生於天下安定後的第一年,他覺得我是上天賜給他的祥瑞,把我當寶貝一樣寵著,也很信任我。
當然,他也是覺得我是女子,不可能權勢滔天,奪權篡位。
所以我經常幫父親處理一些事。
我因此得到機會通過各種手段籠絡朝中大臣。
建立自己的小諜報網,慢慢把手伸向朝中的每一個大臣。
唉,隻有親身經曆才知道這是多麽難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有謝士昭的把柄,基本就把握住了一大半官員。
當然,藏的很深,他們明麵上是各個皇子的門下,實際上全捏在我手裏。
父親寵信我,有一次父親跟我談心,問我如何解決黨爭。他已經心力交瘁。
我提議可以設立一個諜報機構,直接向皇上負責,無孔不入地安插暗探,有自己的監獄,有獨立的執法權、審訊權。
父親十分滿意我的提議,問我願不願意替他分憂。
在他的觀念裏,女子不可能繼承皇位,我又有點能力,所以他很信任我。
於是我果斷接下了這個差事,這個機構就是提命司。
我任提命司統領,這是我後麵許多計劃能實施的重要前提。
我做了不少成績,排除了朝廷很多隱患,父皇愈發信任我。
而我通過提命司,也利用後宮爭鬥,直接或間接地殺掉了所有的皇子。
我爹生了26個孩子,我是第26個,生完我,我爹已經折騰不動了。
其中老6,老13,老17,老24都是病死的或者死於各種意外的。
老2死在天武城。
老3死在西楚討伐南明的大戰裏。
老大、老15、老23死於宮鬥,不是毒死就是溺水,沒點新鮮的。
老5,還有老8,老9,老10,都去外地就藩了。
七哥在替父親巡遊途中,被我派人暗中抓住,親手做成人棍,我留了他一隻眼睛,讓他親眼看著自己被淩遲,他的慘叫好好聽,好爽~
但是他體質不太好,才折磨一個月就死了。
對外說是失蹤,我做成了山匪劫殺。
殺七哥的那批人也被我殺幹淨了。
四哥是最有希望繼位的,結果被我派人離間他和父皇的關係,被父皇廢為庶人的,我把他偷偷抓回來,親手折磨了他三個月才死。
25哥是對我最好的哥哥,從小就一直陪我,帶我一起玩,所以我殺他的時候很不忍心,但是在親手折磨他的時候我是最爽的!
其他的都是死在我手裏的,最短的也折磨了半個月,最長的折磨了兩年。
他們看向我的眼神簡直太棒了,充滿了恐懼、驚詫,和難以置信。
連同他們在朝中的鐵杆支持者。還有他們的母族,前前後後殺了大概一百多人吧。
父親到死都不知道這些事。
他那個時候病入膏肓,
他死前,本來想讓五哥繼位的,他相信我會把詔書送到五哥手裏。
到死他都覺得我是一個忠心耿耿,一心為大齊的好閨女~
可是……我就在京都,再跑去五哥那邊豈不是太遠了,皇位我坐也一樣嘛。
皇上都死了,改份密詔還不是手拿把掐的,何況幾乎滿朝文武都是我的人。
我那麽對七哥,四哥和25哥是有點原因的。
七哥從小就打我罵我,看不起我是庶出,經常捉弄我,搞得我顏麵掃地,連一點小小的事情都要嗆我,我從來沒在他麵前說過一句完整的話。
父親覺得是小孩子玩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4哥是因為他強我所難。所以我對他的手段是最殘忍的。
25哥是個意外,他發現我在鏟除異己,我怕他泄露出去,所以才把他抓住。
本來想折磨到他變成行屍走肉就行的,可是一不小心玩死了……
所以,五王之亂造就了沈仲南這個英雄,朝廷感受到了威脅,朝內又有黨爭,促進了提命司的設立。
說來,我還真想見見沈仲南。
