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帶不動
穿書,女配夢想做閑魚 作者:原有願有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立夏一回去就喊了桂花老姑姑,“老姑姑,你看,家裏這麽個情況,明天讓江文早上把你給送回去吧,家裏住不開了。”
“村裏的房子,你放心讓支書他們去過戶,我們認,當然,之前說好的換的宅基地也得分給我們,淮南也大了,馬上就到了成家的時候了。”
“我們要的宅基地呢,還是之前的那片附近連在一起就行。還有,等秋收完,讓支書上來一趟,我有事說。”
“咱村子裏什麽最多?”
“棗,山上的野棗樹最多。就是酸,沒人愛吃,小孩子,懷孕的媳婦愛吃。”
“這樣啊,嬸子,如果江家村辦養雞場,養豬場,有沒有手腳幹淨的媳婦?”
“有,還不少呢。不過,最好用我們這一輩的,對臉皮比較看重一點。丟不起那人。”
“好,老姑姑,送家裏孩子去讀書吧,我準備明年辦幾個大型的學校,所以,改變命運的時刻到了,總不能祖祖輩輩大字不識一個吧。”
“行,我聽你的準沒錯,我準備著。”江桂花興奮的很,這些貼心話,這是認同自己看雙胞胎的功勞呢。
當然,江家也沒虧待自己,家裏吃什麽自己就吃什麽。
這幾個月下來,長了20幾斤肉,越來越像城裏老太太了。
家屬院的其他人天天打聽江家吃什麽。
江桂花哪裏剛說每天都有肉吃。
隻能說能吃飽。
這就不錯了。
顧立夏又去找小姑子,“秀兒,家裏住不開,老姑姑明天早上你哥往回送,你明天把你給做好的新衣服給她,送回去,你哥回去過戶了老家的房子,這就兩清了。”
“就是從明天開始,你需要自己看孩子了,好在會計辦公室就你一個人,也沒什麽要緊的事,上班讓你哥把你送過去,再讓接一下你們娘仨。”
“沒問題,我能看。這能幫忙看這麽長時間就不錯了。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懷二胎,這大的沒長大,又懷上,家裏累的就是淮北和淮西。”江秀早就預料到了,並且做好了準備。
大雨下了快一個月,在家裏已經習慣了看孩子。
就是天晴了,顧立夏沒回來,老姑姑也沒提,所以就想著說到了9月底,那就9月底再說。
“你生孩子有多疼這就忘了?”
“沒有,大家都老問,我能不聽嗎?聽見了有時候也想想,不知道江寒他們怎麽樣了?缺醫少藥的。”
“早回不來,大概在11月了。”
“平安就行,不想那些。”
“行。”
“淮南回來了,走吧,吃飯,淮西做炒麵呢。”
今年開學,淮北讀初一。
淮西讀四年級。
家裏中午掌廚的是淮西,下午兄弟倆自己商量。
顧立夏覺得這就是一個好機會。
吃飯的時候,先喂淮之和淮書吃蒸蛋。
上個月下大雨開始,江秀擔心奶粉不夠,就想著淮序和淮舟小時候也吃這些,就給淮之和淮書也加了雞蛋。
雙胞胎吃的很高興。
一碗炒麵下去,顧立夏讓江文去給自己和小姑子都舀了稀飯。
趁機讓係統放了藥,神不知鬼不覺。
看著小姑子一滴不剩全喝了進去。
顧立夏放下心來,兩口子都吃了。
以後肯定不會有孩子了。
了卻一樁心事。
江文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之前商量過的私房話。
……
第二天,9月14號 ,星期天。
顧立夏經過江文提醒才記起來。
先送桂花老姑姑回村。
顧立夏的意思是,葛軍開車,其他人放假,在家裏待著。
夫妻倆送桂花老姑姑回去。
王樹國不同意,葛軍也不同意。
那就林多福留著。
江秀把之前做好的衣服給了桂花老姑姑。
顧立夏給提了一籃子蘋果。
一塊1斤的臘肉。
上車,回村。
路坑坑窪窪,顛簸的厲害。
一炮灰塵。
