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從內書房出來以後,便帶領著幾個小太監,一路向著紫禁城左順門外東南角文淵閣的方向小跑而去。


    文淵閣內,內閣首輔方從哲,次輔韓爌、劉一燝正在辦公,王奉帶著小太監們直接來到門口高聲道:“陛下有旨,內閣諸臣速速前來接旨!”


    方從哲、韓爌、劉一燝三人聽到門口王奉的喊聲,急忙放下手中的事務,腳步匆匆來到大門口,率領內閣的人一起跪拜道:“臣等恭聆聖諭。”


    王奉看了一眼跪拜在地的眾人,高聲道:“陛下有旨,召內閣大臣速速前往乾清宮內書房覲見。”


    方從哲等人齊聲應道:“臣等遵旨。” 說罷,他們迅速起身,神色微凝。


    方從哲微微整了整衣冠,衝著王奉一禮道:“敢問王公公,不知陛下有何要事傳召我等?”


    王奉還禮道:“方大人,陛下急召內閣大臣、六部尚書、都察院禦史以及欽天監等官員等進宮議事,具體事宜咱家也不知曉。


    咱家還要前往六部、都察院以及欽天監宣旨,便先告辭了。


    諸位大人,陛下急召,還望速速前往乾清宮,莫要耽擱。”說罷,王奉再次衝著方從哲,韓爌,劉一燝三人行了一禮,然後留下一個小太監為幾人領路,便轉身匆匆離去。


    王奉走後,方從哲轉身衝著韓爌、劉一燝二人道:“陛下既如此急切,我等當立即前往。韓大人、劉大人,吾等這便準備出發吧。” 韓爌與劉一璟點頭應是。


    於是,方從哲三人迅速回到內閣整理儀容儀表,然後坐上轎子,在小太監的引領下前往乾清宮。


    王奉則率領小太監們,馬不停蹄地出了皇城,來到千步廊東六部所在之地。


    到達六部衙門時,王奉依次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門口聲音洪亮,高聲宣旨:“陛下有旨,宣各部尚書速速前往乾清宮內書房覲見。”


    六部尚書聞言,急忙放下手中事務,帶領屬官前往門口領旨。


    領旨謝恩後,六部尚書便匆匆整衣,乘坐轎子在小太監的引領下前往乾清宮。


    接著,王奉又來到午門外的都察院。


    在都察院門口,他大聲喊道:“陛下有旨,召都察院左都禦史速速前往乾清宮覲見。”


    都察院左、右都禦史接旨後不敢怠慢,立刻整裝,跟隨在小太監身後出發。


    最後,王奉來到千步廊東、鴻臚寺南的欽天監。欽天監官員們正在觀測天象,聽到王奉傳旨,連忙放下手中器具。


    王奉宣旨道:“陛下令欽天監官員即刻前往乾清宮覲見。”


    欽天監官員們跪地領旨謝恩。欽天監監正(正五品)、監副(正六品)也迅速整理儀容,跟隨在王奉身後前往乾清宮。


    一時間,京城這幾個衙門紛紛行動起來,眾人皆朝著乾清宮趕去,心中揣測著陛下此次召集眾人所為何事。


    而皇宮中的朱由校,則在內書房中來回踱步,心中思索著。


    ......


    不一會兒,眾官員便在乾清宮內書房外集合。內閣首輔方從哲見人到齊了,便率領次輔韓爌、劉一燝等一眾官員來到了內書房衝著朱由校拜見道:“臣等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平身道:“都起來吧。”


    隨即朱由校轉身坐到龍椅上,麵色陰沉,緩緩開口道:“朕今日急召諸位愛卿前來,是有事情要問問爾等。


    幾日前,朕收到一份密疏,上麵說淮北地區、鎮江府、蘇州府、鬆江府等地爆發大饑荒。


    朕為了確保這消息的真實性,幾日前,便派錦衣衛、東廠秘密前往這些地區核查。


    今日得到消息回傳,證明此密疏所寫信息屬實。


    而朕還曾派沈蔭和王安前往六科廊戶科的戶科檔案室查閱近三年有關於災情的相關題本,結果你們猜猜是什麽結果?嗯?”


    朱由校說到這兒,眼神淡漠的掃視了一圈站立的諸位大臣,然後繼續說道:“經王安和沈蔭查詢,這六科廊戶科的檔案室,近三年內竟然沒有任何一道有關於大明災情的相關題本!


    朕想問問諸位愛卿,大明是真的風調雨順麽?還是有人從中作梗,蒙蔽朕的視聽?嗯?!”


    方從哲等諸位大臣被朱由校這淡漠的一眼看的脊背發涼,當聽到朱由校最後的話後,心中皆是一凜,紛紛跪拜道:“陛下息怒,臣等不敢。”


    “哼!不敢?爾等還有不敢幹的事情?欽天監監正楊汝常何在?”朱由校冷哼一聲略帶嘲諷的道。


    隻見人群中一位身穿紅色官袍,官袍上繡有雲雁等圖案的老者,慌忙跪著往前挪了兩步叩首道:“陛下,臣在。”


    朱由校目光淩厲地盯著楊汝常道:“楊汝常!朕來問你,淮北地區、鎮江府、蘇州府、鬆江府等地爆發大饑荒,天象可有異常?