我說得很多內容都不夠詳細,主要是把大概的都介紹了一下,畢竟那些細枝末節我也不是很在意。
好啦,沈哲過幾天就到京都了,我先去準備啦,得好好款待他一番……
愛吃驢肉,喜歡漂亮的東西。
喜歡青色,之前想把龍袍做成青色,那群大臣不同意,可惜了。
之前的劇情大家也能看出來,我欲望強,其實我一開始不是這樣的。
是因為我練的功法就是采陽補陰,我一開始是通過親嘴來獲得真氣,可是這樣太慢了,直到有一天,我試了交合……
我嘞個豆,這修煉速度突飛猛進。
副作用是:欲望也與日俱增,內心也變得變態起來了……
咳咳,說正經的。
算上我登基這兩年,大齊至今經曆352年,算上我,大齊目前有20位皇帝,隻有我一個女帝。
很多人好奇我是怎麽登基的。
說來話長啦,那就從我的性格說起吧。
性格:從我以往的行事來看,很容易看出來我是個變態捏~雖然長得弱柳扶風的模樣,但喜歡欺負別人,對虐待有特殊的癖好,不喜歡把人搞死。畢竟變態和草菅人命還是有區別的。
我可不想以後在史官筆下當個昏君,隻要不鬧出人命,事就鬧不大。
我也想名垂青史啊,但如果要用我現在的東西去換,那就滾遠點吧。開心最重要。
對血腥的態度是……喜歡,但沒有也無所謂,包括我改造那些人的肉體。
聽著他們的慘叫確實很爽,但我深深地明白,這隻是附加價值,其實核心目的還是要讓他們發揮出作為工具的價值,所以我不會隨自己心意去破壞,不然恐怕剩不下幾個,還是要注意作用的。
上位嘛,不寒顫。皇位之爭,自然要用血澆灌,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尚且如此,何況皇位呢?
你看那把龍椅,外麵塗的金漆就是為了蓋住龍椅上淌著的血罷了。
說到我的登基之路,繞不開五王之亂。
最幸運的是,我出生沒趕上五王之亂。但我吃到了五王之亂結束之後那幾十年的混亂期所帶來的紅利。
今年是我的天德2年,讓我翻開史書跟大家夥聊聊五王之亂吧。
注意:我們大齊的習慣是現在的皇帝要給前麵一個皇帝修史,這樣史料保存的更完整一點。
而正常的史書都是後一個朝代給前一個朝代修的喔!
後麵的內容就是照本宣科啦。
我照著史書念的一段就會標注【史書】,沒標注的段落就是我的話啦,沒辦法~皇帝是個碎嘴子捏~
那是一個血腥的時期。
因為我爺爺愚蠢的駢恩令而導致的軍閥割據的整整八十年。
起因是:
太爺爺重病,他知道外夷虎視眈眈,也知道幾個王爺野心勃勃,臨死前給他留下一堆賊牛逼的將軍,還有王舂,林刑,等一大批能臣,還把其他兄弟打發到各地去就藩,給爺爺創造了絕佳的登基環境。
一百年前,爺爺的平樂元年,西夏聯合北遼犯邊,當時剛登基,地位不穩,給年輕時候的爺爺嚇破了膽。
【史書】登基之後,他下令允許宗親藩王擴充府兵,手下私兵不設限,上交中央的稅收大幅降低,用來抵禦外族,還有很多開放政策,幾乎不對藩王加以限製。
結局可想而知。
【史書】打退了外族,但各地藩王從此擁兵自重,尾大不掉。
書上原話是這樣的。
【史書】王舂、林刑等將曾請戰,武宗屑而駁之,驅藩王以攘外夷,後患無窮。
然後朝中有人建議削藩,我爺爺那個沒主見的家夥完全信任他,大刀闊斧的削藩。
找了個理由殺了魯王府上下三百多口。
又派人暗殺普王。
抄了寧王的家,其他人全殺了,寧王廢為庶人,流放崖州。事後雖然暴露了,但借口是暴病。
把晉王全家上下幾百口子人活活燒死,借口是天幹物燥,走水了。
順帶一提,這些事是在兩個月之內完成的,從平樂元年一月到二月底,殺的人已經超過四位數了。
