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李澤教書
種田後,我單開了一本族譜 作者:春風不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棠的野心其實不小。
大齊其實並沒有對女子很大的約束,女子的約束基本上都來自傳下來的禮教。
沈棠要做的則是,打破女子禁錮,在大齊對女子還算寬容情況下。
但是教導接近一百人個女子的念書識字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女夫子本就少,而且,好的女夫子,也都會被那些大戶人家聘走做家中的西席。
棠記找女先生的事情,在青山鎮傳揚出去,甚至周圍幾個縣都有耳聞。
但是做小姐姑娘的夫子,是一件體麵的差事,去那些個作坊教導女工,甚至還有多半都是已經成婚的婦人,那些識文斷字的女先生都不願意上門。
就在沈棠一籌莫展的時候,李夫子帶著李澤上門了。
“聽聞你這棉坊想要請人來教導女工念書識字。你覺得你師兄如何?”
李澤坐在李夫子身側,麵色雖然瞧著不是很健康,但是也總算不是帶著病氣了。
但是卻也是能一眼就看出來,身子骨不算好。
李夫子這個意思是要讓李澤來教導棉坊的那些女工嗎?
“夫子,這是在是不妥。”
且不說李澤自己的想法是什麽,讓一個讀了十幾年書的人去教作坊的工人們,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這是,李澤主動開口了:
“這件事,是我主動要來的。我這個身子,雖然比從前好了許多,但是如果走科舉這條路子,還是頗為艱辛的。
我年紀也不小了,爹娘年紀也大了。倒不如找份活計,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抗的。
這樣好的機會,我可不想錯過了。”
說到最後的時候,沈棠聽出對方還帶了一絲打趣的意味。
確實,李澤本就比她年長幾歲。
李澤這樣年紀的少年郎,不說早早就已經成家了,也都已經是家裏的頂梁柱了。
“你的棉坊,我也放心,就當時夫子我一個麵子吧。”
李夫子也再次開口。
“夫子和師兄不嫌棄我這棉坊廟小就好了。有師兄這樣飽讀十幾年詩書的才子教學,那可真是幫了我大忙了!”
沈棠說的誠懇。
這件事,自然李家也是鎮重商量過以後才決定的。
李夫子一家,哪怕不說,世人都會將他們同沈棠捆綁在一起。
李家如今的日子好過,李夫子也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
但是真的考上秀才以後,才發現,窮酸秀才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李家早些年給李澤看病抓藥幾乎耗盡了家產,如今門麵上維持的也不過是學生束修和各家在李夫子考上秀才時候的送的賀禮,另外就是沈棠逢年過節的孝敬。
李澤被李家保護的很好,有著不諳世事的純善,本來想著讓兒子接自己的班在希望學堂教書的。
但是李澤卻說自己勝任不了。
希望學堂的學生,李夫子按照最正統的方式教學,希望他們以後去科舉的,李澤也不適合。
他雖然念書十幾載的,但是早前身體不好的時候,也經常看一寫雜書,並不以四書五經為要緊。
所以當棉坊放出要找女夫子的時候,方氏就想著,既然棉坊都找女夫子了。
他們家跟沈棠有著這樣親密的關係,為何不能去走走路子呢。
其實這件事,還真的是眾人想多了。
沈棠覺得一般念書識字的男子是不願意來棉坊教導女工的,而且,棉坊眾多女子,請不熟悉的男夫子來,不合適也不方便。
但是李澤不一樣,沈棠認識李夫子一家人多年,李家在沈家村李家村乃至周圍幾個村子都是口碑極好的,也算是自己的同門師兄,更是知根知底。
果然,棉坊眾人在得知是李澤前來授課的時候,皆是驚奇不已。
但是卻沒有人敢提出異議,反而更是認真學習了。
瞧見沒有,寧安侯為了讓大家念書識字,居然將夫子的兒子都請來教導她們了。
這算起來的可是侯爺師兄啊!可是讀了十幾年書的人!
