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是不是想向叔叔們下手呢?
最強藩王造反,老朱喜當太上皇! 作者:加糖的小芋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鬧,遼王竟然敢要兩百萬百姓,他這是瘋了!”
“簡直是離譜,他幹脆直接點,把咱大明五千萬人口都要了。要不,把大明江山都給他吧,省的整天張嘴要東西!”
“他把朝廷當什麽了?他是個藩王,應該想著為朝廷納稅,結果倒好,卻向朝廷要人口……他這是要做什麽?是要自立稱帝嗎?”
乾清宮內,朝臣們激烈地討論著。
在他們看來,藩王們都是養不熟的狼崽子,仗著身份高貴,鎮守邊關,毫無節製地向朝廷索要財物,簡直把朝廷當成了牛羊。
藩王製度,是最落後的製度,當年劉邦分封劉氏宗親,釀成了七王之亂;晉朝因為宗室過於龐大,造成了八王之亂。
所以,臣子們對藩王的意見很大,他們認為,大明的所有權力應該屬於朝廷,就算藩王是皇子,也不能胡作非為。
朱允炆坐在最上麵,聽著眾人的爭吵,皺眉詢問道:“在諸位看來,不應該送給遼王人口?”
黃子澄擲地有聲道:“當然不行,遼王在奏章中說,遼東地大物博、百姓稀少,應該遷徙大量漢族人口,同化其異族之民。這些都是胡說八道,遼王分明是想把百姓當做苦力,為他一人勞作。”
“遼地缺少人口,咱大明哪裏不缺?就連富庶的江浙一帶,也缺少低廉的勞力啊!前些日子,我家從市場上買了兩個勞力,還用了五十兩銀子。”
朱允炆詢問道:“我記得江西、陝西、江南一帶,百姓太多,有的人因為沒有田地,被迫當了流民……怎麽照你們這麽說,咱大明還缺少人口呢?”
齊泰說道:“當然缺,百姓就是勞動力啊,有誰會嫌勞動力太少呢?”
在士族大夫眼中,百姓當然是越多越好,人口越多,給他們創造的財富就越多,他們的生活就越是富裕。
如果大量往東北遷徙人口,江浙一帶的青壯百姓少了,土地夠用了,誰還肯給他們做工?他們是不是要給百姓漲工錢,是不是要哄著百姓?
隻有底層百姓相互競爭,勤懇地為他們工作,他們這些大族,才會過得逍遙自在。
“就算不遷徙兩百萬人口,那遷徙幾十萬呢?”
黃子澄看的很明白,循循善誘道:“一點都不能遷徙,殿下,您要明白,藩王的勢力越大,對朝廷的威脅也就越大!”
朱允炆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結束了議事,朱允炆便遣散了朝臣,隻留下三四個心腹,輔佐他處理政事。
其實,朱允炆有能力、也有手段,但是他太年輕,對許多政事猶豫不決。這個時候,幾個大臣便開口給出意見,朱允炆略一思索,就同意了下來。
過一會兒,黃子澄突然詢問道:“殿下,陛下的身體如何了?”
朱允炆一愣,含糊不清道:“尚好。”
朱元璋這次前往東北,並沒有通知朝臣,而是用身體不好的借口,說是在宮中修養,不見任何臣子。
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朝臣們各個懷著異樣心思。
“若是尚好,為何又一個月未見陛下?”黃子澄眯了眯眼,低聲道:“殿下,陛下如今年齡大了,您要有所準備啊!”
“啊?”朱允炆嚇了一跳。
“您不必驚慌,我們這些臣子,心中是堅決支持您的。可是各地的藩王呢?他們是什麽想法?有沒有對皇位有其他想法?”
朱允炆認真思索了起來,半晌後,說道:“遼王朱植的性格,其實我小時候接觸過,軟弱、守成。他並不是圖謀大位的人,黃師父,您可能想多了。”
“他沒有想法,其他人呢?殿下啊,遼地與燕地、寧地、代地相鄰,如果這些藩王聯合起來,對朝廷的威脅該有多大?”