【史書】藩王人人自危,匪敢待斃,各地藩王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勤王。
我大齊朝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離滅國最近的一次。
不過幸好有他,那個平樂元年2月底,從青竹山出來的沈姓武夫。
亂世,這種江湖門派所占的權重就被放大了。
【史書】初期有十多個藩王,手下的士兵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很少有突破二十萬的。
有也養不起。所以沒人會惹一個滿山幾百上千人都是練氣士、武夫的江湖門派。
鬧不好就是自取滅亡,所以那個時候,江湖門派的勢力很大。
那個叫沈仲南的男人(眼睛冒星星),帶著自己的兩百個師兄弟下山。
其中就有他最早的軍師慕容策,也是他的同門師弟,也是個練氣士,給他出謀劃策。
其他的包括裴天玄、廉虎、晁戰、龍翱、薑黯這幾位將軍也是從青竹山出來的。
他們由武道轉兵道,個個都是將帥之才,以討伐山匪的名義在當地周邊的村縣招募,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千人隊伍,而且戰鬥力非常精良,號稱沈家軍。
這個時候,才平樂元年3月。
【史書】4月在當地官府的幫助下蕩平了當時周邊的山賊和土匪。
【史書】4月底,當時的縣令在討伐山匪的戰鬥中被流箭射中要害,臨死之前向王爺舉薦他為杵縣縣令,稱他驍勇無雙,可堪一用。
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地盤,後來他這支起義軍就靠著以戰養戰,慢慢打下了一片地盤。
這種沒有背景的匹夫,甚至連地方豪強都算不上,結局一般隻有一個,就是被朝廷招安、收複,或者被其他義軍、王爺吞並,絕無做大的可能。
但上天給了他機會。
5月中旬,杵縣當地的世家大族,劉家,大少爺劉安仁通曉天文地理,恰好回到杵縣,帶來了不少錢糧,也是沈仲南的結拜兄弟。
劉安仁決定跟沈仲南幹,給當時處於迷茫的沈仲南指了條明路,現在他已經擁有了五座縣城,也算一方豪傑,但跟王爺比還不夠看,而且招募不到人,是因為他沒錢沒糧,手下隻有三千多人。朝廷也是因此沒空管他。
有雄心壯誌,就要直搗黃龍,杵縣南邊隔著四座縣城的地方有一座鹿城。
雖然重兵把守,但那是整個平州的糧倉,而且隔壁的謙城還是整個平州的銀庫。
得其中一城,自有萬甲雲集,勝過十座城池,此五縣均可拋之。
沈仲南知道鹿城守軍起碼有兩萬,謙城守軍不下三萬。
而他把所有縣城的守軍,包括自己手下的三千人,東拚西湊也就隻能湊出五千人。
就這點人還想攻破兩三萬守軍,而且城防建設完善的鹿、謙兩城,無異於找死。
但是他選擇了賭,他收攏所有部隊,帶上所有家當,五千人鬼鬼祟祟地開赴鹿城。
5月底,劉安仁讓其中一千人分十多天潛入城內,這一千人身份和偽裝都已經做好,偽裝成流民。
躲過了嚴格的層層排查,雖然有幾個人被調查,但也沒什麽異樣,劉家的實力可見一斑。
六月中旬某天,沈仲南親自帶隊潛入城主府,暗殺了鹿城城主。
潛入的一千人配合幾個高手暗中行動,幹掉了城牆周圍的守軍,然後一共四個城門,開了三個,沈仲南很聰明,給他們留了一條路,他們就不至於殊死抵抗了,大大降低了戰損。
【史書】沈家軍殺入城內,守軍被暗中解決掉了一部分,而且城主和一大批官吏全被暗殺,群龍無首,很快就拿下了鹿城。