路過樹林,顧立夏有了打算,搖下玻璃,吹了一聲口哨。
“係統,要臘肉,大米,白麵。奶粉,車上能放滿後備箱就行了。”
回了江家村,放下桂花嬸子,等桂花嬸子放好蘋果。
顧立夏她們又一起去了大隊。
桂花老姑姑去喊人。
顧立夏她們等了沒多久,就等到了全部村幹部。
辦好過戶。
做了宅基地登記。
顧立夏坐下和大隊這些人說說話,看看大隊對於養豬養雞是什麽看法。
“說實話,村集體能買拖拉機,是因為這是要借錢還錢,所以大家願意,養這些,我們就養幾頭豬,還有人偷土豆回家吃呢,不行。”
“江叔,去喊所有村民吧,咱問問他們的意見。”
“問也白問,都一樣。”
顧立夏發現了,還是不餓,想拉也拉不動。
“走吧,回去了。房子現在屬於桂花老姑姑你了,你處理家務事吧,我還有事,就先走了。”顧立夏說完就走了。
江桂花又急又氣,“人家二小子媳婦是城裏大領導,借著送我回來,給咱們送一場富貴,一群慫包,接都接不住。”
“她一個女人能得意幾天,就回老家來耍威風,去叫全部村民,她說叫就叫,我還懶得搭理她。”
……
“立夏,其實。”
“好了,我不感興趣。走吧,回去了。”
路過樹林,顧立夏喊了停車。
沒讓葛軍和王樹國下來。
顧立夏和江文進去,到處都是落葉,很快就背著麻袋出來了。
一個麻袋50斤。
200斤的糧食。
顧立夏走了一次。
江文三次。
“小黑市。裏麵有山洞能藏點東西。”
“離城裏近,離張家村也近,挺合適的。”葛軍也知道這些事,就是家裏也不是沒有人沒去過。
有很多人家都是靠著高價糧食才養活了孩子。
江城,不是產糧食的大城。
或者說,現在沒辦法高—產糧。
產量低是普遍的現象。
“是啊。”
顧立夏發現,每個地方,每個時代,都有一群老古董。
看來,還是得等下鄉的知青回來以後,才好開展工作。
回家。
淮北和淮西已經去少年宮了。
淮南和姑姑在家裏看四個小弟弟。
顧立夏他們也下車。
“村裏的房子,你放心讓支書他們去過戶,我們認,當然,之前說好的換的宅基地也得分給我們,淮南也大了,馬上就到了成家的時候了。”
“我們要的宅基地呢,還是之前的那片附近連在一起就行。還有,等秋收完,讓支書上來一趟,我有事說。”
“咱村子裏什麽最多?”
“棗,山上的野棗樹最多。就是酸,沒人愛吃,小孩子,懷孕的媳婦愛吃。”
“這樣啊,嬸子,如果江家村辦養雞場,養豬場,有沒有手腳幹淨的媳婦?”
“有,還不少呢。不過,最好用我們這一輩的,對臉皮比較看重一點。丟不起那人。”
“好,老姑姑,送家裏孩子去讀書吧,我準備明年辦幾個大型的學校,所以,改變命運的時刻到了,總不能祖祖輩輩大字不識一個吧。”
“行,我聽你的準沒錯,我準備著。”江桂花興奮的很,這些貼心話,這是認同自己看雙胞胎的功勞呢。
當然,江家也沒虧待自己,家裏吃什麽自己就吃什麽。
這幾個月下來,長了20幾斤肉,越來越像城裏老太太了。
家屬院的其他人天天打聽江家吃什麽。
江桂花哪裏剛說每天都有肉吃。
隻能說能吃飽。
這就不錯了。
顧立夏又去找小姑子,“秀兒,家裏住不開,老姑姑明天早上你哥往回送,你明天把你給做好的新衣服給她,送回去,你哥回去過戶了老家的房子,這就兩清了。”
“就是從明天開始,你需要自己看孩子了,好在會計辦公室就你一個人,也沒什麽要緊的事,上班讓你哥把你送過去,再讓接一下你們娘仨。”
“沒問題,我能看。這能幫忙看這麽長時間就不錯了。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懷二胎,這大的沒長大,又懷上,家裏累的就是淮北和淮西。”江秀早就預料到了,並且做好了準備。
大雨下了快一個月,在家裏已經習慣了看孩子。
就是天晴了,顧立夏沒回來,老姑姑也沒提,所以就想著說到了9月底,那就9月底再說。
“你生孩子有多疼這就忘了?”