黃子澄看著麵前的年輕人,恨鐵不成鋼道:“據臣了解,尤其是寧王朱權,此人以前忠厚老實,但是最近……卻聽說寧地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們安居樂業,一片祥和啊!”
“這不好嗎?”
“當然不好,殿下啊,就算藩王對朝廷有敬畏之心,可如果陛下殯天了呢?藩王們會怎麽做?就算他們不造反,可以後他們的孩子呢?誰能保證他們不反?”
“您意思是防備他們?不同意他們的無理要求?”
“不光要防備他們,還要逐步削藩!”
“他們可是我的親叔叔們啊,我如果對他們下手,世人會怎麽看我?”
黃子澄三人看著朱允炆,這位儲君什麽都好,也挺聽勸,可是總有點婦人之仁,做什麽事情要麽不做,要做就得做絕,決不能讓敵人有喘息之機。
“藩王是敵非友,還請殿下明辨!”
黃子澄深深鞠躬,歎道:“殿下,這種宮闈之事,臣本來不能多說,但是為了您能順利登上皇位,臣就多說了幾句,還請殿下不要在意。”
朱允炆立馬拉住黃子澄的手,笑道:“黃師父說的話,允炆一直都記在心裏。”
又過兩日,朱元璋終於回到了應天府,等一切休整好後,便去了乾清宮,打算看看朱允炆最近處理政事如何,有沒有什麽長進。
看了幾篇奏章,朱元璋沒什麽表情,處理的中規中矩、四平八穩,挑不出來什麽毛病。
等翻到遼王朱植的奏章時,朱元璋頓時笑了,心想朱權在寧地膽大包天,結果卻讓遼王給朝廷寫奏章,請求往東北遷徙流民。
看到兩百萬的人數時,朱元璋眉毛一挑。
真是敢信口開河啊!
接著往下看,看到了朱允炆的回複,臉色瞬間冷了下來,一眼看出了其中的貓膩,緊緊盯著下方的朱允炆,眯著眼睛質問道:“允炆啊,你寧願相信外人,也不願意相信自家親叔叔嗎?”
朱允炆一愣,忙道:“皇爺爺,孫兒怎麽了?”
“是不是等咱死了,你就立馬拿起屠刀,朝著幾位親叔叔下手呢?”
“簡直是離譜,他幹脆直接點,把咱大明五千萬人口都要了。要不,把大明江山都給他吧,省的整天張嘴要東西!”
“他把朝廷當什麽了?他是個藩王,應該想著為朝廷納稅,結果倒好,卻向朝廷要人口……他這是要做什麽?是要自立稱帝嗎?”
乾清宮內,朝臣們激烈地討論著。
在他們看來,藩王們都是養不熟的狼崽子,仗著身份高貴,鎮守邊關,毫無節製地向朝廷索要財物,簡直把朝廷當成了牛羊。
藩王製度,是最落後的製度,當年劉邦分封劉氏宗親,釀成了七王之亂;晉朝因為宗室過於龐大,造成了八王之亂。
所以,臣子們對藩王的意見很大,他們認為,大明的所有權力應該屬於朝廷,就算藩王是皇子,也不能胡作非為。
朱允炆坐在最上麵,聽著眾人的爭吵,皺眉詢問道:“在諸位看來,不應該送給遼王人口?”
黃子澄擲地有聲道:“當然不行,遼王在奏章中說,遼東地大物博、百姓稀少,應該遷徙大量漢族人口,同化其異族之民。這些都是胡說八道,遼王分明是想把百姓當做苦力,為他一人勞作。”
“遼地缺少人口,咱大明哪裏不缺?就連富庶的江浙一帶,也缺少低廉的勞力啊!前些日子,我家從市場上買了兩個勞力,還用了五十兩銀子。”
朱允炆詢問道:“我記得江西、陝西、江南一帶,百姓太多,有的人因為沒有田地,被迫當了流民……怎麽照你們這麽說,咱大明還缺少人口呢?”
齊泰說道:“當然缺,百姓就是勞動力啊,有誰會嫌勞動力太少呢?”
在士族大夫眼中,百姓當然是越多越好,人口越多,給他們創造的財富就越多,他們的生活就越是富裕。
如果大量往東北遷徙人口,江浙一帶的青壯百姓少了,土地夠用了,誰還肯給他們做工?他們是不是要給百姓漲工錢,是不是要哄著百姓?