【史書】斬首一萬三,俘虜五千,逃走兩千人。
但新的問題來了,當時還沒稱帝的楚王秦東良。
他勃然大怒,當即派了兩萬大軍前來收複鹿城。
【史書】六月底,楚王兵臨城下。
他一麵依托堅固的城牆頑抗,一麵招兵買馬,竟然硬生生打退了兩萬大軍,守了一個月。
其中有一個人叫裴天玄,在攻打鹿城時有先登之功,首個登上敵軍城牆。
在防守楚王大軍的時候,身邊隻有自己一人,孤身陷陣,一往無前衝入敵軍戰陣,拚殺甲士數十人,一杆巨戟耍得虎虎生風。
此為陷陣之功。
在敵軍戰旗前斬殺敵將,立下斬將之功,而後殺光了戰旗前守護的甲士,此時支援才姍姍來遲。
他當即奪下敵軍戰旗,高聲呼喊敵軍已敗亂敵軍心。
一戰立四大戰功,亙古罕見。
沈仲南當即任他為第一營校尉。
【史書】這一戰後,沈仲南名聲大噪,一時之間加入沈家軍的人很多。
沒過幾天就召集到一萬五千人。
【史書】此時隔壁號稱平州銀庫的謙城已被重兵把守,守軍足足有五萬。
本來束手無策,準備等機會。
【史書】7月底,琅琊陸家的小少爺陸天成暗中來到鹿城投奔沈仲南。帶來了謙城的情報,城主及其身邊的侍衛武藝高強,加上戒備森嚴,難以複刻鹿城的勝利。
【史書】沈仲南都不知道怎麽辦了,結果陸天成說謙城城主願意獻城投降。
沈仲南都懵逼了,一問才知道這謙城城主是陸家門客。
沈仲南派人仔細調查了幾天,確認沒啥問題。
【史書】沈家軍接管謙城,一下子軍士就擴充到六萬多人。
可以說他現在是左手錢袋子,右手糧庫子,那年的沈仲南,19歲。
【史書】8月,沈家軍軍紀嚴明,善待百姓,沈家軍的人數在三個月內暴漲至十萬。
當時的楚王秦東良這時候才發現,不到半年時間新生的這支義軍已經發展得與自己不相上下了。
而秦東良由於丟了錢袋和糧倉,實力一落千丈。
【史書】10月底,秦東良被沈家軍徹底趕到荊州,他被迫和沈家軍議和,史稱:平州之約。
【史書】11月初,京城趁機派人聯係沈仲南,其實也就是招安,封他為平州布政使兼平州總兵,從此他們就是大齊沈家軍了。沈仲南當場答應。
沈仲南獲得官身,官方承認他們的合法地位。
【史書】平樂4年,沈仲南掃蕩平州各地義軍,徹底平定平州,而後招兵買馬,擁兵二十萬,手下擴編到八個營。
十三路禁軍初具雛形,其中騎兵兩萬,軍械充足,糧草難以計數。幾乎是一方諸侯了。
中間是亂戰的四年,沈仲南在做各種改革措施。
【史書】平樂8年開始,各地軍事衝突加劇。
西南的楚王秦東良打敗了西州的三位王爺,又奪了徐州,坐擁三州之地。這是他的巔峰。
西北的蜀王秦百樓打下錦州,加上自己的涼州,瓊州,共擁有3州之地,地盤大,但是物產貧乏。
江南、江東的:漓州、濱州被燕王秦快統一,幾乎統一了整個南方。
北方的宋王統一了雍州、幽州和北州。
東邊漢王秦居的崖州和冀州,其中冀州離京都十分的近。
外加一個沈仲南的平州。
【史書】一直到平樂14年,這五王之亂的格局才正式形成。
【史書】從這一年開始,天下十九州之中,朝廷能管轄的隻有中州,天州,廬州,兗州,東州這5州了。
哦,抱歉各位,剛才這行字太小了沒看見。
【史書小字】:平樂9年,沈仲南上報設立斥候營,朝廷準許成立。
我靠!這麽重要的消息居然寫這麽小的字!
我要沒記錯的話,後來平樂21年,他救了爹,封王之後,他把這些人原封不動地編入了楚王拱衛司。
平樂22年又改組為天策府,爺爺駕崩之後,索性編入軍中,正式更名白朽營……
奶奶的!這為什麽不攔住啊?要不然我現在早就完成削藩了!