因此眾人在聽課的時候,比之前更加認真了。
同樣的,棉坊念書的分水嶺也出現了。
念的好的,大多數都是年輕姑娘,但是也有幾個已經成家的姐姐。
時間一晃,三個月過去了。
棉花熟了,眾人考核的時間也來了。
考核的內容不算難。
棉坊的第一次考核,考的就是大家的最為基礎的,隻要認真聽都能大廚來。
況且,沈棠設定考核不是為了真的就是開除那些人,而是讓她們有些緊迫感。
棉坊需要良性競爭,從內部給予足夠的壓力,就能帶動她們自主的積極性。
考試當日,作坊停工一日。
自從李澤接手棉坊眾人教學事宜以後,按照正常孩童開蒙。
從“三百千”開始,即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她們今日的考核則是背誦三字經已經寫出教學的大字即可。
五人一組,進入不同的房間。
李澤、綠竹、沈棠等人都成為考核教師,端看她們幾個運氣了。
可能是因為考核不及格的代價太大了,這第一次考核居然隻有幾個背出來。
背不出來的這幾個,不是她們故意不認真,而是緊張亦或者卡殼忘文。
所以,在考核三日後,張貼考核結果的時候,整個棉坊都是一陣熱烈的歡呼,她們全部都通過了考核。
也正是這三個月的學習,讓這些女子,對念書識字有了極大地渴望。
甚至還有人在空閑的時候,會去請教李澤和綠竹。
這都是沈棠樂於見到的現象。
而棉花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陶家的茶園,因著有去年的摘棉經驗,今年的開展的很順利。
但是在收購棉花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開春的時候,有不少人家都種植了棉花,因此在棉花成熟以後,棠記就開始收購棉花。
棉花價格一斤四十文到五十文不等。
“你這一筐棉花的重量怎麽比別人家重了這麽多?”
“管事,你別看我這背簍不大,我這不是為了多送一點來,壓得嚴嚴實實的。
你若是不放心,我這就拿出來給您看看?”
大齊其實並沒有對女子很大的約束,女子的約束基本上都來自傳下來的禮教。
沈棠要做的則是,打破女子禁錮,在大齊對女子還算寬容情況下。
但是教導接近一百人個女子的念書識字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女夫子本就少,而且,好的女夫子,也都會被那些大戶人家聘走做家中的西席。
棠記找女先生的事情,在青山鎮傳揚出去,甚至周圍幾個縣都有耳聞。
但是做小姐姑娘的夫子,是一件體麵的差事,去那些個作坊教導女工,甚至還有多半都是已經成婚的婦人,那些識文斷字的女先生都不願意上門。
就在沈棠一籌莫展的時候,李夫子帶著李澤上門了。
“聽聞你這棉坊想要請人來教導女工念書識字。你覺得你師兄如何?”
李澤坐在李夫子身側,麵色雖然瞧著不是很健康,但是也總算不是帶著病氣了。
但是卻也是能一眼就看出來,身子骨不算好。
李夫子這個意思是要讓李澤來教導棉坊的那些女工嗎?
“夫子,這是在是不妥。”
且不說李澤自己的想法是什麽,讓一個讀了十幾年書的人去教作坊的工人們,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這是,李澤主動開口了:
“這件事,是我主動要來的。我這個身子,雖然比從前好了許多,但是如果走科舉這條路子,還是頗為艱辛的。
我年紀也不小了,爹娘年紀也大了。倒不如找份活計,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抗的。
這樣好的機會,我可不想錯過了。”
說到最後的時候,沈棠聽出對方還帶了一絲打趣的意味。
確實,李澤本就比她年長幾歲。
李澤這樣年紀的少年郎,不說早早就已經成家了,也都已經是家裏的頂梁柱了。
“你的棉坊,我也放心,就當時夫子我一個麵子吧。”
李夫子也再次開口。
“夫子和師兄不嫌棄我這棉坊廟小就好了。有師兄這樣飽讀十幾年詩書的才子教學,那可真是幫了我大忙了!”