隻有底層百姓相互競爭,勤懇地為他們工作,他們這些大族,才會過得逍遙自在。
“就算不遷徙兩百萬人口,那遷徙幾十萬呢?”
黃子澄看的很明白,循循善誘道:“一點都不能遷徙,殿下,您要明白,藩王的勢力越大,對朝廷的威脅也就越大!”
朱允炆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結束了議事,朱允炆便遣散了朝臣,隻留下三四個心腹,輔佐他處理政事。
其實,朱允炆有能力、也有手段,但是他太年輕,對許多政事猶豫不決。這個時候,幾個大臣便開口給出意見,朱允炆略一思索,就同意了下來。
過一會兒,黃子澄突然詢問道:“殿下,陛下的身體如何了?”
朱允炆一愣,含糊不清道:“尚好。”
朱元璋這次前往東北,並沒有通知朝臣,而是用身體不好的借口,說是在宮中修養,不見任何臣子。
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朝臣們各個懷著異樣心思。
“若是尚好,為何又一個月未見陛下?”黃子澄眯了眯眼,低聲道:“殿下,陛下如今年齡大了,您要有所準備啊!”
“啊?”朱允炆嚇了一跳。
“您不必驚慌,我們這些臣子,心中是堅決支持您的。可是各地的藩王呢?他們是什麽想法?有沒有對皇位有其他想法?”
朱允炆認真思索了起來,半晌後,說道:“遼王朱植的性格,其實我小時候接觸過,軟弱、守成。他並不是圖謀大位的人,黃師父,您可能想多了。”
“他沒有想法,其他人呢?殿下啊,遼地與燕地、寧地、代地相鄰,如果這些藩王聯合起來,對朝廷的威脅該有多大?”
黃子澄看著麵前的年輕人,恨鐵不成鋼道:“據臣了解,尤其是寧王朱權,此人以前忠厚老實,但是最近……卻聽說寧地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們安居樂業,一片祥和啊!”
“這不好嗎?”
“當然不好,殿下啊,就算藩王對朝廷有敬畏之心,可如果陛下殯天了呢?藩王們會怎麽做?就算他們不造反,可以後他們的孩子呢?誰能保證他們不反?”
“您意思是防備他們?不同意他們的無理要求?”
“不光要防備他們,還要逐步削藩!”
“他們可是我的親叔叔們啊,我如果對他們下手,世人會怎麽看我?”
黃子澄三人看著朱允炆,這位儲君什麽都好,也挺聽勸,可是總有點婦人之仁,做什麽事情要麽不做,要做就得做絕,決不能讓敵人有喘息之機。
“藩王是敵非友,還請殿下明辨!”
黃子澄深深鞠躬,歎道:“殿下,這種宮闈之事,臣本來不能多說,但是為了您能順利登上皇位,臣就多說了幾句,還請殿下不要在意。”
朱允炆立馬拉住黃子澄的手,笑道:“黃師父說的話,允炆一直都記在心裏。”
又過兩日,朱元璋終於回到了應天府,等一切休整好後,便去了乾清宮,打算看看朱允炆最近處理政事如何,有沒有什麽長進。
看了幾篇奏章,朱元璋沒什麽表情,處理的中規中矩、四平八穩,挑不出來什麽毛病。
等翻到遼王朱植的奏章時,朱元璋頓時笑了,心想朱權在寧地膽大包天,結果卻讓遼王給朝廷寫奏章,請求往東北遷徙流民。
看到兩百萬的人數時,朱元璋眉毛一挑。
真是敢信口開河啊!
接著往下看,看到了朱允炆的回複,臉色瞬間冷了下來,一眼看出了其中的貓膩,緊緊盯著下方的朱允炆,眯著眼睛質問道:“允炆啊,你寧願相信外人,也不願意相信自家親叔叔嗎?”
朱允炆一愣,忙道:“皇爺爺,孫兒怎麽了?”
“是不是等咱死了,你就立馬拿起屠刀,朝著幾位親叔叔下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