咳咳,我要冷靜一下了。
【史書】一直到平樂19年,期間戰事不斷,不斷有新勢力抬頭,但五王割據的格局沒有改變。
沈家軍不一樣,他們從平樂14年開始,就發兵攻打蠻夷,聯合了當時的涼州總兵和徐州總兵……
他倆叫什麽來著……我看看書哈。
【史書】平州總兵沈仲南,聯合徐州總兵公孫平川,涼州總兵許雲天。
共同討伐西部大漠的西夏人。
沒人會蠢到這個時候對他們動手,他們明麵上是朝廷的人,動他們的話,等同於謀逆不說,會丟了大義,會失去民心。畢竟他們是在打外夷,是民族的事情。
這裏也誕生了一個名場麵:沈仲南三千滿甲親軍蕩平了整個樓蘭。
(翻翻翻)
沒有說這支親軍的名字,隻說這支親軍隻有五千人,但驍勇無雙,人人都是萬夫莫當之勇,全都是沈家軍精銳中的精銳,若是全軍滿甲衝陣,可破十萬大軍。
【史書】平樂17年,沈仲南率領親軍南下發現一個彈丸小國,估計也就半個州的大小,順手打下了這個古楚國,說是國,其實隻有一座樊城和周邊的幾個小村子。
然後沈仲南在此地遇到了……玉芙安,我靠!(八卦之魂燃燒,可惜記載不多)
二人一見鍾情,相見恨晚,沒多久就在一起了。
她也參與了斥候營的建設,而且提出了很多意見。
後來他們三個總兵協同作戰,將蠻人差點完全趕出大漠,西大漠就幾乎全是沙漠了。
同時期,歐陽龍和葉明剛剛嶄露頭角,在南邊討伐海盜和倭寇。
蕭家在幽州防備遼人。
【史書】平樂19年7月,沈仲南在此地插上大齊邊軍戰旗,此地離大齊邊境一千五百裏。
然後他們就回去了,再往深處打沒意義。
說出來你們別笑……
平樂20年3月,這五頭蠢豬稱帝了,是的,這群呆逼……我……
說啥好呢,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腦子是不是被馬車壓過……
那不就寫明了你之前說的清君側是放屁嗎?擺明了謀朝篡位啊。
人家麵對稱帝帶來的口誅筆伐和負麵影響,處理方式是:既然我一個人稱帝會被人鄙視,那我們一起稱帝豈不是完美?
我反正沒懂這是什麽邏輯。
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於平樂20年7月登基稱帝。
西楚秦東良,後蜀秦百樓,前燕秦快,西宋秦運,成漢秦居。
【史書】平樂20年9月,沈仲南在部隊休整兩個月後,當機立斷,率領大軍回京勤王。
此時的沈仲南實力堪稱恐怖。擁兵七十二萬,帶甲數萬,軍械充足,甚至可以做到有的士兵配多把武器,十八路禁軍(今十三路)正式形成,但當時的編製還是營。
【史書】10月底,大軍行至奇丘的時候,五國之軍東拚西湊出來的一百多萬人(實際人數不明,應超一百萬),由後蜀兵神鄭天敖帶領,號稱百萬大軍,抵達奇丘,就是為了攔住沈仲南的腳步。
給成漢皇帝秦居率領十萬親軍攻打洛京留出時間。
結局嘛,大家也知道。
【史書】沈仲南采納了陸天成的圍獵戰術。
我隻精通權術,兵法我不太懂,這個圍獵戰術我隻看懂了一部分,我覺得核心思想就是以快打快,用自身的各種優勢打對麵的弱勢,在每個小戰場造成局部多打少。
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由於他們是拚湊出來的各國聯軍,默契、配合、信任上都有問題,總結就是:大軍的組織並不嚴密,跟沈家軍鐵板一塊的情況判若雲泥。
於是沈家軍利用自己這邊江湖高手多的優勢,還有斥候營的情報能力,在夜裏采用暗殺和絞殺的方式先幹掉敵方的中層、上層軍官。
不得不說,鄭天敖是很有實力的,他的軍陣部署十分嚴密,安營紮寨也是天衣無縫。
如果不是有斥候營的強大情報能力,圍獵戰術根本無法成立。
聽說在情報方麵立了頭功的是一個叫白朽的少年,倒是跟白朽營的名字一樣。
