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茂依靠在床頭上,看著眼前這位尚且年幼,但是骨子裏透著自信的皇帝,臉上滿是笑容的道:“陛下聖明。”


    朱由校回頭,看了一眼杜茂笑了笑,接著說道:“這段日子,朕在內書房,看了看萬曆新政--張居正對我大明進行的一係列革新。朕有了一些心得。


    張居正此人,在朕看來,那是極有經世之才與果敢魄力的。可以說,若無意外,憑他所奠定之根基,足以讓我大明延續百年盛世,威服四方。


    張居正初攬大權之前,大明積弊叢生,猶如沉屙痼疾。


    他力排眾議推行考成法,一掃官場怠惰之風,官場風氣由此煥然一新,令政令通達。朝中上下的各級官員皆不敢懈怠,政務處理高效有序,為後續革新鋪就坦途。


    張居正清丈土地,使田畝實數明晰,賦稅征納趨於公允,國庫充盈,財力雄厚。


    實行一條鞭法簡化賦役,農商互利,經濟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軍事上,張居正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穩固沿海、邊疆防線,讓百姓免受兵燹之苦。內修戰備,外展國威。


    如此種種,確確實實提高了我大明的綜合實力。


    張居正革新以前,我大明是什麽情況?


    說白了,我大明主要是被龐大的文官集團,也就是那些通過科舉製度形成的共同的思想和利益紐帶一致的文官所把持。


    這些通過科舉製度上來的官員,他們憑借出生於同一地區的 “鄉誼”,同年考中舉人或進士的 “年誼”,還有婚姻關係形成的 “姻誼”。


    通過這些關係,使他們結成一個個小集團,相互關照、提攜和包庇,形成了強大的利益共同體,他們憑借特權,扶植自家的親戚成為地主、商人,以謀取私利。


    還有地方上的地方豪強與土豪劣紳,他們依賴世代積累的土地和勢力,大量兼並土地,卻通過各種手段逃避應承擔的稅賦,將負擔轉嫁給普通百姓,嚴重影響了我大明的財政收入,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性。


    當然,還有依托我大明皇權所誕生的宦官集團。他們掌控了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權力極大。這是皇帝製衡文官的手段之一。


    但是,我大明的曆任先皇,卻並沒有很好的控製住局勢。


    盲目相信、寵信自己身邊的親信宦官。


    導致這些宦官憑借著來自皇帝的寵信,勢力逐漸膨脹。


    這些宦官們通過幹預朝政、收受賄賂、賣官鬻爵等手段聚斂財富,形成了以皇權為依托的特殊利益集團,長期與文官集團之間有著複雜的權力鬥爭和利益衝突。


    而文官們對抗宦官集團的手段是什麽?他們在放縱和引導!


    沒錯,就是放縱!


    那些自詡清流的文官們,表麵上對宦官們的行徑義憤填膺,動輒在朝堂之上慷慨陳詞,彈劾宦官專權亂政,引得民間輿論嘩然,仿佛他們是正義的化身,是朝堂清明的最後守護者。


    可實際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恰恰是在放縱這些宦官的貪婪與權勢欲。 讓這些宦官的心態日益驕橫。


    本身,我大明的很多政策是好的,是為了我大明百姓著想的,可是為什麽好的政策往往落到下麵就變了樣子?成了坑害百姓的政策?


    那是因為,我大明皇帝讓這些宦官下去執行這些任務的時候,宦官們都被當地的文官們所引導了。


    就比如皇祖父曾派宦官陳奉、高淮、陳增等去收取店稅、礦稅。但是往往都會鬧得當地民不聊生!


    這些宦官就這麽孤身一人,頂多帶上一些親信太監,就能幹成這麽多大事麽?


    這背後,除了有來自皇權的威懾,更多的還是來自這些地方上的文官的刻意放縱和引導。他們也可以說是這些宦官為非作歹的倚靠之一。


    他們在宦官們下去地方的時候,往往會刻意放低姿態,以臣服的姿態,去放縱宦官們的驕橫的心態。


    在這些宦官麻痹大意的時候,在引導他們去觸碰那些灰色地帶,去搜刮民脂民膏。


    待民怨沸騰的時候,文官們便引導輿論風向,將百姓對朝政的不滿全部引向宦官群體。


    這些文官們把控著賦稅征收、民政諸事,他們對宦官的爪牙在當地的不法行為,有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矛盾激化。


    等鬧到不可收拾,再以平亂者的姿態出現,順理成章地收拾殘局,既收獲了百姓的讚譽,又削弱了宦官勢力,同時還能向皇帝證明自身的不可或缺。


    然而,那些宦官們也並非全然愚蠢之輩,他們漸漸的也會識破這些伎倆,於是便會對文官們進行瘋狂地反撲。


    於是,雙方陷入了無盡的惡性循環,消耗著大明的國力,而真正受苦的,卻是底層的百姓。


    百姓們在宦官的搜刮與文官的不作為、亂作為之下,生活愈發艱難,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大明皇室在地方上威望日下!


    最後,還有那些守舊派士大夫,這些人最是可惡,可以說是狗屁不是!這部分人秉持部分傳統的儒家思想和社會秩序觀念,思想保守僵化。


    經常站在微言大義之下說話,從來不考慮實際的情況,隻是誇誇其談!


    朝廷每每有新政策的推行,不管這政策能為百姓帶來多少福祉、為國家增添幾分昌盛,他們一概嗤之以鼻。


    但是這些守舊派士大夫,又極為擅長粉飾太平,寫就洋洋灑灑的文章,歌頌所謂的盛世景象,對民間餓殍遍野、盜匪橫行的亂象視而不見。


    憑借著幾分筆頭子上的功夫,在士林中沽名釣譽,互相吹捧,結成頑固的利益集團。


    這些就是萬曆新政前的大明的情況!


    那麽,再說說張居正為什麽能成功?


    萬曆新政成功的前提是什麽呢?


    他的首要前提是來自皇帝,也就是朕的皇祖父以及曾祖母的的強力支持。


    有了來自我大明皇室的強力支持後,張居正是怎麽做的呢?


    他是和那些以前的舊的利益集團直接碰撞的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枸杞黑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枸杞黑豆並收藏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