沈棠說的誠懇。
這件事,自然李家也是鎮重商量過以後才決定的。
李夫子一家,哪怕不說,世人都會將他們同沈棠捆綁在一起。
李家如今的日子好過,李夫子也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
但是真的考上秀才以後,才發現,窮酸秀才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李家早些年給李澤看病抓藥幾乎耗盡了家產,如今門麵上維持的也不過是學生束修和各家在李夫子考上秀才時候的送的賀禮,另外就是沈棠逢年過節的孝敬。
李澤被李家保護的很好,有著不諳世事的純善,本來想著讓兒子接自己的班在希望學堂教書的。
但是李澤卻說自己勝任不了。
希望學堂的學生,李夫子按照最正統的方式教學,希望他們以後去科舉的,李澤也不適合。
他雖然念書十幾載的,但是早前身體不好的時候,也經常看一寫雜書,並不以四書五經為要緊。
所以當棉坊放出要找女夫子的時候,方氏就想著,既然棉坊都找女夫子了。
他們家跟沈棠有著這樣親密的關係,為何不能去走走路子呢。
其實這件事,還真的是眾人想多了。
沈棠覺得一般念書識字的男子是不願意來棉坊教導女工的,而且,棉坊眾多女子,請不熟悉的男夫子來,不合適也不方便。
但是李澤不一樣,沈棠認識李夫子一家人多年,李家在沈家村李家村乃至周圍幾個村子都是口碑極好的,也算是自己的同門師兄,更是知根知底。
果然,棉坊眾人在得知是李澤前來授課的時候,皆是驚奇不已。
但是卻沒有人敢提出異議,反而更是認真學習了。
瞧見沒有,寧安侯為了讓大家念書識字,居然將夫子的兒子都請來教導她們了。
這算起來的可是侯爺師兄啊!可是讀了十幾年書的人!
因此眾人在聽課的時候,比之前更加認真了。
同樣的,棉坊念書的分水嶺也出現了。
念的好的,大多數都是年輕姑娘,但是也有幾個已經成家的姐姐。
時間一晃,三個月過去了。
棉花熟了,眾人考核的時間也來了。
考核的內容不算難。
棉坊的第一次考核,考的就是大家的最為基礎的,隻要認真聽都能大廚來。
況且,沈棠設定考核不是為了真的就是開除那些人,而是讓她們有些緊迫感。
棉坊需要良性競爭,從內部給予足夠的壓力,就能帶動她們自主的積極性。
考試當日,作坊停工一日。
自從李澤接手棉坊眾人教學事宜以後,按照正常孩童開蒙。
從“三百千”開始,即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她們今日的考核則是背誦三字經已經寫出教學的大字即可。
五人一組,進入不同的房間。
李澤、綠竹、沈棠等人都成為考核教師,端看她們幾個運氣了。
可能是因為考核不及格的代價太大了,這第一次考核居然隻有幾個背出來。
背不出來的這幾個,不是她們故意不認真,而是緊張亦或者卡殼忘文。
所以,在考核三日後,張貼考核結果的時候,整個棉坊都是一陣熱烈的歡呼,她們全部都通過了考核。
也正是這三個月的學習,讓這些女子,對念書識字有了極大地渴望。
甚至還有人在空閑的時候,會去請教李澤和綠竹。
這都是沈棠樂於見到的現象。
而棉花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陶家的茶園,因著有去年的摘棉經驗,今年的開展的很順利。
但是在收購棉花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開春的時候,有不少人家都種植了棉花,因此在棉花成熟以後,棠記就開始收購棉花。
棉花價格一斤四十文到五十文不等。
“你這一筐棉花的重量怎麽比別人家重了這麽多?”
“管事,你別看我這背簍不大,我這不是為了多送一點來,壓得嚴嚴實實的。
你若是不放心,我這就拿出來給您看看?”