這樣,聯軍的上令下達出現了問題。
沈仲南瞅準大軍遠道而來,一定是疲於奔命。
那麽擺在沈家軍現在麵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要圍殲,還是大軍直接壓過去。
各有利弊,圍殲好處多,但是難度大。
平推容易,但後患無窮。
最後沈仲南說服玉夫人,采納陸天成的計劃,圍殲。
所有人都要在天亮之前,悄無聲息地運動到指定位置,形成一個大口袋。七十二萬人,圍一百多萬,難度可想而知。
他們準備了大量的馬匹,大批步兵不善馬術,隻能勉強騎一騎,一旦運動到指定地點,立刻拋棄馬匹,不要心疼。
斥候營暗探配合江湖高手在營中穿梭,不斷搞刺殺,基本等明殺了,手腕上係著紅色絲帶為記號。
好在包圍圈順利形成,配合大軍向中間收縮。
派了一隊相對較弱的人詐敗,鄭天敖雖然沒有上當,但當他剛開始起疑的時候,大軍就已經收攏了。
中間還有遊擊戰術,還有好多奇妙的戰略。
穿插戰術,派多路騎兵切入,把聯軍之間分割開。
鄭天敖利用本方優勢,設下重重陷阱,用有限的速度做到了最完善的布置,換了別人早被打懵了。
本來鄭天敖計劃統一方向突圍,卻因戰旗被刺客砍斷,導致軍心大亂,大家如一盤散沙,無力組織有效對抗。
後麵陸陸續續地又打了大小戰役數十場,楚軍幾乎全勝。
最終隻有鄭天敖率領幾百殘兵敗將殺出重圍,其他人全部死在奇丘。
這奇丘之戰導致諸位王爺幾十年無力舉兵,甚至隻有自己的都城和邊境有軍隊,領地內裏其他地方是空的。
整個奇丘之戰,從第一次交鋒到打完隻用了三個月,沈仲南從此獲得“白甲屠夫”的稱號。
【史書】平樂21年春節,大軍趕到洛京,隻見生靈塗炭,大軍衝入皇城,斬殺成漢軍卒萬餘,於殿前救下皇帝。
齊武宗當場封他為楚王,將西南三州封給他,將秦東良的西楚改稱南越,並承諾,西南三州如果能收複,他就是異姓王。
【史書】平樂21年1月,沈家軍正式更名:楚軍,封賜沈仲南為:楚玄王,封地:平州,西州,荊州,再加封護國公。
但我剛才說了,西州和荊州還在秦東良手裏呢,爺爺純純在給沈仲南畫大餅……
【提命司大事誌】:成漢皇帝起弑君之心,疑是玉芙安和沈仲南的安排,但查無實證。奇丘之戰純屬意外。
主要是實在沒想到這五個天才敢稱帝。
【史書】這一戰成為斥候營最大的情報失誤事件,史稱:五王亂來。
不止史書上這麽寫,提命司的卷宗裏也是這麽寫的。(心裏話:我覺得亂來這個詞用得太輕了)
本來朝廷是想讓楚軍趁勢統一天下的,這也是我覺得爺爺最愚蠢的一點,總把別人當傻子,太理想化了,還非得信那些神神叨叨的文官的話。
人家沈仲南留了個心眼,推說有心無力,大戰之後損失慘重,要回平州修整。
朝廷的軍隊也快打光,殿前司就剩兩人一馬存活,可見戰況慘烈。
人家楚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朝廷也奈何他不得,四國加上朝廷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的大軍回了平州。
史書上沒寫具體還剩多少人,根據這些戰報的戰損來看,楚軍大概還剩下20多萬人,接近五十萬人永遠地留在了奇丘。
驍天營、靖伏營、神武營、虎威營、古字營、禦天營、宣武營、百鸞營、破曉營在奇丘被打到取消番號,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哀傷,我要是有這幾個軍隊早就統一天下了)
後來楚軍重建的時候,重建了驍天營、靖伏營、神武營、禦天營。
古字營、虎威營、宣武營、百鸞營、破曉營由於全軍戰死,連主將和軍師都沒留下,最後也就成了十三路禁軍。