“沒有,大家都老問,我能不聽嗎?聽見了有時候也想想,不知道江寒他們怎麽樣了?缺醫少藥的。”
“早回不來,大概在11月了。”
“平安就行,不想那些。”
“行。”
“淮南回來了,走吧,吃飯,淮西做炒麵呢。”
今年開學,淮北讀初一。
淮西讀四年級。
家裏中午掌廚的是淮西,下午兄弟倆自己商量。
顧立夏覺得這就是一個好機會。
吃飯的時候,先喂淮之和淮書吃蒸蛋。
上個月下大雨開始,江秀擔心奶粉不夠,就想著淮序和淮舟小時候也吃這些,就給淮之和淮書也加了雞蛋。
雙胞胎吃的很高興。
一碗炒麵下去,顧立夏讓江文去給自己和小姑子都舀了稀飯。
趁機讓係統放了藥,神不知鬼不覺。
看著小姑子一滴不剩全喝了進去。
顧立夏放下心來,兩口子都吃了。
以後肯定不會有孩子了。
了卻一樁心事。
江文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之前商量過的私房話。
……
第二天,9月14號 ,星期天。
顧立夏經過江文提醒才記起來。
先送桂花老姑姑回村。
顧立夏的意思是,葛軍開車,其他人放假,在家裏待著。
夫妻倆送桂花老姑姑回去。
王樹國不同意,葛軍也不同意。
那就林多福留著。
江秀把之前做好的衣服給了桂花老姑姑。
顧立夏給提了一籃子蘋果。
一塊1斤的臘肉。
上車,回村。
路坑坑窪窪,顛簸的厲害。
一炮灰塵。
路過樹林,顧立夏有了打算,搖下玻璃,吹了一聲口哨。
“係統,要臘肉,大米,白麵。奶粉,車上能放滿後備箱就行了。”
回了江家村,放下桂花嬸子,等桂花嬸子放好蘋果。
顧立夏她們又一起去了大隊。
桂花老姑姑去喊人。
顧立夏她們等了沒多久,就等到了全部村幹部。
辦好過戶。
做了宅基地登記。
顧立夏坐下和大隊這些人說說話,看看大隊對於養豬養雞是什麽看法。
“說實話,村集體能買拖拉機,是因為這是要借錢還錢,所以大家願意,養這些,我們就養幾頭豬,還有人偷土豆回家吃呢,不行。”
“江叔,去喊所有村民吧,咱問問他們的意見。”
“問也白問,都一樣。”
顧立夏發現了,還是不餓,想拉也拉不動。
“走吧,回去了。房子現在屬於桂花老姑姑你了,你處理家務事吧,我還有事,就先走了。”顧立夏說完就走了。
江桂花又急又氣,“人家二小子媳婦是城裏大領導,借著送我回來,給咱們送一場富貴,一群慫包,接都接不住。”
“她一個女人能得意幾天,就回老家來耍威風,去叫全部村民,她說叫就叫,我還懶得搭理她。”
……
“立夏,其實。”
“好了,我不感興趣。走吧,回去了。”
路過樹林,顧立夏喊了停車。
沒讓葛軍和王樹國下來。
顧立夏和江文進去,到處都是落葉,很快就背著麻袋出來了。
一個麻袋50斤。
200斤的糧食。
顧立夏走了一次。
江文三次。
“小黑市。裏麵有山洞能藏點東西。”
“離城裏近,離張家村也近,挺合適的。”葛軍也知道這些事,就是家裏也不是沒有人沒去過。
有很多人家都是靠著高價糧食才養活了孩子。
江城,不是產糧食的大城。
或者說,現在沒辦法高—產糧。
產量低是普遍的現象。
“是啊。”
顧立夏發現,每個地方,每個時代,都有一群老古董。
看來,還是得等下鄉的知青回來以後,才好開展工作。
回家。
淮北和淮西已經去少年宮了。
淮南和姑姑在家裏看四個小弟弟。
顧立夏他們也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