    你在欽天監任職已經曆經三朝,如今身為欽天監監正,觀測天象的經驗豐富,想必這些天象的變化瞞不過你的眼睛吧?嗯?!朕要你如實稟報,若有隱瞞,朕定不輕饒。”


    楊汝常微微顫抖著回道:“啟稟皇上,前段時日,臣身體抱恙,精力雖有不佳,但臣等日夜觀測天象,確實沒有發現淮北地區、鎮江府、蘇州府、鬆江府等地大饑荒的相關的異常天象。”


    說完這句話,楊汝常舔了舔嘴唇繼續道:“皇上,天象變化萬千,臣等雖殫精竭慮,亦不敢保證無絲毫疏漏之處。


    皇上聖明,臣等定當加倍勤勉,繼續觀測,若有任何異動,定當立即奏報皇上,不敢有半分隱瞞。望皇上明鑒。”


    朱由校皺著眉頭,語氣嘲諷的道:“當真沒有異常?朕聽聞民間有諸多傳言,說每逢大災,必有天象示警,難道都是無中生有?”


    楊汝常額頭冒汗,道:“陛下,民間傳言不可輕信。欽天監觀測天象乃是依據古法,嚴謹細致,臣等目前確實沒有發現異常天象。不過臣等會更加勤勉,密切關注天象變化。”


    “嗬嗬,好一個天象變化萬千,民間傳言不可輕信啊。”朱由校冷冷一笑道。


    朱由校心中暗道:“嗬嗬,以後大明的大災大難多了,朕到時候倒要看看,誰還敢跳出來說是朕的問題,誰敢讓朕下罪己詔!”


    隨即不再理會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楊汝常,繼續衝著人群中問道:“都察院的人何在?”


    “臣,都察院左都禦史趙南星,拜見皇上。”趙南星趕緊往前跪著挪了兩步叩首道。


    “趙南星,趙愛卿,都察院有十三道監察禦史,他們負責察糾朝廷內外百司,凡是大明各地衙門的政事得失、軍民利病、倉庫錢糧等一切地方事務,都在其監察範圍之內。


    朕想問問,他們難道就沒有觀察到這些地方的災情麽?他們就沒有上報過有關於災情的消息麽?


    還是說他們看到這些地方的災情卻選擇和地方官府勾結,一起隱瞞不報。


    難道這些禦史都是一些屍位素餐之輩?亦或者如今忙著行蠅營狗苟之事,卻忘記了他們自己的職責?嗯?!”


    趙南星被嚇的再次磕頭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啊。”


    然後趙南星急忙抬頭道:“皇上,臣即刻徹查此事。十三道監察禦史身負監察之責,若有失職瞞報之舉,臣等定當嚴懲不貸。


    臣必當督促禦史們勤勉履職,若有勾結地方官府之行為,絕不姑息。臣等會盡快查明真相,給皇上一個交代。”


    朱由校麵色陰沉,道:“好好好,朕給你時間去查,若查不出個結果,你難辭其咎,到時候就不要怪朕了。


    朕要的是能為百姓謀福祉的官員,而不是一群隻知道蠅營狗苟、中飽私囊、屍位素餐之人。”


    趙南星趕忙應道:“臣謹遵陛下聖諭,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期望。”


    “哼,爾等的罪責以後再議,如今當務之急是議一議如何應對此次淮北地區、鎮江府、蘇州府、鬆江府等地爆發的大饑荒。不知爾等有何良策以解百姓之困,安國家之局?”朱由校冷冷的說道。


    內閣首輔方從哲率先說道:“啟稟皇上,當務之急是派遣清正之臣前往淮北地區、鎮江府、蘇州府、鬆江府等地徹查此事,嚴懲那些不作為的貪腐之官員,以正朝綱。


    在派遣得力官員前往這些地區,實地勘察災情,組織救災事宜,發放賑災糧款,修繕房屋以供百姓安居,以此來安撫百姓。


    同時,可下令工部組織人力修繕被損毀的水利設施,以防災情進一步擴大。”


    吏部尚書周嘉謨道:“陛下,臣以為可從朝中選派剛正不阿、能力出眾之官員前往災區,一方麵整頓吏治,另一方麵組織救災,恢複生產。”


    戶部尚書李汝華接著說道:“皇上,臣以為需緊急調撥庫銀及糧食運往災區,以解燃眉之急。但賑災所需物資龐大,目前國庫空虛,還需從長計議後續的財政支持之策。”


    李汝華,字茂夫,睢州(今河南睢縣)人,是明萬曆朝大臣。在戶部任職時間很久,對國家財政、邊儲等大政方針的措施都起到很大作用,曾任戶部左侍郎。


    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 年)擢升為尚書,一直任職到現在。


    曆史中,天啟元年(1621 年),李汝華得病請求辭官歸鄉獲準,加太子太保,不久病逝,諡恭敏。


    都察院左都禦史趙南星言辭懇切道:“皇上,此次災情嚴重,臣懇請皇上嚴查各級官員在賑災過程中的貪腐行為,確保救災物資真正落實到百姓手中。同時,可派遣禦史前往災區監督救災工作。”


    欽天監楊汝常小心翼翼地說道:“皇上,臣等雖無法直接解決災情,但可繼續觀測天象,為陛下提供一些參考,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其他災害。”


    朱由校聽著眾人之言,微微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好,就依眾卿所言。


    吏部速速選派合適官員前往這些受災地區救災;都察院派人嚴查貪腐;工部速速組織人力修繕水利設施;


    戶部全力籌措賑災物資;欽天監繼續觀測天象,尋求應對之策。若有懈怠,嚴懲不貸。速速下去安排吧。”


    方從哲等一眾臣齊聲應道:“是,皇上,臣等遵旨。” 隨後紛紛起身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枸杞黑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枸杞黑豆並收藏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