從平樂21年一直到平樂30年年底。天下無戰事,朝廷無力征討逆賊,諸位王爺的家底也敗得精光,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也是這段時間,漓州總兵歐陽龍、濱州總兵葉明靠著掃蕩東南海盜開始嶄露頭角。
但是他們不成氣候,畢竟上麵還壓著個王爺,他們隻是負責給王爺打海盜。
爺爺發現了西邊的勢力連成一片,如今西部蠻子威脅已解除,索性把徐州總兵公孫平川,涼州總兵許雲天,調往東北。
這9年之內,五位皇帝和朝廷忙著休養,沈仲南卻幹了一堆事。
大肆招攬江湖人士進入楚軍,設立武字營,專門由江湖武夫和練氣士組成。
重建楚軍,正式成立西楚一十三路禁軍。
在回平州的路上,借口路上山賊眾多,途中增設立楚王拱衛司,表麵上楚王府下轄的保衛機構,其實就是搞情報的。
回到楚地後改組為天策府。
利用平州交通便利的優勢,派人溝通西域,也就是被打爆的蠻族。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
別小看最後這幾個字,非常的重要,西域的物產、技術都流入大齊,大齊的物產、文化也對他們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史書】平樂30年,西楚發動平天之戰,同時宣戰四國,成漢、西宋、前燕、後蜀。
【史書】在葉明、歐陽龍、公孫平川、許雲天和蕭家的配合下,花了24年,陸陸續續掃平了所有王爺。
還有西部的南明,是境外蠻族,常年挑釁大齊,也是西夏的前身。
周澤端的父親就是為了南明戰死的。
大封天下的時候,葉明封湘王,公孫平川封靖王。
歐陽龍封南疆王。
許雲天先祖身為皇族後裔,之後犯了錯被貶為庶民,如今立下戰功,被封秦王。
如果從族譜上論的話,我爺爺要管他喊表弟。
唯一和西楚有和約的南越逃過一劫,在這些年間攻打西南蠻夷,統一了蠻荒之地,也有了不少領土。
這些領土後來並入了西楚三州。
【史書】平樂54年,齊武宗駕崩。各地勢力蠢蠢欲動。
沈仲南趁機把天策府的人員原封不動地編入楚軍,改名白朽營。
【史書】平樂54年春節,仁宗登基,年號靖觀。
我爹登基後,眼裏揉不得沙子,靖觀2年,下令沈仲南率軍平定南越。
然後就有了裴天玄的八百驍騎下江南。
這個江南不是如今的江南,是南越關前的一條江,渡過江後二十裏才是南越關。
沿岸守軍見到西楚軍旗,望風而降。
沈仲南大軍直抵南越關下。
裴天玄在當地鄉民的指引下,找到一條小路,率領八百驍騎,一路勢如破竹,大破越軍。
此為東嶺之戰。
【史書】靖觀3年,南越敗退,改名南梁。
【史書】靖觀15年,父親得知我二哥錦王有謀反之意,派太師魯迎天去調查。
同時,怕西楚獨大,派了離得比較近的鎮北大將軍蕭萬年前往。
大軍將天武城團團圍住。
聽說玉夫人個許夫人的死也和這事有關係。
最後的結果就是,錦王確認有謀反之心,且有謀反之實,證據確鑿,蕭萬年進攻天武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
【史書】靖觀15年底,為了平衡楚玄王沈仲南的勢力,加封鎮北大將軍為韓武王,就藩幽州。
而後幾年,繡陽之戰,白骨嶺之戰,西翔之戰,渭水之戰,新原之戰。葬送了南梁幾十年積累的根基。
【史書】靖觀16年,天下平定。楚軍班師回朝。
【史書】靖觀19年,在跟朝廷一番勾心鬥角之後,沈仲南正式就藩西楚三州。開始一心一意經營西楚。
靖觀20年,我出生啦-父皇可喜歡我了。
天下已平,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這個時候添丁進口,父皇對我倍加寵愛,這算是我的一個優勢吧。
父皇跟我說過,我出生於天下安定後的第一年,他覺得我是上天賜給他的祥瑞,把我當寶貝一樣寵著,也很信任我。
當然,他也是覺得我是女子,不可能權勢滔天,奪權篡位。
所以我經常幫父親處理一些事。
我因此得到機會通過各種手段籠絡朝中大臣。
建立自己的小諜報網,慢慢把手伸向朝中的每一個大臣。
唉,隻有親身經曆才知道這是多麽難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有謝士昭的把柄,基本就把握住了一大半官員。
當然,藏的很深,他們明麵上是各個皇子的門下,實際上全捏在我手裏。
父親寵信我,有一次父親跟我談心,問我如何解決黨爭。他已經心力交瘁。
我提議可以設立一個諜報機構,直接向皇上負責,無孔不入地安插暗探,有自己的監獄,有獨立的執法權、審訊權。
父親十分滿意我的提議,問我願不願意替他分憂。
在他的觀念裏,女子不可能繼承皇位,我又有點能力,所以他很信任我。
於是我果斷接下了這個差事,這個機構就是提命司。
我任提命司統領,這是我後麵許多計劃能實施的重要前提。
我做了不少成績,排除了朝廷很多隱患,父皇愈發信任我。
而我通過提命司,也利用後宮爭鬥,直接或間接地殺掉了所有的皇子。
我爹生了26個孩子,我是第26個,生完我,我爹已經折騰不動了。
其中老6,老13,老17,老24都是病死的或者死於各種意外的。
老2死在天武城。
老3死在西楚討伐南明的大戰裏。
老大、老15、老23死於宮鬥,不是毒死就是溺水,沒點新鮮的。
老5,還有老8,老9,老10,都去外地就藩了。
七哥在替父親巡遊途中,被我派人暗中抓住,親手做成人棍,我留了他一隻眼睛,讓他親眼看著自己被淩遲,他的慘叫好好聽,好爽~
但是他體質不太好,才折磨一個月就死了。
對外說是失蹤,我做成了山匪劫殺。
殺七哥的那批人也被我殺幹淨了。
四哥是最有希望繼位的,結果被我派人離間他和父皇的關係,被父皇廢為庶人的,我把他偷偷抓回來,親手折磨了他三個月才死。
25哥是對我最好的哥哥,從小就一直陪我,帶我一起玩,所以我殺他的時候很不忍心,但是在親手折磨他的時候我是最爽的!
其他的都是死在我手裏的,最短的也折磨了半個月,最長的折磨了兩年。
他們看向我的眼神簡直太棒了,充滿了恐懼、驚詫,和難以置信。
連同他們在朝中的鐵杆支持者。還有他們的母族,前前後後殺了大概一百多人吧。
父親到死都不知道這些事。
他那個時候病入膏肓,
他死前,本來想讓五哥繼位的,他相信我會把詔書送到五哥手裏。
到死他都覺得我是一個忠心耿耿,一心為大齊的好閨女~
可是……我就在京都,再跑去五哥那邊豈不是太遠了,皇位我坐也一樣嘛。
皇上都死了,改份密詔還不是手拿把掐的,何況幾乎滿朝文武都是我的人。
我那麽對七哥,四哥和25哥是有點原因的。
七哥從小就打我罵我,看不起我是庶出,經常捉弄我,搞得我顏麵掃地,連一點小小的事情都要嗆我,我從來沒在他麵前說過一句完整的話。
父親覺得是小孩子玩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4哥是因為他強我所難。所以我對他的手段是最殘忍的。
25哥是個意外,他發現我在鏟除異己,我怕他泄露出去,所以才把他抓住。
本來想折磨到他變成行屍走肉就行的,可是一不小心玩死了……
所以,五王之亂造就了沈仲南這個英雄,朝廷感受到了威脅,朝內又有黨爭,促進了提命司的設立。
說來,我還真想見見沈仲南。
我說得很多內容都不夠詳細,主要是把大概的都介紹了一下,畢竟那些細枝末節我也不是很在意。
好啦,沈哲過幾天就到京都了,我先去準備啦,得好好款待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